引力波中國股票
① 當年中國提出引力波的那個人今天怎樣
引力波的概念早在上個世紀,由被愛因斯坦提出來的,真正的被物理證實的發現引力波就是美國人在2016年發現的,這裡面和中國人沒什麼關系
② 中國引力波的發現是誰
中國根本就沒有人發現引力波。因為兩個中子星相撞是非常難見的一種現象,所以兩次間隔時間之短發現中子相撞現象更是不可能的。尤其中國觀測的前沿水平,無論軟體、硬體都談不上領先,致使中國根本就沒有人發現引力波。
③ 引力波概念股有哪些
奇葩的引力波概念股
「引力波」的發現無疑是全人類的里程碑式事件,因此,其概念也成為了股民們熱炒的對象。這不,才沒多久,一批「引力波」概念股便橫空出世。只不過,看著這一隻只概念股,心中不由得產生一種「奇葩」感。
以下便是剛出爐的概念股名單:
引力傳媒(603598)+波導股份(600130):引力波概念龍頭股,名字就華麗麗沾上邊的,這年頭有個好業績不如有個好名字;
昆侖萬維(300418)、四維圖新(002405)、三維絲(300056)、三維通信(002115)、三維工程(002469)、一心堂(002727)、世紀游輪(002558):時空旅行概念股,這下世紀游輪說不準又有20連板的底氣了、紅太陽、世紀星(000005)、神州信息(000555):天體概念股,除了名字外,真找不出和天體概念相關的地方了;
天神娛樂(002354):宇宙哲學與神學觀概念股,不得不說,又是拖了名字的福;
中興通訊(000063)、烽火通信(600498)、北斗星通(002151)、中國衛星(600118): 據說,引力波的穿透能力比中微子還要強,或許可被人類用於星際通訊領域。真是越聽越玄乎!大族激光(002008):激光這玩意,一看就是跟太空關系扛扛的,貌似還靠點譜。
④ 「引力波」對中國貢獻有多大
北京時間10月16日22時,多國科學機構聯合宣布重大成果:從約1.3億光年外,科學家們首次探測到壯麗的雙中子星並合產生的引力波,及其光學對應體。
紫金山天文台的公告裡面,特別指出「我國天文學家將與LIGO/Virgo科學合作組,及全球各主要天文台同步發布重大天文發現」。
「重大發現」已不是秘密
LIGO就是2016年初宣布探測到第一個引力波信號的團隊,領銜的三位科學家和工程師又在10月4日剛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既然連LIGO的名字都出現了,而且全世界天文機構都知道了,那它顯然也就不再是秘密了。
果然有心的天文學家們略加分析,就把這個秘密掀了個底兒掉。比如中國國家天文台天文學家劉博洋博士在他的微信號「天文八卦學」里就分析到,全世界主要天文台都參與進來了,那麼就說明,傳統天文台都「看」到了引力波源。
天文學界有個好處,很多信息是公開的,尤其是使用大型觀測設備需要提前申請。查閱最近世界主要天文台觀測動向就發現,大家都去觀測了1.3億光年遠處一個叫NGC4993的星系,並且有人在推特上爆料說,「引力波源,帶光學對應體」「初步判斷是雙中子星合並」。
⑤ 引力波真的是中國的諾貝哥發現的嗎
不是 他只是提出有引力波 沒有科學依據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最早提出的 應該只是個嘩眾取寵的人吧 新聞挺多的
⑥ 引力波的中國引力波探測
從愛因斯坦在1916年預測出引力波,到2015年LIGO獲得直接觀測證據,整整跨越了一百年。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科學家也在不斷尋覓、追求。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家就開始了引力波研究,可惜因種種原因停滯了十幾年,造成了人才斷層。直到2008年,在中科院力學所國家微重力實驗室胡文瑞院士的推動下,中科院空間引力波探測工作組成立,引力波的中國研究再啟征程。
目前,我國主要有三個大型引力波探測項目,一個是由中科院胡文瑞院士和吳岳良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的太極計劃,它非常類似於歐洲eLISA計劃。另外一個太空計劃是由中山大學羅俊院士領銜的「天琴計劃」,相比較太極,它將位於地球之上的10萬公里軌道處,三個衛星的間距也是大約在10萬公里之上。第三個是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導的「阿里實驗計劃」,阿里實驗計劃是在計劃在我國西藏的阿里地區放置一個小型但具有大視場的射電望遠鏡,從地面上聆聽原初引力波的音符。這些項目現在預研階段。
這些探測都是利用激光干涉的方式。而我們的宇宙本身就已經「創造」出了一種探測工具 — 毫秒脈沖星,它們是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形成的高速旋轉的緻密天體。這些旋轉極其穩定的天體是自然界中最精確的時鍾。這些極其穩定的恆星是自然界中最精確的時鍾,像燈塔一樣每「滴答」一次就向地球掃過一組信號。引力波可以通過雖然非常細微,但還是能夠察覺到的時間漲落而探測到。這就是脈沖星計時(Pulsar Timing)的方法。中國正在建設的500米口徑望遠鏡,以及國際上正在建設的平方公里陣(SKA)射電望遠鏡,都將監測脈沖星,從而探測引力波的存在。
⑦ 中國引力波第一人是誰
羅家倫
⑧ 天琴計劃概念股票可投資哪些有效股票
「天琴計劃」是由中山大學牽頭的中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工程。「天琴」將由三顆全同衛星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陣列,互相之間用激光進行聯系。它將探測一個距離地球16000光年、周期僅有5.4分鍾的超緊湊雙白矮星系統所產生的引力波。
根據目前設想,」天琴計劃「主要將分四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完成月球/衛星激光測距系統、大型激光陀螺儀等天琴計劃地面輔助設施;
第二階段完成無拖曳控制、星載激光干涉儀等關鍵技術驗證,以及空間等效原理實驗檢驗;
第三階段完成高精度慣性感測、星間激光測距等關鍵技術驗證,以及全球重力場測量;
第四階段完成所有空間引力波探測所需的關鍵技術,發射三顆地球高軌衛星進行引力波探測。
目前,天琴計劃中的山洞超靜實驗室和激光測距地面台站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啟動,部分關鍵技術研究也已經有具體進展。
但值得一提的是,天琴計劃的起草團隊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均來自於華中科技大學引力實驗中心,這一中心在引力研究方面為國內領先。
總結了下,涉及到的主要領域有:激光領域、衛星領域,測繪領域、空間信息領域。
總結了下,涉及了GPU(圖形處理器)晶元領域,機器學習演算法領域,數據分析軟體工具領域,計算機資源(伺服器)領域。
目前,清華系A股控、參股10家上市公司中,與晶元、伺服器、軟體等領域產生關聯的是:同方國芯、紫光股份、同方股份、泰豪科技、千方科技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