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大跌後資金去哪了
『壹』 我們買的基金股票大跌,錢都去哪裡了
當股市大跌時,買股票的投資者的錢主要流向以下幾個地方:
1、大股東減持。
上市公司大股東往往非常清楚自己股票的實際估值,當他發現股價漲得有點離譜了,市場出現亢奮情況,大股東很可能在二級市場上減持手中股票。大股東持股的成本很低,他們在二級市場上幾十元錢的拋售,由散戶們接盤。隨後股市下跌,蒸發的市值就是大股東減持籌碼,兌換成現金的錢。
2、投資者或大戶
在股市低位提前布局,現在股市漲到頂部區域,他們覺得後市上升空間已經不大,風險卻在悄悄來臨,他們就要及時兌現賬面上的浮盈,在兌現浮盈之前不能算是賺錢,而是把籌碼拋給下家之後,這類先知先覺的投資者算是落袋為安。而股市的市值蒸發,主要也是被這部分群體帶走的。
3、機構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不斷進行逼空式上漲,把自己手中的券商股、大金融股、白酒股、科技股等都拉至高位,而散戶投資者悉數進入接盤,機構投資者就可以高價出貨,降低倉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講,A股若是下跌,市值都被主力機構高位出貨後變成現鈔,放入囊中的錢。
(1)股票基金大跌後資金去哪了擴展閱讀:
股市的市值增加原理
股市有了賺錢效應後,社會各路資金都紛紛入市炒股,還有外資QFII、RQFII等對沖基金入市,大量外圍資金入市買股票,從而把股票的價格給推高了,當股票價格被推高後,再乘以總股本,就是個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總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數量乘以當前的股票價格得出來的數據。
而當股價或股市將要下跌之時,往往是散戶進場,機構投資者離場。於是,散戶們把資金投進股市買股票,但同時,必然會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買給,就把錢給提走了。
散戶投進去的錢當然不會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帶離了股市,而散戶進場後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戶手中的股票的價值也就這樣縮水了。
『貳』 資金大量流入股市造成股價大跌,除去稅收,那這些錢去哪裡了
這個問題,好。
1、主要資金流:就是在股民中間轉來轉去。股票漲,是老手賺新手的錢,莊家賺散戶的錢。股票跌,散戶賠錢,莊家賺錢。
2、次要資金流:被莊家拿走了,比如融資、增發、分離債、權證的發行和行權。
3、資金價值:填充了上市公司的業績,增加了它們的市值。
『叄』 股市下跌蒸發的資金究竟去了哪裡
除了很小一部分用於交易費用如傭金,印花稅等外,蒸發的資金是被市場白白消耗了,因此用泡沫破裂來形容它是非常形象的,正如其上漲時是吹泡泡的過程。這也是與期貨市場不同的地方,在期貨市場中,有人損失多少,同時就有與他做反向的人賺了多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肆』 基金、股市暴跌錢被誰賺走了
可以這么理解:
1. 一個國家,剛剛建立股市,這時股市裡一支股票都沒有。可以看過股市中的資金是0。
2. 第一家公司開始在股市中發行股票。比如公司A發行100股,每股1元。有2個人認購新股,每人認購50股。--股票實際上就是一個持有憑證,沒有成本。但是認購股票的人是要付錢的,所以相當於這2個人,每個人白送了公司A 50元錢。
3. 這時可以看作是股市中的資金是100元。
4. 10個公司相繼發行股票,每個公司都是發行100股,每股1元。假設也都是每個人認購50股。
5. 這時股市的總資金就是1000元了。這時共有20個人擁有股票。
6. 假設現在沒有公司發行新股了,而還有很多人想買股票。這20個人就把股票以每股2元賣給另外20個人。於是前20人每人賺50元。
7. 這時所有股票的單價就是2元,於是股市中的資金量就變成2000元了。憑空增加了1000元。
8. 假設現在突然大部分人又都不想買股票了。於是這20個人只能把股票以每股1元賣給另外20個人。於是這20人每人虧50元。
9. 這時所有股票的單價又是1元,於是股市中的資金量又變成1000元了。憑空蒸發了1000元。
10. 假設這時突然發生經濟蕭條,這10個公司都破產了,公司所有資產全部賠光。公司只要一破產,公司的股票就會退市。相當於股票這個持有憑證無效了。那麼這最後持股的20個人就相當於賠光了。股市現在資金又是0了。
為什麼一開始會有人給公司白送錢?是因為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為什麼有時會有很多人想買股票?是因為多數人認為公司會越搞越好,少數人認為公司會越搞越差。反之亦然。
這個理解非常簡單,主要是沒有把投機思想包含進來,但是對理解股市應該是有幫助的。
『伍』 股市暴跌,市值縮水,那些錢去哪了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陸』 股市大跌後損失的錢去哪了
股票不是零和博弈。
也就意味著可以所有人都虧錢。也可以所有人都賺錢。
也許這么說你不能理解。我給你個小笑話,你就會理解了!
股市探秘--到底誰虧了錢
現在股市裡人人都在賺錢!!到底誰在虧錢?有一個故事可以幫我們知道誰虧錢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甲說好無聊。乙說好無聊。大家都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
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路人丙出場了,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路人丙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那誰虧了錢呢?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
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賣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柒』 股票虧掉的錢去哪裡了
其一,交易成本:印花稅收: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其二,「大小非」們:「大小非」。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大非」「小非」往往可以利用股民的錢在高位套現離場。
其三,上市公司:公司上市啦!向股民籌錢,向股民集資,我們公司的前景很好,快來買我們的股票吧。這些年上市公司已經從股民身上捲走了好幾萬億的人民幣了,想要回來是不太可能了。
其四,投資高手:賺錢的「投資高手」多數是掌握市場信息者,比如證券公司的管理人員,操盤人等。他們會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暗渡陳倉」,最終讓錢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資、熱錢,由於這部分資金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價。其五,個別散戶散戶也是能掙錢的,在股價下跌前及時退出,不可不說真是人生贏家啊。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也是出現過好幾個從幾萬元到上億資產的民間股神的。
『捌』 股價一直跌 賬戶里的錢都哪去了
蒸發的部份:1、國家抽水 2、本身其價值就沒有值到30元,30元買來時已被莊家掙去大部份。所以說平民百姓想從這股市中撈錢那好比大海撈針。再則「基金」也是完全騙人的,最好也別去想撈點什麼好處。對老百姓來說還是好好實實幹活掙錢為上策。
『玖』 股票的錢都跌到哪裡去了基金凈值有沒有謊報的可能
1、是整體市值的縮水,錢其實是一個再分配過程,上升期賺得錢,下跌階段還回去;
2、謊報可能很小:
1)基金現金在銀行託管,證券在券商處託管,凈值是根據這方面計算的;
2)基金和指數完全正相關,在加上你買基金是約定倉位不能低於60%,這幾天大盤指數這樣下跌,基金不大跌倒是不正常;
3、基金並不是發財捷徑,前兩年的好日子是偶然而不是長期的,否則大家不都發財了嗎?這不合邏輯;
4、投資是很難的事情,當你知道那種方式不錯時,其實那種方式已經失效;
5、今年經濟風險很大,大家需要多保持現金配置;
6、選擇前瞻和專業的投資機構是未來投資盈利的關鍵,建議大家關注股權投資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