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股票屬於滬市嗎
㈠ 我開設了中銀賬戶,為什麼滬市股票不能交易,怎麼處理
滬市股票不能委託或委託廢單無效一般有以下原因:1、新開股東賬戶當天不能進行股票交易或者未申請開立股東賬戶;2、當天買入的股票,當天不能賣出;3、超出股票當日漲跌停價格範圍;4、股票停牌期間進行委託;5、違反市價委託規則的;6、新股申購或配股超過可買上限;7、非交易時間委託;8、新股申購時對同一新股超過一次的委託等;9、風險測評結果與所購買證券的風險等級不符。10、買入數量大於最大可買。11、股票委託單位錯誤。註:如委託狀態提示廢單則無需撤單,重新委託符合規則即可。
㈡ 中國人民銀行的股票是中國銀行嗎
不是,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機構,管印多少鈔票,黃金儲備之類的
中國銀行屬於第三產業,中國銀行股就是中國銀行發行上市的股票
㈢ 601988中國銀行屬於上證A股嗎我只申請了深A的號,可以買入601988嗎
就算你想開一個,也要選上證A呀,因為上證主板里有一千多支股票,而深圳只有五、六百支,即使不會選股,蒙的幾率,上A的機會也比深A的機會多啊。你的問題很簡單,不能,只能買深A主板里的股票了。
㈣ 中銀國際證券是深市還是滬市
中銀國際證券是一家證券公司,目前還沒有上市,不屬於上海、深圳市場的上市公司。
㈤ 工商銀行股票是滬市的嗎可以炒嗎
估計短線介入會有收益,明後天會有反彈,可以短線炒一把。
㈥ 中國銀行可以開深市和滬市賬戶嗎
目前銀行的銀券通已經停止辦理了。
如果開深滬市的話,需要你到證券交易所開戶,一般使用工行的存摺、招行的一卡通、建行的一卡通辦理開戶手續。
㈦ 中國銀行是否屬於藍籌股
屬於!
藍籌股是指具有穩定的盈餘記錄,能定期分派較優厚的股息,被公認為業績優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稱為"績優股"。
"藍籌碼"一術語源自賭具中所使用的藍籌碼。藍籌碼通常具有較高的貨幣價值。股票成為藍籌股的基本支持條件有:
(1)蕭條時期,公司能夠制訂出保證公司發展的計劃與措施;
(2)繁榮時期,公司能發揮最大能力創造利潤;
(3)通脹時期,公司實際盈餘能保持不變或有所增加。
在所屬行業內佔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的大公司股票被稱為藍籌股。"藍籌"一詞源於西方賭場,在西方賭場中,有三種顏色的籌碼,其中藍色籌碼最為值錢。
藍籌股指多長期穩定增長的、大型的、傳統工業股及金融股。此類上市公司的特點是有著優良的業績、收益穩定、股本規模大、紅利優厚、股價走勢穩健、市場形象良好。
在海外股票市場上,投資者把那些在其所屬行業內佔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的大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藍籌"一詞源於西方賭場。在西方賭場中,有二種顏色的籌碼、其中藍色籌碼最為值錢,紅色籌碼次之,白色籌碼最差。投資者把這些行話套用到股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學公司等股票,都屬於"藍籌股"。
藍籌股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公司經營狀況的改變及經濟地位的升降、藍籌股的排名也會變更。據美國著名的《福布斯》雜志統計,1917年的100家最大公司中,目前只有43家公司股票仍在藍籌股之列,而當初"最藍"、行業最興旺的鐵路股票,如今完全喪失了入選藍籌股的資格和實力。
在香港股市中,最有名的藍籌股當屬全球最大商業銀行之一的"匯豐控股"。有華資背景的"長江實業"和中資背景的"中信泰富"等,也屬藍籌股之列。中國大陸的股票市場雖然歷史較短,但發展十分迅速,也逐漸出現了一些藍籌股
藍籌股指多長期穩定增長的、大型的、傳統工業股及金融股。此類上市公司的特點是有著優良的業績、收益穩定、股本規模大、紅利優厚、股價走勢穩健、市場形象良好。
在海外股票市場上,投資者把那些在其所屬行業內佔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業績優良,成交活躍、紅利優厚的大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藍籌"一詞源於西方賭場。在西方賭場中,有二種顏色的籌碼、其中藍色籌碼最為值錢,紅色籌碼次之,白色籌碼最差。投資者把這些行話套用到股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學公司等股票,都屬於"藍籌股"。
㈧ 滬市A股有哪些金融類股票
贏時勝(300377):贏時勝於8月15日披露中報,公司2019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6億,同比增長16.9%;實現歸母凈利潤8032萬,同比增長6.1%;每股收益為0.11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78.2%,同比降低3.2個百分點,凈利率為22.9%,同比降低2.3個百分點。公司2019半年度營業成本7814.6萬,同比增長37.3%。
華軟科技(002453):金陵華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3年。華軟科技近日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25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79.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99萬元,同比增長13.51%;但與此同時,營業成本較去年同期大比例上漲108.39%,毛利率水平並未有明顯漲幅。
中科金財(002657):8月14日,中科金財發布2019年上半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4億元,同比增長1.95%;凈利潤9605.97萬元,同比增長42.33%;扣非後凈利潤-5369.39萬元,上年同期為3721.54萬元。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堅持以金融科技整體解決方案和數據中心綜合服務為基礎,深入推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服務、區塊鏈等科技創新業務。
㈨ 股票-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屬於瀘A還是深A
滬市A股。
深滬兩市的分工原來是滬市發大盤藍籌股,深市發創新型,科技型股,效法美國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後來有點亂,不過這幾年有改回來了。
上述公司都是大盤藍籌股,都是在滬市發行的,代碼601開頭。當然,有些股票也有H股,但肯定沒有深市A股。
㈩ 中國銀行這股票怎麼樣
我從不懷疑通過購買港股或滬市股票來投資一兩家中國大銀行,是非常穩妥的投資策略。實際上這樣的投資折射出來的,是關於本世紀投資的一個大熱點:一個龐大而又生機勃勃的中國中產階級的登場。在我看來,問題不是投不投,而是何時投。
早在2011年3月的時候,我曾收到一位亞洲經紀人發來的投資報告,建議「買入」那些在港上市的中國銀行股,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等。據她估計,這些股票在當時的平均市盈率為8.3倍。
27個月後的今天,這些大銀行的利潤已經增長了約30%,但它們在香港股市上的價格卻比那位經紀人給我寫信的時候低了很多。當時工商銀行的股價是6.2港幣,作者寫下這篇專欄時是4.7港幣;建設銀行股票也比11年3月低了25%,只有5.25港幣。
如果說中國銀行股在2011年算便宜的話,現在它們就更便宜了。當時讀那份投資建議,我的第一想法是,雖然與盈利能力和增長性相比,這些銀行股看上去很便宜,但市場對銀行業的負面情緒以及對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可能放緩的擔憂,會導致這些股票跌得更低;如果進行「抄底」,估計仍要虧很多錢,結果證明,我是對的。
但現在我會問,這些銀行到底會便宜到什麼地步?資產全球排名第一的中國工商銀行,擁有巨大市場份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首要指標,2013年的股票市盈率為5。前不久,剛剛派發凈利潤的30%作為股票分紅。如果我今天買入它的股票,由股息帶給我的稅前收益率大約能達到6%。而這家銀行很可能繼續保持至少15%的年收益增長,這意味著我的分紅收益將以同樣速度增長。這樣的業績將同時帶來股價的上升,所以,今天買入中國工商銀行的股票將是非常不錯的投資決策。
然而,冒險嘗試之前,我必須確認股價是否真的觸底了。這些中資銀行股為什麼這么便宜?它們還會再跌么?便宜的直接原因看上去是6月份的「錢荒」事件,導致了投資者對市場前景的不確定。6月底,銀行間拆借利率劇烈動盪,上海的隔夜回購利率甚至一度攀升至30%。
一直以來,中國央行會在市場緊張時注入流動性,但這次它沒有。這種出乎市場預期之外的政策變動在銀行和坊間製造了一次輕微的恐慌,並反映到了股市中。6月24日,滬指下跌5.13%至2009年8月以來的最低點。
央行會出手救市么?突然之間,銀行們開始握緊手裡面的錢,害怕那些資產狀況不夠透明的金融機構只借不還。一兩天之後,央行宣布它將支持那些信譽良好的機構,並重新向市場補充流動性,恐慌得以平息,利率回落。
這對於中國金融體系,尤其那些體系內最強大的玩家——大型銀行來說,應該算是積極之舉。2009年起長期的財政和貨幣擴張給中國經濟造成了一些泡沫,這些泡沫必須被擠掉,又不能傷害到整個經濟。這樣的短促震懾或許是一種正確的途徑。
但是如果經濟結構已經在調整的軌道上,在事情變好之前能變得多糟?中國的銀行是否強大到足夠抵禦更艱難的金融環境?
我查閱了中國三大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2012年的審計財務報告,將之和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情況以及匯豐銀行2012年的報告作了比較。結果發現,從現金和即時流動性資產方面,中國各大銀行的狀況非常良好,因為中國央行規定存款准備金率為20%。
2012年末的時候,工商銀行以現金或央行准備金的形式持有23%的客戶存款,建設銀行為22%,中國銀行為30%,而在同樣的項目上,匯豐銀行只有14%。這意味著一旦出現嚴重的流動性問題,中國的各大行有大量的現金儲備作為緩沖。盡管三大銀行的貸款業務在2007到2012年間增長超過兩倍,但高收益確保了它們有充足的利潤來保持投資者收益與資產成比例。2012年,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數字迅速增長的前提下,三大銀行所有者收益占總資產的比率保持在6.4%-6.8%,匯豐銀行是6.8%。
一些分析師認為,很多發生在2009-2010年的經濟刺激周期的貸款最終會成為壞帳。如果被他們言中,又會怎樣?從2007到2012年間,工商銀行的貸款看上去增加了4.6萬億元,總額達到8.6萬億,相比之下,它在2012年12月時的股本基數為1.1萬元。這意味著今天只要12%的貸款成為壞賬,就能導致工行破產,這有多大可能?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師黃海洲稱,「三年內金融危機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中國要面對是一種「可控的小規模危機」。他指的可能是很多非官方的金融機構的破產和關閉。這些民間金融機構在2009-2011年間迅速催生。鑒於政府決不會採取任何可能威脅到經濟增長的措施,在官方體系之外建立金融機構來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資金的做法已變得越來越常見。
對中資銀行真正的威脅就在於這些監管體系之外的機構,官方和民間的金融部門彼此交織到底到了什麼地步,即使對政府來說,都尚未摸清楚。
如果一些大的影子銀行開始倒閉,連鎖反應會有多糟,我們無從得知。金融危機的根源無一例外是信貸擴張。歷史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從金融危機中迅速恢復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