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將集體漲價
㈠ 國產晶元集體漲價,國產晶元是要崛起了嗎
根據最新報道得知,近期,國內微控制晶元廠商靈動微電子、瑞芯微等國產晶元公司先後宣布,自2021年4月1日起國內晶元產品價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價。與此同時,瑞納捷半導體、敏矽微電子、輝芒微電子等廠商也先後發布產品漲價的通知。根據業內人士表示,在當前這種的情況下,本土微控制晶元產業鏈有希望加速市場的拓展,提升產品生產量,以方便滿足市場的晶元需求。
根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國內晶元價格上漲是因為不少國內家電廠商擔心長期地依賴海外晶元,將來會遭遇斷供的巨大風險,於是紛紛開始嘗試使用國產的晶元。在這個情況下,國內晶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於是乎國內晶元廠商紛紛宣布漲價,這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啊。因為現在整個市場的需求出現了將近10倍左右的增長,從開始到到現在,接到的訂單已經超過了3億單了。
㈡ 2019年中國股票能漲嗎
個人覺得,要想2019年中國股票大漲,有點懸。
這幾年的股市,大家都看到了,一片慘綠。預計明年,應該會有所起色。但是起色有多大,這個很難說。個人覺得,從當前的形式來判斷,出現大漲的幾率很小。為什麼呢?因為經濟問題是需要時間來解決的。
不管是高房價,還是債務問題,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事情。再加上美國的刁難,恐怕幾年之內,我們可能都得面臨一個比較艱難的經濟環境。
不過即便股票難以大漲,現在也是入手價值股的好時機。買幾只好股票,然後就放在一邊,就當沒有這筆錢。幾年後,牛市來了,你就成了富翁。
股票大漲的時候,大家都蜂擁而進,那時候你的機會是很少的。只有在大家都恐懼的時候,你貪婪了,才能有錢賺。聽股神的沒錯的。
㈢ 請問一些股票漲價問題 很多人都不會
一種情況是以公司的贏利能力來看的,比如其未來1-3年的業績會大幅度增長,按照增長後的業績,以該行業平均的多少倍市盈率來計算,其股價應值多少錢.例如:預測該股未來1-3年的業績為0.26、0.41、0.63,按40PE計,未來股價應值0.63*40=25.2元
第二種情況是以技術分析計算的,比如某隻股票的股價一直在一個大的箱體里運行,假如突破該箱體,根據箱體理論,未來股價理論上的漲幅應為該箱體的高度。例如:該股票3年來一直在3-14元的大箱體里運行,現價12元,處於箱體的頂部區域,強勢特徵明顯,成交量逐步放大,顯示主力上攻突破慾望強烈,一旦成功突破箱頂則未來理論上應漲14-3=11元,股價應達14+11=25元
第三種情況是從主力的建倉成本推算的,比如一隻小盤股,基本面還不錯,主力想收集籌碼很不容易,如今在10-13元附近放量拉高建倉,其主力的建倉成本大約為12元,推測主力要想順利出貨,必然要將該股繼續拉高一倍以上(即25元之上)這樣才有空間出貨賺錢,否則還沒出多少貨股價就快速落到其成本附近,這樣的莊家操盤就有問題。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類似的同板快的某隻或幾只股票在一些題材的炒作下,股價大幅度拉高2-3倍後,該股票此時還沒有怎麼漲,於是大家就推測該股至少要漲1-2倍多,比如現價12元,未來也應漲1-2倍,至少在25元以上。
滿意嗎?
㈣ 為什麼中國的股票可以上漲或下跌超過10%的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自1996年12月16日起,分別對上市交易的股票(含A、B股)、基金類證券的交易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即在一個交易日內,除首日上市的證券外,上述證券的交易價格相對於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格的漲跌幅度不得超過10%。
計算公式為: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1±10%)。計算結果四捨五入至0.01元,超過漲跌幅限制的委託為無效委託,交易所作自動撤單處理。
也就是說 你看到有些股票漲跌幅度不止百分之十 那是因為他是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
㈤ 中國股票市場跌多漲少的根源是什麼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㈥ 上市公司,一波大漲以後股票可以圈錢開始,別人以為繼續漲價,你投資越大,就一直降價。中國的股票降
股價上漲高估後,上市公司最正確的操作就是增發融資。全球股市都是這個邏輯。
㈦ 漲價概念股票有哪些 七大漲價題材概念股
根據投資的對象不同來判斷:如能源、礦業等,如投資新區;投資新的領域就是創投股。開發區等有利好消息就是題材股。從事的行業就是概念股,如高配送、南方抗雪救災等新能源概念的龍頭是例如太陽等,兩會期間、國家政策導向。需要經常了解國內外政治:創投、國際熱點、經濟、新能源,是不能判斷的。
㈧ 為什麼股票一買就跌,一賣就漲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㈨ 股市漲價的概念都有哪些
漲價一:鈦白粉
據報道,三大國際鈦白粉巨頭7月1日起開始新一輪提價。金紅石型鈦白粉國內市場價格今年以來累計上漲23%。市場供應持續偏緊,國內龍頭龍蟒佰利訂單已經排到2個月後。鈦白粉漲價趨勢延續,相關公司盈利有望進一步提升。
漲價二:石墨電極
近期,石墨電極價格持續上漲,當前市場對於石墨電極漲價已經逐漸形成強勢預期,而相關概念股也集體上揚。國內石墨電極價格目前正處於不斷上漲的趨勢,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石墨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榮華表示,鑒於供給端不足等原因,石墨電極價格上漲現象或持續。
漲價三:鈷產品
6月29日電解鈷、四氧化三鈷產品價格集體上調,每噸分別漲1.5萬元、0.5萬元,最新報價為每噸40萬-42萬元/噸、36.5萬-38.5萬元/噸。另外,硫酸鈷、氯化鈷等產品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上調。百川資訊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四氧化三鈷漲幅高達102%,近一月上漲近9%。
漲價四:PVC
據百川資訊最新數據,6月29日,華東、東北、華北等地電石法PVC市場均價每噸上漲25元至75元不等,至5775元/噸至6050元/噸。目前,產品市場需求較為穩定,廠家出貨情況較好。新疆、內蒙古等地主流廠商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原材料電石價格近期有所上調,對PVC市場也形成支撐。
漲價五:輪胎
2017年7月1日起,普利司通上調橡膠製品價格約10%,馬牌漲價最高達7%。兩家公司給出的漲價理由和去年底以來的輪胎漲價潮如出一轍,都是以原材料價格上漲為由。據市場人士獲悉,普利司通此次上調的橡膠製品包括輸送帶、橡膠顯示屏及隔震橡膠3種非輪胎橡膠製品的國內外市場價格,漲幅平均為10%。上一次橡膠製品調價,要追溯到6年前。
漲價六:煤炭
2017年以來煤價高位震盪,不過目前煤價較2016年仍有明顯提升,其中動力煤、煉焦煤、無煙煤上半年均價較2016年全年分別提升50%、60%和40%以上,按照目前煤價,相比去年均價也分別有約45%的漲幅。股秀才-股市行情分析,股票知識,炒股技巧分享,專注社交投資理財!
漲價七:維生素D3
6月23日,維生素D3最新報價400元-450元/公斤,較前一日的210元-280元/公斤暴漲90%。業內人士介紹,環保督查導致部分企業停產減產,維生素D3供應量迅速減少,是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
㈩ 中國股票為什麼都是暴漲暴跌呢
我國股市暴漲暴跌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一定是大量資金運作所造成的,而資金不會無意義無理由的去這樣操作一隻股票,也就是莊家一定是有信息優勢,技術優勢的,他們甚至可以提前了解政策走向,上市公司業績,還有一些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所以他們提前進入,消息一公開,他們便可以通過資金的運作致使某個股票暴漲暴跌,當然這只是一部分情況。中國股市受政策,政府幹預較海外市場比較大,所以往往某些重大的政策變動,就可以影響許多人對股市的看空或看多,如印花稅的調整(這甚至是牛熊的分界線)。如果大部分人對後市看空,資金大量流出股市,暴跌就不可避免了,反之亦然。所以造成漲跌的直接原因肯定是資金的流入和流出。
另外中國市場不是不適合做長期投資,只是短線相對於長線獲利速度更快,甚至更多。而海外市場已經成熟,股價基本能夠反映出其價值。當價值和價格相等或者接近時,就很難獲利了,所以巴菲特這種價值投資者,都是發覺潛力公司,早期投資,在公司壯大後,即可獲得巨大利潤。但是這需要非常敏銳的嗅覺,和超前的眼光。再看中國股市一個股票,特別是小盤股,控盤所需要的資金不是非常大,所以很容易出現游資借消息或者題材爆炒然後獲利了結的情況,如前幾個月的物聯網,短期暴漲,就是幾個個人或是私募基金聯手借題材爆炒的情況。
海外市場如美國,英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首先他們的制度完善,投機者無利可圖,或者利潤太少,所以這些導致股市動盪的資金都去了新興市場。再次,海外投資者很多不是靠高賣高賣掙差價,有些擁有大資金的人會投資一些業績很好,且非常穩定的公司靠分紅利獲得利益,所以操作的少了,個股的震盪就不會太大。當然這也不是全部的個股都如此,如果有重大的利空或利好消息該暴漲還暴漲該暴跌還暴跌,不過國外沒有漲跌幅限制,很多時候是可以一次漲到位,或者跌到位的,例如,國美的總裁黃光裕被捕消息公布後1天內香港上市的國美從幾十跌到十幾,比中國的動盪也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