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抱團炒酒類股票
㈠ 抱團炒股的現象正常嗎,這算刻意操縱股市嗎
根據經驗,普漲日的次日一般分化,且隔夜美股收跌,所以今早指數分歧是預期內的。由於指數主升氣勢已經走出來了,出現第一次大分歧並不是什麼壞事,資金往往迴流博弈反彈,況且收盤看今天指數只是小分歧,指數依舊運行在主升走勢中。
炒股
白酒:
白酒無疑是今年以來最強的一個分支也是最強的一個主線,因為資金涉及之深以及所有的基金幾乎都持有這樣的股票並且是不斷拔高他的高度,從不斷地給龍頭茅台以新的溢價,那麼新的板塊龍頭會不斷地溢出當然更多的如果想走穩一點的話,是可以配置相關的如五糧液,水井坊等這些高端白酒的機會。
這個是今年一定要配置的一個板塊那未來他怎樣會結束呢?我認為如果他未來所有的出現往科技方面走,那麼就說明他整個調整到了末期,可能要橫盤了。
超級品牌:
最近超級品牌漲的很猛,也都是一些大市值,比價格比較高的一些股票。
也說明了現在整個市場的審美是以機構審美為主,所以說像這些股票的話未來也會存在著較大的機會。
機構凈買入額超過5000萬,且占據總成交額比例大於8%的,第二天開盤就買入,12月所有符合這一模式的成功率是88.88%:
前面符合這個模式的是三友化工,並且的話今天是以漲幅五點幾收盤。
整一個如果符合當天的模式買入的話,應該也盈利四五個點時間的話也就是三四天的事情而如果運氣比較好,昨天符合這個模式的是雲南白葯那麼今天買入的話也是一個漲停。
至於機構會大量的買入這個是你需要去觀察的,到底是走短線中線還是長線?這個取決於你的邏輯思考以及你的一個操盤風格。
這個模式總結的話,自己可以去當天的龍虎榜上來進行觀察。
基金的擇時擇股:
基金的收益率高而投資者的收益率低,兩個收益率之間的差異肯定是由某些因素造成的。
基金的收益率,其實就是許多隻股票的一攬子組合從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的漲幅。其中有兩個變數,一個是股票組合,一個是起止時間。在股票投資中,這兩個變數被叫做「擇股」與「擇時」,也正是「擇股」與「擇時」導致了收益率不一致。
先來說說擇時的問題。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2020年全年的收益率為27.21%。但這27%的收益並不是一條從年初劃到年底的直線,它實際的走勢上上下下,有時候平淡如水,有時候萎靡不振,有時候氣勢如虹。
按月來看,1月、2月、3月、5月、9月,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是負的,3月和9月分別下跌了6.44%和4.75%,只要避開3月和9月,投資的收益率能突破40%;但是,假如避過了7月份,那麼有12.75%的漲幅,你就享受不到了。同樣,避開4月、6月、11月與12月,都會讓你錯過5%以上的漲幅。
按日來看,滬深300指數有21個交易日的漲幅超過2%,如果完全錯過這不到全年10%的交易日,收益率就會變成負的,虧損。
這樣的走勢並非滬深300指數獨有,許多基金的走勢都是這樣:80%的時間,基金的凈值漲漲跌跌,也無風雨也無晴;剩下20%的時間,貢獻了80%以上的回報。
美國投資者查爾斯·艾里斯在1985年出版的《投資藝術:贏得輸家的游戲》(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一書中作出總結:當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上漲的時間很短,如同閃電)
巴菲特也說,天上下錢雨時,記得用桶接。
但問題是:普通人做不到既在大跌前及時撤退;又在漲的時候登場。
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總是做出相反的操作。
當市場上漲時,投資者申購基金的熱情高漲,規模超百億、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頻現;當市場下跌時,投資的情緒低迷,新發基金無人搭理。
歷史上的冠軍基金,高光過後通常都會淪為平庸。
只看收益排行榜買基金,很可能會吃個虧。2020年,諾安成長混合就給我們上了一課。
頻繁交易來擇時,不停地換基金來擇股。我們為什麼跑不贏基金,就是因為我們太聰明。
在投資中,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是最難的。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所其挾持者深大,而其志甚遠也。
《投資藝術》這本書舉了個例子:網球比賽有兩種獲勝方式,一種是專業比賽中,頂級選手打出又快又狠的致勝球,這是贏家的游戲;一種是業余比賽中,普通玩家們保證自己不失誤,通過對方出界、下網或者發球失敗等犯錯而獲勝,這是輸家的游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少輸就是贏。
對應到投資中,就是:如果你不能大概率地判斷出接下來的漲跌,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擇時,時刻保持倉位,既承受下跌的風雨,也樂見上漲的彩虹。
㈡ 基金抱團的股票不容易長嗎
是啊,誰出錢一拉升人家都借機跑了,你說誰肯做這個冤大頭,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這只股票已經處於上升通道或者有重大利好,那基金就會捂盤惜售,會導致一路上揚。具體的要自己判斷,一般基金重倉股很難炒作。
你只能看到前一個季度是不是重倉股,不過也八九不離十。我來看看600529是的
600289也是的,除了大股東以外基本都是基金或理財產品
㈢ 如何看待今日炙手可熱的白酒股全線暴跌
白酒這個啊,很多人不願意分析。
為什麼呢?是不好分析嗎?
確實,無論怎麼分析都被嘲被打臉。說估值高會跌吧,它還能一直漲。說它強勢,但是強弩之末時刻讓人提著一顆心呢。
所以每一次白酒風吹草動,就會有人高喊瓦解了到頭了,後來又被打臉,索性很多人就不說了,不說就不錯嘛。
小財手上雖然沒有白酒,但是也有相關的消費類基金。
看這個入手後就一直下跌的食品飲料,也是受到近期白酒波動的影響。
白酒呢,發飆的時候還是挺牛的,小財看著比手上消費一漲高出一截的白酒,也是羨慕過的,只是小財從來沒有單獨配置過白酒。
這是為什麼呢?
先來看一組相關數據:中證白酒指數2019年上漲91.99%,2020年上漲119.76%,均遠高於同期滬深300漲幅。目前中證白酒指數PE估值已超60倍。這足以說明白酒的估值已經相當高了。
按照常理,它就該調整就該下來,但是白酒這些年就是不走尋常路,基本面景氣,業績好,資金抱團,使得白酒股票一路走高,哪怕短期被打壓一下,很快又翻身了。
小財要說的是白酒類基金,在整個白酒行業前景依然向好的情況下,白酒內部一些起起落落其實對於此類基金也就是個短期影響。
因為白酒行業業績確定性高,具有投資價值,即使有些股票下跌厲害,但是白酒品種很多,做完一線做二線,做完茅台做酒鬼。
對,這個酒鬼去年漲幅至少八九倍,能超過這個漲幅的不多吧?
㈣ 假如高高在上的白酒股倒下後,誰又會接力白酒成為A股主線呢
A股喜歡喝酒,酒量特別大,千杯不倒;但酒量再好都會有喝酒的那一天,如果等A股喝醉之後,白酒倒下,白酒退出A股主線之後,預計有兩個板塊會接力成為主線:
其一:科技股
其二:醫葯股
接力白酒股成為主線的最大可能性是科技,我始終相信科技的價值絕對會比白酒更有價值,白酒的價值是短暫的,而科技的價值是長久的。
自從2015年提出價值投資之後,各大機構資金就開始抱團取暖,各大機構資金扎堆進入白酒股潛伏。特別是今年白酒股再度集體瘋狂拉升一波,這就是瘋狂前夜信號。
第二,因為現在的人亞健康人群太多,由於很多化學因素,導致現在的人患有各種病,最明顯就是現在的大醫院,簡直就是比菜市場還熱鬧。而且醫葯是暴利行業,未來各大醫葯企業利潤只會水漲船高。
未來醫葯是離不開每個人的,尤其當前社會生活好了,嚴重缺乏鍛煉的人群,導致很多人患各種病,所以醫葯在未來生活是離不開的,醫葯的價值同樣比白酒的價值更高。
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得知,當A股市場白酒倒下之後,真正接力白酒成為主線的最大可能性是科技,其次就是醫葯,這兩大板塊會成為未來長久的主線,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呢?
㈤ 主力資金連續3個月集中凈流出抱團股,可以抄底抱團股了嗎
抱團股是股市中一種集體持有相同股票並佔有一定份額的現象,自今年2月13日以來,出現了大量抱團股集體暴跌的現象,而主力資金連續三個月集中凈流出抱團股,許多進入股市的股民都在詢問,可以抄底抱團股了嗎?
股市的風險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受的,所以所有股民入市都需要謹慎。股民應該通過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對各個股票的理智分析去採取自己相映的買賣行為,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入市的風險,避免因為經濟的波動以及股市的漲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影響。入市需謹慎,天上沒有掉下的餡兒餅,想要通過股市分一杯羹就必定需要擁有高超的見識和過人的智慧,否則又怎麼可能與眾多大機構進行競爭,所以股民們應當量力而行。
㈥ 白酒股集體全線下跌,已跌成機會,要不要加倉呢
整個白酒股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針對下跌後的白酒股要不要加倉,我的觀點是分兩個層面來回答:
第一,短期白酒股可以加倉
第二,中長期白酒股不要加倉
所以下跌後的白酒股要不要加倉,就看大家是打算怎麼操作接下來白酒股來決定的,持股周期不同來確定要不要加。
短期白酒股可以進行加倉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因為白酒股不會馬上瓦解的,白酒股還鎖定了很多資金和人氣,這些股票不會說倒就倒。
第三,因為現在的籌碼非常珍貴,去追高白酒股,還不如安心逢低持有一些優質藍籌股,或者持有底部銀行和證券股,這樣總比盲目加倉白酒股會更好。
綜合以上三大理由就是我個人不建議在白酒股在高位,有泡沫,存在出貨的階段處去加倉,這種操作顯然是非常太大,沒有必要去冒這種風險。
總之真正想要加倉白酒股,認為白酒股近期持續下跌的是機會,短期確實可加倉,但加倉後要等反攻拉升就出局。如果打算加倉後中長期持有的,就沒有必要了,不建議去做接盤俠。
㈦ 基金抱團 基金抱團多的股票好嗎
如果一隻基金旗下多支產品在同一時期進入同一行業的多支個股,可能該行業在接下來會有爆發,特別是那些踩點擇時比較精準的基金,他們的對行業及爆發拉升時點掌控較好,當然其多支產品的協同拉升的主動攻擊也有助推高市場行情。
㈧ 股票持倉日報顯示資金抱團是什麼意思
一般是指一些大資金共同持有某隻股票,控制該股票的漲跌。
㈨ 股市資金抱團是什麼意思,能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嗎
以主動偏股公募基金作為代表描述,以持續加倉某一個板塊至接近或超過30%,並持續持有超過兩個季度以上,稱為「抱團」。2006年,隨著公募基金和保險機構的不斷壯大,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2006年以後,大概出現了四波非常著名的抱團。分別是:
1、2007-2009年加倉並抱團金融地產,稱之為「金融的黃金年代」。
2、2010-2012年加倉並抱團消費「第一次消費抱團」;
3、2013-2015年加倉並抱團信息科技「移動互聯網浪潮」;
4、2016至今 持續加倉並抱團消費「第二次消費抱團」。
(9)資金抱團炒酒類股票擴展閱讀:
股市資金抱團的原因:由於經濟處於下行階段,資金傾向於「確定性」,而不是「成長性」,投資者選擇業績確定性高的投資標的來取得相對收益,如果對這些板塊集中配置持續上升、結構性行情持續發酵,那麼就形成了一次典型的「抱團取暖」行情。
一般以這類公司發展低於預期,估值品質被打破,資金抱團瓦解;或者是出現了其他的新的熱門板塊,分流存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