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中國中央處理器股票

中國中央處理器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9-13 18:01:04

㈠ AMD公司CPU的發展史

1969年5月1日,公司成立。
1970年,Am2501開發完成。
1972年9月,開始生產晶圓,同年發行股票。
1973年1月,第一個生產基地落成在馬來西亞。
1975年,AM9102進入RAM市場。
1976年,與Intel公司簽署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77年,與西門子公司創建AMC公司。
1978年,一個組裝生產基地的落成在馬尼拉。同年AMD公司年營業額達1億美元。
1979年,股票在紐約上市,奧斯丁生產基地落成。
1981年,AMD製造的晶元被用於建造太空梭,同年決定與Intel公司擴大合作。
1982年,新式生產線(MMP)開始投入使用。
1983年,新加坡分公司成立,同年推出INT.STD.1000質量標准。
1984年,曼谷生產基地建設並擴建奧斯丁工廠。
1985年,被列入財富500強。同年啟動自由晶元計劃。
1986年10月,AMD公司首次裁員。
1987年,索尼公司合作生產CMOS晶元,4月向INTEL提起訴訟,這場官司持續5年,以AMD勝訴告終。
1988年10月,SDC基地開始動工。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為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1991年3月,生產AM386 CPU。
1992年2月,AMD對Intel法律訴訟結束,AMD勝訴,獲得生產386處理器的資格。
1993年4月,開始生產快閃記憶體,同月,推出AM486
1994年1月,AMD與康柏公司合作,並供應AM485型 CPU。
1995年,Fab 25建成。
1996年,AMD收購NexGen。
1997年,AMD-K6出品。
1998年,K7處理器發布。
1999年,Athlon(速龍)處理器問世。
2000年,AMD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銷售記錄,同年Fab 30開始投入生產。
2001年,AMD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Athlon MP雙處理器。
2002年,AMD收購Alchemy Semiconctor。
2003年,AMD推出面向伺服器Opteron(皓龍)處理器,同年9月,推出第一款桌面級的64位微處理器。
2005年,AMD叫陣英特爾要求在新加坡舉辦雙核比試,AMD以Socket 939登報圍剿英特爾發出雙核決斗挑戰。
2006年,AMD發布了Socket AM2,以取代Socket 754和Socket 939。
2006年7月24日,AMD收購ATi。
2007年9月10日,K10處理器發布。
2008年10月8日,AMD宣布分拆成兩家公司,一家專注於處理器設計,另一家負責生產。
2010年,AMD(ATI)獨立顯示核心出貨量取代NVIDIA成為世界第一。
2011年1月,AMD推出Fusion系列Bobcat APU晶元,是一顆晶元包含CPU(中央處理器)及GPU(圖像處理器)的組合,第一輪會有共4顆型號的晶元,GPU部份也能真正支持1080p高清播放(硬體解碼)。
2011年3月6日迪拜新進技術投資公司(ATIC)以4.25億美元收購了 AMD 擁有的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餘下的 8.8% 的股份,成為一家獨立的晶元製造商,使ATIC成為唯一持股者。
2011年9月30日,Bulldozer(推土機)產品以全新架構問世,並採用全新插槽AM3+。該架構其實自2003年就已經有研發計劃,唯因為經費不足,擱置到2011年發布。
2012年,Plidiver(打樁機)架構自改良推土機架構而生。
2013年,AMD再次更換產品標識。
2013年5月22日,AMD正式宣布次世代主機「Xbox One」採用APU作為該主機的單晶元解決方案。
2013年6月, Richland APU正式推出。
2014年1月,Kaveri APU正式推出。

㈡ 網上購買基金一直未確認是什麼意思

網銀認購後,如果你是在下午3點錢認購的,銀行會在當日向基金公司提出申請,下午3點後會在下個工作日(不包括六,日)提出申請,購買的基金凈值會按提出那日的凈值算,基金公司一般在第二天發出認購信,在第3或4個工作日將確認信息發給銀行,銀行才會在持有基金那裡標注出來。

申購流程

1、沒有開戶的投資者先行攜身份證到營業部開證券賬戶、資金賬戶。

2、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在網上發行申購日(T日)一個交易日之前刊登網上發行公告。

3、申購委託前,投資者應把申購款全額存入與上證所聯網的證券營業部指定的資金賬戶。

4、在申購日(以下簡稱T日),投資者通過與上證所聯網的證券營業部進行申購委託,一經申報,不得撤單。申購時間為T日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

滬市每一申購單位為1000股,超過1000股的必須是1000股的整數倍;深市申購單位為500股,超過500股的必須是500股的整數倍。

均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且不超過999999500股。每一個證券賬戶只能申購一次,重復申購和資金不實的申購一律視為無效申購。

5、申購配號。申購配號根據實際有效申購進行,每一有效申購單位配一個號,對所有有效申購單位按時間順序連續配號。

6、資金凍結。申購日後的第一天(T+1日),由中國結算上海分公司將申購資金凍結。

7、驗資及配號。T+2日,中國結算上海分公司配合上證所指定的具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申購資金進行驗資,以實際到位資金作為有效申購,當有效申購總量大於該次股票發行量時,則上證所按照每1000股配一個號。

8、搖號抽簽。主承銷商T+3日公布中簽率,並根據總配號量和中簽率組織搖號抽簽,於T+4日公布中簽結果。

9、資金解凍。T+4日,對未中簽部分的申購款予以解凍。新股認購款集中由中國結算上海分公司劃付給主承銷商,再劃給上市公司,發行結束。

(2)中國中央處理器股票擴展閱讀:

新股網上定價發行具體程序:

1、投資者應在申購委託前把申購款全額存入與辦理該次發行的證券交易所聯網的證券營業部指定的帳戶。

2、申購當日(T+0日),投資者申購,並由證券交易所反饋受理。上網申購期內,投資者按委託買入股票的方式,以發行價格填寫委託單,一經申報,不得撤單。投資者多次申購的,除第一次申購外均視作無效申購。

每一帳戶申購委託不少於1000股,超過1000股的必須是1000股的整數倍。

每一股票帳戶申購股票數量上限為當次社會公眾股發行數量的千分之一。

3、申購資金應在(T+1日)入帳,由證券交易所的登記計算機構將申購資金凍結在申購專戶中,確因銀行結算制度而造成申購資金不能及時入帳的。

須在T+1日提供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電子聯行系統匯劃的劃款憑證,並確保T+2日上午申購資金入帳。所有申購的資金一律集中凍結在指定清算銀行的申購專戶中。

4、申購日後的第二天(T+2日),證券交易所的登記計算機構應配合主承銷商和會計師事務所對申購資金進行驗資,並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

以實際到位資金(包括按規定提供中國人民銀行已劃款憑證部分)作為有效申購進行連續配號。證券交易所將配號傳送至各證券交易所,並通過交易網路公布中簽號。

5、申購日後的第三天(T+3日),由主承銷商負責組織搖號抽簽,並於當日公布中簽結果。證券交易所根據抽簽結果進行清算交割和股東登記。

6、申購日後的第四天(T+4日),對未中簽部分的申購款予以解凍。

㈢ 請問VIA是什麼公司做什麼的哪個國家的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VIA Technologies, Inc.,簡稱VIA),成立於公元1992年9月,目前資本額達94.68億新台幣,為全球IC設計與個人計算機平台解決方案領導廠商,以自有品牌進軍國際市場;而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威盛也因其無晶圓廠的經營模式、加上重視人才招攬與技術開發,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典範,現階段全球員工人數超過2000人,2001年全年營收則達到新台幣341億元,在信息市場詭譎多變的情況下,仍然有著優異的營吲c獲利表現,並擠身全球前五大專業IC設計公司之列。

個人計算機中所使用的系統晶元組,為威盛電子的主力產品線。由於1999年大力推動PC-133系統規格,並領先業界導入DDR的內存技術,使得公司近年來年屢獲客戶與消費者支持,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2001年達到四成左右的水準,同時也針對各主流平台的特殊設計,提供了完整的對應解決方案,包括支持Pentium 4平台的Apollo P4X、P4M系列晶元組,以及支持AMD Athlon處理器的Apollo KT系列等等。其中,威盛電子在AMD處理器平台方面,出貨量更居於主導地位,,單一平台的佔有率達八成以上。

此外,經過1998年來包括Cyrix、IDT Centaur、S3、IC Ensemble與等數項重大的購與合資案,威盛電子也已由過去單純的系統晶元組廠商,升級成全方位的網際網路整合組件供貨商。產品線內容除了跨平台的系統晶元組以外,還包括VIA-C3處理器,IEEE 1394、USB2.0、乙太網絡通訊晶元,光儲存、多媒體控制晶元及Windows CE相關的嵌入式系統產品等等。同時藉由與S3的策略合作,威盛亦已掌握先進的繪圖晶元技術,並且在取得LSI logic的無線通訊設計團隊後,大步跨入新世代的無線通訊領域,未來將可望擁有建構個人計算機、網際網路裝置及信息家電所需的完整實力。2001年底正式成軍平台方案產品事業部(VPSD),便是威盛積極發展系統等級開發能力的重要里程碑。

威盛電子的客戶群涵蓋全球各大OEM廠商、主機板製造業者及系統整合業者,總部則位於台灣台北縣新店市,並於美國、歐洲及中國大陸等地擁有分支據點。威盛目前已先後於北京、上海、深圳及杭州等地設立據點,初期以拓展業務與客戶支持主要任務,並分別就人才招募、區域型軟硬體整合產品開發等工作進行強化,而未來大中國區的營嚦偛浚瑒t將坐落於北京。同時威盛亦已經與北京的清華大學、郵電大學等學術機構,展開密切的合作,藉由當地豐沛的人力資源來強化公司的研發實力。另外,威盛以高知識集中的IC設計本業,並無資本或生產線外移等問題。而研發為IC設計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建構跨國、跨區域性的品開發據點,目的系在於擴大技術能力的廣度,以及加強對不同市場的了解深度,這同時也是威盛邁向下一階段的高速成長、所必須進行的策略布局。公司未來仍將以中國為營咧行模

㈣ 除權除息,要我們自己操作什麼嗎我怎麼既沒看到分紅的錢,也沒看到配送的股

樓主稍安勿躁。

如果你的股票是今天除權除息的話,那麼配給你的股票以及分給你的紅利都會在今天收盤之後到達你的賬戶的,它是由收盤後中央處理器把結果反饋回來,經過清算,然後到達你的賬戶裡面,不會在今天收盤之前到賬的。
不過還有些的分紅甚至會在幾天之後才能到賬,股票則是在除權日當天收盤之後進行清算後肯定會到賬的。

樓主不要急。

㈤ i386架構是指什麼,cpu主板那amd 是什麼架構

i386是32位版,x86-64是64位版,PPC是蘋果電腦版

CPU的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我們翻譯成中文也就是中央處理器。CPU(微型機系統)從雛形出現到發壯大的今天(下文會有交代),由於製造技術的越來越現今,在其中所集成的電子元件也越來越多,上萬個,甚至是上百萬個微型的晶體管構成了CPU的內部結構。那麼這上百萬個晶體管是如何工作的呢?看上去似乎很深奧,其實只要歸納起來稍加分析就會一目瞭然的,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而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後的數據)後,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器)中,最後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 CPU作為是整個微機系統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種檔次微機的代名詞,如往日的286、386、486,到今日的奔騰、奔騰二、K6等等,CPU的性能大致上也就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機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標十分重要。在這里我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些CPU主要的性能指標:

第一、主頻,倍頻,外頻。經常聽別人說:「這個CPU的頻率是多少多少。。。。」其實這個泛指的頻率是指CPU的主頻,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英文全稱:CPU Clock Speed,簡單地說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說來,主頻越高,一個時鍾周期裡面完成的指令數也越多,當然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CPU它們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非所有的時鍾頻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樣。至於外頻就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的:主頻=外頻x倍頻。

第二:內存匯流排速度,英文全稱是Memory-Bus Speed。CPU處理的數據是從哪裡來的呢?學過一點計算機基本原理的朋友們都會清楚,是從主存儲器那裡來的,而主存儲器指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存了。一般我們放在外存(磁碟或者各種存儲介質)上面的資料都要通過內存,再進入CPU進行處理的。所以與內存之間的通道棗內存匯流排的速度對整個系統性能就顯得很重要了,由於內存和CPU之間的運行速度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因此便出現了二級緩存,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內存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通信速度。

第三、擴展匯流排速度,英文全稱是Expansion-Bus Speed。擴展匯流排指的就是指安裝在微機系統上的局部匯流排如VESA或PCI匯流排,我們打開電腦的時候會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就是擴展槽,而擴展匯流排就是CPU聯系這些外部設備的橋梁。

第四:工作電壓,英文全稱是:Supply Voltage。任何電器在工作的時候都需要電,自然也會有額定的電壓,CPU當然也不例外了,工作電壓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286棗486時代)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那是因為當時的製造工藝相對落後,以致於CPU的發熱量太大,弄得壽命減短。隨著CPU的製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近年來各種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以解決發熱過高的問題。

第五:地址匯流排寬度。地址匯流排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簡單地說就是CPU到底能夠使用多大容量的內存。16位的微機我們就不用說了,但是對於386以上的微機系統,地址線的寬度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訪問4096 MB(4GB)的物理空間。而今天能夠用上1GB內存的人還沒有多少個呢(伺服器除外)。

第六:數據匯流排寬度。數據匯流排負責整個系統的數據流量的大小,而數據匯流排寬度則決定了CPU與二級高速緩存、內存以及輸入/輸出設備之間一次數據傳輸的信息量。

第七:協處理器。在486以前的CPU裡面,是沒有內置協處理器的。由於協處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浮點運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機CPU的浮點運算性能都相當落後,相信接觸過386的朋友都知道主板上可以另外加一個外置協處理器,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浮點運算的功能。自從486以後,CPU一般都內置了協處理器,協處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於增強浮點運算,含有內置協處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類型的數值計算,某些需要進行復雜計算的軟體系統,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協處理器支持。

第八:超標量。超標量是指在一個時鍾周期內CPU可以執行一條以上的指令。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難想像的,只有Pentium級以上CPU才具有這種超標量結構;486以下的CPU屬於低標量結構,即在這類CPU內執行一條指令至少需要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時鍾周期。

第九:L1高速緩存,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這也正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對會提高不少,所以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爭加大L1級高速緩沖存儲器容量的原因。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第十:採用回寫(Write Back)結構的高速緩存。它對讀和寫操作均有效,速度較快。而採用寫通(Write-through)結構的高速緩存,僅對讀操作有效.

第十一:動態處理。動態處理是應用在高能奔騰處理器中的新技術,創造性地把三項專為提高處理器對數據的操作效率而設計的技術融合在一起。這三項技術是多路分流預測、數據流量分析和猜測執行。動態處理並不是簡單執行一串指令,而是通過操作數據來提高處理器的工作效率。

動態處理包括了棗1、多路分流預測:通過幾個分支對程序流向進行預測,採用多路分流預測演算法後,處理器便可參與指令流向的跳轉。它預測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位置的精確度可以達到驚人的90%以上。這是因為處理器在取指令時,還會在程序中尋找未來要執行的指令。這個技術可加速向處理器傳送任務。2、數據流量分析:拋開原程序的順序,分析並重排指令,優化執行順序:處理器讀取經過解碼的軟體指令,判斷該指令能否處理或是否需與其它指令一道處理。然後,處理器再決定如何優化執行順序以便高效地處理和執行指令。3、猜測執行:通過提前判讀並執行有可能需要的程序指令的方式提高執行速度:當處理器執行指令時(每次五條),採用的是「猜測執行」的方法。這樣可使奔騰II處理器超級處理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提升軟體性能。被處理的軟體指令是建立在猜測分支基礎之上,因此結果也就作為「預測結果」保留起來。一旦其最終狀態能被確定,指令便可返回到其正常順序並保持永久的機器狀態。

主板,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urd)和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另一特點,是採用了開放式結構。主板上大都有6-8個擴展插槽,供PC機外圍設備的控制卡(適配器)插接。通過更換這些插卡,可以對微機的相應子系統進行局部升級,使廠家和用戶在配置機型方面有更大的靈活性。 總之,主板在整個微機系統中扮演著舉足重新的腳色。可以說,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AMD 是一家業務遍及全球的集成電路供應商,專為電腦、通信及電子消費類市場供應各種晶元產品,其中包括用於通信及網路設備的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以及基於矽片技術的解決方案等。

AMD 除了在世界各大城市設有辦事處之外,還在美國、歐州、日本及亞洲等地設有生產中心。AMD 創辦於 1969 年,總公司設於美國矽谷,有超過 70% 的收入來自國際市場,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公司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代號為 AMD。

AMD 開發新產品時,力求產品能夠滿足客戶的需要,不會單純為創新而創新。AMD 作出每一個決定時,都會考慮"以客戶為中心進行創新",並以此作為指導思想,讓公司員工清晰知道產品的發展方向,也讓公司能夠在這個基礎上與業務夥伴、客戶以及用戶建立更密切的合作關系。

AMD 深信公司文化對公司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其重要性甚至不亞於所製造的產品。我們熱愛工作,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在這樣的高尚情操驅使下,我們一直積極尋找發展的機會,致力開發能適合客戶需要的創新技術,並充分把握每一個市場商機,與廣大的用戶、業務夥伴與客戶攜手合作,幫助他們獲益

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的AMD公司致力於為全球通信和計算機行 業的客戶提供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設備和基於硅的解決方案。

但是我們的業務重點不僅僅包括集成電路和晶體管,AMD還致力於幫助我們的客戶(以及他們的客戶)充分利用硅的巨大潛力實現增值並推出與眾不同的產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AMD在開發產品時永遠將客戶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只是單純地追求創新。簡單來說,AMD的目標是提供真正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解決他們現在面臨的切實問題。

我們將這種理念稱為"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這是指導AMD所有業務運作的核心准則。
AMD 的產品系列
計算產品 (Computer Procts)

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工作站及伺服器都普遍採用性能卓越並可與微軟 (Microsoftò) Windowsò 兼容的 AMD 微處理器,以滿足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家庭及企業用戶的計算要求。

惠普 (HP)、IBM、SUN 及富士通西門子 (Fujitsu-Siemens) 等多家譽滿全球的電腦大廠一直銷售基於 AMD 速龍? 及 AMD Opteron? (皓龍) 處理器的個人電腦以及企業級電腦。專為企業級伺服器及工作站而設計的 AMD Opteron 處理器曾多次獲獎,是目前全球最高性能的 2 路及 4 路伺服器處理器,可同時發揮 32 位及 64 位的卓越計算性能,讓企業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逐步將系統升級,改用 64 位計算技術。

AMD64 技術是業內首創可與廣泛採用的 x86 架構兼容的 64 位微處理器技術,AMD Opteron (皓龍) 處理器以及AMD 速龍 64 處理器都採用 AMD64 技術。AMD Opteron (皓龍) 處理器適用於伺服器及工作站,而 AMD 速龍 64 處理器則成功將 64 位計算技術引進台式及筆記本電腦。全球眾多處理器之中只有 AMD 這兩款處理器可以同時執行現有 32 位軟體及新一代業內標准 64 位軟體,並使系統性能大大提升。AMD 秉承優良的傳統,致力為廣大用戶提供各種高效技術。 AMD Opteron (皓龍) 處理器及 AMD 速龍 64 處理器的推出實現了 AMD 普及 64 位計算的夢想。

非易失性快閃記憶體 (Non-volatile Flash Memory)

對於行動電話、電子消費產品、汽車電子系統、個人電腦及外圍設備、網路及電信設備等電子產品來說,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關鍵性的支持技術,這是因為快閃記憶體在電源關閉之後仍可保留已儲存的資料。AMD 與富士通公司攜手合作,成立一家合資企業,銷售以 Spansion? 這個全球性品牌為產品名稱的快閃記憶體。 Spansion 快閃記憶體解決方案備有多種不同的密度及功能特色,可滿足不同市場的不同需求,世界各地的客戶可直接向 AMD 及富士通公司洽詢購買這系列快閃記憶體產品。

個人聯接解決方案 (Personal Connectivity Solutions)

AMD 的個人聯接解決方案以個人電腦以外的上網設備為目標市場,鎖定的目標產品包括平板電腦、汽車導航及娛樂系統、家庭與小型辦公室網路產品以及通信設備。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決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處理器、無線技術、開發電路板及參考設計套件。隨著這些新的解決方案相繼推出,AMD 的產品將會更加多元化,有助確立 AMD 在新一代產品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研究與開發

AMD 在技術研發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客戶可以充分利用 AMD 的研發成果開發各種性能更高、功能更齊備以及功率更低的解決方案。

為了確保公司產品繼續保持其競爭優勢,AMD 多年來一直致力投資開發未來一代的先進技術,這些新一代的技術通常要在多年後才會廣泛應用於各種企業級系統之中。目前 AMD 已著手開發未來 5 至 10 年 都可適用的高性能技術。

目前 AMD 設於加州桑尼韋爾 (Sunnyvale) 及德國德累斯頓 (Dresden) 的先進技術研發中心分別負責多個研發項目。此外,AMD 目前也與 IBM 合作開發新一代的工藝技術。這方面的開發工作正在設於紐約 East Fishkill 的 IBM 半導體研發中心進行。

AMD生產工廠

AMD 設於德國德累斯頓的 Fab 30 晶元廠擁有先進的生產設施,可以採用先進的 130 納米工藝技術生產高性能的微處理器。Fab 30 晶元廠是歐洲首家採用銅連線工藝技術生產半導體的工廠,也是率先採用絕緣硅技術 (SOI) 進行生產的晶元廠。

2003年11月20日,AMD 宣布其300 毫米晶圓工廠(AMD Fab36)在德國破土動工。該工廠是AMD在德累斯頓的公司Fab 36 LLC & Co. KG的一部分,座落在德國德累斯頓臨近AMD Fab 30工廠不遠的地方。

AMD 與富士通公司合資經營的多家晶元廠,其中包括設於美國德州奧斯汀的 Fab 25 晶元廠及設於日本 Aizu-Wakamatsu 的 JV1、JV2 及 JV3 等三間晶元廠。上述晶元廠全部採用 110、130 及 170 納米技術生產創新的低電壓 Spansion 快閃記憶體晶元。

AMD 的"後端工序"工廠負責進行裝配、測試及封裝等工序。若要確保所生產的解決方案品質穩定上乘,這些負責"後端工序"的工廠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工廠全部採用先進的生產設施,每一產品都必須經過至少一個經過精心策劃的工序才可出廠交貨。AMD 有多家負責後端生產工序的工廠,他們分別設於中國蘇州、馬來西亞檳城、泰國曼谷及新加坡。

2004年4月15日,AMD公司宣布在中國設立新的封裝測試 (TMP)廠的計劃。此微處理器封裝測試廠將位於中國的蘇州工業園區,緊鄰AMD於1995年斥資建立的快閃記憶體封裝測試廠,FASL(蘇州)有限公司。

AMD 的自動化精確生產 (APM) 技術

APM 技術是 AMD 已注冊的 200 多種專利及正在申請注冊的專利的工藝技術集合, 它是 AMD 製造工廠賴以操控其生產設施的神經中樞。 由於 AMD 的 200mm Fab 30 晶元廠以及生產 Spansion 快閃記憶體的 Fab 25 晶元廠都採用 APM 2.0 工藝技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工藝決策自動化以及物料拾放自動化等技術,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使 AMD 能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進行生產,滿足全球客戶對優質產品的量產需求。

2004年4月19日AMD宣布正式啟用兩個分別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和德國德累斯頓的自動化精確生產(APM)技術創新中心。AMD的生產技術人員和軟體設計人員將通過新的技術創新中心,將新一代的3.0版APM集成到AMD Fab36工廠中。

AMD簡介

AMD(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代號:AMD )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製造創新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AMD致力於幫助其客戶為技術用戶--從企業、政府機構到個人消費者--提供基於標準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具體信息請訪問 www.amd.com.cn。

amd大事記
1969 年 31 歲的 W.J.Sanders 和 Fairchild 公司的 7 個同事合夥成立 AMD 公司。
1970 年 第一個自有產品 Am2501 面世。
1979 年 AMD 公司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82 年 AMD 和英特爾簽訂了關於 iAPX86 系列微機處理器和技術交換協議。設在奧斯汀的第一條生產線投入使用。
1983 年 AMD 推出了 INT.STD.1000 標准,這是當時行業中的最高質量標准。
1985 年 AMD 進入《財富》雜志 500 強。
1991 年 AMD 開始生產 386 系列 CPU ,打破了英特爾的壟斷,當年產銷量超過百萬片。
1992 年 和英特爾長達 5 年的訴訟結束, AMD 獲得生產和銷售 386 系列產品的合作。
1993 年 AMD 和富士通公司合作生產內存; AMD 486 系列晶元問世。
1994 年 和 Compaq 形成長期戰略聯盟, Compaq 電腦大量裝配 AMD CPU 。
1994 年 AMD 在微處理器技術論壇年會上展示了 K5 處理器。
1997 年 推出 K6 處理器。
1998 年 引入 K6 - 3D 技術;低價 PC 趨勢給 AMD 帶來新的機遇。
2000 年 AMD 先於英特爾,率先推出了當時運算速度最快的 850 兆赫晶元。
2002 年 4 月 桑德斯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 AMD 結束一個時代。 魯爾茲接任CEO
2003 年 2003 Opteron(皓龍) 發布
2003 2003 全球氣候保護計劃
2003 Athlon 64 發布
2004 90nm - 刀片伺服器
2005 雙內核推出
2006 第三十六家裝配工廠建成

㈥ 無錫永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怎樣的公司了解的說一下情況,謝謝!百度里查不到一點信息。

就是個做電話銷售,推銷股票軟體的公司

㈦ 智能機器人龍頭股有哪些

1、華中數控
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為4.24億元,同比下降33.75%;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09億元,同比下降78.15%。

2、秦川發展
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1.91億元,同比下降25.84%;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1186億元,同比下降91.08%。

3、軟控股份
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6.19億元,同比下降26.92%;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07億元,同比下降54.50%。

4、天奇股份
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7.19億元,同比上升11.30%;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49億元,同比上升31.69%。

5、智雲股份
2012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62億元,同比上升38.0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03億元,同比下降77.53%。

㈧ 筆記本與台式機有什麼不同

體積小就決定她的集成的東西的技術難度要高,同時他也決定了他不能吧所以的台式機的部件全部集成到機裡面,就決定了性能差
筆記本:
輕巧,攜帶方便,使用隨便,功能基本滿足需求
台式機。體積大,功能多,使用地點固定,性能好

㈨ amd是什麼牌子

AMD,NYSE:AMD)【中文名超微】是一家專注於微處理器設計和生產的跨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內森尼韋爾。AMD為電腦、通信及消費電子市場供應各種集成電路產品,其中包括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器、快閃記憶體、晶元組以及其他半導體技術。公司的主要設計及研究所位於美國和加拿大,主要生產設施位於德國,還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地設有測試中心。

AMD是目前唯一可與Intel匹敵的CPU廠商。AMD出品之K7中期之後的CPU之特點是以較低的核心時脈頻率產生相對上較高的運算效率,也開始使用 PR值來標定產品效能。但低階Duron仍以時脈標定,而且其主頻通常會比同效能的Inte CPU低1GHz左右。自從Athlon XP上市以來,AMD與Intel的技術差距逐漸縮小。而在2003年時AMD搶先於Intel之前發表了具有64位元的Athlon 64,使得AMD的技術已經與Intel相當,或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領先於Intel。

在2005年時AMD追隨Intel的腳步發布了擁有兩個核心的中央處理器——Athlon 64 X2,該系列產品與Intel推出的Core 2系列改良版雙核心處理器,是目前PC用CPU裡面效能最佳的兩套系統。而由於兩家廠商目前都已以多核心系統作為新產品的開發主軸,使得AMD的 Athlon 64 FX-57成為世界上效能最高的零售單核心中央處理器(時脈最快的零售處理器則是Intel Pentium 4 580 3.8GHz,而其他效能更高的產品都是採用多核心架構)。

現在AMD也推出K10架構的Phenom四核心處理器來與Intel的Core 2 Quad處理器競爭。

另外,AMD於2006年7月24日(GMT+8)宣布以54億美元全面並購ATi,合並後的AMD成為一家同時擁有CPU,GPU等生產技術的半導體公司。

AMD 年表

* 1969年5月1日,公司成立。
* 1970年,Am2501開發完成。
* 1972年9月,開始生產晶圓,同年發行股票。
* 1973年1月,第一個生產基地落成在馬來西亞。
* 1975年,AM9102進入RAM市場。
* 1976年,與Intel公司簽署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 1977年,與西門子公司創建AMC公司。
* 1978年,一個組裝生產基地的落成在馬尼拉。同年AMD公司年營業額達1億美元。
* 1979年,股票在紐約上市,奧斯丁生產基地落成。
* 1981年,AMD製造的晶元被用於建造太空梭,同年決定與Intel公司擴大合作。
* 1982年,新式生產線(MMP)開始投入使用。
* 1983年,新加坡分公司成立,同年推出INT.STD.1000質量標准。
* 1984年,曼谷生產基地建設並擴建奧斯丁工廠。
* 1985年,被列入財富500強。同年啟動自由晶元計劃。
* 1986年10月,AMD公司首次裁員。
* 1987年,索尼公司合作生產CMOS晶元,4月向INTEL提起訴訟,這場官司持續5年,以AMD勝訴告終。
* 1988年10月,SDC基地開始動工。
*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為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 1991年3月,生產AM386 CPU。
* 1992年2月,AMD對Intel法律訴訟結束,AMD勝訴,獲得生產386處理器的資格。
* 1993年4月,開始生產快閃記憶體,同月,推出AM486
* 1994年1月,AMD與康柏公司合作,並供應AM485型 CPU。
* 1995年,Fab 25建成。
* 1996年,AMD收購NexGen。
* 1997年,AMD-K6出品。
* 1998年,K7處理器發布。
* 1999年,Athlon(速龍)處理器問世。
* 2000年,AMD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銷售記錄,同年Fab 30開始投入生產。
* 2001年,AMD推出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Athlon MP雙處理器。
* 2002年,AMD收購Alchemy Semiconctor。
* 2003年,AMD推出面向伺服器Opteron(皓龍)處理器,同年9月,推出第一款桌面級的64位微處理器。
* 2006年,AMD發布了Socket AM2,以取代Socket 754和Socket 939。
* 2006年7月24日,AMD收購ATi。
* 2007年9月10日,K10處理器發布。

AMD CPU年表

* 1989年,Am386SX/DX
* 1993年,Am486
* 1993年,805_x86
* 1996年,K5
* 1997年4月,K6
* 1998年,K6-ii
* 1999年2月,K6-iii
* 1999年6月,K7 Athlon
* 2001年10月,K7 Palomino 核心 Athlon XP
* 2002年11月,K7 Barton 核心 Athlon XP
* 2004年6月,K8 Socket 939 Athlon 64
* 2004年7月,K8 Sempron
* 2004年9月,K8 Socket 754 Athlon 64, Socket 940 Athlon 64 FX
* 2005年3月,K8 Socket 754 Turion 64
* 2005年4月,K8 Athlon 64 X2 Dual-core
* 2006年5月,K8 Socket AM2 Athlon 64, Socket S1 Turion 64 X2
* 2006年8月,K8 Socket F(1207) Opteron
* 2007年9月10日,K10 Opteron
* 2007年11月20日,K10 Socket AM2+ Phenom

AMD的產品線中,大致分為 Geode 、 Sempron、Athlon 64 、 Athlon FX 、 Phenom 和 Opteron 六大系列

Geode 屬於低功耗嵌入式處理器,專門使用於嵌入式平台、移動設備和Thin Client

Sempron 屬於較低階配備,單/雙核心技術,效能與時脈較差,但溫度相對低很多。

Athlon 64 屬於單核心技術,適用於中低階用戶。

Athlon 64 X2 屬於雙核心技術,適用於要處理多工作的使用者。

Athlon FX 屬於單/雙核心技術,執行效能較高,對多媒體處理、3D游戲,FX系列是最佳的選擇。

Phenom 屬於三/四核心技術,為 AMD 最新推出的產品。

Opteron 屬於單/雙/四核心技術,專門用於高效能伺服器產品。

AMD於2006年7月24日(GMT+8)宣布以54億美元全面並購ATi,到2006年7月底並購工作已經開始,原ATi的研發中心都已開始人事變動,AMD和ATi在等待來自聯邦法院的裁決,認定該兼並生效。

ATi公司是一家致力於開發圖形處理晶元的公司,其Radeon系列顯示晶元是民用圖形顯示市場上占據較大份額的晶元之一。除顯示晶元之外,ATi最近還開發主板控制晶元。有人認為,AMD並購ATi就是為了期望擁有自主主板控制晶元研發能力,不再受制於Nvidia和台灣的晶元廠商如VIA、SIS。但是有人擔心,兼並ATi後,在圖形晶元領域AMD和Nvidia最終會從現在的合作走向競爭。AMD使用ATi的技術,為開發業界首款CPGPU架構的 Fusion處理器

㈩ 股票電腦CPU如何選購

現在的主流電腦cpu都很厲害的 根本不用考慮到底需要上什麼cpu 主流的i5系列cpu已經足夠勝任查看股票的需求了 如果你的查看股票和操作交易買賣股票都很頻繁的話 並且除了處理股票又沒有其他需求的人的話 那推薦你上amd的處理器 現在已經出到的2700就挺適合的 這樣的處理器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 就是單核處理性能可能比英特爾的差一些 沒有那麼高 但是多線程處理任務的能力非常高 總體來說起碼有十幾個線程處理任務 所以你想想 是不是很適合用來處理股票交易買賣?

熱點內容
河南哪個基金靠譜 發布:2025-08-24 04:26:47 瀏覽:213
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量 發布:2025-08-24 03:22:12 瀏覽:538
五糧液股票交易過程 發布:2025-08-24 03:17:59 瀏覽:577
上海申穆期貨配資怎麼樣 發布:2025-08-24 02:47:09 瀏覽:188
什麼基金保值率最高 發布:2025-08-24 02:38:44 瀏覽:418
研發虛擬貨幣的公司靠什麼賺錢 發布:2025-08-24 02:38:08 瀏覽:894
股票交易系統的總資產 發布:2025-08-24 02:18:57 瀏覽:42
支付寶會開通股票交易嗎 發布:2025-08-24 02:13:48 瀏覽:639
王多魚為什麼炒股成功 發布:2025-08-24 02:08:43 瀏覽:179
如何在高校設立基金 發布:2025-08-24 02:06:55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