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明中國生物股票
① 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生股份)隸屬於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2011年10月,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轄北京、長春、成都、蘭州、上海、武漢六個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微谷生物醫葯有限公司、北京中生國健醫葯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博德醫學免疫製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75億元。
② 楊曉明的個人簡歷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肝臟相關的生理病學研究,重點是肝細胞生長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近年來主要進行肝臟蛋白質的相互作用研究。發現並克隆一種能特異刺激肝源小生細胞增殖的新型細胞活性因子—肝細胞生成素(HPO),完成其克隆、表達及生物功能系列的研究。對肝癌細胞、肝幹細胞生長調控的分子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大規模蛋白質相互作用技術平台。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創新群體項目、國家973、863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共5項;獲中國發明專利3項,在PNAS、Cell Death Differ、J Biol Chem、FASEB J、BPRC等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80餘篇。
③ 楊曉明的社會兼職
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免疫學會理事
中國葯典委員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學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學會生物製品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微生物學會生物製品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葯生物技術協會常務理事
衛生部高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資格評審專家
湖北省醫學會理事
湖北省預防醫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
湖北省遺傳學會理事
湖北省生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湖北省暨武漢市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湖北省暨武漢市免疫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編委
《國際生物製品學雜志》編委
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
④ 楊曉明的發表論文
李黎,黃仕和,楊曉明。細胞因子疫苗的研究進展。 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10,23(7):781-785。
孟勝利,徐葛林,程滿榮,舒祥,吳傑,嚴家新,楊曉明。中國狂犬病病毒遺傳多樣性分析。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10,23(5):449-454。
潘勇兵,張愛華,胡迪超,閉蘭,楊曉明。 抗CD25人鼠嵌合抗體基因真核表達質粒的構建與瞬時表達。 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10,23(2):113-117。
盧佳麗 楊曉明。核分枝桿菌的免疫學研究進展。微物學免疫學進展 2010,38(1):74-78。
陳偉,楊曉明,黃佐林,李軍,孫文,徐葛林,鄭新雄,張隆明,鄭景山,張良豪,廖學有,洪孔清,祝玉桃,鄧化芳。凍干無佐劑Vero細胞CTN狂犬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9,30(12):1261-1264。
李新國,袁軍,張洋,孫曉芳,項美娟,楊曉明。Lowry法測定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蛋白含量干擾現象的排除。 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9,22(10):1029-1031。
呂宏亮,王棟,楊培豫,張萬林,何海蓉,付秀花,崔松奇,程婷,高彤民,楊曉明,胡啟毅。獸用滅活純化狂犬病疫苗生產工藝的優化。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9,22(9):882-886。
胡迪超,張愛華,楊曉明。人鼠嵌合抗體的基因構建。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9,22(9):933-936。
孟勝利,徐葛林,吳傑,嚴家新,楊曉明。中國12株狂犬病街毒株G基因序列測定與分析。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09,25(6):497-501。
孟勝利,劉紅,胡岱霖,朱理業,徐葛林,吳傑,楊曉明,嚴家新。安徽省阜陽市狂犬病街毒株G基因序列分析。中國熱帶醫學 2009,(10):1966-1968。
楊曉明。生物製品的現狀和發展前景。上海預防醫學2009,21(7):351-353。
孟勝利,楊曉明。登革熱病原學及疫苗研究進展。國際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9,32(1):12-18。
徐葛林,嚴家新,張永振,董關木,唐建蓉,楊曉明,孟勝利,吳傑,肖奇友,周敦金,朱鳳才,王萍, 王定明, 明平剛。我國各地區動物狂犬病街毒的檢測及分析。中華傳染病雜志 2008,26(8):463-466
梁婧,徐葛林,黃曉媛,王繼麟,孫文,夏飛,楊曉明。 檢測輪狀病毒滴度的熒光灶法的改進。 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8,21(7):620-622
梁婧,楊曉明。人輪狀病毒基因組結構及功能研究進展。國際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8,21(3):107-109。
吳永強,董關木,秦思遠,楊曉明。大容量人源天然噬菌體抗體庫的構建。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8,21(8):647-650。
梁婧,徐葛林,黃曉媛,王繼麟,孫文,夏飛,Kapikian AZ,楊曉明。檢測輪狀病毒滴度的熒光灶法的改進。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8,21(7):620-622。
董關木,徐葛林,肖奇友,王定明,胡月梅,周敦金,王萍,張永振,楊曉明,朱風才,王昭孝,羅述斌,羅同勇。家養犬、貓及野生動物中狂犬病病毒流行病學調查及我國不同類型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觀測研究。病毒學報 2007,23(6):417-422。
李東,國泰,楊曉明。輪狀病毒疫苗的研究現狀。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7,20(11):863-865。
明平剛,徐葛林,嚴家新,吳傑,明賀田,周敦金,肖奇友,楊曉明。新分離5株狂犬病毒街毒株N和G 基因的序列分析。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7,
20(8):553-556。
孟勝利,徐葛林,明平剛,孫文,吳傑,楊曉明,嚴家新。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八代次N和G基因序列測定及分析。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學報 2007,23(4):327-336。
侯啟明,馬霄,田博,劉德錚,肖詹榮,楊曉明,陳平紆,項美娟,付惠蘭,吳玫,王梨蘋,梁雅文,張路民,張庶民。中國不同區域嬰兒抗百日咳 白喉 破傷風母體抗體水平的調查。中國計劃免疫 2006;12(3):209-211。
熊曉培,楊曉明。炭疽桿菌毒素致病機制及炭疽疫苗的研究進展。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6;19(6):653-656
王麗嬋,張庶民,余模松,楊曉明。超抗原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基因B的原核表達。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6(26):418-421。
明平剛,孫文,徐葛林,吳傑,楊曉明,嚴家新。中國狂犬病毒疫苗株CTN-1-V三個代次的GP基因序列分析。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6;19(3):217-235,235。
王麗嬋,張庶民,余模松,楊曉明。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A基因克隆、表達、純化與鑒定。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6;19(2):120-123。
萍萍,楊曉明,方誌正,易玲,吳傑,鄭新雄。SARS病毒NS-1株穩定性及培養條件的研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05;33(1):1-5。
李萍萍,楊曉明,方誌正,張愛華,劉俊生,孫文,易令,夏智,吳傑,鄭新雄,魯建忠。SARS滅活疫苗的研製及其質量控制。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5;18(5):390-393。
李萍萍,楊曉明,張愛華,易令,劉俊生,吳傑,魯建忠,鄭新雄,方誌正。SARS病毒NS-1株三級毒種庫的建立。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5;18(3):227-228。
楊曉明,李策生,方誌正,張愛華,人SARS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的研究。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 2005;18(3):1-4。
李策生,張愛華,林連珍,李星,劉俊生,楊曉明。SD法滅活血漿中SARS冠狀病毒的試驗觀察。微循環學雜志。2005;15(2):26-27。
劉國安,楊曉明,葛瑞昌,何長民。百日咳毒素的等電點測定及層析分離。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0(4):68-70。
楊曉明,喬瑞潔。重組百日咳毒素S1亞單位的表達、純化及免疫原性。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03;31(4):24-27。
喬瑞潔,楊曉明。百日咳毒素S1亞單位的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2003;16(4):205-207。
楊曉明。百日咳疫苗現狀及發展方向。中國生物製品學雜志。2003;16(2):128-130。
喬瑞潔,楊曉明。肽核酸。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9;27(1):86-90。
劉方蕾,喬瑞潔,楊曉明。血凝法檢測百日咳毒素及絲狀血凝素。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年刊。1999。
秦力,楊曉明,魯勁民等。發酵罐生產無細胞百日咳桿菌免疫原。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8;26(4):41-45。
何長民,陳愛榮,陳平紆,楊曉明等。吸附無細胞百日咳菌苗,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劑III期臨床人體接種反應和血清學效果觀察報告。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8;26(4):25-30。
秦力,劉方蕾,楊曉明等。百日咳桿菌絲狀血凝素的純化及其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7;25(2):12-16。
王祖森,楊曉明。百日咳毒素及其應用。衛生研究。1998, 27(Suppl):158-165。
孫述學,楊曉明等。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乙型肝炎聯合疫苗的實驗研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7;25(4):21-23。
楊曉明,秦力。不同減毒方法對無細胞百日咳菌苗減毒效果的比較研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7;25(3):22-26。
楊曉明,何長民。百日咳桿菌粘著素的分子克隆、表達和生物學特性研究。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7;25(4):1-11。
楊曉明,何長民。百日咳桿菌生物學活性成分的研究進展。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6;24(1):65-68。
楊曉明,陳愛榮,何長民。吸附精製百日咳菌苗質量控制的研究。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4;22(1):23-29。
楊曉明,陳平紆,何長民。吸附百日咳無細胞菌苗,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菌苗配方的實驗研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4;23(1):7-10。
田效恩,何長民,秦進才,楊曉明等。吸附精製百日咳菌苗免疫接種反應及血清學效果觀察。中華流行病學。1993;14(3):155-159。
陳愛榮,楊曉明,何長民。百日咳無細胞菌苗的穩定性研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93;22(1):31-34。
陳平紆,楊曉明,何長民。ELISA在檢測百日咳桿菌免疫原中的應用。上海免疫學雜志。1992;12(1):27-29。
王祖森,楊曉明,何長民。中華倉鼠卵巢細胞在檢測百日咳桿菌免疫原中的應用。上海免疫學雜志。1992;12(2):47-49。
何長民,楊曉明,陳平紆,陳愛榮。無細胞百日咳菌苗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上海免疫學雜志。1991;11(5):289-293。
何長民,楊曉明。人血結合珠蛋白的純化和檢定。中華輸血雜志。1988;1(3):108-111。
⑤ 楊曉明的獲基金資助情況
1. 人用重大傳染病疫苗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2. 人用多價輪狀病毒疫苗的研製: 國家「863」重大攻關項目
武漢市學科帶頭人計劃(200750730315)
3. DNA齲齒疫苗的研製:湖北省2006年度重大科技公關計劃
4. 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研製:湖北省2004年度重大科技公關計劃(編號2004AA303A02)
5. 中國狂犬病流行監測體系的建立:國家十五科技公關計劃
6. 馬抗SARS血清研究開發:湖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編號2003AA305B05)
武漢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7. 人SARS免疫球蛋白研製:國家「863」重點公關項目(課題編號2003AA208223)
湖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編號2003AA305B06)
武漢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科研攻關項目(2003年)
8. 抗SARS免疫血漿制備的研究: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科研攻關項目(2003年)
9. 百日咳毒素基因克隆:衛生部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編號920488)
10. 百日咳無細胞菌苗的研究:甘肅省科研基金(1988年)
⑥ 楊曉明的教研成果
主教課程有:3DMAX、After Effects、flash動畫製作、Photoshop、動畫運動規律、動畫原理等動漫專業課程和計算機專業課程。她是學校優秀「雙師型」骨幹教師。該同志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自覺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愛崗敬業,辛勤耕耘,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鮮明,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成績突出,事跡感人。
一、春風化雨育新人,以良好的師德形象感召學生 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楊曉明老師深刻地體會到教師的人格和品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她在教育教學中倡導「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持「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對待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喜好厭差,與學生建立起了相互平等、彼此尊重、和諧相處的師生關系。她所帶的一個學生,對文化基礎課不感興趣,經常上課睡覺,是其它老師眼中的「差生」,在教學中,楊老師發現該學生對動漫設計具有很強的天賦,課堂作業經常是提前完成,而且具有很好的創意,發現這一閃光點後,楊老師因勢利導,採取「賞識教育」的方法,經常表揚。該學生在興趣被調動後,不僅端正了學習態度,而且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全省中職學校技能大賽中取得了動畫製作項目一等獎的好成績,為學校贏得了榮譽。堅持「立德樹人,以德為本」,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並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是楊老師良好師德的具體外化和表現。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感化、輕懲罰,始終以真摯的愛心去感染學生;對文明禮貌欠缺的學生,她摒棄空洞的說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感染學生;對貧困學生,不僅僅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鼓勵他們自強自立,樹立自信,撫慰他們敏感的心靈,揚起生活的希望之帆。每當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她總是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真誠去打動他們,帶領學生們走出人生的一片片荒漠,讓他們重新得到快樂,在陽光下健康的成長。在各種捐獻活動中,她不僅率先垂範,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捐錢、捐書活動。她以高尚的人格感染著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著學生,以真誠的師愛塑造著學生的靈魂。所以,她所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受到學生的感懷和銘記。
二、創新方法探新路,以精湛的職業技能塑造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教師首先要站好講台,不能愧對學生。這份朴實的責任心使她多年來扎扎實實搞好課堂教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強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注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懂、學好、學精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所成。在教學中,她嘗試引入了德國「雙元制」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宗旨。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均採用了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教學方法,如「行動導向法」等,在職業技術教育中,傳統的知識並不重要,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和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楊老師與學生經常轉換角色,把自己從講課教師轉換成一個具有實踐經驗的咨詢顧問,圍繞學生的困難和疑惑啟發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種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一開始就處於「模擬」工作環境之中,讓他們熟悉工作的各個環節,學會規范操作,這樣,當一門課程完成後,他就成為一名熟練的技術工人了。由於教學方法獨特,教學工作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她指導的學生多次在省級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她在指導的學生陶臻在2009年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動畫製作」一等獎,李強強同學獲「動畫製作」二等獎。在2010年全省計算機技能大賽中,陶臻同學和李強強同學又分獲「動畫製作」一等獎和三等獎。她也同時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2010年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動畫製作競賽中。她所指導的學生作品榮獲三等獎,楊老師也榮獲優秀指導教師。
三、勤於科研促教學,以開放的教育理念提升水平在做好教育教學的同時,楊曉明老師注重教學經驗向知識理性的轉化。她經常思索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歸類梳理,撰寫教學科研論文,把自己的教學心得分享給其他的年輕教師。近幾年來,她在《甘肅教育》、《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甘肅科技》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10篇,其中較有影響的是在《甘肅職業與成人教育》(2006第2期)發表了《Flash模塊在多媒體課件中的應用》,在《甘肅省聯合大學學報》(2008第3期)發表了《網頁製作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研究》,在《甘肅省教育》(2008第9期)上發表了《計算機維護維修的趣味教學》,在《甘肅科技》( 2008第14期)上發表了《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在《甘肅科技》( 2008第16期)《搞好職業教育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體會》等論文,受到了專家、學者的好評。永不滿足,經常「充電」是楊老師的又一個特點。比起年青老師,她是「資深」老教師,但她並不躺在成績簿上沾沾自喜。她常說: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科技、新技能才能無愧於教師稱號,無愧於學生期望。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學校選派教師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培訓,考慮到年齡和家庭等因素,學校沒有安排她參加。她積極報名,說服領導,克服家庭困難,參加了遼寧省丹東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班,並以優異成績取得了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模塊(3DS MAX平台)高級圖像製作員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證書。教學科研相長,理念實踐齊飛。正是堅持兩條腿走路,不斷更新和補充新知識,再把它運用於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才使楊老師以開放的理念,高尚的師德、突出的成績贏得了學校師生的尊敬和贊譽。甘肅省「園丁獎」優秀教師的稱號正是楊曉明老師多年默默育人,無私奉獻的最好詮釋。
⑦ 楊曉明的人物簡介
性別: 男
民族:藏族
職務: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總裁、黨委書記
技術職稱:研究員
學歷:醫學碩士
教育經歷
1992年9月-1995年6月: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免疫學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
1980年9月-1985年6月:蘭州醫學院臨床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
1979年9月-1980年6月:西北民族學院,預科,學習。
⑧ 楊曉明的專利及成果
1. 「人SARS免疫球蛋白」(核心成員)中國國家專利。
2. 「表達遺傳滅活百日咳毒素的支氣管百日咳菌株」 獲得美國專利(U.S. Patent No. 7,101,558 issued 05 Sep 2006)。
3. 「吸附精製百日咳疫苗」 (核心成員)獲得中國新葯證書和生物製品生產文號。
4. 「吸附精製百日咳,白喉類毒素混合制劑」(核心成員)獲得中國新葯證書和生物製品生產文號。
5. 「吸附精製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劑」(核心成員)獲得中國新葯證書和生物製品生產文號。
⑨ 楊曉明的工作經歷
2010年5月:任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2009年2月:任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兼);
2008年:榮獲政府特殊津貼
2008年5月:被任命為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
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2年9月: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任常務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先後主管科研、銷售、質量、企業規劃、國際合作和人力資源工作。主持輪狀病毒疫苗、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肺炎多糖疫苗和以百白破聯合疫苗為基礎的多價聯合疫苗的研究工作。主持人SARS免疫球蛋白和馬SARS抗血清的研究工作。
1985年9月至2002年9月:在衛生部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菌苗室,第三研究室先後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組長,研究室副主任等職務。長期從事細菌性生物製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管理工作。
1997年11月至2002年12月: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任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分子微生物學和疫苗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6年4月1996年7月:在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短期進修。主要從事細菌性生物製品的研究和檢定工作,同時參與瘧原蟲分子生物學研究課題。
1986年9月1987年1月:在日本國立預防衛生研究院(JNIH)短期進修。主要從事吸附精製百日咳疫苗的研究工作。
⑩ 楊曉明的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肝臟相關的生理病學研究,重點是肝細胞生長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近年來主要進行肝臟蛋白質的相互作用研究。發現並克隆一種能特異刺激肝源小生細胞增殖的新型細胞活性因子—肝細胞生成素(HPO),完成其克隆、表達及生物功能系列的研究。對肝癌細胞、肝幹細胞生長調控的分子機制進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大規模蛋白質相互作用技術平台。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創新群體項目、國家973、863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共5項;獲中國發明專利3項,在PNAS、Cell Death Differ、J Biol Chem、FASEB J、BPRC等國內外雜志發表論文80餘篇。
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室/技術平台 基因克隆與表達
酵母雙雜交文庫篩選
酵母雙雜交陣列篩選
蛋白質相互作用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