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康股票怎麼買進賣出
❶ 股票買入賣出
選擇什麼樣的股票進行投資是贏錢的一個方面,股票的買入賣出時機是硬幣的另一面。缺一樣就賺不到錢。即所謂選股與選時的問題。先談談我對後一個方面的理解,拋磚引玉吧。這里談的時機是指戰略時機,遠非戰術層面的東西。
先提觀點:選擇在企業剛剛進入成長期時戰略介入,進入成熟期時戰略退出。
如同每個產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樣,每個企業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Stages of introction, growth, maturity, and decline. 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用詞不專請見諒)。
導入期也是投入期,企業表現默默無聞,沒有知名度,也沒有多少市場。企業的第一任務是要生存。這個過程有多長,沒人知道,80%的中小企業只有這個階段,然後就像路邊的小草,還沒開花,就被踩死了。
成長期未必到來,如果有了市場,有了利潤,超過了break-even point,盈虧平衡點,並且市場和利潤越來越大,這個時期就來了。在四個階段中這個時期的上升斜率最大,有時利潤呈幾何級數增長,因為基數相對較低的緣故。時間跨度因企而異。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利潤不斷增長,品牌也得以建立。各項促銷費用,研發費用也通常較高。
在成熟期,企業的市場份額相對穩定或者緩慢增長,利潤也是如此,顧客忠誠度得以體現,大量競爭對手涌現。Merger and acquisition (並購) 也常發生在此階段。
在衰退期,市場份額和利潤開始下滑,有時企業不得不進行價格戰來維持市場份額,由於強勢對手的涌現或者新興替代市場的出現(沒有這個要素企業能更長久的保持成熟期)導致客戶忠誠度下降。營運費用高企,企業負擔沉重。
當然,判斷一個產品的周期比判斷一個企業的周期來得容易很多,不過道理相通。我想說的是,從資金利用效率來看,我們最應該戰略介入的時刻正是企業處於成長期的前夜,假如市場定價機制有效的話(短期無效,長期來看是有效的)。我們可以享受斜率最陡的一段升幅。同理,我們戰略退出的最佳時間應該是企業進入成熟期的時刻。當然,你可以選擇處於成熟期的股票來買,享受合理的漲幅以及穩定的分紅。大多數人也容易為這樣如日中天的企業所迷惑而趨之若騖。但你不得不承認,你的資金應該有更合理的去處。這也是我為什麼很少投資blue chip, 大型藍籌股的道理。現在買MacDonald或者Coca-cola,就算是Buffett, 你還能期望當年的收益嗎?Buffett對於Coca-cola的做法好像是要陪企業終老,我不敢苟同。當然, 投資是一把double-edged sword,投資blue chips,由於這類公司較為透明,運行較為成熟,投資者可能獲得穩定的回報;而投資成長股則可能獲得超額回報,但不太容易看的清,踩空了翻船的事情時有發生。我的看法是,投資者一直讓投資伴隨企業到成熟期甚至快進入衰退期的話,很可能自己的投資也會失去成長性,而進入stage of maturity。
某雖不才,但能身體力行。投資於張裕B和天士力的做法正是這種投資哲學的體現,當然成效如何有待檢驗(目前投資收益分別為288%和135%,時間為14個月和19個月)。買入時我基本確認這兩個企業已經進入成長期,企業只要不斷成長,現價不太高估,我就不關心大盤1000點還是5000點。我也告誡自己,就算自己在某隻股票上賺了1000%甚至更多,但決不和股票談戀愛,當我判斷(判斷錯對是另一回事)企業進入成熟期時我會賣出而不顧自己驕傲的感受(其實就是虛榮)和情感因素,道理很簡單,一定還有處於成長前夜的股票的。投資者的第一原則是要對投資負責,而不是對企業負責,the point is to optimise your investment. 這算是我的一點個性吧。
如何判斷一個企業處於哪個時期呢?呵呵,這個問題我覺得很難,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比如中集,你就很難定義,它的業務量和利潤額已經不小了,市場份額也很高了,但它適時地推出了新興業務,延伸了自己的市場。對於普通集裝箱,毫無疑問這個產品進入了成熟期,但這個企業現在不僅是集裝箱了。如果沒有這個戰略騰挪,我說你別買了,現在我不敢說。集裝箱業務從star變成了cash cow, 但他又培育了半掛車這個problem child/question mark, 難說不變成另一個star的。 總體上,我感覺中國大多數企業沒有進入成熟期,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我傾向於中國資本市場定位水平可以高一些。如果我們把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看成一個處於成長期的企業,有人認同嗎?但是要找好企業,因為不好的企業走不完四個階段就完了。
我還是斗膽談一談這個問題。總體而言,企業是否進入成長期,我看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
1. 市場在快速成長嗎(包括已有市場和由新技術革命衍生的新興市場)?
2. 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戰術手段得當嗎(包括利潤導向,產品結構,激勵機制,企業戰略執行力等因素)?
兩個因素都具備了,就有可能得到利潤和市場份額的雙線快速增長。
對於業務單一型的公司,處於什麼時期相對容易判斷一點。主要看他的主導產品/服務的市場是否趨於飽和,他的主導產品/服務的市場份額是否趨於飽和。比如中材國際(有所得罪了,這個票現在表現很好,呵呵),其主導產品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不怎麼有「夕陽」工業一說呢?國內的基建潮已至高峰,公司的國際份額也已不小),但其市場份額仍然有提升空間(由企業的成本和技術優勢帶來)。如果企業主導產品不變,那麼即使企業沒有走完成長期,至少也離成熟不遠了。何況這個產業的國內部分受政策影響偏大。我個人判斷中材國際的水泥工程業務用不了3到5年就將進入成熟期。問題是,企業經營者清楚的看到了嗎?Yes, 我們應該做這樣的假設(要不他沒資格坐在那把椅子上),那麼下一步就是要看企業將要培育什麼新業務了,這種新業務的市場有多大,企業在新業務上的競爭力如何,這種新業務和原有業務有多大關聯性(這決定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反觀張裕,國內葡萄酒,保健酒等市場可謂方興未艾,目前以年均約18%的速度增長。張裕的國內市場份額雖然第一,但也僅20%左右,有提升空間。而張裕的利潤提升速度顯然超過了市場份額增長,這說明企業的成長是良性的。張裕的國際化剛剛起步,也有提升空間。在解決了產權機制和激勵問題之後(盡管有許多人詬病),企業明確了利潤導向,完善了產品結構,並且加強了執行力。06年年報顯示三費增長得到了控制(佔比仍然有下降空間),毛利率則得到了提升(仍然有較為確定的提升空間),應收帳款和負債率均顯示企業的財務穩健。高分紅則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現金流的健康和贏利的可靠性(Reliability of profit is a matter of Chinese peculiarity)。因此我說,初步判斷企業處於成長初期,盡管張裕並非沒有缺點。
說個簡單直觀的辦法來參考業務單一的B2C型企業,那就是看廣告。企業處於前兩個階段的時候,廣告篇幅長,因為人們不了解;而成熟期的企業篇幅短,是reminding advertisement,因為僅是要提醒人們記住這個品牌,這個企業。比如宇通的幾個廣告較長,告訴你一些信息,旨在建立品牌,而nestle的咖啡廣告有時就剩了一句話,一個畫面,旨在提醒並維護品牌忠誠度。你覺得宇通的客車和雀巢的咖啡哪個成長性更好呢?我有點偷換概念了,把企業換成了產品,就那個意思吧。判斷企業是要紮根於判斷主導產品之上的。
對於多產品和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判斷起來要困難一些。需要分清主導業務和次要業務之間的比例關系和各自成長前景,不過道理是相通的。根據波士頓矩陣提示,企業產品或服務可以分為四種:stars (明星業務,市場成長快並且市場份額大),cash cows (現金牛業務,市場穩定或者無大增長但市場份額大),problem children/question marks (問題小孩或者問號業務,市場成長快但市場份額不高或者尚未形成良好的現金流),以及dogs(狗業務,市場成長及市場份額雙低,有可能形成現金漏洞)。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四種類型可以相互轉換。同時,企業可以根據情況推出新業務並且調整產品/服務結構。比如上面提到的中集,他的集裝箱業務基本上是屬於現金牛,市場份額大但增量不大,如果企業沒有新業務支撐,顯然他已經不再適合投資了。優秀的管理層總能未雨綢繆,提前預見未來並且作好准備。因此我們看到中集適時地培育了道路運輸車輛這個新業務,現在可能尚未形成良好的現金流,是個question mark,但有可能轉換為明星業務。同時由於產品比重的變化從而帶來了結構的調整。所以不能簡單判斷中集的成長期已過,至少他的部分業務是具有成長性的。類似中集的還有港機。
再比如重慶啤酒,他的啤酒業務是個 cash cow(西南市場佔有率為45%),正在培育的治療用乙肝疫苗是個典型的question mark。如果這個新業務培育不起來,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現金流,或者這個業務佔比過低,那麼這個企業就是處於成熟期的。反之,則企業處於成長初期。問題是,這里的不確定因素很大,事實上新業務處於導入期(二期臨床還沒完,上市還早),風險仍然很大,生物醫葯產業天生又具備高風險性(天壇生物的疫苗倒是上市了一段時間,較為成熟,但死了個人,股價馬上從07年3月27日的30.98元跌到了3月30日的25.15元),因此重啤的新業務客觀上是具有雙重風險的。比較重啤和中集的新業務,應該說重啤的風險更大,回報可能更高(目前只是可能)。而兩個企業的新業務中,中集的新業務和舊有業務多少是呈現一定相關性的,啤酒和生物醫葯又有多少關聯性呢?這個問題涉及到企業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是個大問題。所以盡管難以斷定重啤處於哪個時期,但綜上所述,現在應該不是戰略介入的時機。為什麼我不提倡在企業處於導入期就戰略介入(往往價格更低),是因為風險過大,具有賭博性質。
有人認為,介入股票一定要結合市場,當市場低迷時,容易低估,反之容易高估。這話不錯,但未免小家子氣了點。真正的戰略介入不應該首先看市場臉色,而是要首先看企業的成長。因為市場告訴我們,歷史告訴我們,成長的,尤其是高速成長的,總是容易被低估的。當然這話不是說任何時候以任何高價格買入高速成長股都是合理的,價格/價值比始終是價值投資的核心,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我們取2001年6月14日和2005年6月6日這兩個間隔約4年的特殊的日子。前一天上證指數沖高至2245.12(標志著上一輪牛市的頂峰和新一輪熊市的開始),收盤2202.11點,後一天上證指數沖低998.23(標志著熊市的最低谷),收盤1034.38點。以收盤點位計算,指數回落52.98%。同日深成指數收盤分別為4734.98點和2729.20點,回落42.36%。4年熊市下來哀鴻遍野,個股慘不忍睹。但我們發現這樣一些股票,他們在那兩個日子裡的收盤價格分別為(為方便比較,全部復權處理):
2001年6月14日 2005年6月6日 上漲%
煙台萬華 34.30 41.06 19.71%
伊利股份 71.60 80.47 12.39%
中興通訊 61.12 79.17 29.53%
雲南白葯 56.24 77.84 38.41%
鹽湖鉀肥 21.53 34.78 61.54%
金融街 37.19 48.91 31.51%
雙匯發展 26.70 39.97 49.70%
振華B 1.457 2.529 73.58%
中集B 43.87 122.86 180.05%
張裕B 12.08 18.04 49.34%
這意味著,在4年熊市中,在大盤下跌約一半的過程中,持有上述股票仍然有相當不錯的收益。換句話說,完全看市場臉色行事的人,就算4年前成功逃頂4年後成功抄底,他們仍然要為這些股票付出更高的價格。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企業在這4年中是高速成長的:
2001年凈利潤(億) 2005年凈利潤(億) 4年復合增長%
煙台萬華 1.01 6.18 57.29%
伊利股份 1.20 2.93 24.98%
中興通訊 5.70 11.94 20.30%
雲南白葯 0.75 2.30 32.34%
鹽湖鉀肥 0.81 5.16 58.87%
金融街 1.51 4.09 28.30%
雙匯發展 1.71 3.71 21.37%
振華B 1.92 12.08 58.37%
中集B 5.43 26.69 48.90%
張裕B 1.72 3.12 15.99%
我們看到,復合增長率最低的張裕也達到了16%,鉀肥,振華,萬華三家高達57%以上。由於上市時間較晚,蘇寧,金發,茅台等等成長股並未列入。有意思的是,這批樣本企業和中國證券市場上的tenbagger 企業有著驚人的重復度(參見本人tenbagger的帖子)。當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烏雞變鳳凰的事情是能夠發生的,同樣我也決不相信這些企業能一直高速增長,我會保持對於這些企業的長期跟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戰略忽略市場因素而去全力搜尋這種高成長的股票呢?還是跟隨市場趨勢進退有序呢?姑且不論兩種方法操作的難易度,至少在這些高成長股中,市場中的「精明者」是占不到什麼便宜的。所以我的結論是:無論市場如何,高速成長股都值得持有。50%的市場爆跌下,你仍然找不到比持有這些高速成長股更有效的辦法。
有時花時間去琢磨市場還不如潛心研究企業,找出企業的快速成長時期。然後戰略介入,簡單持有,直到企業失去成長性,進入成熟期,再戰略退出。這樣遠比不切實際的期盼每次都能成功逃頂,成功抄底的做法來得簡單有效。大智若愚。這個道理不是什麼人都懂的,呵呵。
當然,買入成長股不等於一切結束,無須跟蹤。一方面,不會有永遠高速成長的股票,我們買入的企業隨時在發生變化,成長期沒有固定長短;另一方面不同企業步入成長期的步調不會一致。兩方面因素結合,會導致不同企業的價格價值比發生變化,從而帶來預期投資回報率的變化,這樣就使得我們持有某一隻股票的時間跨度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通常會相對長一些而已。因此buy and hold只是表象,內功是不表現出來的,只是buy and hold的話,無論如何,都應該送一頂偽價值投資者的帽子,呵呵。
我也反對看圖選股或者跟隨趨勢選股,或者所謂在研究企業基本面的基礎上,結合技術面因素和市場趨勢作出決定。我一再堅持認為,個股的短期走勢受到太多短期因素影響,理論上說,人們是無法明辨各種短期力量對比的,即使一定程度上把握了市場趨勢,你也很難把握個股的趨勢,所以我對股票短期價格走勢基本持不可知論態度。這也是我反對無論出於短期,中期,還是長期投資還是投機股票而運用技術分析的主要原因。人類證券史本身發展至今,找不到一種技術分析方法而放之四海皆為准繩,也找不到一種技術分析一再有效。這個道理如同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樣簡單。反證法也將輕易揭穿這種信念的虛偽:如果真有一根一再有效的四海皆可的准繩,100萬一根也好,1000萬一根也罷,只要你我負的起,你我還會有其他選擇嗎?至於市場趨勢,我還是慎言一些:短期內有一定實戰價值,但不適合所有股票。畢竟研究市場從根本上來看,是在研究價格,你永遠無法從市場趨勢中研究出企業/股票價值。
之所以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重復不可為而為之的動作,大概只能從人性角度或者心理層面去尋找答案了:人們,尤其是投資股票的人們,大多具有貪婪而懶惰的本性/心理。就算你明確告訴人們,世上沒有Midas Touch(金手指),但你永遠無法使所有人不相信其存在。話說回來,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永遠感激搏弈派,趨勢派,技術派的信奉者的,正是這些人一手導演了市場短期錯誤的可能性,從而帶來市場長期糾錯機制的必然性。否則市場的一切始終都是合理的,又怎麼產生超額回報/超額損失呢?怎麼誕生Warren Buffett 這樣的虛擬經濟市場英雄和無數非自然死亡的投資失敗者呢?
選擇優秀企業,當其處於成長初期介入,從長遠看,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因為市場不大可能給予處於這樣時期的企業過分的估值水平,如果身逢熊市,更應該竊喜了,你很可能得到更好的價格,如果不是,也不要緊,付出一點時間成本,仍然能贏回超額利潤。同樣,在企業成長期走完或者剛進入成熟期而離場也是明智之舉,這時企業的合理市盈率往往會向20倍以下靠攏,如果身逢牛市退出,你就得貨了,如果不是,也不要緊,你至少能鎖定利潤。然後去找下一個成長的企業,復制你的成功故事。冀望超額回報,在我看來,只是兩點內容:
1.找到成長的企業 (選股);
2.定位企業的成長(選時)。
今天談的主要是定位企業的成長,也即選時。我的言論有局限性,針對的是追求合理超額回報的一群投資者。而選時的問題還包括追求合理穩定回報(比如高分紅)和追求非理性超額回報(比如市場熱度膨脹狀態下的題材,重組)的人,這里涉及到常用估值方法,市場趨勢,產業環境,以及一些無法說的清道的明的事情,本人並不在行,故此不在此帖討論范圍之內。
有時間的話,再談談選股的問題。
❷ 新手如何玩股票怎麼才能買進,賣出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要炒股首先就要開戶,開戶要在交易時間內(非周末、節假日的9:00--15:00之間),本人帶上有效身份證件,挑選一家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上海和深圳的股東帳戶卡,一共90元(目前很多營業部免收)。
炒股前要學會如何炒好股。
首先,你應該明確指導思想,你應該是在學習金融理論和實務下的炒股,所以不要像其他新手那樣想著一夜爆富;
其次,你應該投入少量的資金,個人以為以5000至10000元比較合適,太少達不到目的,太多要承擔的風險較大,劃不來;
第三,你要在進行真正的炒股前,先進行模擬炒股(推薦游俠股市),以便使你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
第四,要炒股就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基本知識,然後在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這些知識:一是基本分析方法,二是技術分析方法,三是風險分析方法;
第五,你應該明白中國目前的股票市場還存在許多不規范的地方,所以,還應該具備一些針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炒股技術,譬如關於做莊的問題和表現,關於股評的作用和意義等.
第六,你應該注意要進行長期和短期分析和投資兩個方面的訓練,僅僅做短是學不到全部金融知識的。
最後,要知道,有一些金融知識是不能通過我國的股票市場學習到的,所以,還要在股市之外加緊學習其他的金融知識,這些知識看起來對當前的炒股用處不大,但它可能是你未來在中國或者國外謀生,取得巨大收益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技術上說,炒股票必須先開立你的股東帳戶,你可以只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東帳戶,或者開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東帳戶,或者兩個都開,上海的開戶費用是40元,深圳的開戶費用是50元,如果你的資金很多,證券公司可以減免你的這筆開戶費用。如果你是在大城市,一般直接到你准備炒股的證券公司就可以替你開證券交易所的股東帳戶,否則,你需要在你所在地的證券登記公司辦理開戶手續,辦了這個手續後,你就有兩張股東帳戶的卡,持有此卡,你再到你准備炒股的證券公司辦理資金帳戶的開立手續,你若不立即炒股,可以暫時不存錢進去,但你必須存進足夠的錢才能買股票。
接著證券公司會要求你填一系列表格,包括指定交易委託書,交易方式的委託書等,這些都是免費的。
然後你可以在選定的交易方式(包括櫃台填單交易方式、證券公司交易卡自助委託方式、電話委託交易方式、網路委託方式等)下,進行委託買和賣。
買賣股票至少100股,你的每一筆買入或賣出,都需要交納手續費(給證券公司的傭金)和印花稅,現在合在一起最多是你交易金額的千分之四點五,你買入的股票最早要到第二天開市才可以賣出,你賣出股票成交後,立即就可以進行新的買入委託。你只能在你存在證券公司的資金範圍內購買相應數量的股票。
你也可以辦理銀證轉帳手續,那樣你就可以通過電話銀行將資金在銀行和證券公司之間進行轉移,方便你的購買和取錢。
開戶的具體流程可直接電話咨詢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❸ 如何購買股票需要什麼條件
學習股票首先了解以下各方面知識:
開戶篇
1.帶本人身份證和銀行卡到證券公司開戶,辦理上證或深證股東帳戶卡、資金帳戶、網上交易業務、電話交易業務等有關手續。然後,下載證券公司指定的網上交易軟體。
2.開通銀證轉帳第三方存管業務,把錢存入銀行。
3.通過網上交易系統或電話交易系統把錢從銀行轉入證券公司資金帳戶。
4.在網上交易系統里或電話交易系統可以買賣股票。
5.一般手續費在90元左右(每家證券公司是不同的)。
6.買股票必須委託證券公司代理交易,所以,你必須找一家證券公司開戶。 買股票的人是不可以直接到上海證券交易所買賣的。這跟二手房買賣一樣,由中介公司代理的。
辦理開戶手續的步驟:開立證券帳戶 ——> 開立資金帳戶 ——> 辦理指定交易
交易篇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是每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在心的。
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實現套利。
股價的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好比水與船的關系。水溢滿則船高,(資金大量湧入則股價漲),水枯竭而船淺,(資金大量流出則股價跌)。炒股就是買賣股票,靠做股票生意而牟利。買了股票其實就是買了企業的所有權。
深滬證交所市場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為前市,9:15至9:25為集合競價時間,9:30至11:30為連續競價時間;下午為後市,13:00至15:00為連續競價時間;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十一、春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策略篇
炒股著重4方面分折: 1 上市公司 2 基本面 3 技術面 4 投資目的
上市公司與基本面分折時一定要善於識別真偽,用火眼金晴來防止上當受騙。股市中重視基本面和技術面是二大派別各有其詞,其實應該是基本要好,一定要有技術面支撐(基本面+技術面)才是好股票。 技術面就是說要買入趨勢向上的股票,因為趨勢線是一切的一切,趨勢 上就是股價在上升通道,可能受消息面等影響或主力震倉洗盤,使股票有回落,但總趨勢向上。因為上升中的股票走勢是上升、回襠再上升。股價在下降中的股票受利好利多的沖擊,股票會回升,或主力誘多騙錢,但股價還會繼續下跌,因為走勢決定它一切,那就是下跌、回升 再下跌。 註:盤子小容易炒,投資少容易被主力看中在低位三線金叉才是好股票:均線 均價線 MACD
*對大盤走勢的解析技巧
對影響股市的政策面、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等進行綜合研判是解盤的基礎。
*牛市主升浪的投資技巧
投資主升浪行情,關鍵是選股,也就是要確認個股是否有繼續上漲的動力。個股的持續上漲動力,來自於各種市場客觀條件的支撐。
*揭秘莊家的試盤手法
從一般情況看,莊家持有的籌碼占流通盤的45%-50%,在較長的吸貨階段中,莊家並不能肯定在此期間沒有其他莊家介入,集中的"非盤"如果在10%-15%以上,就會給莊家造成不小的麻煩。
*如何觀察和解讀換手率
低換手率表明多空雙方意見基本一致,股價一般會由於成交低迷而出現小幅下跌或步入橫盤整理。高換手率則表明多空雙方的分歧較大,但只要成交活躍的狀況能夠維持下去,股價一般都會呈小幅上揚的走勢。
紀律篇
如果你從來沒有買過股票,如果你開戶的原因是打算賺錢而不是支援股市建設,那麼你一定要恪守軍規。
風險篇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作為中國證監會風險教育的教條化語錄,凡是開過戶的投資者都熟悉,可是具體的風險在哪裡?入市須謹慎什麼?都沒有明確的說明,就像煙盒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一模一樣,其風險揭示作用微乎其微,反而成了耳邊風。
心態篇
新股民千萬莫指望一夜暴富,心態要平和,要在股市中賺取快樂,不要只想在股市中賺錢。買股票若僅是為了"賺錢",那就是踏出了錯誤的第一步,因為你會心為物役。很多人炒股的本意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若因炒股而變得惶惶不可終日,那還不如不炒股。
炒股只能用閑錢。用閑錢炒股會讓你有一種閑庭信步的感覺,不至於讓你被股市的漲跌打擾。若你在股市中投入了自己的大部分資金,甚至去融資炒股,那炒股就會變得像賭博一樣。記住,不要把所有的財產都投入股市,更切忌借貸資金購買股票。股市的漲漲跌跌都很正常,投資者要努力做到不以漲喜、不以跌悲
❹ 如何賣股票
把握賣出股票的以下幾個關鍵時機: (一)大盤行情形成大頭部時,堅決清倉全部賣出。
上證指數或深綜合指數大幅上揚後,形成中期大頭部時,是賣出股票的關鍵時刻。不少市場評論認為拋開指數炒個股,這種提法不科學。只關注個股走勢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根據歷史統計資料顯示:大盤形成大頭部下跌,竟有90%~95%以上的個股形成大頭部下跌。大盤形成大底部時,有80%—90%以上的個股形成大底部。大盤與個股的聯動性相當強,少數個股在主力介入操控下逆市上揚,這僅僅是少數、個別現象。要逮到這種逆市上揚的「庄股」概率極低,因此,大盤一旦形成大頭部區,是果斷分批賣出股票的關鍵時刻。
(二)大幅上升後,成交量大幅放大,是賣出股票的關鍵。
當股價大幅上揚之後,持股者普遍獲利,一旦某天該股大幅上揚過程中出現賣單很大、很多,特別是主動性拋盤很大,反映主力、大戶紛紛拋售,這是賣出的強烈信號。盡管此時買入的投資者仍多,買入仍踴躍,這很容易迷惑看盤經驗差的投資者,有時甚至做出換庄的誤判,其實主力是把籌碼集中拋出,沒有大主力願在高價區來收集籌碼,來實現少數投資者期盼的「換庄」目的。
成交量創下近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最大值,是主力賣出的有力信號,是持股者賣出的關鍵,沒有主力拉抬的股票難以上揚,僅靠廣大中小散戶很難推高股價的。上揚末期成交量創下天量,90%以上形成大頭部區。
(三)上升較大空間後,日K線出現十字星或長上影線的倒錘形陽線或陰線時,是賣出股票的關鍵。
上升一段時間後,日K線出現十字星,反映買方與賣方力量相當,局面將由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高位出現十字星猶如開車遇到十字路口的紅燈,反映市場將發生轉折。股價大幅上升後,出現帶長影線的倒錘形陰線,反映當日拋售者多,若當日成交量很大,更是見頂信號。許多個股形成高位十字星或倒錘形長上影陰線時,80~90%的機會形成大頭部,是果斷賣出關鍵。
(四)股價大幅上揚後公布市場早已預期的利好消息是賣出的關鍵。
(五)股價大幅上揚後,除權日前後是賣股票的關鍵時機。
上市公司年終或中期實施送配方案,股價大幅上揚後,股權登記日前後或除權日前後,往往形成沖高出貨的行情,一旦該日拋售股票連續出現十幾萬股的市況,應果斷賣出,反映主力出貨,不宜久持該股。
(六)該股票周K線上6周RSI值進入80以上時逢高分批賣出是關鍵。
買入某隻股票,若該股票周K線6周RSI值進入80以上時,幾乎90%構成大頭部區,可逢高分批賣出,規避下跌風險為上策。
只要牢牢把握以上六大賣出關鍵,何時賣出難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❺ 股票怎麼買啊去哪兒買
1、營業部現場開戶。即去到附近的證券公司營業部開設賬戶;其實大部分的股票交易都是場內交易,即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其主要過程有:(1)去到附近的證券公司營業部開設賬戶。(2)通過經紀人進行股票買賣。(3)通過清算公司辦理交割手續。(4)交割完畢後,新股東應到他持有股票的發行公司辦理過戶手續。
2、進行網上開戶。如果已年滿18周歲且持有有效期內的二代居民身份證的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互聯網自助開戶,需要先准備好本人的二代身份證以及同名銀行借記卡(存摺),通過券商官網或者手機應用商城(蘋果IOS12)下載開戶APP自助完成開戶手續,進行開戶與交易。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下載證券功能炒股軟體,在軟體的首頁里,根據相關操作,同樣也可以進行股票開戶。
股票在哪買這個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先選擇一家靠譜的券商。這塊建議股民們盡量選擇一些規模大、知名度高的券商。因為,規模大的證券公司資金背景實力更強,公司更加靠譜,可以提供更高的股票交易服務水準,對新手股民更加有利。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今各證券公司和第三方都推出了在線開戶交易的APP,股民們不需要再糾結股票在哪買的問題。可以直接通過APP進行股票購買更加便捷。
拓展資料:新手購買股票流程
1、需要到正規的證券公司開設一個賬戶,需要提供開戶人的身份證原件及銀行卡信息。如不方便前往,可以預約其工作人員上門開戶,審核通過就行。或許下載券商的開戶軟體,在券商的開戶軟體上直接線上申請賬戶。如國海證券的開戶軟體「國海金探號」,下載好了打開首頁找到「開戶」按照流程申請即可,同理,其他券商一樣。
2、下載股票軟體,可以在電腦上也可以安裝在手機上。按照之前提供的賬戶,輸入設置的密碼,還有輸入頁面上彈出來的口令數字,點擊登錄,就可以進去操作了。
3、需要往股票賬戶上充值,保證裡面有錢才可以交易。進入系統後,在交易-股票-銀證業務-銀證轉帳,會出現一個界面,選擇銀行轉證券(轉入),輸入密碼和金額,點擊右下角的轉賬,就可以了。
4、買入股票。選擇好了哪只股票,只需要將它的股票代碼輸入即可,再輸入需要買進的股數,最少是100股,中間有現在該股票的當前交易價格。系統會根據您賬戶上的資金,匹配可買最大股數,超過了是買進不了的。最後買入確定,這樣,我們手裡就真正持有一隻股份了。
5、賣出股票。看到交易的價格合適,可以將股票拋出,也就是賣出股票,可以在股票,賣出,輸入股票代碼和股數,股數只能小於等於買入數量。
6、退出軟體系統,點擊最右上角的圖標,退出,確定。交易就這樣完成了。
❻ 剛剛買入的股票,需要持有多長時間,才允許把它賣出
我國股市實行的是T+1交易制度,也就是說,你今天買進的股票要到明天才可以賣出,今天是不可以賣出的。當然權證除外,權證實行的是T+0制度,今天買進今天就可以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