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股票怎麼引進中國的

股票怎麼引進中國的

發布時間: 2021-11-10 03:20:29

❶ 股票是哪一年引進中國的

中國股市是1989年開始試行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1)股票怎麼引進中國的擴展閱讀

股票原理就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❷ 股票是怎樣進入中國的

好像是80年代末期一個老外找老鄧,就這樣中國的股票市場便開始了。剛開始手工寫票交易,上海那個飛響音樂,人們還是很積極的。

中國股票從哪裡引進的

引進說法不準確。它是社會經濟,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
中國早在明朝後期就有了股票的雛形。1869年中國第一家從事股票買賣的證券公司成立。。1872年中國有了第一家股份公司和股票。1882年9月上海平準股票公司成立。
現代意義上的股票(及交易所)產生在荷蘭。

❹ 股票是怎樣進入中國的國家又是怎樣運作股票的

股票是在400年前由荷蘭人發明的,美國股市也有200年的歷史。中國是在改革開放之後的1990年12月在上海首先推出股票市場的——上海股票交易所,隨後深圳也推出了股票市場——深圳股票交易所。 國家是通過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來進行股票市場管理的,國家自己並不運作股票,只進行監管,具體是由上交所和深交所管理股票的上市、交易、運作。

❺ 股票是那一年進入中國的怎麼進來的

據歷史資料考證,中國人自己最早發行的股票,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的同治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72年由輪船招商局發行的股票。輪船招商局的創辦因其興辦最早、規模較大,在我國證券歷史上有著特殊意義。其後相繼創辦的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漢陽鐵廠、山東莒州礦務局、煙台繅絲局、撫順煤礦總公司等企業,均以發行股票方式籌集資金,發行股票就成了—種新穎的集資方式

❻ 中國怎樣引進股票的

當年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為了救助困難的國企,但又不想掏銀行裡面的錢,所以就設立了股票市場——反正,中國大陸的A股市場一開始就不是為股民准備的,也不是為投資者准備的,更不是為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而准備的,而是為國企改革而准備的。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股市從開始到現在,一直被謾罵「上市公司質量不高」、「公司上市就是為了圈錢」、「中國的股市從來都是政策市」、「中國的股市連賭場都不如」等等的原因。
順帶說一句,80年代末開始有股市,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也是到了1997年,才頒布的。

❼ 股票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後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以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9.2 股票供不應求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資金2 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的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還要多。

9.3 股市交投過旺

由於我國股民投機性較強,其入市的動機主要是以搏差價為主,所以許多股民以炒股票為業。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買進殺出,追漲殺跌之風盛行,股市的交投極其活躍。如國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換手率不到40%,而我國股市的年均換手率卻超過600%,是國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過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如美國紐約股市從開辦到現在的200年間,日漲跌幅度超過3%的只有10次,而滬深股市漲跌幅超過3%的時間卻要佔整個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過旺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達1.3萬億,股民上交的交易稅、手續費近200億,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估計只有近100億。收入與支出相比,支出多100億,這樣就使整個股民成為虧損一族。

9.4 股市尚待規范

我國股市是由地方股市發展起來的,且中央政府對股市的監管從1992年下半年才開始,股市的運作還尚待規范。從宏觀管理方面來講,其一是對股市的規律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具體表現在相關的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如股市擴容及上市指標的控制仍沿用額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對股市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如國家股、法人股並軌問題,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計劃。其三是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等問題力度明顯不夠。
從證交所方面來講,雖然滬深股市已成為全國性的股市,但證交所仍歸口地方管理,且證券交易稅的一半歸地方財政,證交所的地方利益傾向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交易所都將成交量的大小作為工作目標(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稅),所以對有利於活躍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規范行為的制止明顯不力。
從券商方面來講,其一方面在自營業務中利用資金實力對股價進行操縱,以從中漁利;另外為配合新股的順利發行,往往採用人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價,引股民上鉤。
上市公司方面,為了新股的發行或配股的順利完成,在信息披露方面一般是報喜不報憂,隱瞞一些重要的不利信息,且經常高估利潤指標。而一旦股票上市發行成功,則發表聲明更改盈利預測或發表所謂的道歉聲明來掩蓋錯誤。

❽ 中國現代股票引入的背景和過程

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

1904年-2019年,從清王朝的一場股災開始,拉開了中國股市的序幕,這115年間,幾經風雨,多少榮華富貴如夢。
1大清王朝的股災
1903年,英國人麥邊,像成千上萬的淘金客一樣,漂洋過海來到上海,設立了一家名叫藍格志拓植公司,藍格志是一個橡膠產地的名字。

一年後,1904年上海西商眾業公所成立,是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但是,上海西商眾業公所是由英、美商人創辦和控制的證券交易所,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上海租界,西商眾業公所停業為止,整整存在了50年。
上海西商眾業公所成為近代中國證券市場上出現最早、歷時最久、涉及范圍最廣的證券交易所。
而此時的麥邊跟上海西商眾業公所尚未扯上什麼關系,但幾年後,確是他發跡的平台。
麥邊號稱他的藍格志公司經營橡膠種植園,開挖石油、煤炭,採伐木材,但其實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一家皮包公司。
瞎折騰了好些年,這個洋漂也沒掙下什麼錢。
此時,倫敦傳來了消息,讓他為之一振:
1908年每磅2先令,1909年底猛漲到每磅10先令,1910年4月達到最高峰,每磅12先令5便士。

倫敦的橡膠股票水漲船高,一家新成立的橡膠公司發行100萬英鎊的股票,半小時就被搶購一空。
這讓麥邊意識到,他發財的機會來了。
他花錢連篇累牘地請人在上海的中英文報紙上大肆吹噓「橡膠時代」的到來,像極了100年後的今天,這個套路屢試不爽。
廣告極具煽動性,向人們灌輸,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橡膠一定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
藍格志公司的廣告長時間地佔據了很多有影響的中外大報的頭版。
他的宣傳攻勢就像過節不收禮一樣,反復洗腦,收到了奇效,藍格志公司的名氣打出去了。
為了進一步吸引上海的有錢人購買藍格志股票,麥邊人為地操縱股票的價格。
藍格志橡膠股票

麥邊坐莊,搶購股票,等價格上漲之後,大筆拋出,再次以更高價格搶購,幾個來回下來,藍格志股票被越炒越高,一票難求,這是不是很熟悉。
另外,麥邊像模像樣地每周召開一次董事會,裝模做樣地拿出「從產地拍來的電報」,向董事們報告近期的橡膠產量。
他深諳人性,每季度給購買藍格志股票的「股東們」發一次紅利,每股可拿到12兩5錢銀子。
這一幕,像不像互金P2P,麥邊要的是你的本金!
面值約60兩銀子的股票很快就在西商眾業公所的交易中突破1000兩一股的大關,麥邊迅速聚斂了大筆錢財。
任何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都是不能允許其他國家在自己的領土上成立證券交易所的,否則,下場便是任人宰割。
此時,西商眾業公所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1909年底到1910年初的幾個月里,南洋地區新成立的橡膠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總部設在上海。
這些公司有的剛剛買地,有的也不過才把橡膠樹苗種了下去,甚至還有很多是皮包公司,它們紛紛在報紙上刊登廣告。
當時有一家名叫「地傍橡膠樹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西商眾業公所開盤價為每股25兩白銀,不過一個多月後就漲到了白銀50兩,整整翻了一倍。
匯通洋行嘉道理照搬麥邊的套路,每個季度給股東發放紅利,一股7兩5錢銀子。
他們忽悠的本領更勝一籌,聲稱自己經營的薛納王公司出產的橡膠質量比藍格志公司更好,吹到最後,竟然後來者居上,股價超過了藍格志。
白克爾父子開設的祥茂洋行在股票發行前夕,先購買報紙版面,大肆吹噓股票價廉利厚,開市當天,收買大批流氓到匯豐銀行門口冒充顧客,搶購股票。
祥茂洋行宣稱,認股者意外踴躍,只能酌情減少,認購不足百股者,可保留20%的股票,認購1100至500股者,可保留10%的股票,餘款退還。這樣一來,他們的股票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
是不是又看到了飢餓營銷的情景呢。
1910年3、4月,上海橡膠股票的最高股價不斷被刷新,不過現銀交易已經為數不多,大多是空盤交易。
搶購狂潮讓很多人一夜暴富,這更加激起了人們的投機慾望,以至於股票的實際價格超過票面價值數倍、甚至數十倍。
另外,上海的錢庄還向投機者提供貸款,除了信用貸款之外,他們還接受實物貸款,實際上是讓投機者用已經購得的橡膠股票作抵押,獲得新的貸款去購買新股票,只要橡膠股票價格不下滑,錢庄是不會虧本的,而且抵押的股票還在不斷的升值。
像不像今天的加杠桿炒股票,沒錯,一模一樣,從清朝就開始了。
各個公司隨心所欲地哄抬股價,最高時,藍格志公司的股價竟然超過票面二十七八倍,高達1500餘兩。
歷史數據顯示,在當年的橡膠股災爆發前,華人大約搶購了80%的股票,剩餘20%則為在滬外國人買走。
僅1910年6月一個月內,西商所就安排了30隻橡膠股票上市,其中英國公司佔了三分之一,一舉捲走白銀1350萬兩。
華商在上海投入的資金約2600萬至3000萬兩,結果上海這個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已經無資可融,市面上的流動資金,尤其是錢庄的流動資金,都被橡膠股票吸納殆盡。
1910年6月,倫敦股市暴跌,上海橡膠股票隨之狂跌。7月,麥邊眼看著擊鼓傳花玩不下去了,當月,捲起全部款項跑路了,帶著巨額的財富,便人間蒸發了。
隨後,上海錢庄自救失敗,上海金融業崩潰,全國性恐慌隨之發生,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寧波等六大經濟重鎮倒閉了18家著名錢庄和票號,全國主要的民族資本金融機構全被沖垮。
自1903年以來,中國連續六年的經濟增長被這場全國性的橡膠股災所摧毀,步入大蕭條。
粗略統計,華商在此次股災中損失約4500萬兩白銀,而當時清政府的年可支配財政收入不過1億兩左右。
這場股災加劇了財政危機,外國資本趁火打劫,也為清政府統治的終結埋下了伏筆。
股災次年,1911年,清政府將商辦鐵路「收歸國有」,以路權為抵押向列強借款,由此引發「保路運動」,並進一步導致辛亥革命的最終爆發。
清朝亡!
2台灣股票市場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典禮,在延安東路四川路口的德士古大樓,這是上海第一家華人開設的證券交易所,9年後,黯然落幕。
1921年1月,上海歷史上第二家由華人開辦的證券交易所,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簡稱華商所)正式開業。
華商所成為上海證券交易的統一市場,為遠東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交易規模盛極一時。
1937年,「八•一三」抗戰後,上海淪陷,華商所處於停頓狀態。
1943年12月,在汪偽政府的干預支持下,偽華商所重新復業開盤。
1945年初,股市逆勢飛揚,進入近乎瘋狂狀態,股價漲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幾乎天天漲停板。
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汪偽政權垮台,偽華商所壽終正寢。
此時,杜月笙登上了舞台,沒錯,就是民國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
當時,證券市場黑市猖獗,國民政府為取締黑市買賣,決定設立上海證券市場,聘杜月笙、王志莘、徐寄庼等人為籌備委員會。
1946年9月,資本金為十億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證所)宣告成立,推選杜月笙為理事長,王志莘為代總經理。
194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廳
上證所的成立,標志著上海證券交易市場已形成統一組織的格局,成為上海當時唯一的證券交易市場, 擁有個人經紀人169名,法人經紀人如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等51家。
但此時的經濟已經逐步走向崩潰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證券交易自然十分清淡,市場一蹶不振。
而場外交易猖獗,不少投機商除股票外,還拚命投機買賣黃金、銀元、美元,企圖大撈一把。
1949年5月,上海迎來解放,面對各種投機買賣、嚴重擾亂市場的現狀,上海市軍管會責成中國人民銀行按規定比價收兌偽金圓券、黃金、銀元和美鈔。
同年,6月10日,下令封閉上證所大樓,對從事非法活動人員進行審查處理。上證所正式解體,舊上海的證券市場從此結束。
1949年,蔣介石潰敗,將國民黨及政府機構遷移台灣,同時,股票市場也隨著蔣先生來到了台灣。
1962年2月9日,台灣交易所正式開業。
設立初期,上市公司僅 18 家,總市值僅約 68 億新台幣,且流動性嚴重不足,全年換手率甚至不到百分之十。
股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是一潭死水。
到1969 年底,上市公司也僅 42 家,發展速度非常緩慢。
台灣股市大股東操控盛行,常常出現記者夥同大股東發布虛假利好、提前布局老鼠倉的股市黑幕。
股價波動劇烈,常被戲謔為「蠻荒時代」。
盡管台灣同胞沒有發明「韭菜」這個詞,但在當時,炒股跟賭博差不多。
鑒於股市的不規范,台灣當局於 1968 年 4 月頒布《證券交易法》,有效制約了股市操控行為,為市場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時,恰逢西方發達經濟體開始全球性產業鏈配置,台灣經濟迅速融入,憑借外部需求和加工貿易的繁榮,60-70 年代中國台灣步入工業起飛階段。
由於實體經濟的向好,1972 年初,台灣股市經歷了長期的低迷後開始拉升,並且連續兩年量價齊升,1973 年底台灣股指一舉站上 514。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外部需求轉弱,疊加全球經濟蕭條和外部沖擊的影響,台灣股市呈長期震盪調整走勢。
與此同時,台灣地區經濟發展模式轉向重化工業,包括電力、交通、鋼鐵、船舶、石化等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
其中,最著名的「十大建設計劃」,包括中山高速公路、核能發電廠、高雄造船及石油化工等重化工建設。
基礎建設投資極大地拉動了經濟發展。
1955-1984 年 30 年間,台灣 GDP 年均增速中樞基本保持在 15%左右,這也為股市繁榮埋下了伏筆。
1984年,台灣交易所從美國引進了當時最先進電腦交易系統,台交所的證券處理能力一步跨越到世界領先水平。
1985年,商業集團國泰發生擠兌,引發了信用危機,台灣加權指數暴跌至636點。
1986 年,美日簽署「廣場協議」。受此影響,國際熱錢湧入島內,1986年上半年,股市悄然反彈,台灣加權指數第一次站上了1000點大關。
1987年7月,當局正式宣布取消外匯管制,這一試圖與香港、東京爭奪亞太金融中心的政策,國際熱錢更是洶涌而至。
1987年10月,指數創新高4673點,此時距離1985年636點的最低位,只過去26個月。
兩年七倍的行情,意味著前所未有的賺錢效應。
暴風驟雨式的上漲太刺激了心,新開戶數量激增,台灣股市進入了大散戶時代。
這一幕像極了我大A股。
兩岸的同胞擁有許多共同的美德,比如勤勞、善良、以及對於股市莫名的迷戀和自信。
1988年6月的第一個周,市場突破前期最高點4673。在短短八個月內,整個市場歷經了腰斬和再創新高。
1988年6月,整個台灣地區活躍的證券賬戶才不到70萬,而到了年底,這一數據已經達到了160萬。
經核准開業的證券商由原先的 20 家激增到 373 家,為流動性引來巨大的增量成長。
券商經紀人成了香餑餑,吳宗憲走紅前,就在證券公司做銷售。甚至一個在台北券商看過幾年大門的保安,幾經包裝,成功地混進一家台中券商擔任總裁。
為了搶奪大戶資源,有經紀人在夜總會為大客戶叫100個小姐的鍾、開100瓶XO,通過這種手段為自己打廣告,招攬客戶。
面對這場潑天富貴,清潔工、服務員、大學生……整個社會都被裹挾其中,整個社會陷入一種紙醉金迷之中,早上買股票,晚上三溫暖。
抱著一夜暴富心態走進股市的賭徒們缺乏最基本的投資常識,他們對公司財務和經濟概念毫不關心。
拜佛求票成為常態,也不管菩薩是否懂得如何炒股。股票代碼里含8就容易上漲,因為吉利。
1988年6月9日,指數突破5000點,7月突破6000點,8月站上了8000點。
投資者們一廂情願的相信,股市永遠漲,這是一場不會停止的舞會,誰敢攔我,誰就是在擋我的財路。
1988年9月,剛剛上任三個月財政部長郭婉容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恢復對散戶徵收證券交易所得稅,出售股票市值超過300萬元就需要繳稅。
一石激起千重浪,處於8800點高位的股票市場本就十分脆弱,投機者每天都在見頂和新高之間猶疑,交易所得稅成為壓在駱駝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9月24日到10月21日,指數連續十八個交易日無量跌停,日成交額從700億台幣驟減到10億。
貿然推出政策,進而導致股災,這一幕是與半夜雞叫印花稅是多麼的相似。
雖然通過救市,一個月內指數大漲20%,且成交量創出新高。但不少人覺得大勢已去,在市場強力反彈的高位抽身離去。
反彈力竭而衰,11月指數再度掉頭向下,最終股市創出新低跌破5000點。這與2015年A股的暴跌如出一轍。
台灣行政院長俞國華覺得經過大調整之後,跌破5000點的股市不會再有大的危險了。
這位經歷過西安事變的大人物,萬萬沒有想到,博傻式賭博般的台灣股市會迎來最後的瘋狂。
指數在短短半年內,就從4873的低點實現翻倍,市場迅速站上了10000點的大關,股民們紛紛在交易大廳開香檳慶祝。
台灣股民慶祝指數突破10000點,1989,中國台灣
巨大的賺錢效應,吸引著更多普通老百姓跑步入場。台灣人口2000萬,到1989年四季度時,活躍賬戶數已高達400萬,全民炒股的時代。
各階層都無心工作,沉迷其中,公務員要等休市才工作,教師要開著收音機上課,家庭婦女挎著菜籃走進券商營業部。
閉著眼睛買股票都能賺錢,交易空前活躍,1989 年第四季度,台灣指數的成交額達到 3060 億美元,相當於1988 年全年成交規模,日均交易量更是超過東京和紐交所之和。
即使如此高的成交額和換手率,跟日後的A股相比較,也僅是剛剛打個平手。
股民們一邊在墳場走夜路,一邊給自己壯膽。閉著眼睛邊走邊說,沒事兒、沒事兒。
整個市場都在拚命的博傻,賺差價,沒人關心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
台灣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總市值一度超過美國五大行的總和,盡管利潤只是它們的零頭。
1988 年 4 月,新奇毛紡剛剛突破 67 元,毫無基本面,僅有重組的殼價值,隨後股價開始在半年內突破 225 元。
更為誇張的是一家在台北經營一間小酒店和一座野生動物園的公司,六福發展
在 1989 年 1 月 25 日的收盤價僅為 51 元,然而在接下來的 25個交易日,一路上漲,在 3 月 3 日一口氣漲到了 148.50 元。
使得這家公司市值達到 8.3 億美元,超過當時紐約的廣場酒店、香港的文華東方和曼谷東方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總和。
類似的一幕日後在A股市場還會重復上演。
這與2015年中國中車市值超過空客和波音總和的情形,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記得當年我大A股48元每股的中國石油嗎?中國神油,當時有人叫囂著這股票買了就留著,可以當做傳家寶呢。
80 年代末,台灣市場憑借不足 200 家的上市公司,貢獻了超過東京和紐交所之和的成交規模。
真的,兩岸同胞在炒股方面的膽魄和勇氣,充分證明了台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盛極而衰,吹起來的泡沫總有炸裂的那一天,更何況是這么巨大的一個泡泡。
1990 年初,日本股市崩盤。
1990年2月,台灣加權指數創下12682的歷史最高點後,轉頭向下,一泄如注。
同年8 月,海灣戰爭爆發。
從1990年2月至9月期間,股指以創紀錄的速度大跌一萬余點,到 1990 年 10 月 1 日,跌至 2485 點的谷底。
幾乎垂直暴跌,1500億美元的財富灰飛煙滅,股民們損失慘重。
在股指跌到最低點2485後的10個月,隔海而望的滬深交易所正式成立了。
3中國A股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出席了開業典禮,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李祥瑞授權總經理尉文淵在交易大廳敲響正式開市的第一錘。
當日收市後,全天共成交93筆,成交金額為1016萬元。其中股票交易的筆數為17筆,交易金額為49萬元。其餘成交的都是企業債、金融債和國債。
這與日後單日成交量1萬億相比,1000餘萬元的日成交量顯得如此單薄。
正是這這一小步,邁出了中國股票市場的一大步。

❾ 股票什麼時候引入中國的

中國股史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熱點內容
股票如何導出歷史數據 發布:2025-07-10 16:24:52 瀏覽:954
志高空調股票歷史價格表 發布:2025-07-10 16:17:50 瀏覽:458
如果有500萬怎麼理財 發布:2025-07-10 16:14:09 瀏覽:246
好多理財培訓公司怎麼樣 發布:2025-07-10 16:11:33 瀏覽:683
發生股權糾紛如何舉報官司 發布:2025-07-10 16:04:23 瀏覽:580
當前經濟形勢對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7-10 15:45:21 瀏覽:439
投資股票投資健康 發布:2025-07-10 15:44:13 瀏覽:97
康得新股票的歷史估值 發布:2025-07-10 15:37:39 瀏覽:922
財付通理財定投如何贖回 發布:2025-07-10 15:31:46 瀏覽:563
安徽滁州維修基金多少一平方 發布:2025-07-10 15:22:44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