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國軒高科股票質押給大眾中國

國軒高科股票質押給大眾中國

發布時間: 2021-11-25 04:04:02

⑴ 斥資7.4億美元獲董事會批准 大眾汽車將入股國軒高科

日前,關於大眾汽車集團收購中國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的相關消息有了最新進展。據知情人士透露,該項目已獲大眾董事會批准,收購比例也提升至30%。大眾汽車集團將通過定向增發及股權轉讓的方式成為國軒高科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資料顯示,國軒高科的主要業務包括新能源動力電池和輸配電設備兩大板塊,從近些年的數據來看,電池組業務貢獻了公司絕大部分的營收。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軒高科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為3.22GW,同比增長4%,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排在第三位。

國軒高科今日觸及漲停板,截至收盤,股價報收24.83元/股,成交27.08億元,總市值為280.42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國軒高科將進行股權轉讓交易,對象會是大眾嗎

5月20日,國內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停牌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珠海國軒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李晨,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宜,擬向戰略投資者轉讓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權,並涉及其他表決權安排。因此,國軒高科申請5月20日上午開市起停牌,預計不超過5個交易日。一時間起了行業內的關注。
究竟是誰要對國軒高科投資呢?有兩個關鍵信息值得品味。《公告》中指出,「前述事項可能導致公司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權的變更。本次交易對手方屬於製造業,該事項仍然涉及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從目前的信息推測,戰略投資者或與汽車行業有關聯,同時不否認存在被海外企業並購的可能性。因此有消息猜測對手公司指的是大眾汽車。早在2019年8月,就有外媒報道,大眾正在考慮入股或者同中國電池企業建立合資公司,其中包括國軒高科。今年1月,外媒再次報道,大眾集團計劃通過折扣私募股權配售方式,收購國軒高科20%的股份,價值約5.6億美元。4月,再次有傳聞「大眾集團將收購國軒高科30%的股份,價值為7.4億美元。
根據大眾汽車計劃,2025年之前將推出50款純電動車型。2025年在中國將推出超30款新能源汽車,如純電動SUV大眾ID.4就將率先在中國生產。未來10年,大眾新能源汽車總產量預計將達到2200萬輛。因此,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後,大眾每年動力電池需求將超過100GWh。這樣看來大眾確實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因此大眾與國軒高科之間不斷發生的緋聞可能也並非空穴來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加快在華電動化攻勢 大眾欲收購國軒高科20%股權

(文/張鈺翊)大眾想通過投資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以加快在華電動化攻勢一事,從2019年8月便有小道消息傳出。當時傳出,備選的供應商包括電池生產商國軒高科。近日,這一消息再次被路透社提起,稱大眾汽車將收購國軒高科20%的股份,以加速進軍中國市場。

盡管目前雙方的回應較為曖昧,未明確到底是否將要入股,入股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大眾想要「加速業務改革,以避免成為另一家諾基亞」的決心相當之堅定。而未來,車企與供應商聯手布局的場景,也會越來越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大眾中國入股國軒高科 成公司第一大股東

中國網汽車5月29日訊 記者獲悉,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於昨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國軒高科與大眾中國簽訂《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之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暨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珠海國軒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和實際控制人李縝將合計向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大眾中國)轉讓其持有的國軒高科56,467,637股股票,占《股份轉讓協議》簽署日公司總股本的5%。
根據《股權認購協議》,國軒高科將向大眾中國定向發行相當於本次發行前國軒高科已發行的股份總數30%的人民幣普通股股份。
若本次非公開發行前,公司已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按照12.19元的轉股價格全部轉股,公司總股本將變更為1,281,116,473股,按此測算,本次非公開發行股份總數不超384,334,941 股(含本數)。
據了解,本次非公開發行和股份轉讓完成後,大眾中國將持有國軒高科26.47%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並擁有13.20%的表決權。盡管如此,但根據協議,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仍為持有公司第一大表決權的股東。大眾中國承諾,在一定期限內,將不可撤銷地放棄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表決權,以使大眾中國的表決權比例比創始股東方的表決權比例低至少5%。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國軒高科股權轉讓公告暴露新股東身份 外界猜測或是大眾汽車

5月19日,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實際控制人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的通知,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宜,擬向戰略投資者轉讓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權並涉及其他表決權安排。在此基礎上,很可能導致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權的變更。
在這份公告的具體內容中,有人發現國軒高科用一句話表明本次交易對手方屬於製造業,該事項仍涉及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對此,不免讓人引起猜測,此前與國軒高科有著多次合作傳聞的大眾汽車或將是該交易對象。
僅在該公告發布一個月之前,「大眾52億入股國軒高科」一事剛被國軒高科定義為謠言,稱董事會未接到過相關提案。目前,雙方的合作謠言在持續發酵,但在本次公告內容細節的指向下,大眾再次被聯想為是國軒高科的戰略投資者。
1

公告細節將交易對象指向大眾
在5月19日國軒高科發布的公告中,國軒高科指出交易對手屬於製造業。與此同時,國軒高科表明該事項仍然涉及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基於這簡單的兩句話,直接引起了外界對交易對象的猜想。
在汽車行業中,一般企業股權轉讓無需相關部門審核,只需交易雙方按照相關規定正常進行。但國軒高科提及,其本次交易需要「相關部門的事前審批」,僅從這一點上看,交易對象在行業中屬於主流車企,且極有可能為跨國車企。
資料顯示,按照相關規定,外資並購境內企業以及涉及《反壟斷法》的並購,需要商務部審批。其中,外國並購境內企業系指外國投資者購買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股東的股權或認購境內公司增資,使該境內公司變更設立為外商投資企業;或外國投資者設立外商投資企業,並通過該企業協議購買境內企業資產且運營該資產等。
基於上述要求,有人猜測國軒高科的股權交易方很可能來自海外。在諸多的海外車企中,與國軒高科有著密切聯系的就是大眾集團。
2

反復辟謠的大眾入股門
早在2019年,大眾加快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尤其對於新能源汽車領域。從那時起,大眾開始探索對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投資,而國軒高科也在考察范圍中。也正是從8月份開始,國軒高科和大眾之間有了入股合作的傳言。雖然那時雙方合作的可能性不大,但外界一致明白,大眾確實在中國准備謀求一家電池工廠展開合作,這個目標可能是國軒高科,也可能是其他電池廠商。
距離大眾和國軒高科的第一次「接觸」 4個月後,雙方的傳言在 2020年1月16日開始發酵。消息稱大眾將斥資5.6億美元即將收購國軒高科20%股份。隨之而來的是國軒高科股價一路走高,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高——28.5元。
僅兩三天的時間,國軒高科在收獲高股價後針對大眾收購其股份一事進行首次正面回應,表示「雙方並未簽署任何協議」,同時承認雙方在就合作進行探討。國軒高科雖然否定了與大眾之間的股權交易,但也落實了兩者之間的「合作」關系。
在外界看來,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總是處在傳言之中。今年4月份,一則「大眾汽車收購國軒高科股權一事已經獲得董事會的批准,將收購國軒高科30%的股份,價值為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4億元)」的消息又一次引發市場密切關注。國軒高科股價再次上漲,同時國軒高科以公告辟謠。
在反反復復的辟謠中,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發展了半年多之久。但與前三次不同,本次的股權交易源頭是國軒高科,這為大眾入股奠定了基礎條件。
3

大眾入股國軒高科的目的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大眾汽車和國軒高科並沒有達成確定性協議,但國軒高科股權轉讓已在進行之中,而大眾在中國尋找電池工廠合作的計劃也在繼續。正是基於這一點,更加明確了大眾與國軒高科之間的可能性。
自「排放門」事件後,大眾汽車開始加速電氣化布局。而面對中國這個大眾汽車全球第一大市場與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大眾汽車的電氣化動作更為迅速。此前,大眾汽車CEO迪斯曾表示,大眾計劃到2028年在全球交付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國製造。此前,大眾已與江淮汽車成立一座研發中心,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
除此之外,迪斯還提出到2025年,大眾集團在中國電動汽車的年銷量要達到150萬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會達到75GWh。此前,大眾集團已宣布將在2020年底開建鋰電池工廠,投資將超過4.5億元,最早於2023年正式投產,初始產能為16GWh。
為滿足大眾在中國電動汽車的長期需求,大眾集團已經簽署了總價值達480億美元的電池供應合同,其中包括三星SDI、寧德時代等。但在此基礎上,大眾集團更希望掌握動力電池供應鏈,而不受供應商約束。
通過入股中國電池生產商,大眾集團將在中國市場中建立更加固定的關系,從而保證自己的領導地位。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大眾一定將選擇國軒高科,中國還有很多中大體量的電池製造企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為什麼說大眾同時入股國軒高科與江淮汽車是一個互相解套的游戲

從上上周開始,江淮汽車與國軒高科,兩只A股股票上演連續的強勢漲停板,在此之前,不排除有消息流出的可能,但嗅覺敏銳的人已經提前嗅到了機會,此刻汽車圈內友人之間的問候,不再是「您好」,而是變成「您上車了嗎」?
疫情拖累實體經濟進一步下滑,國軒與江淮股票的相繼爆發,對於小散戶來說,是一個難得的解套機會,然而對於全球車壇銷量和營收老大的大眾汽車集團而言,又何嘗不是一次意義深遠的自我解套和救贖?
大眾光環背後的焦慮
曾經大眾汽車在華高歌猛進,中國市場所提供的銷量和利潤佔比竟然達到了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的1/3,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的背後,大眾又何嘗不是使自己越陷越深?
在疫情引發加劇全球動盪並引發更長的危機的時候,中國市場幾乎成為了跨國大車企集團不得不依賴的「避風港」。
相比豐田在全球市場更加均衡的布局,大眾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更加畸形,但是面對日益加深的全球化風險,加持中國市場幾乎又成為大眾唯一的選擇,而以現在大眾在中國市場的產能布局和一系列本土化體系來看,屬於完全的重資產投入,當然在過去風順水的時候這就是大眾汽車穩定的現金牛,而在市場稍有風吹草動的情況下,對於大眾而言,則會被套得很深。
而現如今的市場形勢來看,大眾在中國燃油車市場市佔率在達到巔峰之後,形勢已經日益嚴峻。
日系後來居上
從產能利用率來看,以南北大眾為主,燃油車的銷量近年來已經處於下滑周期,短期來看,SUV車海戰術,彌補了其在轎車市場的下滑,但是實際上看來,大眾正在被年輕消費者所拋棄,與年輕就去SUV的80後明顯不同的是,90s中首次購車用戶更多青睞於操控性能更佳的運動型轎車,而大眾中規中矩的街車形象,在他們看來不夠個性與潮范兒。
另外客觀上也要承認,大眾的燃油車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在過去十年間進步幾乎乏善可陳,而反觀日系兩田,不僅彌補了過去的短板,而且讓長板變得更長,恰好撞上這一波產品爆發期,因而大眾的頹勢是難以避免的。
從爭奪年輕消費者上面,大眾已經輸給了兩田。
篤定江淮大眾
另一方面,隨著豪華品牌的加速下探,以大眾為代表的主流合資品牌中遭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以前購買大眾的主要用戶現在大多升級已轉向BBA;除去日系分走一步粉蛋糕之外,另一方面年輕人的首購門檻也在快速提高,現如今相當多年輕人的第一部車就是豪華品牌起步,尤其是「帕薩特A柱斷裂門事件」上汽大眾公關反應遲滯的現象值得檢討,質量危機的爆發,則加速了大眾在傳統燃油車市場的潰敗。很顯然,面對越來越理性的市場和消費者,大眾不能以過去的經驗和思想來套路今天的中國年輕人,尤其是上汽大眾,在失去帕特這根頂樑柱之後,正變得岌岌可危。以4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上汽大眾終端庫存增加了5萬多台,其背後是整個上汽集團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業績壓力。
就在南北大眾的競爭中,上汽大眾在丟失銷冠之後,頹勢難掩,已經被一汽-大眾拉開一個身位,對於中國市場的變化,大眾有清醒的認知,面對現如今南北大眾兩家合資公司的盤根錯節,在股權的爭奪上,難有大的進展的情況下,大眾很快將視線移至在中國的第三家合資公司——江淮大眾。
大眾被迫尋求解套方案
相比研發與製造,社會學是一門更為復雜的學科,更是大企業掌門人的必修課。全球化對於跨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做大生意的絕佳機會,然而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無論中外,階層的固化都在不斷加深,這對於大眾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時下的中國車市的消費者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層,追求經濟實用的用戶明顯偏愛日系,而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心態越來越開放,相比傳說中的「下水道油紙包」,以及大眾過去一直所宣揚的激光焊接、空腔注臘等技術,距離他們都太過遙遠。然而,以日本動漫為代表的日本文化,對於現在的新生代年輕人而言,才是最為熟悉和喜愛的。
尤其是一汽大眾捷達開啟廉價車戰略以來,讓德系品質由以往的高高在上到不斷走下神壇,也使得上汽大眾斯柯達不得不跟進,宣布官方降價。但同樣就是降價,日系與德系可能就是截然相反的效果,日系可能降價,會口碑越來越好。而德系降價會被質疑減配,越來越被人嫌棄,正是源於消費者購買的心態不同,很明顯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然而階層固化的另一端,則是上層中產和精英階層的地位不斷穩固,能夠不斷對外釋放穩定的購買力。大眾近20年來雖不斷嘗試高端化的突破,但是輝昂停產之後,這一代的途銳銷量也同樣大不如前,上汽大眾輝昂功敗垂成之後,途昂被迫打骨折,再推威然,無論是途昂還是探岳,都靠推出「X車型」來博取市場的眼球,另一方面一汽-大眾此前推出的SMV概念車,在明眼人看來,這都暴露出了大眾品牌在高端化方面已經陷入黔驢技窮的尷尬。
相比之下,作為大眾老對手,豐田在全新TNGA架構和雙擎混動的加持下,在傳承經典口碑與品質的基礎上,並以新的畫風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在30到100萬元價格區間內,豐田在換購和增購人群中,遙遙領先,由此也暴露出大眾過去重視銷量數據,輕視經營質量的短板。
電動化戰略開啟「All in」模式
「排放門事件」敲醒了大眾,日系不僅在傳統燃油車節能減排方面占盡優勢,而且在混動技術方面也同樣獨步天下,在經濟成本和穩定性方面做到了極致,大眾發布了雄心勃勃的"Roadmap E"戰略,加速趕超並直接跳過混動發展階段是大眾在電動化戰略方面被迫的選擇。然而,從目前來看,「All in」模式雖然已經開啟很久了,但實際上仍然進展緩慢,雷聲大雨點小,至少從迪斯續約被拒一事來看,向來多方博弈的大眾汽車董事會,對其業績不滿的態度是一致的。
要想擺脫「被套死」的命運,大眾汽車將不得不尋求主動變革,在「新四化」的大潮之下,汽車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正在遭遇百年未有之挑戰,"Roadmap E"戰略的背後是大眾汽車由傳統汽車主機廠向智能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的野心。這是一個開放創新的時代,大眾汽車將自身定位於移動出行生態的核心,整合吸納更多合作夥伴加入。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便為大眾汽車集團的「All in」增加了又一成保險,電動化戰略有望提速。
綁上大眾戰車,江淮尋求自身解套
對於汽車工業有一定基礎,但是在行業中逐漸被邊緣化,卻對於發展和壯大工業脊樑有迫切需求的安徽省而言,與大眾的利益訴求不謀而合。
其中,江淮汽車毫無疑問是大眾汽車撬動這一輪戰略轉型的重要支點。作為一家歷史超過50年的綜合性汽車廠商,江淮正處於危急時刻。從上市之後到成為首批混改試點企業,江淮的第一次混改並不算成功。沒有很好地起到整合資源以及對國有資本更好地帶動和監督的作用。時下江淮汽車的企業經營和發展,雖然短期內遇到了不小的困難,但是應該看到江淮汽車仍然是「奇貨可居」。引入外資參與國企混改,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正式獲取江淮控股50%股權,股權交割完成後,大眾將間接持有上市公司江淮汽車12.615%的股權,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尚屬行業首創,安徽地方政府再一次展現了其改革的魄力和決心。
引入大眾汽車,無疑是一個較為穩妥的混改方案,產業資本的導入無疑比單純套利的金融資本,對於江淮汽車的長遠發展來說更加有利,現階段助力大眾汽車電動化戰略提速並獲得大量新能源積分,而從未來來看,入主上市公司,對於江淮汽車而言,不僅是一次成功的解套,更是第二次生命的開始。隨著混改大幕的落下,至少江淮汽車2萬多名員工,對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
一個非常重大的成功
5月29日,安徽省國資委、大眾中國、江汽控股三方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關於向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增資之意向書》之後,筆者也注意到了前期參與江淮大眾項目談判的大眾方面相關負責人在轉發朋友圈時留言「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成功!」
更值得仔細解讀的是迪斯的發言,「實施增資控股後的江淮大眾將成為大眾在華推動電動化戰略,以及與江淮合作的最主要平台。雙方將聚焦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合作,並與大眾在華另兩家整車合資車企——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形成補充和協同」。在同時入股江淮汽車與國軒高科之後,大眾汽車將努力將安徽打造成中國新的電動汽車中心。
直接目的來看,大眾就是奔著話語權和雙積分來的,工信部今年4月發布的《關於2019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的公示》顯示,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積分實際值均不達標,分別為9.14萬分、5.69萬分,而兩者的達標值分別為18.8萬分、20.2萬分,距離達標均有較大距離。
對於大眾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而寶馬出身的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也同樣希望以寶馬經驗在江淮大眾進行復制。
絕對控股江淮大眾,是大眾的核心目的,在目前思皓品牌市場受阻的情況下,增持江淮大眾股份,無疑也開啟了未來更多的想像空間,迪斯在連線中透露,除了繼續擴充江淮大眾小型電動車的產品線外,輸入大眾集團旗下的品牌資源也在被考慮中。
可見,江淮大眾也是大眾汽車未來制衡南北大眾的一道殺手鐧。
江淮業績承壓,短期內解套困難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入股江淮,直接持有江淮汽車母公司江汽集團50%股份,成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折算成本價約14元/股,的確為江淮汽車的後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總之江淮或能為大眾在華的發展提供包括整車製造、零部件生產、市場與渠道等多維度的保障,夯實基礎的意義至關重要。
但是從大眾汽車高層的回復來看,目的性非常明確,對於國內媒體所猜測的,大眾汽車集團可能是看中江淮商用車資源的猜測,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回應稱,大眾與江淮的合作只集中在乘用車領域,不會涉及商用車。
對於江淮大眾的未來規劃,大眾方面表示,合資公司計劃到2025年再推出5款純電動汽車,將更加完善的研發中心列為大眾汽車集團研發團隊的一員,同時依據大眾汽車標准重建全方位的電動汽車工廠,並於2023年之前實現MEB平台的投產。
客觀上來看,大眾在於鈴木分手以後,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的確是缺少一個可靠的夥伴,尤其是針對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江淮的國際化開展很早,有合適的產品、渠道和經驗,對於大眾來說,的確是一個有效的互補,但是這些想像空間都只能留給未來,目前尚不清楚大眾方面派駐江淮高管和董事會席位的情況。江淮與大眾的合作留下了太多待解的謎團,其中少不了深入探討和磨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炒概念歸炒概念,江淮大眾兩年內都會處於投入期,對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財務壓力,同時,大眾入股之後,對於江淮汽車的業績也難有明顯的改善,江淮在市場和產品方面依然保持獨立性,事實上,6月2日的股票走勢也是印證了這一點,從漲停板到跌停板,成交量和換手率突然放大。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對於江淮而言,雖然綁上了大眾的戰車,但是要想避免邊緣化,未來兩三年的轉型關鍵期內,依然要靠自己堅定地走下去。
入主國軒高科,助力安徽省前首富成功解套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要將安徽打造成中國新的電動汽車中心,此番戰略布局的另一條線——國軒高科,同樣也是大眾汽車集團電動化戰略的重要一環。
江淮大眾的工廠產能建起來了,當然得有穩定的前端供應鏈,而鋰電池產能瓶頸的制約又是各家主機廠爭奪的焦點。
要避免受制於人,主機廠都選擇了「綁定」電池企業,而歐系廠商在電池技術方面本身就是短板,因而無論是大眾還是寶馬與戴姆勒,都選擇了一致向東看。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以11億歐元獲得國軒高科26.47%股份,成為後者最大股東。國軒高科作為國內第一陣營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出貨量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但與前兩者在營收和盈利方面有著明顯的差距,2019年扣除非凈利之後巨虧3.45億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這僅僅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沒有穩定的後端銷售市場,面臨韓系電芯的窮追猛打,國軒高科在未來幾年內的競爭壓力勢必還將陡增,如今遇上了大眾這么一個願意出錢入股,又願意帶貨的大老闆,自然是喜上眉梢。國軒高科創始人李縝成功套現(失去了第一大股東位置,但仍為實際控制人),無疑是一個完美的金蟬脫殼的計劃,而且這位前安徽前首富(2017年以92.8億元財富名列榜單第313位,成為安徽「首富」)拿到的還可能是實實在在的錢,而不是漲跌無常的股份。
雖然出貨量不及前兩位,但國軒高科同時擁有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技術優勢,橫跨低成本和高性能兩大產品路線和完善的技術儲備,結合目前市值來看,性價比優勢明顯,自然也成為大眾汽車收購的理想標的。當然對於大眾而言,破解了所佔整車製造成本最高(約1/3)的動力電池的難題,能夠打造穩定而低成本的動力電池供應體系,在MEB純電動平台當中解決了VDA電池的問題,這也幫助大眾在跨國汽車廠商當中實現先下一城。對於整個集團龐大的電動化戰略轉型來說,至關重要!
寫在最後:
剛剛引入蔚來中國總部落戶之後,又吸引大眾入股江淮與國軒高科,安徽省和合肥市大手筆不斷,不得不令人贊嘆。剛剛步入新一線門檻的合肥市,在今年初立下了萬億GDP的目標,後疫情時代,必將迎來一波提速發展。大眾汽車在合肥投下160億元,對於合肥來說,壯大了工業脊樑,將讓一年一度的「世界製造業大會」更加靚麗,同時為合肥IC產業解決了下游渠道的大量問題。無論如何,大眾、江淮與國軒的攜手,安徽省、合肥市是穿線搭橋的人,同時也是最大的贏家!(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⑺ 珠海國軒1700萬股解除質押,或為大眾控股鋪路

?5月21日,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002074.SZ,下稱「國軒高科」)發布公告,其第一大股東珠海國軒部分股份已解除質押。這是三天里國軒高科的第二份公告。
5月19日晚,國軒高科公告宣布臨時停牌,停牌原因在於收到實際控制人李縝及其一致行動人珠海國軒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李晨的通知,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宜,擬向戰略投資者轉讓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權並涉及其他表決權安排。
公告中重點提及,前述事項可能導致國軒高科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權的變更。交易對手方屬於製造業,該事項仍然涉及有關部門的事前審批。
5月21日,第一電動網聯系了對此次合作有所了解的消息人士,這位消息人士稱,公告中提到的「製造業」交易對方就是大眾,而入主國軒的股份就是此前傳言的30%。
解除質押,或為「易主」
上述圖片對於傳了一年多的 「緋聞」做了一個簡單梳理,可以看到,在這些事件的時間點上,國軒高科的股價也幾經起起落落。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大眾的進入,將通過協議轉讓部分股權以及增資擴股的方式最終持有國軒高科30%的股份。
此次珠海國軒的解除質押是否與股權轉讓有關?
「只能說有可能有關,但沒有必然關系,因為如果大眾是從珠海國軒手中把股票買過去,就必須有解除質押的動作,沒有人會買背著債務的股權。」一位金融界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
解除質押後,珠海國軒持有的自由股數量為76,303,655(持股數量-本次解除質押後質押股份數量)股,如果全部轉讓給大眾,意味著通過股權轉讓,大眾可獲得國軒高科6.76%的股份。
那麼大眾將為這6.76%的股份付出多少真金白銀?
根據此前爆料,大眾將花費7.4億美元(約52.4億元人民幣)收購國軒高科30%的股份,以此計算,6.76%的股份大眾將付出約11.8億人民幣。
(截圖來自企查查)
而作為珠海國軒佔比80.69%的大股東,同時也是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如果大眾購買的這6.76%的股份來自於他,意味著李縝在套現11億元的同時,其在國軒高科的持股比例將下滑至20.6%。即便大眾收購的份額不是來自於李縝,其持股比例也僅為21.4%,大眾將憑借30%的持股比例成為國軒高科的第一大股東。
為什麼是國軒高科
一位接近國軒高科的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大眾在國內可選標的並不多,選擇國軒主要出於三點考慮:
一、 國軒高科300億的市值是規模化動力電池企業中的小者,意味著大眾在收購上的成本相對小;
二、 有完整製造和研發團隊;
三、 市佔率又是市場中的大者。
在該人士看來,滿足這三點的標的在國內只有國軒高科。
作為曾經國軒高科總經理的方建華也對大眾和國軒高科的合作公開過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中國是大眾汽車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也是電氣化戰略的市場重心,雖然在歐洲有動力電池布局,但從歐洲進口電池到中國來顯然不太現實。雖然與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有一定差距,但方建華同樣表示,完整的體系、成熟的研發團隊、產業布局全面以及有一定的產能儲備是國軒高科的優勢。
對於國軒高科而言,此次與大眾的合作也不失為一種順勢的選擇。根據國軒高科2019年年報,其營收同比僅下降3%,但利潤卻由5.8億元直降到5100萬元,其財務費用同比更是大增170%。現金流層面,雖然相比2018年有所緩解,但仍有-6.83億元,這也是國軒高科連續第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負。
同時,隨著動力電池行業競爭程度的日益加劇,除了江淮以外,國軒高科也沒有與更多主力車企有深度合作,曾經作為第二梯隊領頭羊的優勢逐漸不明顯。此次與全球最具實力的兩大車企之一的大眾合作,對國軒高科不失為一次向上發展的機會。
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大型汽車製造商進軍動力電池製造領域已成為共識,有分析認為,這對於第三方動力電池製造商而言不是個好消息。
對此,一位接近寧德時代的人士告訴第一電動網,「動力電池產業技術門檻高且是重資產行業,技術迭代也很快,城外的人總想進來看看,但看看就明白了。不僅是技術研發,製造、供應鏈等等,方方面面,太辛苦。」
「進入動力電池行業,大眾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寧德時代對此不抵觸也不擔心。」該人士說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大眾52億入股國軒高科未來三年或成控股股東

北京時間4月21日,大眾集團將出資7.4億美元,或收購國軒高科股份,持股從20%增至30%。這一消息曝出後,國軒高科午後一度漲逾9%。

為了解決動力電池的供求問題,大眾集團已經開始從四個方面發力了,一是直接擴大供應商的列表,增加電池來源;二是投資電池企業合資創辦電池工廠,合作生產動力電池;三是組建自己的動力電池研發團隊,真正掌握動力電池的研發技術;四是與電池原材料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確保自己在電池生產中不受原材料限制。

大眾並購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以最快的速度補充電池供應能力,提高供應鏈安全,這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更貼近市場。接下來,或許會看到更多的動力電池並購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52億入股國軒高科 大眾汽車將成國內第3大電池供應商最大股東

4月21日,大眾或將收購國軒高科股份,持股從20%增至30%。這一消息曝出後,國軒高科午後一度漲逾9%。據知情人士透露,將通過定向增發不超過30%的股份及協議轉讓部分股權的方式成為國軒高科的第一大股東,並將在未來三年內進一步成為國軒高科的控股股東。

同時,大眾汽車之所以在眾多電池供應商中選中國軒高科,其一是國軒高科在2019年動力鋰電池裝機量達到3.24Gwh,居國內前三,其現有年產能為16Gwh,規劃產能達35Gwh,基本可以滿足大眾汽車短期內的需求。

不僅如此,國軒高科與江淮大眾同樣位於安徽合肥,通過江淮大眾,大眾汽車與國軒高科之間和合作也會更便於開展,地方政府對大眾汽車與國軒高科之間的合作支持,也會進一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如今,大眾或將收購國軒高科股份已獲大眾集團董事會批准,將通過定向增發及股權轉讓的方式成為國軒高科的第一大股東。雙方或將在未來的新能源電池方向進行合作,或許也能夠為大眾即將推出的ID3產品帶來一線生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股票百萬投資方案 發布:2025-08-07 07:03:17 瀏覽:254
股市中的空間龍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07 06:54:39 瀏覽:120
股票交易席位比散戶快 發布:2025-08-07 06:20:16 瀏覽:616
為什麼說學金融的什麼都懂 發布:2025-08-07 05:38:55 瀏覽:891
公司股份凍結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8-07 05:04:49 瀏覽:81
怎麼看基金的歷史持倉 發布:2025-08-07 05:00:31 瀏覽:514
股權變更到工商變更需要什麼資料 發布:2025-08-07 04:52:31 瀏覽:140
如何解決股市的矛盾 發布:2025-08-07 04:52:18 瀏覽:401
股市虧了6萬是投了多少錢 發布:2025-08-07 04:51:40 瀏覽:753
少兒基金去哪裡繳費 發布:2025-08-07 04:51:35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