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基金戰勝指數的
A. 請推薦三種指數基金:1. 國內股市指數基金,2. 債券市場指數基金,3. 全球股市指數基金。
1.跟蹤准確,那麼就是要求被動復制的指數基金,而且後端收費,這樣的基金比較少,只有大成300、南方300這兩只,相對而言,大成300費率更加低廉的。但是跟蹤準度不夠。沒有盡善盡美的,希望您自己把握,我傾向大成300,至少費率低。
2.債券指數基金,這個真是少啊,除了南方50,其他的基金運作時間都不滿1年,去判斷跟蹤準度,沒法評價,時間太短了。不過我想說的是,債券基金指數型的收益普遍不高的,因為不能杠桿操作,沒有主動管理,業績處於中下。從跟蹤債券類型來看,德邦中高收益、國泰五年期國債ETF不錯的,畢竟跟蹤的指數上漲多,建議國泰。
3.全球股市指數基金沒有,只有跟蹤金磚五國的和美國幾個主要指數的。我推薦國泰納斯達克100,這只基金跟蹤的是成熟市場美國的主流指數,而且是科技股為主,潛力巨大,比跟蹤工業的道指、標普強。金磚五國屬於新興市場,不穩定,最好不要碰。
如有不懂之處,真誠歡迎追問;如果有幸幫助到你,請及時採納!謝謝啦!
B. 指數基金戰勝指數,是好事嗎
按照正常的規則,指數型基金應該追蹤其指數,忠實的按照該指數的成份股以及權重比例不同進行投資。
但是在國內,除了ETF指數基金之外,其他大部分指數型基金在選股投資時,都會多多少少對其指數成分股進行修改。
通過這些有選擇性的投資以及對指數成份股的修改,可以增加指數型基金的收益。從而實現指數型基金戰勝指數。
最有代表性,也是比較滑稽的就是:易方達上證50指數基金持倉的股票中竟然有深圳交易所的股票,其實這就是基金公司主動調整的後果。
至於這是好事還是壞事?辯證的,如果某人持有該基金,肯定希望他收益越高越好,其實這也是對投資者的負責。
C. 尋找幾天前知道看到的一個回答,回答者有數據說明在中國市場,主動基金可以贏過指數
淺談開放式基金投資--主動型的股票基金還是被動型的指數基金?(
如果通過基金來投資股市,就面臨一個選擇:是選擇主動型的股票基金還是選擇被動型的指數基金?關於這一點大家是見仁見智,一直爭論不休。我仔細看了一下雙方陣營的觀點,發現分歧的根本在於,大家選擇的證據相差太遠:有的拿國外的數據跟國內的比,有的拿長期的數據跟短期的數據比,有的拿A段時間的數據跟B段時間的數據比,等等,不一而足。這一方面證明了大家不在同一個基礎上討論同一個問題,所以結論才大為矛盾;另一方面也證明了,主動型的股票基金和被動型的指數基金的確都有存在的必要,不同時段、不同市場和不同的投資者應該有不同的選擇。換句話說,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准答案,要證明其中一種比另一種好,就必須先闡明自己的前提。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在A股市場,只要不是單邊上漲或接近單邊上漲的階段,無論中長期,一般而言還是主動型的股票基金更好。下面以我國最早的三隻開放式基金為例——華安創新、南方穩健、華夏成長,因為他們歷史最長,有最多的歷史數據可以利用。被動型的指數基金歷史很短,無法對比,但這不算什麼問題,就以上證指數代替好了(滬深300指數的歷史也很短,無法對比).
一、2002.5.22~2003.5.21,一年整,期間市場大致走了個正弦曲線,最終上證指數漲幅為-1.98%,同期華夏成長為2.93%,華安創新為0.63%,南方穩健為3.33%;
二、2002.5.22~2004.5.21,兩年整,期間市場經歷了三次起伏,最後基本回到原點,上證指數漲幅為-0.12%,同期華夏成長、華安創新和南方穩健的漲幅分別為:12.84%、7.64%、17.77%;
三、2002.5.22~2005.5.23,三年整,期間市場經歷了漫長的熊市,上證指數漲幅為-31.55,同期三隻基金漲幅分別為:2.41%、2.67%、12.95%;
四、2002.5.22~2006.5.23,四年整,期間市場經歷了漫長的熊市和大牛初期,上證指數漲幅為2.56%,同期三隻基金漲幅分別為:54.44%,62.89%,71.17%;
五、2002.5.22~2007.5.23,五年整,期間市場基本是漫長熊市加上之後的單邊上漲,上證指數漲幅為160.29%,期間三隻基金漲幅分別為253.27%、259.88%、279.28;
六、2002.5.22~2008.5.22,六年整,期間市場經歷一次大熊和一次大牛,上證指數漲幅為122.8%,同期三隻基金漲幅分別為:321.07%、300.1%、313.21%;
七、2002.5.22~2009.5.22,七年整,期間市場漲漲跌跌,經歷了多輪牛熊轉換,最終上證指數漲幅66.04%,同期華夏成長的漲幅為281.57%,華安創新的漲幅為237.57%,南方穩健的漲幅為207.15%。
八、2005.10.17~2007.10.16,兩年整,期間市場基本上是單邊上漲,上證指數漲幅為438.47%,滬深300漲幅為554.75,同期三隻基金的漲幅分別為420.11%、386.7%、405.47%。
可以看出,只有市場接近單邊上漲的時候,主動式股票基金才會落後指數,即使如此,如果僅就上證指數而言,主動式基金落後的並不太多;只是相比較滬深300指數而言,主動式基金落後稍大一點,不過經過兩年的單邊上漲,倉位大部分時間保持在60%~80%之間的主動式基金跟同期市場指數的表現相比應該說是相當不錯了。去掉這種罕見的長期單邊上漲階段,我們看看從一到七這七個一般狀態——非單邊上漲狀態,期間主動式基金都戰勝了指數,而且時間越長,戰勝指數越多。
結論:除非運氣好,趕上了單邊上漲,否則長期投資A股還是主動式股票基金比被動的指數基金更好些。如果考慮到單邊上漲是小概率事件,而市場震盪運行或者震盪上升是大概率事件,那麼基本可以說:長期投資A股,就應該選擇主動式股票型基金。
補充說明:
我們不得不承認,主動式股票基金之間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有些主動式基金業績的確太讓人失望了。但了解基金的人都知道,華安創新、南方穩健和華夏成長只是三隻普普通通的主動式股票基金,連它們長期都能戰勝指數,又遑論更好的基金比如華安宏利、華夏大盤、華夏紅利、上摩中國優勢、上摩阿爾法、廣發聚豐、廣發聚富、廣發穩健、易基策略、易基平穩、興業趨勢、嘉實增長、嘉實成長、富國天益等呢?當然,主動式基金的表現不太容易把握,可能時好時壞,而且風格容易漂移,這也許是仍然有很多人選擇被動式指數基金的重要原因之一吧——這種基金的表現最起碼是穩定的,不會隨著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等的不同而不同。
2009.5.25補充數據:
從2002.1.22到2007.10.15,上證起點1358.69,終點6030.09,整體處於一個大的上升過程,期間上證指數漲343.82%,三隻老基金分別漲442.49%、434.05%、512.24%,再次證明了即使在一個大的上漲區間,只要不是單邊上漲或准單邊上漲,主動式基金戰勝指數仍是大概率事件;
從2002.1.22到今天(2009.5.25),一共7年多的時間,基本上是我國開基的歷史(最早的華安創新成立於2001年9月21日,其次是南方穩健,成立於2001年9月28日,成立後還要有三個月的建倉期,正式運作正好是從2002年1月開始),期間上證指數上漲92.1%,三隻開基分別上漲296.32%、250.18%、226.05%,全部大幅度戰勝指數。
所以,最起碼就我國開基的歷史來看,除去小概率的單邊上漲和准單邊上漲階段,主動式基金都戰勝了指數,而且時間越長或者震盪越厲害,主動式基金的優勢越明顯。所以,要是長期投資(五年以上)或者不確定大盤是否會單邊上漲,最好選擇主動式股票基金。當然,主動式基金魚龍混雜,不能隨便買一隻基金就算了的。不過,總體來說,爛基金還是少數,少數爛基金的表現不能作為全盤否定所有主動式股票基金的理由。
D. 截至2020年12月28日,中國股票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為多少
你好股票指數型基金是根據股票行業指數走的
大盤上漲他們都賺錢,大盤下跌他們都虧錢,
求他們的平均收益沒有意義
E. 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比起來誰更賺錢長期看。
1、指數型基金是跟蹤某個指數的基金,具有管理費低,是指定買指數里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是由基金經理可以自主決定買入哪只股票,沒有太多的約束和規定。
2、指數基金就是跟蹤某個股票指數走勢,一般就是跟蹤指數構成的成分股來進行股票資產配置,投資范圍相對確定,因此管理成本較低,進行基金申購時候的成本也較低,當指數具有趨勢性行情時候具有很好的機會;而股票基金投資范圍就是根據基金經理的判斷進行,往往追求超額收益,管理成本相對較大,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就狠重要。由於目前指數較低,建議超配指數基金,尤其是中小和創業板相關的主題基金。
3、指數基金是很多專家推薦的定投標的,理由是在市場中只有很少基金能戰勝指數。必須要承認在一個直線上升的市場中要戰勝指數是相當困難的,但A股市場很少會出現上述走勢。同時根據這些年的觀察,在A股市場中能戰勝指數的基金不勝枚舉。尤其在弱勢環境下,也許指數的漲幅相當有限,但很多股票基金的凈值已經悄然創出新高,從這個角度看,個人更加青睞股票基金。
F. 請推薦一隻指數基金
1.大部分指數基金防守性不佳,但牛市中漲勢一般會較為強勁。長期來看只有四分之一的股票型基金能夠戰勝優質指數基金,這就顯現出被動型以靜制動的價值
2.因經濟走勢長期向好,大盤長期比必有向上的走勢,理財組合中配置指數基金可達到一定的比例,亦可作為核心基金配置,但需要配置優秀的積極進取型股票基金,以期可能戰勝指數,獲得超額收益
3.現階段可買入ETF類基金或增強型指數基金,較為看好易基50指數、華安中國A股、嘉實300等
G. 中國股票型指數基金能長期持有嗎
通常所說的基金是指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無論哪種,均適合長期持有而不是頻繁交易,指數基金雖然隨股市漲跌,但不適合頻繁交易,原因為:
第一買賣費率高;
第二贖回時間長,浪費機會和收益;
第三基金短時間持有收益一般不理想;
目前市場的指數基金越來越多,選擇指數基金的難度越來越大,投資者在選擇指數基金時最需要重視的有兩點:一方面選擇跟蹤成長性較好的指數的基金,找到這樣的指數的難度不亞於選股票;另一方面是選擇投資跟蹤誤差較小的指數基金,跟蹤誤差越小的基金,表明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越強,投資者更能實現獲得指數收益率的目標。
H. 求推薦幾只值得投資的指數基金,謝謝
指數型基金屬於偏股型基金分類。
偏股型基金定投最低7年,這7年的前4年稱為資金積累期,後3年為收獲期。低於7年的偏股型基金定投風險是沒有經過合理時間長度所削減的。
在積累期基金盈虧都不會太多,因為總體成本就不多。所以積累期的關鍵是成本累積的高低,前幾年股市下跌有利於積累低成本。而到達最後幾年的收獲期才是決定基金最終定投效果的。
如果你等股市開始上升在定投,風險反而加大,在積累期雖然你是賺錢的,但賺不了多少,但成本是在逐漸的堆高,到收獲期如果股市下跌,少量的收益幾天就會跌沒,而且會有虧損風險。
推薦華安深證300指數,長期定投成長性良好。
另外,不推薦定投指數基金,中國的股市不同於外國成熟市場,指數型基金並不吃香,相反混合型基金比指數型基金要有優勢,攻守兼備。你可以查看多年的基金數據,不要簡單看一年兩年,挑選幾只指數基金,再挑選幾只混合型基金對比。
你可以看出很明顯指數型基金漲的快,跌的快,會賺錢,但不會守。
I. 中國的指數基金前景如何為什麼很多人說中國的股票市場很差那中國股票市場差是不是指數基金就不行呢
1、中國是政策市,政策好,股市行情好,股市上漲,為什麼會不能獲利,我不這樣認為。
2、美國的股市有200年的歷史,對比中國要完善很多,個人認為中國的股市同樣值得投資。
3、想要穩定投資,當然是定投好,較好的分散風險,因為股市短期無法預測,如大筆資金一次性投資,建議在熊市中方可進行,短期看不到收益甚至虧損,需耐心長期持有。但同樣建議資金盡可能分散投資,可以五成資金投入。中長期可見收益。適當可配置些債券基金。
4、個人認為中國股市投資指數基金可以。
中國人得看好中國未來經濟,現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超越了日本。
以上純屬個人認為,純手打,未抄襲。
具體還需樓主自行判斷,因為股票型投資風險最高,收益與虧損是同等的。只要你看好中國的未來。
J. 國內的股票指數基金有哪些
你好,你說的國內股票指數基金有很多,有上證50 ETF,上證指數ETF,深證指數ETF,滬深300 ETF,科創板ETF,科創板50 ETF,另外還有晶元五級人工智慧,新能源車各種的行業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