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指數太低
A. 中國股市歷史最低點是多少
我國A股1990年在上交所推出,當天上證指數最低點為95.79點,同時也是歷史最低點,這一天為1990年12月19日。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新高6124.04點,至今也未超過。
深交所1991年4月3日推出股票,深證成指1991年9月7日創出歷史新低點396.52。
2007年10月10日,深證成指創出歷史新高點19600.03點,至今也未超過。
(1)中國股票指數太低擴展閱讀:
股市特點:
1、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2、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
3、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後迫於市場的壓力,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改革。
4、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B. 為什麼中國股票指數經歷了十幾年沒有升反而下跌了,而外國的股票指數缺升得非常厲害
按道理說股市反應經濟,這在市場經濟的國家是這樣;你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有獲得市場地位的認可吧,所以股市不和經濟合拍也就不奇怪了。
細分下:1、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的速度高,質量低,靠低端的製造業,壓低人民幣匯率,對外貿易,賺取微利,房地產搞大資產泡沫;2、股市建立之初是為了解決國企的問題的,國企股份占股市的比重很大,現在經濟情況,你了解吧?國企好不了,指數自然上不去。
C. 購買上證指數相比往年更低的股票,到底值不值得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當我們在投資股票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更是令我們很多投資者對此表示非常的疑惑的,比如很多朋友喜歡購買上證指數相比往年更低的股票,是在購買相映的股票之後,就會非常的疑惑,究竟這些股票相對於往年來說值不值得,實際上我們必須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具體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當我們在購買上證指數相比往年更低股票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去具體的判斷,這樣子才能夠幫助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D. 上證股票指數高好還是低好
指數高說明流入股市資金多,指數低說明資金少。當然還是指數低的時候機會多,指數高了風險就大了。
上證指數最高6124.04點,2007年10月16日。2009年上證指數最高3478.01點,2009年8月4日, 沖3000點的說法,是因為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3000點以下運行,最近終於攻擊到3000點以上的位置。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
(4)中國股票指數太低擴展閱讀:
上證綜合指數等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其中,總市值= Σ(股價×發行股數)。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價格採用美元計算。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其他指數時,價格按適用匯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
上證基金指數以基金發行份額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報告期基金的總市值/基期)× 1000 其中,總市值= Σ(市價×發行份額)。
E. 為什麼中國的股市那麼爛
1、中國股市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不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全世界股市都是,中國不是。中國實體經濟在前二十年一度非常好,有時也有調整,但股市總是跟跌不跟漲。
2、無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中外合資企業都有強烈的「投資飢渴症」,不論牛市、熊市,都非常渴望圈錢,在這里圈到的錢都比搞實業掙得的要快、要多。
3、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中國股市多數企業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清,責、權、利益相分離,效益低下。所以不肯分紅,分不出紅,也不想分紅。
4、中國股市與貨幣政策關系極其密切。利息漲,股市跌;利息跌,股市漲。實行寬松貨幣政策,股市可以直上6000點,實行從緊貨幣政策,股市可以從6100點跌到1660點。
5、沒有合法的做市商制度。在美國納斯達克等市場每個股票有幾個合法的莊家,也叫做市商,這樣中小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做市商高拋低買,也穩定了市場。但是在中國股市中,沒有合法的做市商,但始終有非法的、半明半暗的大批莊家。
F. 為什麼上證指數最低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
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G. 為什麼上證股市的指數比深證股市的指數低那麼多兩市哪個規模更大一點,更能反映經濟
股票指數的計算是用計算日(時)全部股票的市值跟其基期(基準日)市值的比值。上證指數=計算日(時)市價總值÷基期市價總值×100深證成指=計算日(時)市價總值÷基期市價總值×1000其中: 股票的市值=市價×股數 市價總值(總市值)=∑個股市值基期:指定的基準日 上證基期是1990年12月19日 基期指數定為100 深證基期是1994年7月20日 基期指數定為1000 從上述可以看出:上證指數與深成指數的起點就不同,上海以100為起點;深圳以1000為起點。另外,兩個交易所取的樣本股也不同:上證指數是以所有在上交所上市的全部上市公司做為樣本股,以其總股本來計算其總市值,而深交所是選取40家上市公司做為樣本股,以其流通股數來計算總市值。所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每有新股上市就會將其加權平均後計入上證指數。而深成指數的樣本股相對較為固定。股權分置改革以前,滬股中流通股佔比較小,以其總股本計算總市值時,上證指數常常會「失真」。所以股民們常有隻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 綜上所述,兩個指數的絕對值高低,並不代表其市場規模的大小,也不代表其股價高低,更與其兩者誰更反應經濟無關。總之,滬股漲了多少「點」與深股漲了多少「點」沒有可比性。
H. 中國股市這么多年漲不起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中國股市過去13年時間不漲反跌,而且大盤指數還倒跌了近一半,13年前大盤最高點在6124點,13年之後大盤指數還在3200多點奄奄一息;
中國股市這么多年不漲,必然是已經出現很多自身重大問題,當然這些重大問題是由內因、外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問題1:新股發行太多
新股發行是A股最大問題,要知道每發行一隻新股發行一隻新股就會從股市抽一定的資金,這么多年股民投資進入股市的資金都被新股抽完了。
股市都是靠資金堆起來的,股市缺乏了資金絕對漲不起來,這就是為什麼A股市場其中漲不起來的最主要因素。
問題6:圈錢套現太嚴重
A股市場很多上市公司從頭到尾都是為了圈錢而上市,首先是IPO融資,再次增發融資,最後大股東口袋沒錢了,再次減持套現。
所以A股市場完全成了圈錢的市場,等上市公司圈錢完畢之後,股票一落千丈,最終股票走向退市了。
總之A股市場這么多年始終漲不起來,出現了很多問題,以上6個問題是主要因素,除了這6大問題外還包括交易制度、分紅制度、披露制度、定價機制等等,這些也是為什麼這么多年漲不起來的次要問題。
生活中有句話這樣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用在A股非常適合,A股漲不起來必然是有A股的問題,必然是有A股的可恨之處。
I. 中國股市何時到底,上證指數最低點是多少
美國股市 剛剛到達 頂部! 即使還沒到,也要等待它跌下來。這時A股也會繼續走低。200月均線,差不多是 2000 點附近。還要一年以後。
現在不炒股,切記!!!
J. 為什麼中國股市的指數那麼低
10日連續的橫盤震盪運行終於在十字星加陰線後形成了一次遲早會來的大跌,不過跌幅卻超過了我的預期,3300的強支撐盡然在瞬間崩潰,這也是我沒想到的,連次像樣的抵抗都沒有。11日大盤繼續收低,跌了48點,最低時離股評和機構給散戶吹噓的2990這個永遠不會跌穿的政策鐵底一步之遙,大盤的底往往都不是被什麼不痛不癢的邊緣政策誘發出來的,印花稅的利好結束了,而機構也利用這次機會達到了目的,降低了倉位,並沒有像很多股評說的那樣機構在大量建倉,其實,大小非這個核心問題不解決,機構就不敢堅決做多,在真正的解決大小非問題的措施政策出現前,主力會看得很清楚的,實質問題不解決,還是會導致主力資金在大小非的逐漸的拋壓下瓦解的,對機構來說拉高出貨才是明智的,大資金投資股市也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當長期的股東。所以印花稅現在建議暫時看成主力機構拉高出貨的一個利好消息吧,在實質性政策出來前,主力都會對大小非一直處於警覺狀態,不敢做大行情,做得越大,主力資金死得越慘(現在印花稅的利好已經結束了)。在面臨前期2990這個股評吹噓的絕對不會被擊穿的鐵底時,到底有多少人有信心它不會破掉,現在其實已經很簡單了,靠非實質性政策帶來的反彈遲早會結束,如果政府後續沒有相應的政策再次推出來延緩這個長期的下跌趨勢,那我們見到2500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而這段時間的新股以不可思議的瘋狂數量發行沒有斷過,國家降低印花稅的目的就更令人深思了,不排除順便滿足股民要求的同時(政府面子也做足了),逼迫主力資金在現在的點位做多,去接大小非,而連續的大量新發基金也是借市場的錢(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什麼都沒出,還是散戶的錢)去接大小非,市場在短時間火暴的情況下,又引誘其他場外的資金介入,新股發行的資金壓力也短暫緩解了,一箭多雕。而後市如果再次發出一些非實質的利好政策,不排除仍然是為了新股著想的而不是廣大投資者。
而之前的熊市是由國有股減持造成的,05年熊市進行時印花稅調低的結果是有一定幅度拉升後主力再次出貨,大盤再次震盪下行探底創下新低,現在的情況和當時有點類似可以謹慎參考。
但是在弱勢狀態下一個小小的負面消息可能因為恐慌的心理被數倍放大,請已經介入的散戶朋友要保持一份警惕心,隨時關注有沒有什麼利空消息再出來。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在大盤沒有選擇方向前,嚴格控制倉位會讓你風險降到最低的。
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