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賣美國股票
1.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就美元,還是買的美國的國債
中國的外匯儲備包括美元歐元等一攬子貨幣,當然大頭是美元(主要是我們對美國的貿易額太高,此外國際結算如跟中東國家買油跟澳大利亞買礦都要用美金),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才9000億,外匯存底2萬億呢,其他也購買其他國家的國債、股票等,結構很復雜的。
2. 為什麼中國外匯儲備要持有美國這么多錢
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為了應付國 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 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外匯儲備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外匯儲備狀況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一個重要因素,其重要功能就是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一國的貨幣穩定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特定市場條件下其外匯儲備所能保證的外匯流動性。從國際經驗看,即使一國的貨幣符合所有理論所設定匯率穩定的條件,但是,如果這一貨幣遭受到投機力量的沖擊,且在短期內不能滿足外匯市場上突然擴大的外匯流動,這一貨幣也只好貶值。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看,在濃厚的投機氛圍下,缺乏耐心的國民和謹慎的外國投資者常常喪失對貨幣的信心,成為推動外匯市場劇烈波動的致命力量。在這一力量的推動下,政府維護匯率的努力實際遠在儲備降為零之前就已經被迫放棄。 外債的結構和水平也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個國家對外有負債,必然要影響外匯市場;如果外債的管理失當,其外匯儲備的抵禦力將要被削弱,對貨幣的穩定性會帶來沖擊。許多國家如阿根廷、巴西等的外債數額超過其儲備額,其初始的想法是外債會保持流動。但是,在特定的市場條件下,如果該國通過國際市場大規模融資的努力失敗,失去了原來的融資渠道(這也正是東南亞貨幣危機和阿根廷金融危機中所出現過的),就只能通過動用外匯儲備來滿足流動性,維持市場信心, :外匯儲備的穩定能力就會受到挑戰。從國際經驗看,在外債管理失當導致匯率波動時,受沖擊貨幣的匯率常常被低估。低估的程度主要取決於經濟制度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性。而若一國的短期外債居多,那將直接沖擊外匯儲備。
3. 中國外匯儲備與買美國國債什麼關系
外匯儲備的作用就是平衡國際收支。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可以看成這個國家政府的信用支票,對內,政府強制國民使用這種支票;對外,政府沒有強制權力,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需要做生意,A國賣了商品給B國必然要持有B國的貨幣。對於B來說持有他國貨幣就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比如A通貨膨脹太厲害或者是政府倒台,為了生意能夠順利做下去A必需持有某種東西作為全球硬通貨(即在國際上都認賬,且不易貶值)因為即使自己的貨幣貶值了,沒人要了,照樣還有東西能夠償付B的債務。
持有什麼好呢?
以前是黃金越多越好,但是現在放棄金本位制度了。
美元出現了,它仰仗的是一個實力強大的美國政府,美元相對來說穩定,有美國政府作擔保比較「值錢」,其實這也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你不可能持有辛巴威幣吧,對吧。
這就是外匯儲備的基本作用吧。
我國的外匯儲備好像也不止美元,好像還有歐元吧,道理和持有美元相同。
至於外匯儲備與美國國債的關系:
美元握在手的作用就是作為一種有償付能力的象徵,必須隨時保留一定量以備不時之需(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的有點極端了),這些美元不能吃不能穿,怎麼辦?只好借給美國政府我們自己還能夠撈點利息。這就是美國國債。當然國債不是越多越好,因為美元雖然比較有信用,但是也還是會貶值,我們當時用8.26RMB買1美元,結果現在RMB值錢了(即美元不值錢了),再用美元買回RMB的時候只能夠是1美元買6.83RMB。
吃虧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外匯儲備過2W億了,但是其中的買美國國債的只有7、8Q億。估計其它的錢可能買歐盟國家的國債或者各種證劵之類的各種金融品了。
PS:寫完才發現沒有「懸賞分」 擦
4. 中國的外匯儲備,除了買美國國債,還能買什麼
理論上說,除了美國國債可以買任何東西;但是,有一個風險問題、和有一個交易風險的問題,還有就是別人願不願意賣給你。1,關於風險,不可能大量投資股票、基金、高風險債券,因為這些風險高,有可能本金都無法收回;所以只能少量投資,大部分買美國國債,美國國債高安全性高,收益穩定,世界很多國家和機構都投資美國國債,交易量大,隨時都可以把美國國債拿到市場去交易,能及時變現,說白了就是你隨時想賣就能賣出去,還不會虧本賣,這就是第二,美國國債的交易風險很低。3,就是別人願不願意賣給你的問題,例如中國想投資澳大利亞的鐵礦公司,別個政府不同意,不管你做出多大的犧牲,別人不願意讓你投資;買武器,西方國家有封鎖;買土地,更不可能,你是社會主義國家;買公司,只讓你買淘汰了的公司,如悍馬。
黃金;可以買,只能靜悄悄的一點點的買;如果你大張旗鼓的買黃金,其他投資者會抬高價格,讓你拿高價位去接,或者惜售,不賣給你;等你花高價買得差不多了,其他國家和投資就會拋售,讓你手裡的黃金貶值。
中國是外貿出口以及製造大國,是靠對外貿易以及國外對中國的投資積累了大量的外匯——美元。首先,我國的外匯儲備——美元並不全部是我們自己的,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或者投資,商業銀行拿到美元後,因為老百姓存在商業銀行的是人民幣,同時國內企業主要是人民幣貸款,商業銀行的美元多了,就會拿到央行手裡去換,最好中央銀行的外匯就越來越多了。美元多了,就需要投資,進行保值增值,就去買美國國債了。
參考資料: 玉米地的老伯伯原創,拷貝請註明出處!
5. 中國的外匯儲備,公司A賣貨到美國,換回 100美元,這100美元需要向政府換成640元人民幣來國內使用,對吧
你的這個問題正好可以回答之前很多投資人對於外匯儲備的組成的問題,如果當時的匯率是6.40,確實可以兌換640元,這640元是商業銀行(工行、建行、中國銀行等)兌換給企業的,然後銀行得到了相應美元,從這個角度講,公司A得到了收益,有所付出,相對於銀行也是一樣的,付出了貨幣,得到了等值的美元。你問的這筆錢從哪裡來,這個從源頭上講當然是印鈔廠出來的,但是印製貨幣的數量等都是有限的,更准確的說這筆錢是從商業銀行的流通的貨幣中來的。商業銀行的這筆錢從哪裡來可能性就非常多了,有可能是吸收的儲蓄的錢,有可能是銀行的利潤,有可能是銀行的儲備金等,都有可能。因為兌換的過程對於銀行也是賺錢獲利的過程。
6. 外匯儲備是不是就是持有的外國國債
儲備是儲備,國債是國債。兩者不能劃等號。
儲備裡面有部分是國債,比如中國外匯儲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用來購買美國國債。
但是儲備不僅僅是國債,儲備還包括一定的現金(美元,英鎊,歐元等),國外的企業債,國外企業的股票,基金的股權,固定資產等等。
國債是以本國貨幣;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債券。而外匯儲備是以外國貨幣(狹義),以及外國政府發行的債券;和其它信用憑證(廣義)為主。
二者之間的關系:外國國債由本國持有的可以視為外匯儲備。(如美國國債對於我國而言就是外匯儲備)。
7. 中國有那麼多的外匯儲備為什麼不收購美國大公司的股份!
樓主的材料信息掌握的不多吧,中國的外儲哪有那麼多,外匯不僅僅只有美元還有歐元英鎊等,美元只佔百分七十左右,加上外儲不是只是現金,也包括美國的國債(很大一部份)和投資等等,近幾年來美元不斷貶值而人民幣不短升值,是有一種說法是使外儲蒸發了三分一,真正能拿出來用的貌似三千億吧,不過相對其他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來說確實是一比不小的數目,至於你的提議是挺不錯的,大舉收購,但是是不是有趁人之危之嫌,是否影響國際形象呢?這點比較重要,而且收購一般不是國家出面的,一般是由大企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來制定計劃實行,另外一點就是如樓上所說的,若想收購美國的高科技公司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即便公司允許,會有人出面阻止的,舉個例子我國有一次想去收購美國一家實力不是很靠前的石油公司,但最終因為國會的出面而受阻,可見收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過來說而且咱們也不會輕易把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轉讓給外國
8. 如果中國賣出所有美元的外匯儲備,會發生什麼
就中國現在的外匯儲備量來說,要是全部拋售,美元肯定劇烈貶值,中國不可能一時全部拋完,中間也會遭受由於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
如果全部拋售就不能光從外貿上來分析利益關系了,美元貶值,美國出口當然會增加,中國相對升值,出口肯定減少,對美的順差必然盪然無存。但是外貿只是一方面,美元不同於其他貨幣,國際上很多商品和資產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的貶值必然導致原油價格,原材料價格等大幅上漲,別說美國和中國了,世界經濟的增長都會大幅減速,全球產值肯定縮水,試問這有什麼好處。。。
簡單的說,就是中國全拋---美元狂貶---世界金融及商品市場大亂---世界大亂
9. 中國用外匯儲備也就是美元買美國國債。本來買美國國債就是要消耗掉儲備的美元,如果賺的還是美元那買美國
其實,這里有難言之隱:
首先,中國的外匯儲備是「鯨吞」來的。中國的外匯體制和日本,歐美國家不同。中國現行外匯制度決定了中國政府必須無限制地,被動地印刷人民幣紙鈔用以收購美元等外匯,以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結果就是,只要人民銀行的「櫃台」前出現了美元等外匯,人民銀行就發行人民幣加以收購。買入的美元等外匯則構成了中國的外匯儲備。
維持人民幣幣值和匯率的穩定是中國外匯儲備的首要任務。而要擔當這個首要任務,外匯儲備的形式就必須符合「安全性,流動性和保值性」這三個基本要求。安全性排第一,流動性排第二,保值或增值性排最後。這就決定了中國政府不能將大部分外匯儲備用於購買黃金,石油和礦產等實物。(當然可以適當購買)
第二,中國的2萬億外匯儲備中的大多數不是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財產,而是屬於外國政府和外國老闆的。中國外匯儲備含有外國商人來華投資的款項,含有中國所積欠的外債,還有大家熟知的「熱錢」(國際游資),當然還有貿易順差。但是,即使在貿易順差中,也並不是全部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而是有很一大部分屬於跨國企業的資產。為了維護中國國家信譽,為了維持正常的經濟秩序,就必須滿足外商和內商的經常性兌換需求。這就決定了中國政府不能將大部分外匯儲備用於購買黃金,石油和礦產等實物。
10. 中國可不可以用外匯儲備買美國的公司比如通用公司\波音
以我個人的判斷,中國就是想買(無論是政府出面還是國企出面),美國政府也不會批準的。美國表面上很自由,企業或資產可以自由轉讓和買賣,其實暗中有很多規定,沒有美國政府或國會的認可,很難達成交易。如前幾年,中石油為了解決國外石油的采購渠道,想買一個與美國本土沒有什麼聯系的無足輕重的一個小的美國石油公司,拿出高價80多億美元收購,雙方已經簽約,就等美國官方批准。美國國會以涉及美國安全為由,不予批准,害得中石油賠了很多違約金。你講的通用公司或波音公司,都是美國的核心軍工企業,你就是想看上一眼都得不到美國政府的批准,居然想買,美國能幹嗎?從另外的角度講,中國的外匯儲備數量龐大,為了防止對美國的經濟造成沖擊,美國政府一般也不會批准中國購買一般財產的。中國的外匯儲備只能購買美國的國債,購買企業的股票恐怕也不會得到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