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新股圈錢
1. 中國股市走勢那麼差勁,怎麼還天天有新股發行
你說的太對了,什麼時候新股不發行了,股市就快到底了!
中國特色下,不是以常理來推斷的!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無非是在走美國等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路而已,我們國家的現狀,我們的資本市場里的亂態,都是曾經發生過的,新股發行不以股市好壞來決定,而是由管理層決定的!
2. 中國股市的真實面目是什麼
借用一位職業操盤手的話:中國股市的本質是一個融資市場,投機市場,要解釋細節的話,可以說是政策市、主力市和消息市。投資中國股市首先你要了解這個社會,適應這個社會。監管層最希望看到的是,市場不要大漲也不要大跌,同時新股還能順利發出去。無論是IPO制度改革還是退市制度的出台,乃至遏制新股投機、疏導合規資金入市,都是在為股市融資通道保持通暢服務。炒股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搏傻,其游戲規則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後一棒都有利可圖,做多者有利潤可賺,做空者減少損失,只有接到最後一棒者倒霉。
中國股市猶如「人工飼養場」,散戶投資者猶如其中的一隻只「羊」,每次「羊」肥了,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餓虎」前來吃「羊」,其中大多數「羊」或被吃或逃跑,只有一些「狐狸」能夠生存。這個故事告訴散戶投資者,如果不能成為「狐狸」,那就不要進入市場裡面做「羊」了。
3. 中國股市有沒有投資價值,新股為什麼要發得那樣高
長期下跌,例如到2300點就有了。現在還沒。
長期上漲,就要跑,否則你賺的重新退回去。
賣方如股東券商當然是想高價發行了,沒有哪個賣方不想自己的東西賣更多的錢,所以券商把爛水果做成漂亮的水果拼盤。其實就是已經爛掉的水果。
券商經常把一個不賺錢的公司描述成行業龍頭。其實就是垃圾。100個股票里有一個有長期投資價值,算不錯了。
4. 打包上市圈錢是什麼
所謂「打包發行」,就是以籌資金額為依據,將幾只單個籌資額不大的新股捆綁在一起同時發,並在發行前進行公示,說明發行家數及籌資總額。打包發行的三個關鍵:規模、節奏和方式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關心的是打包發行過程中的籌資規模、發行節奏和發行方式。首先,從籌資規模來看,在今年一季度發行的14隻A股中,有6隻流通A股的股本規模在5000萬股以下,平均籌資規模約為3億元。按照不低於一季度以來各月的籌資規模遞增速度計算,四月之後的IPO籌資規模將至少不低於20億元。按照遞增速率的保守估計,新股發行規模將在25-3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8-10隻小盤股將會上市。 其次,從發行節奏來看,按照「打包間隔發行」的思路,如果3隻小盤股打包發行,則需要3次左右,即每周約有9-10億元的籌資需求;如果5隻小盤股打包發行,則每月只需要發行2次左右,即每隔一周約有15億的籌資需求,相當於一隻大盤股的籌資規模。第三,從發行方式來看,如果延續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的方式,則3隻/周的打包方式將使中簽率提高到20%左右;而5隻/雙周的打包方式將使中簽率提高到25%左右(按照3月數據估算)。3月以來的新股平均開盤利潤率為0.046%,但如果考慮到新股集中上市的籌碼分散化過程,預計首日開盤平均利潤率會降低,再考慮到流動性因素,預計打包新股的開盤利潤率有可能低於同等規模大盤股上市的平均開盤利潤率。打包發行的兩大影響:資金導向和擴容預期自從恢復二級市場配售以來,囤積在一級市場的大量申購資金並沒有像設想的那樣流向二級市場,更多的是迴流到銀行。新股打包發行如果繼續採用二級市場全面配售的方式,這將同樣無法起到資金導向作用。而且相對於前期採用雙重發行方式的大盤股而言,新股打包發行在某種程度上對市場存量資金的壓力將更大。也就是說,同等規模的打包新股將比同等規模的大盤股產生更大的市場沖擊。其次,從擴容預期角度來看,小盤新股的打包發行並不意味著超級大盤股的發行停止。目前,一些大盤股的融資意願十分迫切。如果採取大盤股給小盤股讓道的做法,則估計打包發行的小盤股籌資規模一定不會低於等待發行的大盤股規模,甚至可能在總體籌資規模上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打包發行」有可能催生新的贏利模式應該說,「打包發行」會使當前市場面臨一定的擴容壓力,這在當前主要是資金推動的市場中,無疑會產生一定的短期沖擊。但與此同時,小盤股集中「打包發行」如果能夠催生新的投資贏利模式,則對市場的影響也可能會產生戲劇化的效果。首先,近期大盤股上市後走出的先抑後揚格局已經營造出獨特的「皖通模式」,這成為近半年來部分投資者的主要贏利模式。小盤股的集中上市能否續演「皖通模式」,值得關注。如果小盤股集中上市帶來的擴容壓力拖累大盤,市場將產生對「打包小盤股」的集中價值偏見或歧視,在其集體性下跌過程中,部分品質優良的小盤股將會被迫走出先抑後揚走勢,而一旦其形成示範效應,則有可能在這部分打包小盤股中形成一個獨特的板塊。從歷史經驗來看,小盤次新股一直是投機性資金的重點青睞對象,從這個角度而言,利用「打包發行」造成的股指下跌在低位收集廉價小盤股籌碼,其後很有可能誕生一波較大幅度的投機性行情。其次,從投資主體來分析,「次新小盤股行情」與「大盤股行情」將顯示出兩類資金又一次對壘過程。事實上,自1·14以來,價值型投資者重倉對象——低價大盤股遠遠跑贏了大盤。而對於目前依然占據A股市場很大比重的投機性資金而言,在本輪行情中的獲利估計十分有限。因此,藉助小盤股集中「打包發售」的契機,投機性資金也很有可能在「大盤股」陷入調整之後,藉助次新小盤股的威力打一個翻身仗。但其前提是市場恐慌造成小盤股價值低估,而大型投資者因流動性考慮不願介入,此時這類次新小盤股很可能迎來咸魚翻身的投機機會,並可能引發出一種「打包發行—恐慌性下跌—價值恢復—價值高估」的新投資模式。
5. 所謂「圈錢」就是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嗎
價值6-8毛錢的原始股,上市發行價都要翻10倍以上(你看上市公司目前還有發行價格在10元下的嗎),甚至100倍,叫圈錢也好 叫騙錢也罷,都是一個意思。
6. 上市公司怎樣從股票圈錢
上市公司高溢價發行愈演愈烈
自從ipo恢復以來,上市公司高溢價發行股票愈演愈烈。我看了以下,在主板市場上,除了四川成渝之外,新股發行價好像沒有市贏率低於30倍的上市公司,其中,中國建築、光大證券、奧飛動漫、太陽電纜、湘鄂情的發行價收益率均超過50倍。
至於剛剛露面的創業板,新股發行價更是高得離譜,鼎漢技術的發行價收益率竟然高達82.22倍。對於ipo的高溢價發行,市場上警覺之聲不絕於耳。可是,也聽到這樣一種聲音,認為高溢價是市場的選擇。不錯,高溢價是市場給出的,但一定要搞清楚是什麼樣的市場給出的。現在的中國證券市場,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競爭性市場,在市場選擇某一上市公司之前,"有關部門"先要選擇上市公司。
如果真的任由市場給予ipo定價,也好,乾脆就來一個徹底的市場化。只要符合條件,任何一家企業,想上市就上市,想什麼時候上市就什麼時候上市,企業千軍萬馬殺進股票市場融資。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高溢價,我看,ipo恐怕很難溢價,甚至想平價發行都困難,能夠以較低折價將股票發行出去就謝天謝地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當然希望ipo價格越高越好。超額募集多少資金,都有"後備項目"承接。實在沒有後備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總可以了吧。流動資金多了,還怕用不掉嗎?不讓豪華裝修,多發些工資總可以吧。事實上,溢價發行ipo本來未可厚非,但過度溢價卻有問題了。想一想,次貸危機之所以拖垮美國經濟,並不是美國的金融資產存在了泡沫成份,泡沫本身就是金融業的特徵,但泡沫膨脹無邊卻害了美國經濟。中國的資本市場也一樣,也不能夠任由ipo過度高溢價。
現在,中國的ipo過度溢價發行。作為二級市場,只能夠以更高價格承接。如果出現暴跌,要二級市場投資者"買者自負",而一級市場發行者卻旱澇保收。即使最後跌破發行價,與上市公司無關,反正錢已經進入上市公司的口袋了,是吐不出來的。道理恨簡單,ipo高溢價發行就如同一個人的錢被"要"走很多。至於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的利益就如同這個人的左右口袋一樣,無論哪個口袋多,哪個口袋少,總之是這個人的錢少了。
話又說回來了,果真讓中國證券市場買賣雙方隨時隨地進進出出,也就真成了經濟學上的完全競爭市場了。在一個完全競爭市場上,教科書上給予的是零利潤假設。所以說,通過行政審批進行"殼資源"的優化配置,適度ipo控制發行節奏也是必要的。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一旦"背上這重重的殼",就應當"一步一步往上爬",將殼資源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回報投資者,而不應當過分利用殼資源算計投資者的口袋。
既然在遴選上市公司方面做不到完全市場化,我看,在決定ipo發行價方面,的確要看市場的臉色,但也不能夠完全由市場說了算,規定一個市贏率的停板也是必要的。在並不完全市場化的證券市場上,在投資者只能夠在有限范圍內選擇上市公司的情況下,至少不能夠放任ipo定價在證券市場上完全"被選擇"。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要發行一億股股票,1.00
的每股收益率,採用
20
倍的發行價,就可以得到
20億的募集資金;而如果採用
30倍
的發行價,就可以得到
30億
的募集資金;以此類推。
7. 為什麼股市低迷,卻一直發新股
因為股市的存在就是為了實體企業的融資。
新股就是指剛發行上市正常運作的股票。前些年申購(俗稱「打新股」)新上市的股票是一個熱點,因為當時中上了新股就如「白撿」了一筆財,新股首日上市均有近100%左右的漲幅。
主承銷商於申購日後的第三天(T+3日)公布中簽率,並根據總配號量和中簽率組織搖號抽簽,於次日公布中簽結果。每一個中簽號可認購1000股新股。證券營業部應於抽簽次日在顯著位置公布搖號中簽結果。
申購日後的第四天(T+4日),對未中簽部分的申購款予以解凍。新股認購款集中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上海分公司劃付給主承銷商。
8. 為什麼中國股市每天都有新股發行
股市本身就是一個融資工具,同時也是一個投資產品,所以在股市融資是與生俱來的功能,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都會有IPO發行,中國股市也不例外的,新股發行是正常現象。
而中國股市屬於發展中市場,之所以中國股市新股發行已經成為常態化了,每天都是有新股發行的真正原因只有以下兩點:
但中國股市已經完全偏袒融資方了,新股每天都是不斷地發行,新股已經是常態化了,但真正退市的股票寥寥無幾,從而造成股市新舊血液難於循環,無法把真正的垃圾股退出市場;另外還有一大隱患就是由於每天都是有新股發行,造成股市融資太嚴重了,對於二級市場資金抽血太嚴重,導致股市缺乏資金。
就是由於新股發行太大,中國股市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每天都是有新股發行,而且新股發行已經成為常態化了,這就是足夠說明股市融資才是最重要的。
9. 上市公司股票發行之後還能通過股價漲跌圈錢嗎
能呀
上市公司是個不斷融資的過程,這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以便於公司實體業務的開展所以,最初的發行只是公司初級的融資。
公司還要利用股票的漲跌實現公司的廣告效果。
還有公司可以利用本身的股份來控制公司的股票的漲跌
當本公司股票漲到高點的時候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進行套現賺錢
或者在公司股票低點的時候買入 再一點一點的吧股票拉升上來 賺到錢在跑
就是這樣公司利用本身的操作賺錢的
現在更厲害了公司可以吧一部分資金來運作股指期貨,進行買空賣空
但是聽說國家在籌劃股置改革 到時候流通股多了 公司控制股價就困難了
這樣更加市場化 但是公司的風險性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