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中國的股票認購證最早是哪年

中國的股票認購證最早是哪年

發布時間: 2022-01-19 11:43:43

⑴ 中國股市是哪一年開始的

1989年開始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
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一、交易規則
⒈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中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⒉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
二、股市特點
⒈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後迫於市場的壓力,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改革。
⒉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到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

⑵ 中國的最早股票交易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深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深交所致力於多層次證券市場的建設,努力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本所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和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
作為中國大陸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深交所與中國證券市場共同成長。16年來,深交所藉助現代技術條件,成功地在一個新興城市建成了輻射全國的證券市場。15年間,深交所累計為國民經濟籌資4000多億元,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傳播市場經濟知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邁出的一個重要步驟,是黨中央、國務院從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是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以及《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的一項具體部署。深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牢牢把握「監管、創新、培育、服務」八字方針,開拓努力拚搏,銳意創新,把中小企業板塊建設好,為開辟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譜寫新篇章!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八字方針,上海證券交易所致力於創造透明、開放、安全、高效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

上證所下設辦公室、人事(組織)部、黨辦紀檢辦、交易管理部、上市公司部、會員部、債券基金部、國際發展部、產品開發部、市場監察部、法律部、投資者教育部、技術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財務部、稽核部、行政服務中心等十八個部門,以及兩個子公司上海證券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通過它們的合理分工和協調運作,有效地擔當起證券市場組織者的角色。

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目前交易主機日處理能力為委託2900萬筆,成交6000萬筆,每秒可完成16000筆交易。

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至2007年12月底,上證所擁有86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125個,股票市價總值269839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邁入新世紀後,上證所肩負著規范發展市場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進一步推進市場各項建設的良好機遇。憑借一流的硬體設施和浦東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強大輻射力,憑借上海經濟良好發展勢頭和特有的龍頭效應,憑借國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設對上海資本市場的積極推動,上證所將按照堅定信心、加強監管、保持穩定、規范發展的思路,在技術、監管、人才、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高效開放、充滿生機活力的世界一流交易所開啟新的篇章。

⑶ 股票認購證是哪一年發行的

我國股票認購證最早出現的是在上海,時間是1992年1月10日。

⑷ 中國股市從哪年開始的

中國股市是1989年開始試行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4)中國的股票認購證最早是哪年擴展閱讀:

股市交易規則: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

⑸ 上海的股票認購證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摘要 您好!很高興解答您的問題。關於您提問的問題,為您查詢到:1、發行股票認購證是1992年1月10日在上海推出的,每張30元

⑹ 中國的股票和期貨,分別開始於哪一年,立法於哪一年

股票: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這兩所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的形成。1998年7月1日,《中國證券法》開始實施。
期貨:1990年10月12日,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經國務院批准,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開業。2007年4月15日正式實行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但是《期貨法》立法仍在進行中。

中國股票哪年開始的

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關於發行股票的暫行管理辦法》。

1984年,全國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與此同時,企業債券也開始出現。

1986年9月26日,上海建立了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開始接受委託,辦理由其代理發行延中實業和飛樂音響兩家股票的代購、代銷業務。這是新中國證券正規化交易市場的開端。

1986年,沈陽市信託投資公司開設第一個從事證券轉讓業務的櫃台。

1987年深圳市一些企業開始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並進行轉讓交易。

1990年,國債轉讓在全國全面放開。隨著統一交易網路的形成,國債交易趨於活躍 後,金融機構開始發行金融債務。

1990年12月19日,新中國第一家經批准成立的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⑻ 中國最早的股票是什麼時間發行的

1920年7月1日。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

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2014-12-05訊:兩市巨幅震盪,上證指數收報2937.65點,上漲38.19點,漲幅1.32%;深成指收報10067.28點,上漲37.45點,漲幅0.37%;中小板指數收報5697.71點。

下跌115.38點,跌幅1.98%;創業板指數收報1581.91點,下跌39.94點,跌幅2.46%。兩市合計成交10740億,與上一個交易日放大二成多。

(8)中國的股票認購證最早是哪年擴展閱讀:

現場開戶流程:

辦理上海、深圳證券賬戶卡

投資者可以通過所在地的證券營業部或證券登記機構辦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及復印件,委託他人代辦的,還需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證券營業部開戶

(1)所需證件:投資者提供個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深、滬證券賬戶卡原件及復印件;

(2)填寫開戶資料並與證券營業部簽訂《證券買賣委託合同》(或《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同時簽訂有關滬市的《指定交易協議書》;

(3)證券營業部為投資者開設資金賬戶;

(4)需開通證券營業部銀證轉賬業務功能的投資者,注意查閱證券營業部有關此類業務功能的使用說明。

銀證通開戶

(1)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持本人有效身份證、銀行同名儲蓄存摺(如無,可當場開立)及深滬股東代碼卡到已開通「銀證通」業務的銀行網點辦理開戶手續;

(2)填寫表格:填寫《證券委託交易協議書》和《銀券委託協議書》;

(3)設置密碼:表格經過校驗無誤後,當場輸入交易密碼,並領取協議書客戶聯,即可查詢和委託交易。

⑼ 股票認購證的歷史發展

股票認購證,最早出現在1992年的上海,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的1年多時間內,「老八股」在唱獨角戲,且因股票供不應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價無市局面,因此市場擴容成了當務之急。記得「興業房產」發行新股時,發售地的上海江灣體育場已出現提前2天排隊的情況,而發行時差點鬧出人命的混亂秩序,也同樣給管理層敲響了警鍾。面對1992年尚有10多個新股要發行的現狀,當時主管股票市場的人民銀行想出了一個現在看來完全能載入史冊的主意—先發認購證,憑認購證搖號中簽認購,於是中國的股票認購證應運而生。 1992年上海股票認購證發行結束後不到2個月,消息靈通者得悉當年的股票發行個數將增至50個,中簽率遠沒有想像的那麼低,於是黑市出現了爆炒認購證,其中最高價居然暴漲至1萬元。事實上,每百張連號的認購證在後面的實際收益應該在50萬元左右,但錯過機會的人們,也只能夠眼睜睜地看著本來輕而易舉到手的財富流逝,1992~1993年初股票認購證成為了許多失去機遇的投資者心中之痛楚。
此後股票認購證在各地發行新股時被廣泛採用,也由此壯大了股票認購證家族。不過隨著電腦互聯網發展,早期那種通過認購證發行股票的方式,因成本高、效益低,逐漸被淘汰。1995年後股票發行改用全電腦上網定價發行方式,股票發行也實行了無紙化,從此股票認購證成了絕版的「斷代現代文物」。
根據我國股票發行中出現的股票認購證,其包括以下種類:認購證、認購申請表、抽簽表、號碼單、定額定期存單、預繳款憑證等,形式有單聯、橫三聯、小本三聯、小本冊、大版張等,種類與品種繁多。但屬於正規的認購證約170餘種,這些股票認購證均採用現代最先進的高科技防偽技術,如熒光、水印、暗記、碳印、金屬細絲、羊毛紙等,每張認購證都像人民幣一樣列印有流水編號,形成唯一特徵。
集藏者可以發現認購證是股證收藏大家庭中最豐富的一族,不僅種類多,而且還存在著錯、特、漏、奇等現象,加上組號、中簽單、非中簽單、使用、非使用、配營業部磁卡、配上市公告書、配票樣、配債券、集名人、集公司、集題詞等等形式,其趣味性與集藏性比股票實物券還要多姿多彩,賞玩其中樂趣無窮。

熱點內容
怎麼查私募基金備案號 發布:2025-08-21 11:11:05 瀏覽:381
怎麼看基金的贖回數量 發布:2025-08-21 11:06:33 瀏覽:1000
炒股中簽需要什麼條件 發布:2025-08-21 10:48:50 瀏覽:998
股票交易的錢什麼時候到賬 發布:2025-08-21 10:40:19 瀏覽:558
炒股什麼時候下手好 發布:2025-08-21 10:01:28 瀏覽:14
使用數字貨幣如何賺錢 發布:2025-08-21 09:51:27 瀏覽:91
為什麼買不到定期理財產品了 發布:2025-08-21 09:43:11 瀏覽:21
怎麼知道是哪裡的基金 發布:2025-08-21 09:14:37 瀏覽:412
貨幣貶值10怎麼算 發布:2025-08-21 08:38:23 瀏覽:181
股市中的理論和技術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8-21 08:35:51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