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的叫停成為一種投機
❶ 中國的股市既然是一種投機,那不和賭博一樣,賭博不是犯法的么國家還允許
現在的趨勢就是這樣,在下去就是開賽馬場,接下來就是賭場。
❷ 是什麼造成的中國股市基本都是投機者,什麼造成的中國股市成了有錢人的圈錢工具。
是什麼造成的中國股市基本都是投機者:
1、信息不對稱:掌握內幕信息者搶佔了先機,例如陳好買進ST黑龍盈利10倍,據傳就是獲得了內幕信息。而一般散戶投機者根本不可能獲得這種獲取10倍利潤的信息,只好投機。
2、中國股市退出機制不完善: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可是中國股市的管理層由於顧及各種利益集團的訴求,硬是將很多嚴重虧損的公司留在股市上進行重新包裝、改換門庭重新上市,而不是像歐美市場一樣,只要上市公司嚴重虧損就立即退市。致使大量的垃圾公司生存於股市,這些垃圾公司導致大量的投機客「賭其重組獲得新生」。由於絕大部分垃圾公司在利益集團的操縱下,的確重組成功,股價狂漲,使一部分投機客暴富(例如陳好買進ST黑龍),導致很多股民認為只有投機才能在股市賺大錢。一個充滿垃圾的股市,只能「臭氣熏天」,鼓勵投機、壓制投資。
3、股票發行制度不完善:股票發行市場應該實行市場化的管理,但是中國股市的發行制度有太多的人為因素干擾,行政審批手續繁復,成為權力尋租者「大展拳腳」的舞台。了解股市的人都知道,近幾年很多一上市的新公司,立馬出現業績巨虧,和高管辭職狂潮(高管為了股票套現,只有選擇辭職才能最快獲得巨大的利益),哪裡還存在什麼投資的基礎呢?其次,財務造假上市也使股民們不敢投資,寧願投機。例如近年上市的綠大地、萬福生科。當投資者看見這樣明顯的財務造假都能順利通過「層層嚴格」監管者的監管,他們作何感想,他們敢投資嗎?而就是這樣明目張膽造假的公司,仍然不立即開除出股市,而讓其繼續悠然自樂地生存於股市。這樣的故事告訴造假者,我們「鼓勵造假、請多多造假」!!!
3、4、5……。
❸ 中國股市怎麼只能投機呢,不能長線投資
貪污腐敗,不作為;監管不利,監守自盜;所有政策的制定都有利於大股東和上市公司,公司股票發行上市不是為了企業發展;看看綠大地就知道了;只要不是傻子,懂點基本的財務常識就能看出來財務報表的問題,難道證監會的人員和會計師事務所的人都是吃農家肥長大的傻子嗎看不出來問題所在;
❹ 中國股市註定是投機者的天堂嗎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再一次讓全球的眼光聚焦到巴菲特與芒格先生身上。然而,談及這兩位投資大師,投資者卻往往與價值投資捆綁在一起,而多年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也在國內深入人心。
價值投資,這是一個談及多年的話題。實際上,多年來,在中國股市裡,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得到了反復地倡導,但時至今日,在中國股市裡,價值投資說得容易,而實踐起來卻非常艱難。更多時候,投資者更願意抱著投機的心態到股票市場中豪賭一把,而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原本抱著價值投資的理念進入股票市場,到最後卻變成了深度套牢者,而在國內股票市場中,價值投資的成功實踐也是寥寥無幾。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其股價高達25萬美元,即使是其B股股票,其價格也高達166.55美元。多年來,公司為長期價值投資者創造了巨大的投資利潤,而巴菲特的名聲也因此獲得了關注。
對於巴菲特的投資神話,不僅與其自身靈敏的投資嗅覺,靈活有效的股權投資、資本運作方式有關,而且也與其背後長期走牛的美股市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由此一來,在多方面因素的合力助推下,才得以奠定了美股中長期價值投資者天堂的基礎,同時也創造出巴菲特的投資神話。
事實上,在中國股市裡,多年來為長期價值投資者創造出巨大投資回報率的上市公司,也有一些熟悉的名字。例如,格力電器、雲南白葯、福耀玻璃、萬科A、五糧液、東方雨虹、貴州茅台等。
在實際情況下,假如一位投資者,從早期一直投資布局上述的股票,則多年來的復合投資回報率將會是非常驚人。其中,以格力電器為例,其起初發行價格為2.5元,至今復權後價格高達5000元,累計漲幅相當驚人。換一種角度分析,即使投資者非原始股東,且於10年前投資布局該股,則10年來,投資格力電器的累計投資回報率也接近10倍。
由此可見,雖然中國股市仍然離不開以散戶化作為主導的市場環境,但多年來股市仍不缺乏復合投資回報率驚人的股票,關鍵在於投資者可不可以篩選出來,並堅定持有下去。
但,自股市發展至今,雖然好企業不少,能夠給予投資者較高投資回報率的上市公司也有一些,但占據整個A股市場的比例還是非常低。與之相比,在3000餘家上市公司中,不少上市公司的投資回報率並不理想。更有甚者,自企業上市以來,再融資規模遠比現金分紅的規模高,甚至上市至今從未出現現金分紅的情況。
由此一來,在上市公司數量持續飆升的當下,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水平卻參差不齊,給予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卻並不如人意。對此,面對龐大的市場規模,且股市仍以存量資金作為主導,加上股市游戲規則的變化因素,卻削弱了市場價值投資的信心,反而讓投資者更熱衷於短期投機,試圖在不確定的行情下撈一把就跑。
「牛短熊長」這是中國股市成立至今的真實寫照。確實,在最近十多年間,雖然股市一度攀升至6124或5178高點,但卻以迅猛的速度回歸至原點,漲的時候很快,跌的時候更快。在此期間,投資者稍有貪念,則容易把到手的利潤拱手歸還,甚至賠上了自己的本金。
近年來,雖然股市監管力度明顯增強,現金分紅的比例有所提升,但依舊未能夠改變中國股市的投機特性。
其中,以近期持續活躍的雄安概念股為例,當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得以公開,雄安概念股卻出現了接連暴漲的走勢,有的概念股還出現了短期翻倍以上的走勢,但短期過度的爆炒行情,卻容易透支掉未來的盈利預期,而當股價爆炒至階段性高位,乃至歷史性高位,則容易引發獲利盤的集中拋壓,游資機構籌碼順利在高位轉手散戶後,可能會導致價格的漫漫熊途。
再以此前的次新銀行股炒作為例,以張家港行為主的次新銀行股出現了持續爆炒的走勢,一舉激發了其餘次新銀行股的跟風上漲。但,在隨後的停牌自查,監管趨嚴的背景下,股價卻自高位下跌近半,風險得到集中釋放。
實際上,在中國股市裡,市場對新股,乃至次新股的炒作,似乎經久不衰。從最近幾年的新股表現來看,平均漲幅非常可觀,而這也直接引發了市場打新的熱情,而在IPO新規模式下,更是引發了全民打新的時代。
但,在新股爆炒的同時,我們卻發現不少新股遭到市場爆炒之後,達到一個歷史性的高點,而後容易陷入至漫漫熊途的過程。實際上,在新股上市之後,價格獲得爆炒,本已嚴重透支掉未來盈利預期,而當價格達到歷史高位之際,往往也會引發價格泡沫的破裂。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中國股市新股發行節奏的加快,新股的質量水平也有些許的問題,更有甚者出現上市後預減乃至預虧的局面,而價格爆炒的背後,往往肥了大股東、機構資金,而瘦了高位接盤的中小散戶。從本質上來看,這系列的現象,也是市場高度投機的真實寫照。
波動率降低、機構投資者佔比逐漸提升,這是近年來中國股市的真實寫照。但,對於一個以散戶化作為主導的市場而言,市場本身仍存不少不完善的地方,而更可怕的是,有的時候機構投資者的投機性還要大於普通投資者。與此同時,在新股加快發行之後,密集的減持限售壓力也會逐漸接近,從而加劇股市財富再度分配的不合理性。很顯然,缺乏完善的法律護航,缺乏正確的引導,中國股市還很難擺脫「投機者天堂」的發展狀況,而中國股市的健康成長過程,也是任重道遠的。
❺ 中國股市為什麼會投機盛行
是因為監管制度的缺陷。目前的T1制度,是20年前的輕率之舉,漲跌停板制度,是19年前的那次上漲之後的人為拍腦袋的結果,是高層無法容忍股市上漲的純粹臨時性措施。但是,實施T1的時候,股市總市值才6000億元,實施漲跌停板的時候,總市值才1.5萬億元,當時的流通市值其實也就是3000-5000億元,股市佔GDP的比重不到3%。而現在,股市總市值最高已經達到60萬億元,佔到GDP的比重接近100%,即使目前出現大幅下跌,股市總市值還超過40萬億元,流通市值更有20萬億元以上。那麼,請問監管者,股市規模擴大了50-100倍,股市漲跌關繫到千家萬戶、各種企業的時候,還去實施人為限制流動性的T1和漲跌停板制度,真的還能起到抑制投機的作用嗎?這次荒謬的熔斷機制不到一周就被叫停,為什麼不藉此反思整個證券市場的制度性缺陷呢
❻ 中國股票市場為什麼說是一個投機市場可以從宏觀市場制度和微觀市場制度的角度分析求答案啊!!!
上市公司所以不派現,絕大多數是因為它無錢可派,但有的公司有利潤也不派現或者只送紅股,為什麼說採用送紅股的方法有問題呢?派現給股民,股民可以自己決定是繼續買股票還是用於生活消費?而送紅股就是強制股民必須買上市公司自己的股票,而股民自己要變現就必須在二級市場上賣出股票,即上市公司不給股民(上市公司的股東)錢,而由其他股民給錢,對上市公司來說,它是一分錢的支出也沒有。如果有一個上市公司,業績不錯,就是總不派現,怎麼辦呢?比如像蘇寧電器,它會說,你把錢投在我這,我的收益率比你存銀行高,如果它一直收益率高於銀行,它的凈資產也在增加,理論上是不錯的,問題是它是否真能永遠如此,中國股市新公司還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10年以上的老上市公司似乎還沒有發現這類公司,倒是經常看見公司一段時間業績不錯,過幾年就變臉,好時利潤被上市公司扣下了,滾存進未分配利潤中去了,壞時就拿過去的盈利來補虧損,股民還是什麼也得不到,中國股市過去有一個上市公司「鄭百文」就像今天的蘇寧電器一樣,也是做家電連鎖的,開始時也是迅速發展,業績優良,但因發展連鎖店太快,資金斷裂,而倒閉退市。安知蘇寧電器以後不會出現類似問題呢?所以我們經常聽到輿論說70%以上的上市公司業績是增長的,甚至是20%—50%的增長,個別公司是幾倍,幾十倍的增長,但遺憾的是我們股民得到的盈利還是靠出更高價的股民給的錢,直到有一天上市公司的業績是下降的時候。它的股價又回到了起點。
筆者所以羅里羅嗦說這么一大篇,只是在說明,
第一, 上市公司對二級市場的派現總額還不如二級市場給國家上繳的印花稅,給券商的手續費多。
第二, 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買股票的資金所得到的上市公司給的分紅派現還不如同樣的資金存入銀行一年所得的利息。
而我們前面說了,我們來股市,是為了賺比在銀行存款利息更多的錢,那麼,我們的問題就是本文開頭所提及的,投資者賺的錢從哪來,賺誰的錢?
我們都知道物質不滅定律宇宙中的基本定律,試想,股民又要交印花稅,手續費,又要有人能賺到遠超過銀行存款利息的錢,錢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那麼顯然只有一種可能,你賺的錢就是別的股民給的,這就解釋了股市中的一句諺語「七賠,兩平,一賺」,賺錢的人得到的這些錢只能是別的股民賠的,
有一次,看財經節目,一位「專家」大談股市如何如何好,說如果你在股市中投一萬元,一年賺20%,若干年後就是上億元,也許這對個別股民來說是可能的,但對整個股市來說卻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好比18世紀有些人想造的無能源的永動機一樣是永遠不可實現的,如果所有股民都賺上億元錢,請問,錢從哪來,誰給的錢?如果你賺了錢,給你錢的股民難道不是在虧錢嗎?
這也就是為何我們股市中投機盛行,虧損的股票也能賣十幾元錢,市盈率20以上的股票佔了80-90%,幾百上千倍市盈率的股票比比皆是,因為我們賺的錢不是來自上市公司的派現,而是股價的波動。只要股價有能波動的原因——題材也好,業績增長也好,重組也好,政策也好,至於這些因素到底能使上市公司給我們多少回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因素使其他人願意在更高位接盤。中國股市投機還有一個特點,無論業績多差,不會跌到一元以下(這也與中國股市沒有真正的退市機制有關),為何小盤股股價高,受追捧,除了所謂高成長外,易被主力控盤,公積金高,可以轉增股本也是主要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如果1000萬的股本股價是70元的話,當它擴張16000萬股時(當然,前提是假設它有這么多公積金轉增),股價就除權到4.38元了,而按中國股市,一億六的盤子,4.38的股價,絕對是低價小盤股了,股民到股市中來,都是為了賺比銀行利息高得多的利潤,所以即使表面看起來大盤股市盈率低,分紅高,但其大部分時間,股價也高於銀行利息所對應的價格,也是投機價,既然都是投機價,而它盤子大,拉高股價所費資金大,拉升幅度小,那還不如做小盤股,又有題材,又可送股,還好控盤,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股民說,「即使大盤股業績再好,股性不活躍,我也不買,小盤股再投機,只要它漲,我也要買」,這就是大盤股股性呆滯,沒人買的主要原因之一。
❼ 為什麼中國股市是一個投機市場具有宏觀市場性和微觀自主性急急急!!!在線等!!!
宏觀市場性指的是符合供需關系的變化,當市場中在資金多並且有政策支持買股票的人多的時候,股票就不夠用了,大盤隨著人們的買入而上漲,反之下跌。這體現了宏觀上,隨著資金面的配合,市場籌碼表現出的一種市場性。
微觀自主性就是在具體到個別股票的時候,會不受大盤總體資金情況的影響,由於個別股票的盤子相對大盤是比較渺小的,一定的資金就可以推動,完全可以根據個股的業績、題材和個人的喜好去影響個股的發展。這就是圍觀的自主性的體現。
❽ 為什麼說中國股票是投機
本來就是投資!散戶之所以賠錢,完全是因為散戶本著投機的心態,今天買入希望明天就可以盈利賣出!這樣的心態,不是投機?
投資:買入後持有1年以上的時間,你看看你可不可以賺錢!如果你再繼續不賣出的持有下去!你的回報將會隨著你的持有時間越長越高!
一個現在收益不算好的股票,18年來漲了85倍多!
❾ 中國股市的投資和投機問題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在網路上回答這么久的問題 今天終於看到一個問得有點水平的了!
首先得糾正你一個錯誤 並不是股息分紅就代表投資人虧了 公司的資產不是這么簡單的問題
下面我從幾點說明一下
第一:從市價方面 根據證券史來看 公司通過留存股票收益保證每年定期定量的股息分配可謂是最好的 這樣既能保證公司未來發展也能在蕭條時期穩定市價
第二:並不這是中國的特色 公司分紅只是一個公司的策略 不可能每個公司年終都會分紅的 在蕭條時期 由於公司運營的資金減少 當然分紅就是正常的 另外微軟公司在過去 由於它獨特的專注(不開拓更多其它市場 也就是多元化)它一次性分紅740億美元。
回答你下一個問題:
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除了為這個還能有別的理由么?
中國是不是純粹的投機市場,這個當然不是,雖然投機是占絕大多數的(是由於缺乏相關知識的原因)。但是我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在任何國家都是這種情況。而且以美國為大,不然這次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其他人投資或投機對你的影響,其實也並不是很大。主要看你是投資還是投機。一個優秀的企業,它的市價在某個程度買進是投資的,但是在某個程度上買進它就是投機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在金融風暴後,就開始買入大量企業的股票。因為在這個時候很多優秀企業的股票很便宜,達到了他心中的投資界限。要是在平時這些股票恐怕被大家炒得跟「天價」一樣。如果你還有其它問題要問,我網路上有資料,可以交流。
❿ 中國股市難道真正是投機市嗎
很多投資者分不清投資與投機的區別。對有些投資者來說,投資就是投機,投機就是投資,兩者沒有什麼分別,「投資」只不過是一個好聽的名詞,其本質就是「投機」。正由於投資投機不分,結果在投資過程中,應投資時卻投機,應投機時卻投資。目標不同,操作方法則不同,搞不清楚兩者的分別,就很容易導致因判斷錯誤而造成虧損。
投資通常是長遠的,不在乎一時的價格升降。例如,你非常看好某隻股票,相信它能為你帶來豐厚利潤,無論價位升一些或跌一些,都不會出手,長期持有,甚至是幾十年,公司發展良好,股價可能升幾倍甚至十幾倍,那才是賺錢的時機,因一時的升跌而急急賣出,有違投資原則。
但是,有些股票是不能這樣操作的,由於其發行公司的實力不足,只是有人大炒特炒。跟風買入,股價上升,自然獲利,但卻不能長期持有,因為炒完之後,有人獲利拋售,股價就會急劇下跌。這些公司根本不能維持這個股價,急買急賣,不能久守,趁機賺一筆就走。這就是投機。
投資是穩健的,投機卻是冒險跟風的;投資的資金應長期,無須迅速套現,但投機則來得快去得快,不可久留,是賺是虧,很快就有分曉,也很快就離場。
對投資者來說,投資和投機的項目,必須嚴格區分。在決定買賣一個項目前,應該先搞清楚是投資還是投機。有些投資者最大的失敗,就是不知道自己這次買賣,到底是在投資還是在投機,原本決定很短時間內就出貨離場,但眼見形勢好,價位持續上升,就忘記了這項目並不適宜長期持有,其隨時會大跌,只可以用來炒。結果,化短線為中長線,突然一下子暴跌,被弄得措手不及,虧得傷了本。
投資和投機的資金也應嚴格分開。一般而言,投資即使虧錢,也有個底限,不會虧得血本無歸,但投機卻可能全部虧掉,甚至要賠錢。因此,進行投資的資金應該遠多過投機。
有時投資者見到市勢對己有利,就削減了投資金額,把應投資的資金全部投入投機,最後只會虧得精光。
投資失敗是很正常的事。事實上,十次投資有五次不虧錢已經是投資高手。不過,我們可以力求做到每次失敗時,將損失降到最低。
當然,你可以定期對自己的投資做一次檢討。成功了,賺了錢,要找出成功的原因,而且追問:「可不可以賺得更多?」因為有時你可能賺了一些就離場,心滿意足,並沒有賺盡應賺的。若虧了,失敗了,應該作更加深入的檢討。為什麼會失敗?要找出原因,要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如果只是錯了便錯了,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那麼,下一次投資時,你也許還會犯同樣的錯,再次損失。
同樣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能好好自我檢討就可以避免再犯錯。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將其當作是交錢買教訓。努力前進,就可以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