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大資金投入股票監管

大資金投入股票監管

發布時間: 2022-02-11 16:12:59

股票資金放大合法嗎

融資融券標准比較高。民間借貸成本高。
即使合法還是不建議去放大來做,多少炒股高手都是在放大後做死掉的。

⑵ 股票資金三方監管嗎都是哪三方

不是三方監管,而是第三方託管,這里的第一方是你,第二方是開戶券商,第三方指的是和你們這兩方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的銀行,也就是與你的股票帳戶相關聯的銀行卡或存摺所在銀行,這樣你的每一筆交易都是在交易時間內在賬戶內空轉,而等到了收盤後(一般是當天6點到9點),由中登公司、交易所和銀行進行對賬然後進行實際的資金轉賬操作,這樣就讓你的資金避開了券商,杜絕了券商挪用客戶資金為自己牟利的可能。

實際就是因為在02年開始的大熊市裡,很多股民的資金都被無良的坐莊券商拿去填坑結果出現了很多起糾紛,最後監管部門想了這么一個法子讓股民的資金撇開券商。

⑶ 開放銀行理財資金注入股市是虎入羊群


這兩天「一行三會將發布跨行業的資管新規」的消息廣為流傳。從1999年開始,金融監管部門就開始針對資金資產管理進行放開、監管等反反復復出台各項制度辦法規定等。但可謂越監管規模越大,問題越多,風險越大。縱觀近幾年的每一次監管基本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後果顯而易見。正規的信貸資金都被變相倒騰成各種五花八門的資管計劃、理財資金,然後在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託、各類財務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之間層層拆借、包裝、倒騰,層層剝利加價,最終流向實體企業的已經被層層剝利到「天價」。這已經成為中國目前實體經濟企業融資貴的主要原因,融資難的幫凶。同時,層層加杠桿,不斷擴大規模的資管理財產品已經成為中國金融風險的最大來源之一。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各大類資管產品的規模已經超過88萬億元,占同期全部人民幣貸款的86%。在人民幣信貸籠子之外弄出這么大規模的表外不倫不類金融規模,簡直是天大笑話。其中銀行理財26.3萬億元,信託計劃15.3萬億元,公募基金8.4萬億元,基金專戶16.5萬億元,券商資管計劃14.8萬億元,私募基金5.6萬億元,保險資管2萬億元。除去產品互相嵌套、交叉持有等,剔除這些重復計算因素,實際資管業務規模約為60萬億。這其中銀行理財產品占據半壁江山。徹底讓人無語了。這不能怪罪追求利潤的銀行,而是監管上的巨大失誤與放任。

在去杠桿、防風險的今天,對資管特別是銀行理財產品必須出台嚴之又嚴的監管辦法。在分業管理體制下,銀行、證券、保險監管部門有時在理財資管上出現各自為戰、護犢子的情況。因此,由央行統一出台跨市場、跨行業的監管辦法是正確的,也為監管大統一鋪路。

從透露的消息看,這次監管辦法對准「明確資管業務是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消除多層嵌套,嚴禁通道業務;限制非標投資,統一杠桿要求」三大重點,打准了資管產品問題的七寸。一定要不動搖、不被忽悠、不向說辭妥協的出台、執行和落實下去。

然後,一種純屬忽悠的聲音卻出現了。或放開銀行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理由純屬臆測:由於不允許資管產品投資其他資管產品,目前曲線入市的銀行理財資金未來進入股票市場只能是直接投資。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個觀點的前提是銀行理財產品必須進入股市。誰告訴你的?銀行信貸資金不能進股市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就有明確規定限制。實踐已經證明這是正確的,是保持中國不發生跨市場風險的殺手鐧。

現在應該進一步明確,銀行所有資金包括表外的全系統資金都一律不能直接或間接進入股市。在去杠桿、防風險特別是防系統性、跨市場金融風險的今天,竟然忽悠銀行理財產品直接進入股市,純屬誤導決策,忽悠股民,自個意淫。監管部門應該立刻出來澄清事實,並盡快出台嚴格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於標准化金融市場,嚴禁投資於非標以及股市的管理辦法。

試想,已經有26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如果允許投入到股市裡,那麼給股市帶來的沖擊與波動多麼大,發生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用不了多長時間。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實體企業將徹底歇菜。

⑷ 怎樣加強對股票市場投資的監管

股市最初發熱,很大一個原因出在中國股市光見人賺錢、不見人賠錢。其實,股市本身並不是印鈔機,它所產生的效益主要出在一個「炒」字上。有些專家指出,股市上有個重要的指標——市盈率,說的是一張股票的市值去除以每股的稅後利潤,世界上一般都是10倍左右,在香港最多也就是幾十倍。而在我國,由於不少人以為買了股票就能發大財,股市上的市盈率已經達到幾百倍,有的甚至達到1000倍。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有專家還指出,股市上的過度投機,也容易造成貨幣幻覺,形成「泡沫經濟」,一旦股市崩盤,勢必引起社會巨大震動。

1股市上怕的是盲目。投身股市,要具備哪些條件,不少人尚未仔細想過。例如,炒股票需要時間,因此最好是閑暇時間多的人來「玩股」。投身股市,對如何運用自己的資金也有講究。常人見股票趨熱,就一下子把積蓄全部投入了股票,價漲便有價落時,一旦股價下跌,這往往使人陷入血本無歸的窘境;另外,股價低落時,也往往是吃進待沽的好時機,手中沒有後備資金,這時便只有往外拋的份,坐看旁人賺大錢。

⑸ 如果一個散戶持有大量資金購買股票,導致價格瞬間上升,是不是也屬於操縱股價的違法行為

如果一個散戶持有大量資金購買股票,導致價格瞬間上升,不屬於操縱股價的行為。
操縱股價指的是,莊家通過對倒形式,即自己將股票賣給自己,通過這種操作,對當前股價形成打壓;或者自己在高位掛單,然後自己在高位買進的拉升股價的行為 。

⑹ 怎樣才能看出某隻股票有大資金流入

資金流向的熱點可從兩市成交額排名上觀察:每天成交量(成交額)排行榜前20至30名的個股就是資金流向的熱點,所要觀察的重點是這些個股是否具備相似的特徵或集中與某些板塊,並且占據成交榜的時間是否夠長(半天、一天、三天等時間長短和對資金吸引的力度的大小成正比)。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大盤成交量比較低迷時,部分大盤股占據成交榜的前列,而這些個股的量比又無明顯放大,則說明此時大盤人氣渙散而不是代表資金流向集中。 在觀察選股時就需要注意資金流向波動性,從漲跌幅榜觀察資金流向的波動性:大資金(通常是我們所說的機構投資者或主力資金)的進場與閑散小資金進場是有所不同的,大資金更善於發掘有上升空間的投資品種(從圖表上看就是在相對低位進場),而閑散游資是否集中進場更多取決於當時大盤行情是否好。因此從盤面上來看,板塊個股具有輪動性,並且大資金總體上進出市場的時間早於小資金進出的平均時間。 如何發現主力已動手了呢?看漲跌幅榜:最初發動行情的個股(漲幅居前,成交量放大)往往最具備示範效應,你如果沒有買到龍頭股就買像龍頭的但還沒大漲的個股(從走勢上和板塊上去看),因為資金具有輪動性,一定要記住。主力只會做抬轎的事而不會干解放的活。 此外就是看跌幅榜居前的一些個股是否前兩天有過上漲行情,這兩天成交量是否也比較大。如果是,則說明人氣被聚集起來了,跟風的資金比較堅決,有利於行情的持續發展,當然大幅上漲後放量下挫則不在此列。 上面說到的都是在行情向上時的判斷,投資者可以自己試試將此判斷方法運用到對下跌行情的判斷上。在實戰中的運用:首先資金流向對行情拐點的判斷十分重要,相對低點大資金是否進場,行情是否會轉折?相對高點大資金是否出場,行情又是否會轉折? 個股的選擇上究竟是選熱點短炒還是打埋伏等大資金來抬轎,這些都與資金流向的判斷分不開。所以我們分析股票市場一定要把資金分析擺在第一位,說到底無論何時何地,股票流通市場永遠是資金在博弈、在推動。

⑺ 保險資金投資股票要進行差別監管嗎

2018年保監會(現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修訂發布的一號文件——《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4月1日起正式實施。

本次將2017年的《通知》上升到部門規章,明確地納入了新規的監管框架中。

辦法還首次提出了「新三板」的股票投資——需要保監會另行規定。「保險資金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公司股票,以及以外幣認購及交易的股票,由中國保監會另行規定。」

⑻ 為什麼要把大部分資金投入指數基金,而不是股票

一、你該如何選股票?

格雷厄姆建議,防禦型投資者直接購買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就行了,這些指數基金實際上就持有值得你擁有的股票。當然,如果你希望獲得娛樂、或者享受智力挑戰,那麼你可以把大部分自己投入指數基金,再拿出10%資金用於「挑選股票」這個挑戰。

這些指標將排除以下這些公司:規模太小的、財務實力相對較弱的、過去10年有赤字記錄的、沒有連續支付股息歷史的等等。

另外,還需要查看公司的季度報告、年度報告(至少5年),對比5年的財務狀況,查閱公司的相關信息,包括公司的股票是否被過多的機構所持有---過多機構持有,它們的一致行為可能引發災難,除非是以投資為目的持有的,這些機構看好公司的長期增值。如果不願意做這些,那就去買指數基金吧。

二、防禦型投資者的選擇:

很多人可能會問,分析師會否比我們更靠譜,因為他們使用這些簡單法則會更加容易。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子,試想:如果每個分析師的分析、觀點都一樣,短時間內價格迅速上升,這樣就不會存在嚴重的價格扭曲,也就不會有多少大家都盈利的機會。正如一個笑話講的,當一位教授看到地面上有張百元大鈔,他想去撿,然後另外一位教授拉住他的手臂說,「不必這樣,如果真是百元大鈔,早被人撿走了」。

實際上,每個分析師都有自己的偏好和預期,在分析過程中,他們有人重視這一因素、有人重視那一因素,導致結果千差萬別。我們總結了下,一般來講主要分兩大類分析方法:

1.預測法(項目法):根據未來預期來判斷價值。

此種方法下,需要努力預測未來幾年公司會有多大成就。比如利潤的顯著、持續增長。可以根據對行業供求的預測,也可以根據歷史業務增長數據來進行推測。如果確認公司未來有前途,就會鼓動投資者去買,而不會太關注現在的估計是否合適。

因此,此種方法也被稱為「定性法」,因為它強調未來前景、企業管理狀況、以及其他不可計量但卻很重要的定性因素(無形資產、人力因素等)。

2.保護法:根據已知事實來判斷價值

此種方法則更看中當期股價,他們要努力確保「股價低於公司的實際價值」,這一差額足以吸納未來可能的不確定性因素。這樣,這種投資就不需要去過多關注公司未來的長期前景,而只要公司能持續經營下去就好了,它的價值回歸是遲早的事,到時自然就賺錢了。

因此,此種方法也被稱為「定量法」或「統計法」,它更強調的是:股價與利潤、資產和股息等因素之間存在的可計量的關系。

毫無意外,格雷厄姆更喜歡第二種即「定量法」,要從投資一開始----就能確保這樣投資是有價值的,而不是靠未來的預期預測----來彌補當前價值的營養不良。

選擇股票的方式哪個最優,是個極大爭議的問題。對於廣大防禦型投資者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重視股票的分散化,而不是個股的選擇!另外,分散化並非僅僅為了降低風險和失誤,它還能增加你正確選擇的機會。如果整個山谷有金礦,為什麼要押注某一座小山,而不去直接買整座山谷?尤其是作為防禦型投資者,你發現這座含金礦小山的概率非常之低的情況下,這不是一種很不理智的行為么~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⑼ 如果上市公司經營的不好,只要有大的資金流入,股票也會漲嗎

股票背後是公司,而公司的價值取決於盈利能力,也就是說,你買一家公司的股票,應該知道這家公司的股票賣多少錢,更要知道值多少錢,例如一隻股票值10元,那麼現在由於種種因素,股價跌倒了5元(比如金融危機時期),那麼你就知道,價格低於價值,你就買入,如果今後由於市場樂觀情緒(牛市到來),價格漲到20元,你就知道,這個公司的股票不值20元,值10元,那就是價格高於價值,所以你就要拋出。這與買商品是一個道理,只不過超市買賣的是商品,而股市買賣的生產商品的企業。至於其他什麼KDJ、金叉死叉、趨勢簡直都是人們用意念想出來的,你買商品的時候有什麼金叉死叉嗎?有什麼趨勢嗎?所以投資就是投資企業,投資企業只要知道企業真正值多少錢就足夠了,然後根據市場的不冷靜(一震高估、一震低估)做合理的買賣決策就可以了(說白了就是低估買入,高估拋出)。註:而趨勢派技術派往往都是高估了看更高,低估了看更低,所以6000點喊出摸8000碰10000點,1600點的時候又喊出了1300、1000點,破1000點,中國股市要關門,呵呵……想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樓主的做法就是在價格上漲以後(以為如果不漲、你是看不出成交量放大的,看看股市的成交量圖,都是冷清的時候沒人交易,過熱的時候交易活躍,而冷清正好是投資的機會,過熱時期往往就是10元東西賣你30、40的時候),在5000、6000買入,然後想著摸8000、碰10000的人。沒有企業基本面和盈利做支撐,就相當於汽車不是在路地上行駛,而是飛出了懸崖,也許由於慣性,還會飛得更高,但那就是最後的晚餐,結果就是……呵呵……掛掉……

⑽ 我有六個億資金,全部買一個十多億小盤股可以嗎你怎麼看

肯定可以,但不可能一次全買入。股價低時你能購入的籌碼數量多,別人賣出少,股價給你封漲停了。第二天你又買這時你的成本高了,更多人願意賣出。一直下去你買入成本愈來愈高,可用資金愈來愈少,賣出的人愈來愈多,價格到頭了。至於你賺不賺錢,取決於你底部籌碼的多少還有你能不能在股價高位出多少貨。

在沒有人力,沒有團隊,沒有經營能力的時候,六個億的資金放到銀行是最穩妥的,投入股市有可能被更大的莊家給吃掉。

熱點內容
怎麼算結轉金融商品交易增值稅 發布:2025-08-17 17:19:18 瀏覽:165
買的基金都漲了叫什麼 發布:2025-08-17 17:06:44 瀏覽:734
招聯金融逾期兩天了會怎麼樣 發布:2025-08-17 16:33:06 瀏覽:818
理財如何買合適 發布:2025-08-17 16:29:15 瀏覽:351
股市年收益率多少為高 發布:2025-08-17 16:24:34 瀏覽:934
股票投資心理學pdf下載 發布:2025-08-17 16:13:38 瀏覽:403
期貨加碼一口是多少倉位 發布:2025-08-17 16:08:29 瀏覽:432
基金專業課哪裡學 發布:2025-08-17 15:44:51 瀏覽:111
今日上海股市收盤多少點 發布:2025-08-17 15:25:55 瀏覽:97
買貨幣基金注意什麼 發布:2025-08-17 15:20:52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