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股票
㈠ 醫學科學研究所是什麼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是國家重點葯物研究機構之一。現有科技人員300餘人,其中正副研究員9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截至目前,共有57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共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名,部級(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8名,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名,"長江特聘教授"3名,"院校特聘教授"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4名;共從國內外引進人才30餘名。
中文名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簡稱
葯物所·IMM
創辦時間
1958年
類型
科研事業單位
微信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官網中國科學院葯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葯生物技術研究所協和醫學院葯物研究所中科院葯物研究所葯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葯植所北京協和醫學院葯物研究所
機構簡介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簡稱葯物所)成立於1958年,是國家重點葯物研究機構之一。現有職工400餘人,其中科技人員300餘人,正副研究員70餘人,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自國家評選政府特殊津貼以來,該所共有60人獲此殊榮。現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名,部級(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7名,國家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長江特聘教授"2名,"協和醫科大學特聘教授"2名。近十年來從國內外引進人才共計32名,其中博士後25人,博士2人,碩士5人,引進人才平均年齡約40歲。
葯物所始終以尋找和研究防治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疾病的葯物為主要方向,堅持以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為重點,以中草葯和天然產物研究為基礎,採用現代醫葯學現代理論和高新技術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抗腫瘤葯物、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葯物、治療神經精神類疾病的葯物、抗炎免疫類葯物、抗肝炎葯物、抗病毒葯物、抗糖尿病葯物以及治療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葯物等領域。
葯物所學科齊全,下設合成葯物化學、天然葯物化學、葯理學、葯物分析、生物合成、新葯開發等研究科室,具有很強的葯物研發能力。特別是在天然產物研究、計算機輔助葯物分子設計、組合化學、分子葯理學、高通量篩選等領域有明顯特色。此外,葯物所還建有國家葯物及代謝產物分析研究中心、國家新葯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葯物篩選中心、院校新葯安全評價研究中心、衛生部天然葯物生物合成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中草葯物質基礎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2011年批准成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天然葯物活性物質與功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3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活性物質發現與適葯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葯物靶點研究與新葯篩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葯物傳輸技術及新型制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十一五"期間國家"新葯創制"重大專項在葯物研究所建立了包括綜合大平台在內的多個技術平台,有效增進的研究所的研究能力。
葯物所始終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現有2家全資企業:北京協和葯廠、北京協和制葯二廠,以及3家控股企業:北京聯馨葯業有限公司、北京協和建昊醫葯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萊博醫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建所五十多年來,共獲科研成果獎261項,已研製上市新葯百餘種, 獲新葯證書129項,其中以人工麝香、丁苯酞、雙環醇、丹參多酚酸、艾瑞昔布等為代表的一類創新葯物19項。自1986年國家設立基金制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900餘項,發表論文6000餘篇,編寫著作350本,已在國內外申請專利500餘項。
葯物所也是我國高級葯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其中葯學學科為國家教育部批準的全國高校醫學重點學科點,並且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葯物所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承擔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生教學任務。目前在所研究生300餘人,至2011年已培養畢業博士生541名、碩士生538名。
近年來在面向市場經濟,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產業效益的過程中,葯物所所屬葯廠產值逐年增加。主要產品有:百賽諾、芳活素、紫素、非洛地平片、聯苯雙酯滴丸、靈孢多糖注射液等,其中一些葯物遠銷國際市場。
葯物所與國內及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制葯公司、大學、科研機構進行了廣泛的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
㈡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是國家重點葯物研究機構之一。現有科技人員300餘人,其中正副研究員9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截至目前,共有57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共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名,部級(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8名,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名,「長江特聘教授」3名,「院校特聘教授」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4名;共從國內外引進人才30餘名。
成立時間:1958-08-15
㈢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研究些什麼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是一個以中草葯和天然產物研究為基礎,應用化學合成、生物合成等手段進行新葯研究與開發為特色的研究機構,主要以尋找和研究防治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症的葯物為方向,堅持以創制新葯為重點,採用現代醫葯學現代理論和高新技術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研究,並初步建成大規模自動化葯物篩選體系。
研究宗旨
研製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葯物
新葯研究重點方向
抗腫瘤葯物
防治心腦血管病葯物
治療神經精神類疾病的葯物
抗肝炎葯
抗炎免疫類葯物
抗老年退行性疾病葯物
抗糖尿病葯物
基礎研究方向
天然產物研究
計算機輔助葯物分子設計
葯物作用新靶點
生物大分子的調節
分子葯理學
中葯復方的現代化研究
㈣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的主要領導
王曉良
王曉良,研究員,1955年5月出生,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所長,北京協和葯廠法人代表,國家新葯開發工程技術中心主任。1982年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84年至1988年在德國埃森大學醫學院獲博士學位,並從事一年的博士後研究。80年代末回國後,較早將膜片鉗技術引入國內並建立膜片鉗實驗室,建立完善了各種研究方法和手段,並將這一方法普及到全國,推動了該領域的研究。因此而獲得我國首屆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和1998年「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十餘年來始終堅持細胞膜離子通道的研究方向,並與中葯有效成分作用機理,疑難病病理生理機制,葯物作用新靶點和創新葯物的研究開發緊密結合。
杜冠華
杜冠華,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6年12月出生。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葯物研究所副所長,葯物篩選中心主任,兼任中國葯理學會秘書長,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亞洲西太平洋地區葯理學家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1978—1982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葯學院,獲學士學位;1986—1989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1992—1995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博士學位。1995—1998年UniversityofLiege,Belgium博士後,研究神經生物化學。1998年就職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葯物研究所。1998年回國後主要從事葯物發現的理論和技術研究,特別是在高通量葯物篩選、神經葯理學和心腦血管葯理學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㈤ 中國醫學科學院18個研究所分別是那些
摘要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信息,馬上回復您。
㈥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 工作怎麼樣
哪裡都有好的職位和差的職位啊,具體要看做什麼了
㈦ 2011年5月23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物質,並向中國專利技術局申請了專利,該物
A、由M(化學式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學式可知,M是由碳、氫、氮、氟、硫、氧六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於化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M(化學式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學式可知,1個M分子中含有4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則M分子中氮、氧原子個數比為4:2=2:1,故選項說法正確. C、M中的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為32:(16×2)=1:1,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M(化學式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學式可知,1個M分子是由19個碳原子、15個氫原子、4個氮原子、1個氟原子、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則1個M分子共有42個原子,1個原子中含有1個原子核,故1個M分子中含有42個原子核,而不是M分子中含有42個原子核,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D. |
㈧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葯生物技術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葯生物技術研究所是國家重點葯物研究與教學單位,創建於1958 年,其主要研究方向與任務為微生物研究及防治重大疾病的葯物研究,開展發酵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反應器和感測器等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
㈨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物質,並向中國專利技術局申請了專利,該物質被CAS登記為
A、根據新物質M的化學式C19H15N4FSO2可知由C,H,N,F,S,O六種元素組成,屬於化合物,故A正確;
B、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可得M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9+15+14×4+19+32+16×2=382,故B錯誤;
C、根據化學式某元素右下角的數字為該元素原子個數,氮氧原子個數比為4:2=2:1;
D、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含有原子的個數為19+15+4+1+1+2=42,故D正確.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