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中國股票觀後感

中國股票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2-04-02 10:12:41

⑴ 股票作手回憶錄得讀後感

經典之作如果樓主覺得沒有什麼價值,說明還未入門,去學一下基礎知識比較適合.

⑵ 電視劇坐莊 股市有關劇情觀後感

沒能成功救出好友的方展博,倒是不愧為閱讀市場的高手。對他而言,股民關心的價格不是最重要的,高手只看市場大勢,在順勢而為的操作中獲利、避險。資本市場本來就是改變個人命運的場所,不管做股票還是期貨,不要總想著去戰勝市場,而要閱讀它、順應它,跟隨它,把它的一部分成果轉化成自己的勝果,你就成功了。計算機失靈又不熟悉原始操作方式的情況下,賽斯選擇及時退出市場不失明智。但他心態大亂,失去判斷形勢的能力,結果輸得一塌糊塗。股指期貨的波段遠多於股票,漲跌逆轉常在瞬間發生。這種嚴酷環境中,心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方寸大亂註定讓你飲恨終生。好心態來自自信,自信來自實力,實力來自實戰。不要以為做過幾次模擬交易就能應付一切,虛擬資本交易遠遠不如真實資本對戰。如果心態尚不穩,趁早像《大時代》中股神葉天說的股票必勝法那樣「及早離去」。
《坐莊》是國內首部將鏡頭對准證券市場「莊家」的電視劇,揭示了當今證券業的非法操作、非法洗錢和違法競爭等擾亂金融秩序的丑惡行徑,是我國首部涉足股市黑幕,正面表現金融警察威嚴的電視劇。該劇講述一個陰謀互動的悚人故事:剛畢業的研究生一步登天當上了「操盤手」,他漸漸屈服於金錢:出賣色相、陷害同仁,取代經理,然後瘋狂設計出一個個天衣無縫的騙局和賭局,在金融警察的打擊下,走向滅亡。該劇不是對炒股事件流於表面的敘述,更沒有簡單地羅列偵察與反偵察的表面過程,而是注重揭示人物命運的內在思辨和深刻剖析。
劇情:囤積物資伺機炒賣為庄,為求利益最大化,庄者投機無所不用其極。刑劍峰研究生畢業就職粵興證券公司,被富刺激和挑戰的行業吸引,多種優勢和機遇,在 「恩師」薛淑玉升為總經理時,一步登天當上「操盤手」,走上新時代金融「豪賭」,快意江湖的中心點。領導、恩師、情人、愛人、朋友、夥伴乃至敵人的位置不停轉換;邢在屢遭隱害打擊中質變:斗死薛淑玉,放任妻子挪用公款被判死刑,逼走摯友,出賣色相,陷害同仁,打法律擦邊球……終成為公司總經理。然後瘋狂設計出一個個天衣無縫的騙局賭局,數額之大曠古驚心……

國內第一部描寫股市「莊家」的電視劇《坐莊》,以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洞察力,對證券業的內幕進行了挖掘,深刻地揭示了當今證券業內出現的非法操作、非法洗錢和違法競爭等擾亂國家金融秩序的丑惡行徑。作品不是對炒股事件流於表面的敘述,更沒有簡單地羅列偵察與反偵察的表面過程,而是注重揭示人物命運的內在思辨和深刻剖析。在拍攝方式上,該片力圖從一般的社會公案片中擺脫出來,從而更深層次地開辟一條創作新路,使全劇的藝術品位得到提升。《坐莊》用藝術的形式「執行」著證券界多年未完成的任務,那就是批判和教育操盤手,培養投資者的自我約束能力,是中國6000萬股民必看的經典教材。
《股瘋》劇情簡介
上海股市興起,平民百姓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誘惑。公共汽車售票員阿莉不滿足平淡的生活,經股市掮客三寶牽線下她認識了香港來滬的阿倫。阿倫在香港從事炒股,此系為追尋女友而來。阿莉先是幫阿倫排隊買「股票認購證」,後與阿倫聯手炒股。阿莉在股市中連連得手,賺了不少錢,左鄰右舍異常羨慕,要求阿莉帶大家炒股。單位領導阿莉炒股並對她在工作上給予特殊照顧。阿莉雖然獲得了金錢的快感,但寧靜的家庭卻頻臨破裂,她為此感到惆悵和失落。阿倫也有同感,原來他在香港忙於賺錢,結果其女友出走。阿莉的丈夫許昂在設計院從事工程設計,收入微薄,為平衡自我,他將同學的20萬元拿去炒股。結果輸得一塌糊塗,欲跳樓自殺,後被救下。最後在阿倫和鄰居們的幫助下,許昂與阿莉和好如初,阿倫也上上海找回了自己的戀人。在鄰居們的簇擁下,阿莉一家歡天喜地遷往浦東新居。
作為中國經濟新現象的股票在影片中成為真正的主角。影片用輕喜劇的形式充滿善意地描繪了1990年代全民炒股的瘋狂熱潮。在輕松平緩的敘事語氣之中,透露出商業大潮和經濟利益對普通民眾的沖擊。通過對股票市場的漲落起伏和人們生活的戲劇變化,從側面流露出中國民眾對於經濟觀念的轉化。

⑶ 《股市趨勢技術分析》讀後感

我建議你去讀美國最新出版的,關於股票研究的書,因為美國股票市場比我國早了幾十年,而且我國股票市場發展歷史與美國有七成相似。你如果知道了美國的股票市場發展歷史,你就等於知道了中國股票市場未來二十年的發展。而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只是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最好反復讀上幾遍,然後才能讀更深奧的股市研究論著。這樣才能在股市走的更遠 。

⑷ 《怎樣選擇成長股》讀後感

在本學期選修了證券投資學這門課前,我一直很好奇股市為什麼可以帶給人們那麼大的魅力,從那些退休的老人到華爾街的金融巨鱷們,都能成迷其中並為之付出一切或獲得巨額回報。作為一個大學生,當然非常想了解這么一個能夠賺錢的渠道,嗯,學完之後,准確地說這是一種投資,而在我身上可能更體現出的是一種投機,因為我非常喜歡頻繁的交易並通過差價獲得收益。
就證券投資這么一本書是無法對這個龐大的運作體系進行深入的了解,只是了解到了一點皮毛而已。於是我積極響應老師的號召去自行選看了一本《怎樣選擇成長股》的相關書籍來擴充知識面。這本書很顯然不是一本教科類書籍,在此書中,股市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不是作為知識點來羅列,而是通過作者對他的論點進行詳細和幽默的解釋,融匯於他的論述中,即如何去選擇成長股。這在我眼裡是典型的投資行為,而且根據課本來說,這種投資行為是投資者通過長期持有來獲得利息上的收益。、
於是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怎樣找到它?對,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找到那麼一類屬於成長股的股票呢?作者費舍的經驗就是首先求助於富有經驗的投資專家,但是專家提供的線索總的來說仍然只是原始資料,而要從其中迅速篩選出若幹家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公司,則主要靠經驗了。心中有了被選對象的大致范圍之後,費舍就開始了他稱之為"閑聊"的過程,尋找盡可能多的信息來源,不斷豐富自己對所研究的公司的認識,"閑聊"對象主要應該是:該公司的競爭對手、供應商和客戶、大學和政府的科學家、行業協會的成員以及公司以前的員工等。 費舍堅持認為,只有從側面了解到有關於一家公司至少50%以上的信息之後,才可以去拜訪目標公司的管理階層,否則就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狀態:因為投資人對目標公司沒有足夠多的了解,極容易被公司的管理人員所誤導;此外,也根本無從判斷最基本的要點之一,那就是高管人員本身的能力。費舍非常反對那種只憑幾張財務報表和研究報告就匆忙下結論的做法,他譏諷道:"一個人如果一個星期只花一個晚上,躺在舒適的扶手椅里瀏覽一些經濟商免費報告,便獲得很高的利潤,你覺得說的過去么!"費舍非常反對那種只憑幾張財務報表和研究報告就匆忙下結論的做法,他譏諷道:"一個人如果一個星期只花一個晚上,躺在舒適的扶手椅里瀏覽一些經濟商免費報告,便獲得很高的利潤,你覺得說的過去么!"
第二個問題在於何時買賣,這個問題的提出,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們課本中的金叉死叉和移動均線這類知識點。那些知識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是個很好的參考依據,但總讓我有種紙上談兵,難以在市場獲得實現的感覺。而作者的投資哲學的核心就在於找到現在被市場忽視、但是未來幾年內每股盈餘將有大幅度成長的少數股票;進一步地,想要獲得可能獲得的最高收益,就應該仔細考慮出時機問題。費舍對此有獨到的見解,對於傳統的依據景氣研究以及對未來的預測來決定是否買賣股票的做法,他持否定的態度。他明確提出:過分信任經濟預測的可靠性,無異於拿自己的全部積蓄去冒險。費舍認為,最佳買入點應該是在"盈餘即將大幅度改善,但盈餘增加的展望還沒有推升該公司的股票價格時",而抓住最佳買入點的基礎就在於能夠正確判斷目標公司相對於整體經濟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另外,由於市場的
原因導致的股價大幅下跌也是買進優質股的好時機。從這些來看,我更覺得者符合我在正常情況下面對那些滿屏幕的數字時的本能反應。換句話說,這些更直觀適合我這種初學者。對於賣出持股,費舍認為只能基於三個理由:首先是原始買進時就犯下了錯誤;其次是公司出現了重大問題,管理出現退步,或者是增長潛力消耗殆盡,難於繼續擁有突出的表現。第三個理由是投資者又發現了比手中持有的股票更優秀的品種。費舍認為最後一種情況非常罕見,而且隨時准備更換持股組合的風險其實很大。
還有些就是作者對投資者的告誡,如: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不可過分依賴數字,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價格之外,也不要忽視時機因素,不要緇銖必較,不要忽視市盈率的分析等。這些簡單的告誡對於我來說比起那些技術分析,更簡潔易懂,而且我在利用學校的模擬交易系統時也發現了其具有可操作性和正確性。
總的來說,讀完一本書,可能不必完全記住他的一切,也沒這個能力,但是其經典之處就在於我對他的書名所提出的問題有了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對於證券投資這個問題來說,我也覺得不是一個學期的書本學習就能掌握的,許多學者甚至花了畢生的心血去研究其規律。當然,有了稍許的理論知識後,在將來真正進入股市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毫無底氣了。而且這東西不是拼運氣,而是完全的技術理論。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場還存在很大的缺陷和改進空間,在將來大力發展的時期,我們完全可以有很大的動作空間。這些書,將作為我們最基本的理論依據

⑸ 股票買賣投資經驗,心酸血淚歷觀後感。五六句就成

月有陰晴圓缺,股市有漲有跌,操賣白粉的心,賺賣白菜的價!

⑹ 復興之路5 觀後感

[復興之路5 觀後感]
當20世紀進入倒計時的時候,信息革命已全面來臨,世界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提速,復興之路5 觀後感。在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帶領著改革開放的中國邁向新世紀。此後的13年,每個關注中國發展的目光都注意到了中華民族釋放出的驚人活力,世界見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中國帶來的全方位的變化,這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嶄新構想,是在1992年黨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在一起,既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麼,這樣一種經濟體制將如何建立?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又將開啟怎樣一段新的航程?
上海浦東:今天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國際金融貿易區,它像一隻頭雁,帶動著整個長江流域地區,共同經歷了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黃金年代。然而,在17年前,被宣布為國家級開發區的時候,這里還是一望無際的農田,1992年,浦東開發的戰略目標被寫進了黨的十四大報告,這是黨的代表大會第一次具體部署一個城市的經濟建設工作,從此,這個中國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區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浦東開發和許多同樣發端於1992年的經濟事件一道成為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中國全力起飛的寫照。
正是在1992年上海寶山鋼鐵集團擴建工程建成投產,寶鋼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鋼鐵企業,王均瑤在浙江創辦國內首家包機公司被譽為「膽大包天」。劉永好在四川成立希望集團,這是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局批準的私營企業集團。王選在北京研製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統,他領導的北大方正集團成為推動信息化的先行者。
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的出口呈現高速增長,「中國製造」開始走向世界,同時,一批大型跨國公司逐漸成為來華投資新主角,1993年,世界500強之一的摩托羅拉公司把全球董事會從美國搬到中國來召開,董事們樂觀地認為中國將是摩托羅拉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給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的同時也為政府解決發展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一次由十多億人共同參與的偉大變革註定不會一帆風順。1992年8月5日,一個重達18公斤的包裹寄到了深圳市,包裹內是2800張身份證。五天之後,150萬股民匯集了2000多萬張身份證,從全國各地南下深圳搶購新發行的股票,最終釀成了中國股票發行史上的8.10事件。這次極端搶購事件的背後,透露出1992年獨特的經濟溫度。伴隨著普通百姓對市場經濟的熱情,從1992年下半年開始,通貨膨脹的問題出現了,鋼材、水泥、木材的價格比上一年上漲50%以上,全國消費品價格平均上漲了13%,如何才能讓過熱的經濟冷卻下來,同時又保持發展的活力呢?
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開始發生轉變,三年後,通貨膨脹率從最高時的24%降到了1996年的8%,同時依然保持了9.7%的經濟增長率,人們形象地把這次利用市場規律進行的宏觀調控比喻為「軟著陸」。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實現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性突破,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到20世紀末,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的實質是利益格局的調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創的年代,那些曾經支撐著共和國經濟大廈為新中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國有企業有很多在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許多國有企業的從業人員因此經歷了一段難忘的日子。
下崗,這個詞彙開始頻繁出現,根據勞動部門公布的資料,1993年,全國下崗職工累計達300萬人,此後逐年上升,到1997年時突破1000萬人,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上海也有百萬工人相繼下崗,其中紡織工人就有27萬。
在經濟體制轉型中,廣大下崗工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面對短時間內出現的成千上萬的下崗工人,黨和政府沒有坐視不管,而是想盡辦法加大再就業的培訓力度,積極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強化企業管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10多年前的中國,處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新體制正在建立之中而舊體制仍在運行,觀後感《復興之路5 觀後感》。20世紀90年代中期,無論是國有企業改革還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的積極探索,使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一步步深化。
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去世,聯合國為這位老人降半旗誌哀,百姓們自發前來送行,感謝他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感謝他帶領中國人走上富強的道路,這一年全世界都聽到了一個堅定的聲音,中國將沿著鄧小平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十五大將無疑以這一點為標志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庄嚴歷史責任。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修改後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十五大更進一步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並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問題作出了新的論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系於教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意義深遠的重大戰略決策。
經過五年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1997年時的中國人擁有了許許多多值得珍藏的記憶,這一年中國創造了15000億的國內生產總值,外匯儲備也紀錄地達到近1400億美元,並成為世界排名第十的貿易大國。這一年,中國告別了短缺經濟,人們開始體會幾千年來所嚮往的小康生活。這一年,中國國旗在香港冉冉升起,這片一百年前被迫割讓的國土重新回到祖國,兩年後,澳門也順利回歸祖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舞台上一個重要而積極的力量,在一場不期而遇的危機中這份力量更是贏得了世人的尊重。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暴發,這場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東南亞各國和日本、韓國等地,為了擴大出口,緩解危機,不少亞洲國家的貨幣大幅度貶值,這使得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高出,外貿出口遭遇巨大的壓力。此時,如果人民幣貶值中國商品就能加大國際競爭力,但這將會使整個亞洲地區的危機升級,世界注視著中國。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傳達了堅定的信號,這讓許多外國觀察者對負責任的中國刮目相看。就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餘震還未完全消散的時候,考驗就接踵而至。1998年夏天,中國遭遇了又一次嚴峻的挑戰,那是一場來自自然界的災難。長江爆發全流域性大洪水。
20世紀末,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再次提速,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小,市場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變大,全球競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如何才能盡快完善國內體制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呢?早在1986年,中國就開始了回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的努力,十幾年過去了,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關貿總協定,中國的復關申請變成了「入世」談判,但距離成功卻依然路途迢迢。面對入世將會付出的代價,國內也不時傳出憂慮的聲音。
1997年10月26日***訪問美國,對於渴望到世界市場游泳的中國經濟這是一次肩負使命的遠行,在嗅覺靈敏的國際觀察家眼中這是一次將會影響世界的對話,一時間,美國總統柯林頓舉行的歡迎晚宴的請柬成為最熱門的入場券,正是這次訪問,確定了中美兩國將共同致力於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系,訪問也加快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步伐。
北京時間2001年11月10日23時38分,隨著擊槌敲響,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此時,距離中國遞交復關申請已有15年,有人說中國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織這一刻,實現了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中國的確變了,變得自信和從容了,中國又沒有變,細心的人們發現經過市場洗禮後,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已越來越多地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
而這一變化的背後,也離不開法制的不斷完善,有人說: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從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間,中國的法制建設快速推進,全國人大共修訂法律167件,其中,涉及市場經濟的有61件。
世紀之交,中國人不僅在市場經濟的風浪中強壯了筋骨,初步展現出一個發展中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而且還創造性地踐行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贏得了舉辦世界上最重要體育賽事的榮耀。2002年秋天,中國共產黨再一次表現出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麼建設黨的問題。在黨的十六大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章程》。
十六大不僅總結概括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而且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新世紀的晨光中,人們發現中華民族燃燒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復興之夢,獲得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和明確的目標。
100年是漫長的也是短暫的,在人類告別風雲變幻的20世紀時中國告別了這個世紀曾經的苦難,經過100多年的求索與奮斗,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紀跨越,中國人跨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節點,伴隨著國家一起邁入21世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
經過十多年的創新和實踐,中國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開啟了一段新的奮斗征途,獲得了充分自信的中國人站在了新世紀新階段的起跑線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將薪火相傳。
〔復興之路5 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⑺ 讀後感——《是賭博也是藝術》 股票投資

[讀後感——《是賭博也是藝術》 股票投資]

1.
高換手率的原因是「不斷尋找更好的股票來換掉已經選中的股票」,讀後感——《是賭博也是藝術》 股票投資。

2.
不屬於你的東西的價格上漲或下跌不會傷害到你,毀滅你的是你真正擁有的東西,讀後感《讀後感——《是賭博也是藝術》 股票投資》。

3.
如果你只是一味聽信股市理論家和預言家的意見,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斷,所得到的往往是投資失誤。

4.
用你能夠承受的資金買一些好股票,並且等到它上漲,然後賣掉。如果他不上漲,就不要買它。
〔讀後感——《是賭博也是藝術》 股票投資〕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⑻ 求「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一篇2500字的觀後感!!!

財富與夢想:中國股市1990-2010

中國股市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表現出了不同於國際股市的一個「中國特色」,它牢牢地被控制在政府的「有形之手」中,它的快速發展,是政府大力推動的結果,而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挫折也可明顯地看出政府幹預的痕跡。這對政府產生了巨大的考驗,而一個最大的考驗就是政府如何面對難以駕馭的股市行情。

在20年的中國股市發展史上,有過令人眼花繚亂的暴漲,也有過令人坐立不安的暴跌,多少人在暴漲中實現了快速致富,又有多少人因為暴跌而遭遇了沉重的財富損失,而政府同樣也為市場的暴漲暴跌憂心忡忡,漲了擔心過度投機,跌了又承受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而利用股市的融資功能來為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又使政府無法擺脫對股市的干預,導致中國股市快速膨脹,而市場化程度卻難以提高,投資者的短期行為嚴重。

面對中國股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危機,政府選擇了快速出手,通過「有形之手」去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充滿「中國特色」的股市就在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和政府這只「有形之手」之間的相互博弈中,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會展中心內,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緩緩升起,高高飄揚。就在人們沉浸在香港回歸的喜慶氣氛中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席捲了亞洲。一時間,整個香港金融體系風雨飄搖。危機時刻,要不要干預市場,香港特區政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香港素來被稱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8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全面救市,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爭議。而爭議的實質可歸結為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爭論。

香港特區政府救市的行為在境外掀起了軒然大波,但是在內地,卻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內地投資者已經習慣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行為。1996年從4月到12月,短短240天之內,中國股市出現了瘋狂上漲,投機氣氛十分濃厚,狂熱情緒彌漫市場。《人民日報》以刊發社論的形式強力干預證券市場。

1997年,中國經濟成功軟著陸,到1999年,中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但中國股市卻持續低迷。中國證監會醞釀的一份推進證券市場發展的文件披露出去後,在當年的5月19日觸發了著名的「5·19」行情,《人民日報》再次發表了特約評論員文章,對「5·19」行情表示肯定和支持。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慣例被逐步引進了中國股市。但是,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改革,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是,由國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權是否能夠流通?是否可以減持?這一問題被稱作國有股減持。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這既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也是推進市場化改革所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按市價減持國有股的方案讓股市大幅下跌,政府的行為似乎違背了市場的意願,遭到了市場的否定。國務院不得不緊急停止執行國有股減持規定。

從2001年到2005年,中國股市經歷了一場歷史上最長的熊市,但證券公司的改革步伐並沒有就此停頓。從2005年起,國有股減持的說法幾乎不提,取而代之的是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2006年,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發行的股票不再有非流通的標簽,中國股市迎來了全流通時代。

十年一個輪回,距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十年後,又一次金融風暴來臨了。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已經融入全球的中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面對危機,中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國民生產總值仍然保持了9%的高增長。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沖破激流,繞過險灘,依舊行駛。20年的中國股市正是在「計劃」與「市場」的對抗與妥協之中緩慢前行,盡管這條道路充滿坎坷險阻。

20年的時間過去了,在證券市場中,關於「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的爭論焦點,已經不是哪只手該用,哪只手不該用,而是如何「適當地」三個字引發了新的爭論,也難倒了經濟學家。爭論還在繼續,在這一爭論引發的風風雨雨中,中國股市依舊艱難前進,並將在風雨兼程中,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第一財經用鏡頭記錄了這一歷程,帶領我們傾聽專家、學者和當事人娓娓道來的講述,跟隨他們的記憶回到20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體味當年先行者的顧慮、艱辛與執著。

⑼ 我們上證券實訓課老師讓我們看華爾街紀錄片,然後叫我們寫一篇2000字的實訓報告,也就是觀後感,求高手幫

財經美國華爾街資本市場創業板雜談
昨天一口氣看完了10集的紀錄片《華爾街》,然後就有寫些東西的沖動。雖然我本身學的不是經濟金融方面的專業,以後可能也不會去華爾街謀職,但華爾街一直是非常吸引我的一個概念。相比於中國的股市,華爾街給美國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起伏的股票交易市場,更多的帶來了一種模式,一種利用資本市場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人們通過追逐自身利益的過程在客觀上以非常高的積極性做成了一件非常有利於全社會的大事情,而不是通過政府拍板從全國人民的財富中強行拿出一部分來干政府認為正確的事情。這樣的模式的好處在於實際上這個決策過程更加地民主化了,如果項目能夠籌集足夠的資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項目被足夠多的人認可了。而且通過華爾街的參與,不僅國內人民的財富能夠幫助政府來做事,國外的資本也能通過資本市場流入國內,幫助本國進行建設,這也是一種創新。
以連接美國五大湖和哈德遜河的伊利運河為例,本來紐約州時任州長德威特·柯林頓希望通過財政部撥款七百萬美元、在十年之內建成的巨大水利項目,被財政部拒絕了,於是他轉而求助華爾街。與政府官員猶豫不決到最終拒絕柯林頓的建議相反,華爾街的經紀商們想方設法幫助柯林頓實現這一提案在議會中的通過,因為如果他們幫助柯林頓成功籌集這700萬美元,那麼按照當時的傭金率1%,他們就可以得到7萬美元的收益。最終由於工程的確過於巨大,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工程分期進行,華爾街發行伊利運河的分期債券,通過向全社會集資的方式成功地為伊利運河的工程籌集到了大量資金,當伊利運河一期在投資100多萬美元卻能夠得到每年25萬美元的收益的結果公示之後,伊利運河的債券成為了整個資本市場追逐的金融產品。甚至在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倫敦,伊利運河債券都是炙手可熱,最後十年的工期由於資金的重組被整整縮短了兩年,伊利運河也為美國東西部運輸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和四分之三的運輸成本,極大地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美國後來的發展更加離不開華爾街,有了之前的成功案例,美國後來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棄了政府籌資的方式。正如同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說過的「國債,如果不太多的話,將是一種對國家的恩賜。」,一定程度的工程債務對於整個工程的建設來說也是一種恩賜,因為這種融資方式從某種程度上給出了一個承諾:只要工程的確在長遠利益上有利可圖,那麼就能夠保證資金鏈的穩固。因為工程債券作為一種金融產品,是可以進行實時買賣的,不同於國家投資,在投資之後很多年可能才會獲得相應的回報,購買債券的人可以隨時通過資本市場將手中的債券套現,所以只要之前的工程表現良好,債券受到市場追捧,那麼投資下一期債券的資金就會有了保證。美國在19世紀末出現的石油大王、鋼鐵大王、鐵路大王等巨大財富和企業的擁有者身後都是華爾街的摩根財團,而摩根個人的資產也不過六千萬美元,卻能夠幫助卡耐基實現個人財富超過四億美金,幫助洛克菲勒突破十億美元大關,這完全是華爾街的融資手段所表演的魔術。在這種資本力量的帶領下,美國逐步從一個剛建國就背負六千萬美元(當時的天文數字)債務的窮國,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體。
華爾街的魔術不僅在於為政府籌資,納斯達克——很多科技企業的夢想之地,也為新經濟中大量中小企業的創業提供了一個融資的平台。從1971年納斯達克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開始,它已經幫助微軟、思科、google、ebay等眾多今天耳熟能詳的高新技術企業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而中國的網路、攜程等互聯網企業也在納斯達克登陸,品嘗到了國際金融市場給初創企業帶來的資本力量。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是源於納斯達克本身的寬松環境,公司只要過了12個月的存活期,就能夠在納斯達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極其嚴格,甚至說苛刻,對於初創企業幾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比如國內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連續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納斯達克這樣一種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現,讓美國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術競爭中佔得優勢。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雖然也逐步完善了自己的金融體系,有了自己較為完善的資本市場,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中國的股市尚有不足,並沒能夠承擔一個國家加速發展的最大源泉,我們還是太依賴政府投資、吸引外資投資。我們的資本市場也沒能夠給創業公司帶來真實的好處,雖然有了創業板,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成功,最後很多高新企業還是選擇去國外上市,避免被國內的較為盲目的投資帶來的波動所干擾。雖然中國的經濟實力在這三十年有了飛速的提高,但是與此對應的制度建設和文化觀念轉型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我們需要一個健全成熟的投資市場,同時我們也需要民眾形成投資的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風。雖然現在的股市又一次沉寂了下去,沒有了前幾年的狂熱。但以史為鑒,當年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碎後的幾年,美國的資金大量湧入房地產行業導致房地產的價格飛漲,最後一連串的投機行為最後導致次貸危機,全球金融恐慌的歷史尚未過去很久,中國卻初現這種端倪。很難說歷史是否會在中國重演,在房產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會讓中國的經濟受到怎樣的拖累,如果這個泡沫永遠不被抹去,對於中國經濟的長遠來說是否是一種更大的傷害?
雖然華爾街有很多不成功,甚至很多人覺得非常黑暗,但作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對最為完善的資本市場之一,華爾街的歷史值得我們去研究,其經驗也值得我們去學習,當然還有更多的教訓值得我們去反思。未來世界經濟的中心必然會轉移到亞洲,無論是上海、香港,抑或是新加坡,可能會逐步取代紐約成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個時候,我們又將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讓我們國家的發展突破現在的模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值得我們這些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們關注和思考的

⑽ 高老頭讀後感不超過600字,高一的,讀後感中最好有簡單股市梗概

《高老頭》讀後感1
前幾天剛把《高老頭》這本書看完了,深深感覺到資本主義社會那種人情的淡薄,當時人們唯一的追求就是金錢和權利,而此書中的主人公高里奧(高老頭)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原本是一個精明的面條商,賺了不少錢,成了當地的名人。他有兩個女兒,由於妻子的早逝,他對兩個女兒愛戴有加,可以說是溺愛,不,比溺愛還要溺愛!這也是他悲劇的導火索,正是他的畸形的愛使他不但沒得到女兒的愛,還招來了她們的恨,甚至連他駕鶴西去的時候也沒見到他兩個心愛的寶貝女兒。
他那兩個女兒一個選擇了金錢---嫁給了一位銀行家,一個選擇了地位---嫁給了一位男爵,它們所選的路不同,但同時選擇了上流社會,也同時放棄了父親---深愛著她們的父親!她們只有在最困難的時候想到了父親,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後竟然拋他而去,連死的時候都沒見上一面,雖然她們都有各自的理由。最終,她們失去了父親的庇佑,同時也失去了快樂,失去了自己的一切。這也許就是她們應得的,而這一切只因為一個父親的愛,過分的愛,畸形的愛!
文中還有一個人物就是歐仁,他開始是一個想拚命擠進上流社會的大學生,甚至為了這個目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親、姑姑、表妹伸手要錢,明知她們已經沒錢了,還是開口要錢,為此,母親和姑姑不得不外出賺錢來給他,還把表妹的私房錢全部搜刮。他揣著這來之不易的錢,通過表姐(上流社會的風流人物,後來因為情夫的背叛而醒悟過來,找了個偏僻的地方重新來過)在上流社會中遊走,那時侯的他非常興奮,因為他進入了這個圈子。高里奧是同他住在同一寓所里的,當他得知高里奧的兩個女兒的真實情況後對這怪老頭另眼相待,後來通過一系列的事情變故之後,他覺悟了,他被高里奧的父愛所感動,也為兩個女兒(特別是小女兒,因為他們是相愛的,他企圖讓她愛她的父親)對父親臨死前的冷漠態度感到吃驚。最後,他安葬了高老頭,同時也安葬了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他成了一股清泉,雖然他曾經污濁過。

《高老頭》讀後感2
「人間的真情,美好的愛情,父母的親情……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錢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

書本後面的這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在19世紀上半期的巴黎社會中,人與人的那種金錢關系實在是太普遍了。《高老頭》這本書,以巴黎社會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資本主義的金錢社會百丑圖。破落貴族子弟拉斯蒂涅來到巴黎上大學,住在偏僻的伏蓋公寓里。他經不起上流社會燈紅酒綠的誘惑,通過遠房表姐鮑賽昂夫人踏入貴族沙龍,先後結識了兩位少婦。而這兩位少婦,正是與他同住在伏蓋公寓的高老頭的女兒。

高老頭是個資產階級暴發戶,愛女成癖,並為她們花光了所有家財,而自己卻省吃儉用,成了個吝嗇鬼,最終因為貧窮而被女兒拋棄,成為金錢關系的犧牲品,凄然死去。高老頭的父愛,讓兩個女兒踏入上流社會,卻也正是由於他的溺愛,使兩個女兒拋棄了他。「6點鍾,高老頭遺體下了墓穴,周圍站著女兒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錢買來的簡短祈禱詞剛念完,那些關事便與神父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在高老頭的葬禮上,他的女兒也沒來看他一眼。可憐的高老頭!還有他那可憐的父愛,在燦爛奪目的金錢面前,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終也只能折服在金錢腳下。

至於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頭唯一的朋友,那個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後來也因禁不住上流社會和金錢的誘惑,蛻化成不顧一切去弄錢的野心家。「他看著墳墓,灑下了年輕人最後一滴眼淚。這是神聖的感情在一個純潔心中逼出來的眼淚,一滴剛落地便立即飛到天上的眼淚。」這滴眼淚在那個金錢社會中是多麼難能可貴。可是在這滴真誠的眼淚過後,「他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廣場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宮的穹頂之間,那裡便是上流社會的區域。面對這個喧囂的蜂窩,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裡的蜜汁一口吮盡。」即將上演的又是金錢之間的交易和為了金錢不顧一切出賣自己的種種悲劇。

對於現在,過去的那個巴黎社會已不復存在。但其實,它那時種種的一切,仍潛伏在現在這個社會中。

《高老頭》這本書使我真正了解到:擁有權力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我們應該學會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並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因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賣了他,那麼良心的譴責將讓你得不到好下場。

熱點內容
股權轉讓糾紛起訴怎麼舉報北京 發布:2025-07-28 18:31:09 瀏覽:266
假期過後股市怎麼辦 發布:2025-07-28 18:16:25 瀏覽:369
留學生基金有哪些機構 發布:2025-07-28 18:11:30 瀏覽:855
股東的股權被稀釋怎麼看 發布:2025-07-28 17:58:52 瀏覽:486
股市報待撤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28 17:53:01 瀏覽:695
周鴻禕如何理財 發布:2025-07-28 17:39:46 瀏覽:185
股票投資平台退款 發布:2025-07-28 17:21:30 瀏覽:443
美國是如何輸出金融危機的 發布:2025-07-28 17:19:08 瀏覽:47
華師大的金融和交大哪個好 發布:2025-07-28 16:30:48 瀏覽:947
如何獲取股票交易信息 發布:2025-07-28 16:20:26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