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美國股票中國房產

美國股票中國房產

發布時間: 2022-04-27 13:13:06

㈠ 美國股市大跌也影響了中國的經濟,那中國的房價何時大跌呢

目前金融危機的發展情況來看,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快到了一個房價的轉點了。綜觀全國房價,除了一級省會城市外,二,三級市場房價均是在漲價。還沒有像大家所說的的房價在降,房價在降的都是一級省會市場,二,三級市場只是現在房價沒有以前漲的哪么快,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根據經濟規律,金融危機大約十五年就會發生一次,這次的危機比較嚴重,據我估計,這場子風暴不會在短時間結束。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到以前水平。/涉及到的相關產業,前時間降下來,鋼材,水泥等需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上市到市場,在明年的中期應該是房價的低價區。

㈡ 移民美國在國內的房產資產股票需要向美國報稅嗎

你好,一:申請人獲批後,在登陸美國時申報個人名下財產,在中國擁有的現金和股票,需不需要報稅?
根據美國的稅務制度,有三種人是需要報稅的:第一種是公民,第二種是綠卡持有者,第三種是稅務居民。何謂稅務居民?例如今年投資者在美國本土居住時間超過31天,或者投資者在過去的3年的居住時間總和超過183天,就是稅務居民。由於計算方式復雜,上述天數並非自然的一天,如果簡化來說,就是建議投資者每次到美國,一年居住時間不超過120天,就可避免成為稅務居民。如果投資者沒有成為稅務居民,基本上不需報稅。如果投資者已經成為了綠卡持有者,但在美國本土沒有收入,那麼投資者在全球所得是不需要申報的。

二:移民後,中國國內的房產如何向美國政府申報?在何種情況下要交稅?
根據目前美國法規規定,移民申請者在美國以外個人名下擁有的房產,不在要求申報的項目內。成為美國綠卡持有人後,其房產増值部分,在日後出售獲利並繳納中國物業増值利得稅後,若中國繳納的稅款仍低於美國資本利得稅15%,才可能有美國稅務的義務。如果投資者有房產且房產沒有出租,那基本上是不需要申報。此外,房產增值,增值部分是不需要申報。因為美國稅法認為投資者還沒有變成所得,等投資者把這部分賣掉的時候,就要納稅。建議投資者在申請移民之前,把所有名下的財產和房產做評估,方便以後報稅時可以證明房產來源。

三:誠實合理報稅,對享受退休養老、醫療等福利待遇有何影響?
誠實報稅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這方面非常重要。以美國醫療為例,美國的醫療設備是全世界一流,美國的醫療保險較為昂貴,美國福利social security針對美國老人,每年給居民發放退休金並發放紅藍白卡,該卡方便居民就醫。如果居民沒有收入,該卡會將醫葯費全付。如果有收入,居民只付一部分。如果投資者沒有誠實報稅,是不能申請的。申請該卡要積滿40個積分。每一年一個人最多可以積4分,申報1300美金可以抵1分,所以每年申報7000美金,就可完成一年4個積分。連續報10年,就有資格申請該卡。

四:美國公民及綠卡持有者的海外資產都要申報,對於移民客戶而言,要不要全部申報?
目前,美國財政部有很多申報上的要求,為的是警醒海外美國納稅人不要以身試法不申報所應報的收入,美國國稅局需要對全球性所得徵收稅金。考慮移民的家庭,現在就要做規劃,因為規劃與否,稅後的所余會有天壤之別。如果投資者不能如實申報,其罰款相當嚴重。在美國,偷稅逃稅是一項刑事罪。

五:高收入人群在申報收入時有哪些注意事項?有什麼好建議?

通常美國的報稅季節是從1月到4月15日。依據中美稅務協議中的規定,中高等收入人群是不需重復繳納。但是如何申報、如何利用美國多方面政策合法地節稅、省稅、避稅、延稅及免稅,建議用熟悉中美實際稅務的美國認證會計師及稅務律師做全盤規劃。對於中高等收入人群來說,建議其收入分為兩部分報稅。如報稅的是薪水部分,省稅方式比較有限,額度也有限。投資者可以利用自住房子的貸款減稅,或者去做慈善,這些都是可以抵稅的。如果是公司收入部分,可以利用很多商業費用避稅。
望採納謝謝! 本司加拿大技術移民30萬人民幣,不成功不收費!!

㈢ 美國股市和中國房地產哪個泡沫大

按美國的理論
股市本身也要製造一部分泡沫。
房子能拿來做投資市場?
按中國的理論
房地產沒有泡沫!本身經濟也是管老爺同意你才能自由交易一下而已

㈣ 美國金融危機會對中國房地產價格有的影響嗎

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始於房地產經濟的泡沫發展。在以電腦為代表的高科技對美國經濟的強勁推動作用減弱以後,美國將什麼作為它的經濟繼續前進的火車頭呢?當時的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先生,將目光瞄向了房地產。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以房地產為龍頭,美國經濟出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奇跡」。現在,用「馬後炮」的眼光去回顧這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這個「奇跡」根本就是不健康的、是含有大量泡沫的。但在當時,格林斯潘卻被許多人看成是「神仙」,甚至有不少美國人說:我不在乎誰當總統,我只在乎格林斯潘是否還當局長。 格林斯潘的政策就是貸款條件的大幅度放寬和一系列所謂「金融衍生物」的產生。 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左右,在美國買房子突然變得很容易了。過去個人信用不合格的人現在可以很容易地拿到貸款,過去普遍要求的20%首付,也可以因人而異地減免。我當時有一個作一年級住院醫生(Resident)的美國朋友,就很高興地告訴我他已經買房了。我很清楚此兄不僅有一大筆上學的貸款未還,而且日常生活一貫大手大腳。其經濟窘迫地不時常做點moonlight(業余時間到其它醫院作臨時醫生),連水電費有時都付不上。我很驚訝他居然能拿到貸款,他得意地說:「When your name is followed by those two letters, a mortgage becomes very easy(如果你的名字後面有MD(醫學博士)這兩個字母,按揭就易如反掌)。我們知道,在任何一個市場上,當求大於供,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是這位朋友,五年後作完住院醫生離開時,賣了房子後一算帳:扣去利息、房地產稅和買賣房子的手續費,他等於白住了五年房子還有剩餘。這樣的高額「利潤」,顯然比租房子住要劃算得多。就這樣,房子在突然之間成了「投資」熱門。這時,一種帶有投機性質的金融衍生物----次級貸款應運而生了。所謂「次級貸款」,就是某人或某公司先從銀行貸一筆款,然後再以比銀行利息高的利息,將錢貸給銀行不願意貸的人,賺取差價。這些次貸公司的一部分確實有比較厚實的資金保障,而另一部分則基本上是「空手套白狼」。可以想像,在房價普遍看漲的時候,這樣的公司可以一夜暴富,而一旦房價大跌,他們也很容易一夜破產。為了幫助銀行和次貸公司招徠更多的顧客,又一種金融衍生物----Credit Default Swap (CDS, 國內有人將此翻譯成「信用掉期違約」)產生了。它鬧澳蓯鞘裁茨兀渴俏 切┙剎黃鶚贅兜娜頌峁span href="tag.php?name=%B1%A3%CF%D5" onclick="tagshow(event)" class="t_tag">保險」。具體地說綣憧詿鐧南摯畈還喚?0%的首付,為了讓銀行或次貸公司能放心地將錢借給你,你可以向CDS買保險。CDS並不貴,一年只要能繳得起一千美元左右這樣的保險,你就可以拿到二、三十萬美元的房貸。當你的財政出了問題,不能及時地繳納本息時,如果你的房子拍賣得到的錢不夠還貸款,CDS就可以替你補上不足的部分。當然了,如果你沒有出問題,這筆錢也就成了CDS的利潤。於是,買房子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許多純粹為了投機而買房子的人),房價也越炒越高。飛漲的房價又進一步刺激了開發商的慾望,向銀行貸來更多的錢開發新的住宅區。 就這樣,在這些政策和金融衍生物的推動下,美國的房地產業猶如奔騰的快馬,將美國的經濟以令人眩目的速度拉向前進。許多處於「中產階層」的美國人,突然發現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了百萬富翁。這樣說,有人會不理解:除了有兩套以上房子的人,房價的升降怎麼會改變居住者的財產多寡呢?換句話說,即使你的房價在五年之內從二十萬猛增到一百萬,只要你繼續住在裡面,它就仍然還是那個房子,「賺來」的八十萬不過是筆虛錢,不賣房子是拿不到的。即使高價賣了房子,接下來買新的房子同樣也要付高價,這等於是不賠不賺。如果你這樣想,那麼你的思維就還是中國人的思維,美國人不是這樣想、也不是這樣做的。他們可以在繼續住在房子里的同時,提前使用房子替他們「賺來」的利潤,這個利潤,就是住房抵押貸款。具體地說,當你的房子從二十萬「升值」到一百萬時,你可以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或貸款公司,拿來一百萬的現金。除去繳還第一次的貸款,你至少還剩八十萬。這八十萬,你願意花在什麼地方,就可以花在什麼地方。有人用它為子女繳學費,有人買名貴的跑車和首飾,也有人用它周遊世界。對於想炒房子的人,他們就可以不斷地抵押已有的房產,買進新的房子,形成「雪球效應」。如果你關心北京奧運會的話,你大概會記得美國體操隊的那個可愛的小姑娘肖恩。肖恩的父母不是富人,他們用來為她請教練的錢,就是來自他們不斷地抵押自己的住房。我很為她感到幸運,因為她趕上了美國房地產經濟飛速發展的好時候,放在今天,她大概很難有錢實現她的奧運金牌夢。 如此高的房地產利潤,無疑將藐視其它所有行業的微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誰還願意投資其它行業呢?可是,美國人也是要吃穿的,這種虛擬的經濟膨脹背後的實物是從哪裡來的?說來令人感嘆,這些年來,美國的兩億多人,基本上是靠別的國家的人養活的,其中主要是靠中國人養活的。美國現在已經基本沒有製造業了,即使那些老牌的關乎民生的產品,也大多是在外國的土地上、由外國工人生產的。也就是說,當許許多多美國人在房價的飛漲中興高采烈地計算著自己財富的增量時,中國和其它第三世界國家的工人們正在日夜加班為他們製造生活必需品。他們用那些綠色的紙,換來中國工人的血汗;而中國政府又將這些換來的綠紙以美國國債或美國公司股票的形式,還給美國去支持他們的房地產經濟。當中國手裡的綠紙多到美國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他們就會通過美元貶值來賴掉它們。 泡沫不會無限大,它總有一天要破滅。當許多美國人為自己的發財而高興的時候,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感到,自己支付房貸本息越來越吃力了。人人都知道,一百萬和二十萬房貸的月息是不一樣的。於是,在瘋狂地膨脹了十多年後,美國房地產這個大泡沫開始破裂。先是少部分人還不起貸款,他們將房子扔給貸款公司,一走了之。當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的時候,賣房的人開始超過了買房的人,於是房價開始下跌。這種跌價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以投機為目的購房人開始迅速出售手裡的存貨,這就使已經變冷的房地產業進一步地雪上加霜。許多次貸公司發現,他們收回來的房子已經大大貶值,已經資不抵債,於是,破產就成了必然。跟著,CDS破產,住房抵押公司也面臨破產。這有點象生物體內神經遞質的級聯放大效應,昨天看起來還好好的大公司,一夜之間紛紛告急。不僅如此,與房地產相關的股票也開始貶值,社會的大量「財富」,就象高溫下的水,莫名其妙地就從人間「蒸發」了,一場被人形容為「海嘯」的金融危機,就這樣好象跟人開玩笑似地從天而降。 現在,美國政府已經開始了據說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救市」行動。有人嘲笑美國政府的做法是「社會主義」行為。其實,說這種話的人,如果不是在調侃,就是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帝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政府介入經濟嗎?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誰說資本主義政府不介入經濟?在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國家其實就是大資本的代理,他們根本就是合二而一的。政府不僅在必要時會以經濟手段來維護大資本的利益,而且在有必要時會毫不猶豫地以戰爭手段來達到同樣目的。那些用美國政府的行為,來嘲笑中國「精英」的自由主義經濟論調的人,實在是太天真了。

㈤ 我國房地產,很多外國的資金都在裡面,就是相當於美國的股市,對吧

扯什麼蛋?
1,誰告訴你中國的房地產有「很多」外國資金
2,誰告訴你美國股市的特點是「有很多外國資金」
3,房地產和股市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產業

㈥ 如果房子未來不值錢了,股票能夠替代嗎

股票更是坑爹, 其實中國跟美國最大的區別.
我不覺得這樣家裡有很多套房的孩子有多厲害。大家大可不必羨慕他們。

我爸媽以前在成都有10來套房,包括商鋪、普通住宅和酒店式公寓,後來在美國也買了house。那段時間,我爸非常嚴肅地跟我說:「你有大好前途,所以股票這類東西碰不得(後來的中國房產和股票性質類似)」。

我當時納悶,我一小孩,賬戶上就幾萬塊錢,就算虧完了也不是什麼事。後來才明白,我爸是怕資產的漲跌起伏會充斥並占滿我的整個心智,讓我無心學習和創業,最後落得除了房證和磚頭以外,一事無成。

現在看北京不少坐吃山空又沒有什麼文化的拆遷戶小孩,其中一個成天混貼吧到處說自己家裡多少套房,喜歡找他家隔壁的211大學的女孩加他微信,結果沒人看得起他,在網上加他的幾乎都是房地產中介。很感激當年的自己沒有入手金融和房產。

到美國去之後,特別是考上了好的大學,整個人接觸的世界突然大了太多。每次看國內的媒體,以及和完全在中國大陸長大的同學聊天,感覺這代中國年輕人都有虔誠的信仰:房子教
房子在一個美國同齡人的話語和思維中,有5%的比例就已經很大了,大多數人是小於1%的,或者完全不考慮買房的。並不是因為買不起(在美國一般城市,房子總價約等於5-6年的收入,在大城市約等於10年的收入,比中國年輕人買房容易十倍)。

但即便是這樣,很多美國人都覺得,要花5年的收入來買一堆木頭水泥磚頭?我才不幹呢!但是在中國年輕人心裡,房子就是命。我現在都覺得真不可思議。

01

有一位剛從中國來波士頓讀書的同學,總是喜歡說自己家裡在北京有十幾套房。這是真的。但是來得久一點的同學們一般都看不起他。

為什麼呢?舉一個假想的例子:這就像一個非洲最窮的地方的土著來中國,一開口就是「我家屯了一萬袋大米」一樣。中國的社會發展早就過了飢荒時期,所以家裡的米夠吃就行了,沒有人比誰的大米多。

但是,這位非洲的同學所處的社會,還處在那個發展階段,所以就覺得大米越多越牛,囤積越來越多的大米就是人生最高追求。

你跟他說房產證比大米高端,他根本理解不了,因為「產權」是基於法制體系的。如果他的社會連法制基礎都還沒有建立,那產權這個詞他根本就無法理解。他會覺得中國人追求的東西都很虛。

是啊,什麼能比大米更剛需呢?和大米相比,什麼不虛呢?但是越剛需的東西,其實往往越low。

同樣,在中國,大家還在一種衣食住行,特別是住(房子)和行(車)還比較緊缺的情況下,所以大家就比誰家磚頭多。我之前和一個民營企業家聊天,我問她的追求就是多買幾套房嗎?她說不。

我還以為她開竅了。結果她說,除了住宅還要買商鋪。。。我說能不能有點更高的追求?她表示不解。沉默一會,她說還可以買理財產品,或者投資股權賺更多的錢。

其實在我看來,她無法理解發達國家年輕人的更高的追求,就像無法理解「房產」這個概念的非洲兄弟一樣。

這就像例子中的非洲兄弟說:「我知道你們覺得追求大米low,但是我並不是那種只追求大米的人,我還追求玉米、小麥、饅頭。我不只大米要比別人都多,我還要玉米、小麥、饅頭都比我周圍的人多,這樣才算實現了我的人生價值!」

中國學生到了美國去也是比房比車。就像中國人看那位非洲兄弟一樣,不知不覺暴露了自己的國際社會階層。

有人會問,不比房子車子,那這一代的發達國家年輕人都比什麼呢?我經常試圖解釋他們追求的東西,但是大陸長大的同學基本都已經無法理解了...或者他們的反應是:「這些東西太虛了,太不剛需了!」這反應和非洲同學多麼的相似。

02

那麼美國人都追求什麼呢?我來講一講:

這一代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有錢也不比房、車。甚至不比錢。比如美國年輕人基本不關注扎克伯格的身價,而更關注他的貢獻。

在美國名校年輕人的價值觀里,你所做的事情本身,比你因為做這件事情而掙了多少錢要重要得多得多

㈦ 美國真的要對中國動手么,中國的房產,股票能撐住么

人不能貪。房子,在你能承受的范圍內,買來自己住就怎麼也不虧,中國的城市化率還比較低,所以從一個較長周期看房價還是看漲的許多地方還沒有進入房價穩定的波動周期,股市、房市泡沫破了之後誰倒霉?首當其沖的是那些開發商、基金,然後就是炒樓炒股票的人,高回報必然帶來高風險,又想享受收入又不想擔風險哪有這樣的好事。許多理財專家都講過,要多渠道的投資,注意是投資,就是說我今天投下去1元不是為了我明天賺10元,而是等我賺不到錢的時候這1元有個合適的成長,這個周期都是以十數年為計的,以中國股市25倍的平均市盈率來看,25年後你能拿回買股票的成本,如果股票價格不變那麼你的投資翻了1倍,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只要憑著一顆平常心即使出現什麼情況也不會有太大損失。郎教授說的那些是很危險,但即使真發生了又怎樣,日本是失去的10年,可是到現在他們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還是比我們高啊,他們在很多領域還是領先我們啊,豐田車不照樣是世界第一?美國動手只是讓你把不該你有的錢吐出來而已,更何況我們和香港、泰國、越南不一樣,我們的政府是很強力的宏觀調控不是說說而已的。日本的房地產泡沫主要還是以商業用房也就是寫字樓為主,供給大於需求,可是中國的房地產還是民用住宅跟老百姓相關,老百姓的剛性需求一方面穩定房價,如果泡沫破了對老百姓還是好事呢。

㈧ 美國刺破中國房產泡沫,為什麼中國不刺破美國股市泡沫

美國經濟危機後順應市場自然就降了,所以大量資金進入科研創新和實體經濟,這樣就造就了很多偉大的公司。中國人口眾多,第一,如果刺破地產泡沫,很多銀行會破產,為什麼08年所有銀行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允許破產?第二,05-15年很多准一線和二線城市地鐵高架機場項目大規模的建,地產泡沫破了政府賣地收入銳減甚至賣不出地,那麼全國幾十萬億的地方政府貸款怎麼還?銀行不要破產?第三,大部分老百姓兩代六個口袋湊夠首付,每個月一家人省吃儉用還貸,刺破泡沫多少人家破人亡?第四,多少關系戶、央企、上市公司都在屯房,缺資金了就賣幾套,他們的房子沒處理完降價了就是國有資產流失和股市暴跌。總而言之,08年是最好的時機,12和14年也有機會。現在,泡沫大到不能刺破的地步了,一破經濟倒退20年,無數人破產失業。尤其今年疫情全球經濟危機,只能逐漸從房地產盡量抽出資金,為實體經濟和科研助力,扶持中小企業保就業,保民生。在未來5年沒穩中緩降,逐漸到12-14年的價格水平。最後不得不說,李嘉誠的眼光和經驗真實獨到,他撤退的時機是那麼的精準!!!

㈨ 為什麼美國索羅斯財團或者其他財團向中國房地產和股票市場進軍,中國的房價和股票會增長

股票漲要靠量的配合,你想呀,有大筆的資金砸進來不漲才怪呢

㈩ 到底是美股還是中國房地產先倒下

當然是中國房地產啦,已經綁架了政府了。根本就是一條不歸路

熱點內容
現實炒股和模擬軟體有什麼不同 發布:2025-07-18 04:31:35 瀏覽:931
美農產品期貨大跌什麼利空 發布:2025-07-18 04:25:58 瀏覽:342
美國科技公司給碼農股票 發布:2025-07-18 04:07:45 瀏覽:985
標的股票現金分紅對備兌持倉的影響 發布:2025-07-18 04:07:03 瀏覽:268
美國矽谷關閉對中國股票有影響嗎 發布:2025-07-18 03:46:17 瀏覽:475
有哪些值得買的科技基金 發布:2025-07-18 03:44:34 瀏覽:199
網易股票歷史走勢 發布:2025-07-18 03:22:37 瀏覽:940
下關於科創板股票退市風險警示的表述 發布:2025-07-18 03:12:34 瀏覽:654
騰訊理財通10年工資多少 發布:2025-07-18 03:01:23 瀏覽:205
銀行還有什麼理財產品 發布:2025-07-18 02:39:45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