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募集資金提前歸還
⑴ 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過程及去向
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過程:
上市前:
1.簽約投資銀行,投行派保薦人過去輔導改製成股份公司,大概輔導2年吧
2.准備相關材料向中國證監會申請,證監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負責審核
3.證監會批准
4.發行,新股申購。投行負責承銷,即上市公司把股票賣給投行,投行再賣給投資者。
5.上市交易。保薦人在上市後還要在持續輔導2年。
上市後再募集資金的手段主要是:配股,配股的發行程序與原始股發行程序差不多,要找投資銀行,走審批流程。
企業的募投項目應與企業長遠發展目標一致,募投項目是最終實現公司長遠發展戰略的必經之路,保薦人應當參加企業關於「公司發展戰略」的研討會、董事會等所有重要會議。實際工作中保薦代表人一定要非常清楚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否可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選擇是否有助於企業實現自身制定的發展戰略;其次,保薦人代表人應該也是個「行業研究專業人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宏觀經濟、產業周期變化的規律,在宏觀經濟、產業周期的高漲期尋找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時,應相對謹慎一些。
⑵ 募集資金置換
募集資金的前提必須是有具體的項目,你見過IPO或者增發的時候,沒有用途的嗎?
有些公司,說前期已經用籌資墊付了所需要的投資,比如獲得貸款等等。上市後再用募集資金置換,減少財務成本,這個很多見,畢竟IPO周期非常長,不可能等到募集資金下來才建設
當然一些公司,由此鑽空子,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甚至濫用募集資金
不知說明白沒有
這個問題好像問了兩遍...
⑶ 上市公司提前規還募集資金是利好還是利空
發行票據是中性消息,發行票據實際上就是向外發行債務集資公司的中期或短期使用的資金,很多時候只能說明這公司的財務上資金流動性不太夠,需要通過這種方法來緩解資金緊張問題,這是一般的企業也會遇到的問題,只不過使用的方法不同(一般企業會通過銀行貸款渠道,很多時候若企業在銀行中的信貸額度不太夠時,若是上市公司就會通過向外發行票據的方法籌集所需要的資金缺口),這個並不能說明什麼大問題的,由於這種籌資行為屬於必須披露的,實際上也只是一個例行性質的公告。
一樓所說有點問非所答,這問題應該是上市公司發行票據,如果是央行所發行的央票就是另一回事了,的確發行央票資金央行資金回籠的一種貨幣手段,這個要看央票的發行額度大小和發行的中標利率(或發行利率)來取決的,但一般這個是屬於利空為主。
⑷ 提前歸還募集資金對股市有何影響
募集資金是指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證券(包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股、增發、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等)以及非公開發行證券向投資者募集的資金,但不包括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募集的資金。
募集資金的存放
募集資金的存放實行專戶存儲制度。
公司應當在銀行設立專用帳戶存儲募集資金,並與開戶銀行簽訂募集資金專用帳戶管理協議。
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股票市場的結構和交易活動比發行市場(一級市場)更為復雜,其作用和影響力也更大。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股票市場是投機者和投資者雙雙活躍的地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寒暑表,股票市場的不良現象例如無貨沽空等等,可以導致股災等各種危害的產生。股票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時時刻刻都是變化的。中國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個交易市場。
⑸ 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再次歸還是不是說明上市公司賺錢了
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再次歸還不能說明上市公司賺錢了,如果公司在向證監會上報的材料中顯示募集資金100%都流向流動資金或歸還銀行債務,這樣資金募集的風險過大,一般長了腦袋的證監會人員都會對此有所質疑,詢價也會受阻重重,承銷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一般在做IPO的過程中,券商都會建議企業縮小募集資金投入流動資金的比例,這樣有利於募集成功。因此募集資金全部進入流動資本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⑹ 公司在股票上募集資金後 要還嗎
可以說不用還,但是控股股東要拿分紅,而且按規定在上市公司章程中就寫明了凈利潤達到什麼比例就要給持股人分股利
⑺ 股票上市後募集的資金歸誰,這些錢有多少錢歸公司
1、資本溢價部分計入資本公積。
2、募集資金扣除承銷費用等一系列費用歸公司所有、受全體股東監督。
3、上市就是圈錢、募集的資金隨便立個項目就可以使用、然後通過老鼠倉的模式進行資產轉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