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持有兩房股票嗎
A. 兩房股票暴跌,國內怎麼沒有報道
沒報導你咋會知道,當然我也知道。這次暴跌跌和08年完全不同。上次面臨經營破產,這次只是美財政部利潤收刮太多。
B. 如果中國政府購買美國的兩房債券最終損失了3000
維護也是沒有用的,即使是沒有徹底完蛋,但也一時間翻不了身了,如果我是美國人,我會扯很多理由就是不給你清算,把你的幾千億美元債券再次打包成債券類金融衍生品,低息用上個幾十年,在高價賣給中國,這樣欠中國的債由下一個中國的冤大頭接盤了,把用出售這些債券得來的錢再購買優質的中國資產,豈不是一石三鳥?是虧了還有人來圓說法轉移注意力,是何居心?
C.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購買美國兩房股票
不是這樣計算的,兩房退市對中國投資影響不大
A股也一樣,股票退市了你的股份依然還在。你可以轉讓(如果能找到受讓方),也可以持有獲得股息和紅利。
D. 美國"兩房"為什麼要退市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命令 「兩房」從主板退市,表面原因是它們的股價最近一直徘徊在1美元附近,而1美元是紐交所對上市公司股價的最低要求。但有分析指出,作為國有化公司的政策性導向和股東獲利的要求之間的矛盾,才是「兩房」退市主因。
E. 如果美國關閉兩房 那些外國投資機構持有的他們的債券 股票 還有金融衍生品就不能兌現了么
一再被推遲的「兩房」改革方案終於有了新的動作。據國外媒體昨日報道,美國政府將公布一項提案,逐步削弱房利美與房地美(簡稱「兩房」)在美國住房市場中的中心作用,並最終將這兩家抵押貸款公司關閉或徹底私有化。
三種解決方案待定
報道援引多位白宮官員的說法稱,預計本周五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將向國會遞交一份「白皮書」。報道認為,該計劃一出,意味著政府將削弱對樓市的支持力度。
「白皮書」詳細闡述了三種減少政府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中作用的方案。其中最保守的建議是,除了現有的聯邦機構外,政府將退出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另外兩個方案則是建議創建一套新的機制,讓政府對向來由「兩房」主導的二級抵押貸款市場給予部分支持。報告還將提出按揭業務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增強貸方保護;改變抵押貸款服務,以解決該行業無法與還款滯後的貸方合作的問題;清理貸款證券化、貸款捆綁銷售給投資者的新措施。
知情人士稱,「白皮書」的目的是為了吸引私人資本重新回到住房金融市場,從而減少政府在抵押貸款債券中的投入。過去幾十年來,「兩房」在美國住房市場中一直發揮著中心作用。由於事關重大,分析師預計美國政府對「兩房」命運的最終決定可能會在今年年底達成一致。
美政府已耗資千億救助
據悉,房利美和房地美由美國政府出資創建,主要業務是購買抵押貸款並證券化,然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證券,從而騰出資金用於提供給購房者新的貸款。由於近年來美國房地產泡沫化愈演愈烈,「兩房」不得不降低貸款門檻,這使得貸款違約增加,兩家公司遭受巨額虧損並引發次貸危機,並由此造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
2008年9月7日,美國政府接管「兩房」。去年6月,由於股價長期表現不佳,「兩房」被勒令退市。截至目前,美國政府救助「兩房」已經耗資1480億美元,但兩家公司至今仍未能實現盈利。據去年11月評級機構標准普爾的一份報告預測,如果要完全救活「兩房」,美國政府可能要投入高達7000億美元的巨額救助金。分析人士認為,一旦政府扶植力度減弱,購房者的借貸成本將加大,會讓本已脆弱的樓市雪上加霜。
同時,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對「兩房」的爭議使這個問題披上了政治色彩。是繼續用納稅人的錢拯救「兩房」還是任其「自生自滅」成了奧巴馬政府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本報記者 沈瑋青
■ 美政府救助「兩房」大事記
2008年7月11日 由於市場擔心「兩房」遭政府接管或增發融資,「兩房」股價險遭腰斬。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保爾森表態,美國政府暫不考慮接管。
2008年7月13日 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宣布救助「兩房」措施。財政部將提高「兩房」信用額度,並承諾必要時購入股份。美聯儲承諾對「兩房」開放貼現窗口,以提供直接融資。
2008年7月26日 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一項總額3000億美元的住房援助議案,旨在救助美國樓市,同時幫助「兩房」擺脫困境。議案授權財政部無限度提高「兩房」貸款信用額度,必要時可購入「兩房」股票。
2008年9月7日 保爾森宣布由政府接管「兩房」,聯邦住房金融署接手「兩房」日常運作。
2008年9月14日 聯邦住房金融署宣布,不允許房利美和房地美向前任首席執行官丹尼爾·馬德和理查德·賽倫支付巨額離任補償。
2009年3月18日 美聯儲宣布將購買1000億美元「兩房」債券,使美聯儲2009年以來購買「兩房」債券總額翻番。
2009年4月22日 房地美時任代理首席財務官大衛·凱勒曼在家中自殺。
2009年12月24日 美國財政部宣布取消原先對「兩房」設定的4000億美元救助上限。
2010年3月23日 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說,鑒於美國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困境,針對「兩房」的改革宜緩行。
2010年5月5日 房地美稱,由於今年第一季度繼續虧損大約80億美元,希望政府增加106億美元救援資金,這將使房地美的政府救助總額達到613億美元。
2010年5月10日 房利美稱,今年第一季度繼續虧損131億美元,擬再次尋求84億美元政府救助,這將使房利美接受的政府救助總額達到836億美元。
2010年6月16日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發表聲明,要求「兩房」退市。
2011年2月9日 消息稱美國政府擬關閉「兩房」。
■ 回顧
「兩房」去年遭遇退市
2010年6月16日,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表示,准備將其監管的房利美與房地美的股票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理由是兩家公司的股價長期表現不佳。
根據紐約證交所規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其股票將被摘牌。自2008年9月起,在超過30個交易日中,房利美與房地美普通股的價格一直徘徊在1美元附近;最近的30個交易日里,房利美的股票價格跌破了1美元,房地美則在1.0美元-1.5美元之間徘徊。
去年7月8日,紐約和芝加哥證券交易所在開市前停止了房利美普通股和優先股交易。該公司在退市前一天宣布,將發行三年期新債,到期日為2013年8月20日。退市前,房利美股價已跌至每股25美分。房地美同日也從紐交所退市。(沈瑋青)
「兩房」三年彌補1/8損失
美國金融危機質詢委員會上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兩房」在過去約三年中通過要求銀行購回劣質抵押貸款收回總計209億美元的資金,但僅占「兩房」自2008年以來信貸損失總額的1/8。
報告顯示,從2007年至2010年8月31日,「兩房」曾要求銀行回購將近167000份劣質抵押貸款,總額達348億美元。在此過程中,實際收回總額達209億美元,其中房利美從銀行收回118億美元,房地美收回91億美元。
「兩房」通常從銀行購買貸款並將其證券化後賣給投資者,並為這些證券提供擔保以防借款人違約。當銀行將抵押貸款賣給「兩房」時,會就一定的貸款銷售標准達成協議,並有責任在不滿足這些標準的情況下回購貸款。但問題是那些原本該用來居住的房屋實際上卻被用作投資。當違約率較低的時候,回購貸款一般被當作正常發生的營業成本。但當金融危機爆發,美國的止贖權不斷攀升後,「兩房」已開始加強對違約貸款的核查,並迫使銀行購買這些銷售無望的貸款。這就導致銀行的回購成本成為非正常營業成本。
據分析師估算,美國銀行業因為回購「兩房」劣質抵押貸款而造成的損失最終將高達280億美元。(沈瑋青)
■ 小資料
房利美和房地美
「兩房」是美國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機構——聯邦國民抵押協會(簡稱房利美)和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簡稱房地美)的簡稱。由美國國會立法設立的政府支助機構,目的在於為住房抵押貸款市場提供穩定而連續的支持,提高住房抵押貸款的可獲得性。
美國的住房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之一,自1932年構建聯邦住宅貸款銀行系統以來,逐漸形成了以「兩房」為主、私人抵押貸款機構為輔的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通過政府幹預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為住房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兩房」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支柱,兩家機構承保或者購買的房地產貸款約佔美國居民房地產市場的50%,次貸危機以來達到80%以上。「兩房」擁有和擔保的資產規模約5.5萬億美元。在「兩房」債券投資者中,70%以上是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等美國國內投資者。
■ 落地
中國是「兩房」大債主
據悉,中國目前持有「兩房」數千億美元的債券,專家稱此舉或對中國的投資產生一定的賬面損失。
早在2008年就有消息稱,中國政府是「兩房」債券的最大海外購買者,持有數千億美元的「兩房」債券。日本、開曼群島、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也是其主要持有國,五國共持有1.3萬億美元的「兩房」債券。但由於數據不公開,目前對此並無相關的確切數字。標准普爾曾經在報告中指出,截至去年6月中國金融機構持有「兩房」債券總額達到3400億美元。
在「兩房」退市時,有質疑稱中國購買的「兩房」債券將面臨巨額損失。國家外管局當時曾表示,「兩房」債券規模大、流動性較好,在債券投資領域一直是各國中央銀行進行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對象。危機期間,「兩房」獲得美國政府的積極救助,總體情況穩定。「兩房」債券當時還本付息正常,價格穩定,且我國外匯儲備沒有投資「兩房」股票,因此退市對「兩房」的債券未造成負面影響。(沈瑋青)
■ 專家觀點
中國投資「兩房」不會打水漂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昨日表示,由於「兩房」涉及的資產規模較大,不僅會對海外投資者產生影響,還會給美國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帶來震動。但是任何重大的決策都需要循序漸進,過程可能相對漫長,而且美國去年已經宣布「兩房」退市,市場對於政府決策已經有了一個緩沖消化的過程,海外投資者也理應有了相應的對策,所以他預計「兩房」的新政策不會對市場帶來太大震動。
劉元春還表示,中國購買「兩房」債券不單是為獲回報,還有其戰略考慮。「兩房」關閉後從清償的程序上來講可能會使中國的債券產生賬面縮水,但從中長期來看,戰略上或會有所收益,不能一概而論。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微博)則認為,中國投資「兩房」打水漂的可能性不大。「兩房」債券數額龐大,事關美國政府的信譽和國家形象,美國不會做出輕率決定,而會對市場有所交待。她認為隨著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中國應根據市場情況隨時調整戰略組合,即時觀望跟進。(沈瑋青)
新京報)
F. 為什麼上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以防止人民幣升值
一、關於中國購買「美國國債」
原文來源:網路作者:中國「經濟專家」 重新編排加註:紅馬大叔
中國的「經濟專家」這樣說:
現行的紙幣發行制度,是由一國政府根據本國法律發行並強制流通的;出了本國的國界不能流通,別國政府也沒有義務為其流通創造條件。
其他國家的國民或政府之所以願意持有並儲蓄別國貨幣,完全是因為購買該國的商品需要該國的貨幣。只有該國的經濟發達,貨幣的使用用途多,別的國家才願意擁有該國貨幣。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在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佔有絕對的優勢,所以美元是國際經濟的計價貨幣,也是外匯儲備的主要手段。
我國購買的美國國債,是用我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包括對外貿易)賺取的外匯購買的。我國用商品換回美元後,放在自己手中沒有利息,要存在美國銀行(歐元存在歐洲銀行)才能有利息(也就是收益),否則這么大的一筆資金空置是巨大的浪費。
中國購買美國的國債收益率,要遠遠高於存款利息,也是我國國際收支大大順超情況下的一種沒有辦法的選擇。
美國的國債類似中國的國庫券,有三個月、半年、一年、三年期等不同的期限,在證券市場公開發售(不是想像中的向某個人借錢打個欠條那種方式),到期後美國政府有責任贖回。如果美國政府對到期的國債不付賬,它的債券的信用的等級就會降低,以後就不會有人再買它的債券,等於自己堵路。
所以中國人民銀行在美國的債券市場開一個賬戶,就可以購買美國的國債了,就如同我們現在國內買股票一樣方便。
當然,如果中美發生戰爭,美國就會把中國視為敵國,就會把中國的債權凍結,借機賴賬不還。因此購買美國的國債首先要考慮政治安全性,(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所以,中國「精英」們一再強調:今日中國應當盡可能在「任何情況」下與美國保持「友好」,絕不能與美國進行抗爭與戰爭,絕不能成為美國的「敵國」……);其次還要考慮經濟安全性,是否有美國經濟出問題而其債券便成廢紙的可能。排除了這些風險,還要考慮其易變現性,其價值的保值與增值等一系列的問題。(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就是說,中國千萬別打算全部或大部分收回自己「存放」在美國的300噸黃金和上萬億美元,少量「減持」可以,大量「變現」不行;如果中國敢於「打算」把全部或大部分「美國國債」迅速變賣成現金,美國就會以各種借口把中國變成「敵國」,立即宣布「把中國債權凍結」……)
(中國政府和「經濟專家」們)經過多方面的考慮與權衡,只有買美國的國債相對比較穩妥,我們龐大的外匯儲備也只好放在這個不十分理想的投資場所了。
顯而易見,如果美國國債價格下跌,我們的外匯要受損失,美國的美元貶值,我們的外匯同樣要受損失。這也是有國際評論說美國綁架了中國經濟的原因。(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是「大實話」!——問題是在「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債價格下跌」的時候,中國應該如何「選擇」應對方式?如果中國敢於「打算」把全部或大部分「美國國債」迅速變賣成現金,美國就會以各種借口把中國變成「敵國」,立即宣布「把中國債權凍結」;只有繼續「增持」,幫助美國渡過「經濟危機」,才能夠與美國繼續保持「友好關系」……)
可是我國的外匯順差越來越大,外匯花得沒有存得快。我們這么大的一筆資金,如果投資美國的其他財產,勢必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很大的沖擊,美國政府會嚴加限制,同時這些財產的變現性也會比債券差很多。(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又是「大實話」!——中國「經濟專家」與「自稱精英」們的嘴臉暴露無遺!)
通過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權衡,也只好忍個肚子疼,採用買美國國債這個沒有辦法的辦法。(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就是中國「經濟專家」和「自稱精英」們的「智力」與「聰明」!)
二、關於中國購買「兩房債券」
原文來源:「互聯網」與「飛揚——思考版」作者「網上混混兒」重新編排加註:紅馬大叔
「網上精英」:「 中國3000多億美金買兩房債券確實值得商榷,但是兩房絕對不會破產清算,因為除了中國日本等國家買了1萬億,兩房最大的持有人是美國國內的各種基金主要是大型養老基金,差不多有5萬億美金,如果這些錢都沒了,不說外國政府會怎麼反應,美國人先自己造反了,5萬億美金相當於美國一年接近40%的GDP。你把美國人養老的錢都搞沒了。還不說兩房破產對美國房貸市場的影響,兩房是美國60%的房貸的擔保方。」
「雙線—大鼠」:「 現在2房宅已經是美國政府信用債了,沒啥事。」
southrock(又名:南石)在2008-08-15 13:15這樣說:「(購買「兩房債券」)當然是愛國行為,這還需要懷疑嗎?美國兩房債券是美國最有信用的債券,買兩房債券遠比買其他債券更有利。至於當前出現的兩房危機,對於美國的打擊遠遠打於對中國的打擊,而且美國政府已經出手救市。經濟決策不是算卦,而只能根據信用評級來進行決策。——舉一個有趣的例子:某些人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時候,說毛主席發動某運動是帶著如何如何偉大的動機,只是「他老人家萬萬沒有想到……」。呵呵,既然他老人家都能夠萬萬沒有想到,我們就不能萬萬沒有想到美國會出現這樣的危機?如果美國兩房真的垮了,中國損失的只是幾千億美元,而美國損失的,豈止是幾萬億? 」
田單在2010-07-10 23:27說:「外匯儲備是幹不了其他事情的,要不以現金形式存在美國的銀行里,要不就變為債券或股票,顯然美國政府債券是平衡風險和回報率後最佳的投資。——央行接收了1美元的外匯,就已經在國內發行了和1美元相當的人民幣了。如果國內的人想去外國花1美元,就要向央行交出相當於1美元的人民幣。也就是說,這些錢不是政府的資產,而是全體中國人民和全體中國企業以及全體在華外企交給央行暫時保管的錢。如果這些美元在銀行里存著,不光利率低,而且美國的銀行往往很不靠譜,碰上金融危機就能倒閉幾百家,可靠性還不如美國政府債券呢。」
南石在2010-07-11 09:30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外匯儲備沒用,中國一年進口1億多噸石油,莫非是坑蒙拐騙來的?在那個偉大光榮正確的年代裡,中國不得不靠賣石油來換外匯,莫非某大叔就覺得爽了?呵呵,對經濟一竅不通,偏偏喜歡談論經濟,還叫囂什麼「誰敢回答我的問題」。是沒人敢回答——回答這種問題,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啊。」(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 『世上本無事,南石自擾之』! 紅馬大叔說: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年代為外資與外商提供種種『優惠』,實際使用(引進的)外資僅為:6224.05億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說法,似乎僅2005年就從中國賺走了1000多億美元的利潤。但是,中國從開始購買美國國債,到2010年3月持有9000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加上中國購買3400億美元「兩房債券」被套死,再加上中國內地購買「美國股票」的「投資」,花了這么多美元,究竟每年為中國賺回了多少「利潤」?」對於這個「問題」——中國的所謂「經濟專家」與「自稱精英」們從來就不敢回答!——「自稱精英」的南石先生同樣不敢回答!因為,在吞雲吐霧狀態中「反毛成癮」和「哈美成癖」的「自稱精英」們,由於「精英智力」極為有限,根本無力回答這樣的「問題」,於是就只能用「精神爽利法」說一句:『回答這種問題,是侮辱自己的智商啊。』」
yfycdm在2010-07-16 09:18--18:30</SPAN></SPAN>說:「老外拿著美元來中國花,或者中國企業的產品賣給老外掙了美元,中國的央行就要給他們人民幣來把這些美元換過來,這才形成了外匯儲備,央行拿著外匯儲備去做做投資,這才有購買債券的事,而不是為了買債券去發行人民幣——至於某馬說的什麼人民幣升值導致外匯儲備貶值之類的傻話,希望烏有的朋友們不要再拿出來丟人現眼了。——那麼你倒說說中國的外匯儲備應該投到哪去?——難道在自家後院刨個坑埋起來就能保值增值了?——難道烏有們都覺得外國人個個是活雷鋒?人家不掙錢幹嘛要來投資呢?換了是你你肯嗎?——缺錢的時候就想著人家口袋裡的鈔票,掙了錢就不肯分紅了,這樣的人果然是人間極品……」(紅馬大叔的簡單評註:這就是「網上混混兒」的「精英妙論」:中國有了「外匯儲備」,就應該去美國「投資」,否則,就只有「在自家後院刨個坑埋起來」,如此「聰明」的「一夥」,還成天主張「精英治國」……;你們能夠「治國」嗎?)
三、紅馬大叔轉帖《證券時報》記者賈壯的一則「報道」與「評注」
《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報道:
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就外匯管理政策熱點問題答問時表示:最近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外界擔心中國外匯儲備的「兩房」投資會有損失。外匯局回應稱,目前,美國政府擁有「兩房」約80%的股份,是最大股東,此次「兩房」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定退市,對「兩房」的債券未造成負面影響。我國外匯儲備沒有投資「兩房」股票,「兩房」的債券目前還本付息是正常的,價格穩定。(《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原註:外管局當時依據何種判斷投資兩房債券呢?對方以何種方式保證中國投資的安全呢?此外,2008年危機暴露的時候,俄羅斯及時抽出其中的投資,為什麼中國無視風險繼續持有呢?是單純的投資判斷還是黑幕重重的利益輸送呢?這些投資細節難道不需要對全國人民有一個招待嗎?兩房股票退市反映兩房目前的經營狀況十分慘淡,外管局依據何種理論認為「對「兩房」的債券未造成負面影響。」兩房債券在美國交易市場的市場價格和流動性難道沒有影響,試問一筆不能變現的投資其風險可控嗎?作為中國人,我們只能恭喜外管局成了兩房債的超級莊家了,一個不能出貨的爛庄。)
外匯局認為,對於美元出現大幅貶值可能給我國外匯儲備帶來的損失問題,應該全面分析。首先,要綜合考慮外匯儲備的貨幣構成,以及各種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外匯儲備資產由多個幣種構成。即使美元貶值,但歐元等其他貨幣可能升值,一定程度上會相互抵消。(《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原註:中國買美元,美元跌;買歐元,歐元危機,什麼時候相互抵消了?)
(外匯局說:)其次,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只有在兌換為人民幣時才發生實際損益。外匯儲備主要以外幣資產的形式存放,用於確保國家的對外清償能力,包括支付進口、國際間的融資、債務償付、維護幣值乃至金融體系穩定等。除非發生戰爭或危機等特殊情況,否則人民銀行不可能把外匯儲備資產大規模轉換為人民幣形態,也就不會因為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導致外匯儲備發生實際的損失。(《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原註:賬面虧損不叫虧損?賬面收益能叫收益嗎?照這種說法,只要永遠不兌換成人民幣,就萬事大吉了。這是典型的掩耳盜鈴和鴕鳥政策。)
</p>(外匯局說:)再次,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價值取決於實際購買力。外匯儲備主要用於對外支付,因此外匯儲備是否發生損失要看它的實際購買力是否下降。如果美國發生通貨膨脹,那麼外匯儲備資產的實際購買力就會受到影響,即同等數量的美元資產買到的實物量會減少。但實際情況是我國外匯儲備經營多年保持穩定收益,資產收益率高於美國通貨膨脹率。近些年來,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總體較低,我國外匯儲備資產收益率能夠保持儲備實際購買力穩定增加。(《證券時報》記者賈壯原註:以中國加入世貿為起點,在中國的外匯儲備激增之後,以美元計價的一攬子包括原油,銅,糧食和其他資源在內的大宗商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暴漲,中國外儲的實際購買力到底是極大地削弱了還是增加了,看看美元指數吧,那段時間美元一直在做自由落體運動。不要自欺欺人了。)
(外匯局說:)第四,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匯儲備賬面損失遠遠小於我金融資產的賬面盈餘。截至2010年3月,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2.42萬億美元。同期,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約84.3萬億元人民幣,約相當於12.3萬億美元,是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5.1倍。這意味著當人民幣升值時,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大體相當於外匯儲備資產賬面損失的5.1倍。如果再考慮居民以股票、債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資產和房地產資產的規模,人民幣資產的賬面收益將更大。.
G. 為什麼兩房股價下跌
據報道,美國政府是在上周五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一份報告後決定接管「兩房」的。這份報告稱,截至2008年6月,美國400萬抵押貸款購房者中已經有9%的人違約,這是美國歷史上的最高紀錄。該報告同時證實,按揭市場存在的危機已經被轉嫁到了那些沒有或少有收入及財產證明的借貸者身上。
過去幾個月里,房地美股價大跌讓其融資55億美元的計劃一直不能成行。今年初,房地美承諾將融資55億美元來支撐公司資金運轉。當初就有分析稱,一旦融資失敗,美國財政部需動用國家稅收為其注資,對兩家公司的資本結構進行調整。
房利美、房地美最近的股價跌勢令人驚詫。過去一年,「兩房」股價縮水近90%。房利美股價從一年前的70美元降至5.5美元左右,房地美的股價則從1年前的45美元降至最低4美元左右。
由於美國政府將出手接管的報道是在當天紐約股市收盤後發表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價在盤後交易中分別大幅下挫24%和19%。
因抵押貸款違約率驟增,這兩家擁有或擔保美國近一半債券的政府支持企業,在過去四個季度里虧損巨大,成為了美國大選中的財經焦點。布希政府接管「兩房」這一舉措,將對美國納稅人的利益以及美國經濟前景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
H. 美國兩房退市對中國有何影響
美國兩房退市,
中國國家外匯持有376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國內專家都自我安慰說:兩房債券相當於美國的准國債,風險不大,呵呵,但前兩個月美國財長還公開說了:兩房債券不是國債,美國政府沒有必然的責任。人家都提前解套了。
俄羅斯原來也持有600億美國左右的兩房債券,但人家去年就全拋完清倉了。
中國是最大的兩房債券持有人,還聲明過沒有大規模減持。
中國國內的各大銀行都持有不少其債券,總額相當於256億美元吧,
大家算算加法,中國一共持有4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以前買它是因為認為它是准美國車債,安全,
現在全變了,最不安全。
這相當於國內有2.8萬億左右的人民幣沒有相對應的擔保了。
還有,這也只是兩房債券,中國在美國的投資還有多少?命脈全在人家手裡,人家不玩了怎麼辦?
看來我們還是沒有金融自主權。
一句話,我們的命運不全掌握在自己手裡。
希望高人能有解決此難題的辦法: 打劫吧,現在找劫材,逼美國政府不得不擔保兩房債券。
不過打劫其實是一種利益交換,只是權衡大小,損失是一定的,只是多少的問題。
中國因持有大量「兩房」債券而飽受驚擾,到底持有多少債券各種說法不一。坊間說法有的認為中國持有7000億美元,有說5000億美元的,官方正式的說法是3700億美元。3700億美元,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兩房的股權與債權持有人將成為被犧牲者。股價將繼續大幅下挫,債券價格受到連累,中國持有的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必然受到影響。今年4月,美國財長蓋特納曾公開表示,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債券不應被視為主權債務,但人們不應懷疑美國政府對這兩家公司的支持。如此含糊的語言,意味著兩房債券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太大變數。 銀行已下達封口令,禁止任何人評論」,
兩房的股權與債權持有人將成為被犧牲者。股價將繼續大幅下挫,債券價格受到連累,中國持有的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必然受到影響。今年4月,美國財長蓋特納曾公開表示,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債券不應被視為主權債務,但人們不應懷疑美國政府對這兩家公司的支持。如此含糊的語言,意味著兩房債券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太大變數。 銀行已下達封口令,禁止任何人評論」,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內部人士昨日在電話的另一端小聲地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方面始終對所持有的 「兩房」債券放心不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自傳《峭壁邊緣——拯救世界金融之路》一書中曾提到王岐山副總理不止一次對「兩房」債券安全性表達關切。在最近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方也承諾,繼續加強對「政府支持企業」的監管,確保其具有足夠資本和能力履行其財務責任。有專家指出,「政府支持企業」就是指「兩房」。 由於相關數據並不公開,目前市場並不清楚中國方面持有 「兩房」債券的確切數字。不過,上述保爾森自傳中透露,中國在2008年的持有額達數千億美元。他在書中指出,「外國投資者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由『兩房』發行或擔保的債券,其中以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為主。」 坊間傳聞則稱,中國政府持有「兩房」債為3760億美元,商業銀行持有250多億美元。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一位專家求證時,該專家不願透露具體數字,但肯定地說,實際的數額要更多。 記者查閱各上市商業銀行一季報,建行持有外幣債券投資組合賬面價值83.28億美元,其中持有美國次級按揭貸款支持債券賬面價值1.09億美元,占外幣債券投資組合的1.3%;中國銀行(601988,股吧)2009年末持有約760億美元的外幣債券,但沒有披露持有外債的具體種類。記者在中行年報中發現,該行曾持有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美國Alt-A住房抵押貸款債券,以及美國Non-Agency住房抵押貸款債券。 此前,為規避風險,建行為美國次級貸款已累計提取減值准備7.22億美元,中行為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累計計提了12億美元的減值損失。對於中方是否已經大幅減持「兩房」債,《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難以找到買家,中方減持的幅度可能不大。 針對「兩房」退市引發的後續問題,宋鴻兵認為,中國不必過分擔憂。他認為,退市與「兩房」債券價格並沒有直接關系,「兩房」債的價格由美國政府間接擔保,只要投資者相信美國政府,只要美國主權信用等級不被調降,「兩房」債券的價格就不會受其股價太大的影響。 據記者從彭博系統了解,「兩房」債券價格在次貸危機一年半以來的整體趨勢是恢復的,有些種類的債券價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另外一些種類的價格雖然在2009年出現下探,但在2010年又回升至高點。 宋鴻兵還表示,跟股票相比,債券要重要得多,美國政府不會讓債券出現太大的問題,在萬不得已時,美聯儲會直接購買其債權以保持市場穩定。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蔣舒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解讀方式不同,判斷債券的好壞主要看現金流,而股票市場則反映了未來市場的預期。此次「兩房」退市主要是美政府回應市場對於「兩房」半國有化、半市場化操作的批評,市場不應過度擔心其債券價格。
兩房的股權與債權持有人將成為被犧牲者。股價將繼續大幅下挫,債券價格受到連累,中國持有的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必然受到影響。今年4月,美國財長蓋特納曾公開表示,房利美與房地美發行的債券不應被視為主權債務,但人們不應懷疑美國政府對這兩家公司的支持。如此含糊的語言,意味著兩房債券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存太大變數。
銀行已下達封口令,禁止任何人評論」,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內部人士昨日在電話的另一端小聲地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方面始終對所持有的 「兩房」債券放心不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自傳《峭壁邊緣——拯救世界金融之路》一書中曾提到王岐山副總理不止一次對「兩房」債券安全性表達關切。在最近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方也承諾,繼續加強對「政府支持企業」的監管,確保其具有足夠資本和能力履行其財務責任。有專家指出,「政府支持企業」就是指「兩房」。
由於相關數據並不公開,目前市場並不清楚中國方面持有 「兩房」債券的確切數字。不過,上述保爾森自傳中透露,中國在2008年的持有額達數千億美元。他在書中指出,「外國投資者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由『兩房』發行或擔保的債券,其中以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為主。」
坊間傳聞則稱,中國政府持有「兩房」債為3760億美元,商業銀行持有250多億美元。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一位專家求證時,該專家不願透露具體數字,但肯定地說,實際的數額要更多。
記者查閱各上市商業銀行一季報,建行持有外幣債券投資組合賬面價值83.28億美元,其中持有美國次級按揭貸款支持債券賬面價值1.09億美元,占外幣債券投資組合的1.3%;中國銀行(601988,股吧)2009年末持有約760億美元的外幣債券,但沒有披露持有外債的具體種類。記者在中行年報中發現,該行曾持有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美國Alt-A住房抵押貸款債券,以及美國Non-Agency住房抵押貸款債券。
此前,為規避風險,建行為美國次級貸款已累計提取減值准備7.22億美元,中行為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累計計提了12億美元的減值損失。對於中方是否已經大幅減持「兩房」債,《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難以找到買家,中方減持的幅度可能不大
針對「兩房」退市引發的後續問題,宋鴻兵認為,中國不必過分擔憂。他認為,退市與「兩房」債券價格並沒有直接關系,「兩房」債的價格由美國政府間接擔保,只要投資者相信美國政府,只要美國主權信用等級不被調降,「兩房」債券的價格就不會受其股價太大的影響。
據記者從彭博系統了解,「兩房」債券價格在次貸危機一年半以來的整體趨勢是恢復的,有些種類的債券價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另外一些種類的價格雖然在2009年出現下探,但在2010年又回升至高點。
宋鴻兵還表示,跟股票相比,債券要重要得多,美國政府不會讓債券出現太大的問題,在萬不得已時,美聯儲會直接購買其債權以保持市場穩定。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蔣舒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解讀方式不同,判斷債券的好壞主要看現金流,而股票市場則反映了未來市場的預期。此次「兩房」退市主要是美政府回應市場對於「兩房」半國有化、半市場化操作的批評,市場不應過度擔心其債券價格。
I. 因為「兩房」被收歸國有,如果我國機構買了「兩房」的股票,股權會被稀釋為什麼
因為美國財政部的注資,「兩房」的大股東變成了財政部,變成了美國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就是好象中國的上市央企一樣,並不是私有化了,變成了100%的美國國有公司.因為美財政部向「兩房」注資,是通過發行大量新股的方式進行的,這樣一來,原有股東的股東權益就會被大量稀釋,就是這么簡單.
J. 中國持有的兩房債現在怎麼樣了
兩房」退市對我國持有的債券並無直接影響,但未來是否會發生違約還取決於美國政府對「兩房」的改革政策。
「『兩房』退市只是其股票從交易所退市,對『兩房』債券並無直接影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表示,中國社科院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劍鋒表示,「兩房」退市與其債券償付能力沒有關系,也不影響其發行債券的信用評級。「至今其信用評級仍是aaa。」殷劍鋒說。
「隨時可以套現,賬面上也絕對能賺,因為『兩房』債券價格正創歷史新高。」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兩房」債券未來是否會發生違約仍是未知數。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政府並未明確對「兩房」的擔保,但市場一直相信政府對其存在隱形擔保。
短期內持有「兩房」債券並無風險,但如何防範風險,保證我國外匯儲備的穩健經營,是外儲經營管理者和金融機構繞不過去的難題。
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表示,當前即使想賣掉「兩房」債券變現也難以找到足夠多的「大買家」,或者以較好的價格賣出。因此,鑒於目前「兩房」債券市場價格走高,相關機構或部門可以採取其他投資手段盤活「兩房」債券資產,從而「變廢為寶」。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本段應該注意的
股份和債券是不相同的。中國購買的是債券,加上兩房實際上是美國政府的公司,現今已經接管,因此中國的債券是有解套的時候的。只是用如此大的資金購買同一行業的這么多債券,在風險管理上中國相關機構肯定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