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股票資金管理策略
A. 對沖基金為何物,為什麼對華爾街金融風暴有重要影響
起源與發展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買空賣空、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
對沖基金的運作
最初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空該行業中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才被用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漸深入,近年來對沖基金倍受青睞是由於對沖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賺錢。從1999年到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損失11.7%,而對沖基金在同一期間每年贏利11.2%。對沖基金實現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有原因的,而且它們所獲得的收益並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麼容易,幾乎所有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經紀。
被對沖基金所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權為例)有三大特點:第一,它可以以較少的資金撬動一筆較大的交易,人們把其稱為對沖基金的放大作用,一般為20至100倍;當這筆交易足夠大時,就可以影響價格(見圖1);第二,根據洛倫茲·格利茨的觀點,由於期權合約的買者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即在交割日時,如果該期權的執行價格(strike price)不利於期權持有者,該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這種安排降低了期權購買者的風險,同時又誘使人們進行更為冒險的投資(即投機);第三,根據約翰·赫爾的觀點,期權的執行價格越是偏離期權的標的資產(特定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其本身的價格越低,這給對沖基金後來的投機活動帶來便利。
對沖基金管理者發現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點後,他們所掌握的對沖基金便開始改變了投資策略,他們把套期交易的投資策略變為通過大量交易操縱相關的幾個金融市場,從它們的價格變動中獲利。
現時,對沖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多達20多種,其手法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 (一)長短倉,即同時買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凈長倉或凈短倉;
* (二)市場中性,即同時買入股價偏低及沽出股價偏高的股票;
* (三)可換股套戥,即買入價格偏低的可換股債券,同時沽空正股,反之亦然;
* (四)環球宏觀,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經濟金融體系,按政經事件及主要趨勢買賣;
* (五)管理期貨,即持有各種衍生工具長短倉。
對沖基金的最經典的兩種投資策略是「短置」(shortselling)和「貸杠」(leverage)。
短置,即買進股票作為短期投資,就是把短期內購進的股票先拋售,然後在其股價下跌的時候再將其買回來賺取差價(arbitrage)。短置者幾乎總是借別人的股票來短置(「長置」,long position,指的是自己買進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在熊市中採取短置策略最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賭錯了股市方向,則必須花大錢將升值的股票買回,吃進損失。短置此投資策略由於風險高企,一般的投資者都不採用。
「貸杠」(leverage)在金融界有多重含義,其英文單詞的最基本意思是「杠桿作用」,通常情況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貸手段使自己的資本基礎擴大。信貸是金融的命脈和燃料,通過「貸杠」這種方式進入華爾街(融資市場)和對沖基金產生「共生」(symbiosis)的關系。在高賭注的金融活動中,「貸杠」成了華爾街給大玩家提供籌碼的機會。對沖基金從大銀行那裡借來資本,華爾街則提供買賣債券和後勤辦公室等服務。換言之,武裝了銀行貸款的對沖基金反過來把大量的金錢用傭金的形式扔回給華爾街。
另外:華爾街的金融風暴是次貸危機(房地產),不是對沖基金
著名的對沖基金
量子基金
喬治·索羅斯
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雙鷹基金由喬治·索羅斯創立,注冊資本為400萬美元。1973年該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資本額躍升到1200萬美元。索羅斯基金旗下有五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個,也是全球最大的規模對沖基金之一。1979年 索羅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為量子公司。之所謂取量子這個詞語是源於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此定律與索羅斯的金融市場觀相吻合。測不準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准確描述原子粒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而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在不確定和不停的波動狀態,但通過明顯的貼現,與不可預料因素下賭,賺錢是可能的。公司順利的運轉,得到超票面價格,是以股票的供給和要求為基礎的。
量子基金的總部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其目的是為了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並大量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杠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性金融操作。憑借索羅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膽識,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中逐漸成長壯大。由於索羅斯多次准確地預見到某個行業和公司的非同尋常的成長潛力,從而在這些股票的上升過程中獲得超額收益。即使是在市場下滑的熊市中,索羅斯也以其精湛的賣空技巧而大賺其錢。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萬美元,即增長了3萬倍。
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經紀人朱利安·羅伯遜集資800萬美元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攻擊英鎊、里拉成功,並在此次行動中獲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從此名聲鵲起,被眾多投資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資本此後迅速膨脹,最終成為美國最為顯赫的對沖基金。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節節攀升,在股、匯市投資中同時取得不菲的業績,公司的最高贏利(扣除管理費)達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總資產達到230億美元的高峰,一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資中失誤,從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間,俄羅斯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的匯價一度跌至147:1,出於預期該比價將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羅伯遜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賣空日元,但日元卻在日本經濟沒有任何好轉的情況下,在兩個月內急升到115日元,羅伯遜損失慘重。在有統計的單日(1998年10月7日)最大損失中,老虎基金便虧損了20億美元,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機上累計虧損近50億美元。
1999年,羅伯遜重倉美國航空集團和廢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兩個商業巨頭的股價卻持續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創。
從1998年12月開始,近20億美元的短期資金從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總共有50億美元的資金從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投資者的撤資使基金經理無法專注於長期投資,從而影響長期投資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羅伯遜要求從2000年3月31日開始,旗下的"老虎"、"美洲獅"、"美洲豹"三隻基金的贖回期改為半年一次,但到2000年3月31 日,羅伯遜在老虎基金從230億美元的巔峰跌落到65億美元的不得已的情況宣布將結束旗下六隻對沖基金的全部業務。老虎基金倒閉後對65億美元的資產進行清盤,其中80%歸還投資者,朱利安•羅伯遜個人留下15億美元繼續投資。
對沖基金投資案例
1992年狙擊英鎊
1979年始,還沒有統一貨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了各國的貨幣兌換率,組成歐洲貨幣匯率連保體系。該體系規定各國貨幣在不偏離歐共體「中央匯率」的25%范圍內允許上下浮動,如果某一成員國貨幣匯率超出此范圍,其他各國中央銀行將採取行動出面干預。然而,歐共體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政策根本無法統一,各國貨幣受到本國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時候,連保體系強迫各國中央銀行做出違背他們意願的行動,如在外匯交易強烈波動時,那些中央銀行不得不買進疲軟的貨幣,賣出堅挺的貨幣,以保持外匯市場穩定。
1989年,東西德統一後,德國經濟強勁增長,德國馬克堅挺,而1992年的英國處於經濟不景氣時期,英鎊相對疲軟。為了支持英鎊,英國銀行利率持續高企,但這樣必然傷害了英國的利益,於是英國希望德國降低馬克的利率以緩解英鎊的壓力,可是由於德國經濟過熱,德國希望以高利率政策來為經濟降溫。由於德國拒絕配合,英鎊在貨幣市場中持續下挫,盡管英、德兩國聯手拋售馬克購進英鎊,但仍無濟於事。1992年9月,德國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歐洲貨幣體制的不穩定只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解決。索羅斯預感到,德國人准備撤退了,馬克不再支持英鎊,於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證金方式大筆借貸英鎊,購買馬克。他的策略是:當英鎊匯率未跌之前用英鎊買馬克,當英鎊匯率暴跌後賣出一部分馬克即可還掉當初借貸的英鎊,剩下的就是凈賺。在此次行動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賣空了相當於70億美元的英鎊,買進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馬克,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凈賺 15億美元,而歐洲各國中央銀行共計損傷了60億美元,事件以英鎊在1個月內匯率下挫20%而告終。
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其後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加上當局大幅調高息率,使對沖基金的計劃沒有成功,但高息卻使香港恆生指數急跌四成,他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港股期貨,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獲利。然而,香港政府卻在1998年8月入市干預,令對沖基金同時在外匯市場和港股期貨市場損手。
B. 股票類書籍哪本書最受歡迎
學習《證券市場基礎知識》《證券交易》。對《股市操練大全1,2,3》進行深入的閱讀 。
對《股票趨勢技術分析》進行較深入的學習,以及對《技術分析精解》,《技術分析精論》進行閱讀,基本技術以及交易策略,能對股票進行基本的趨勢分析,並通過發現識別經典圖形判斷股票的可能走勢。
與此同時研讀《金融心理學-掌握市場波動的真諦》,《操作生涯不是夢》, 對股市中趨勢,阻擋的現象,從群眾心理方面進行了解。
並對一些技術指標如macd kdj 了解其原理以及常用使用方法。
使自己在分析股票走勢時不僅僅照搬書上經典圖形的分析,有時能有自己的見解,並對一些橫盤時不好判斷的趨勢利用kdj進行判斷。
對潘偉君的《看盤細節》《大上海的夢想》進行閱讀,使自己了解了一種以對市場 細節認真的觀察為手段,通過邏輯分析得出買賣建議的方法,並了解部分關於莊家的知識。
對巴布科克《高級技術分析》的閱讀了解關於機械式操作的信息,以及一些簡單的資金管理方法,並充分了解了止損,資金管理方法策略的重要性
C. 中國華爾街優先股是什麼平台
中國華爾街優先股不是平台,優先股是享有優先權的股票。
優先股的股東對公司資產、利潤分配等享有優先權,其風險較小。但是優先股股東對公司事務無表決權。優先股股東沒有選舉及被選舉權,一般來說對公司的經營沒有參與權,優先股股東不能退股,只能通過優先股的贖回條款被公司贖回。
優先股的權利范圍小。優先股股東一般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股份公司的重大經營無投票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享有投票權。
有限表決權,對於優先股股東的表決許可權財務管理中有嚴格限制,優先股東在一般股東大會中無表決權或限製表決權,或者縮減表決權,但當召開會議討論與優先股股東利益有關的事項時,優先股東具有表決權。
D. 散戶抱團血洗華爾街,金融巨頭巨虧380億,最新進展如何呢
導讀:一覺醒來,投資者們又一次見證歷史!誰能想到,號稱成熟市場的美國股市,還能上演機構與散戶的斗爭,而且被「血洗」的一方還是機構......
大戰背後有「陰謀」?
據差評報道,CNBC的記者就認為,游戲驛站的暴漲, Micheal Burry( 電影《 大空頭 》主角的原型 )其實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
因為嘴上抨擊著那些抬高股價的網友,而實際上他旗下的基金已經擁有一百七十多萬股的游戲驛站股票,總價已經漲到了近6億多美元。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E. 華爾街紀錄片觀後感
十集的片子,資本這個詞在片名出現的次數最多。
WALL STREET 意為牆街,因為這條街是以一道推到的牆作為自己的棲息地。今天正如走在良心與貪婪的中間線上,正如電影《華爾街》上所說的中間路線。
華爾街的資本家,體內流著資本的血,資本的嗅覺如水般滲入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群里。財富是從古至今無數人的追逐的夢想。當然在紀錄片里,華爾街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從地鐵的擴張、運河的開鑿、電燈的推廣、美國南北戰爭的勝利*****很多決定人類進步的技術和發明因為它的推動而得以提前實現。
可是他的貪婪也導致了很多人的貧困,內幕交易,非法操縱,都成了它被人中傷的理由,而沒一次危機,也都是他們作為推手,把很多貪婪的人推向了深淵。
華爾街可以看做一個人,人又向上的希望和獲得名利的慾望,而人的慾望得到滿足後就想得到更多的慾望,最終導致貪婪,導致危機,蕭條。而人很難有自我約束和自我管制的品性,寬以待人,嚴於律己是中國人的修身處世法,如華爾街能學到嚴於律己,必不會到教堂懺悔自己的罪過了。可基督教的天性卻只能讓政府去來管住這群危險的人們。滄海浮沉,歷史就這樣以不同的面目重演。
華爾街作為全球金融的大腦,要做到絕對的清醒,並非易事,而我們不被次大腦所傷卻是當務之急!
剛剛一口氣看完了十集的央視紀錄片《華爾街》,現在腦袋裡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詞就是」人類本性「(human nature)。
片中好多被采訪到的人物,在不同角度談論華爾街(這個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代名詞)的時候,都在用這個詞。在談到資本市場從荷蘭起源的時候用到過,在談到資本市場飛速發展的時候用到過,尤其是在談論這個市場的缺陷的時候用的更多,但是更有趣的是這個詞同樣會在每一次資本市場危機之後的糾錯時候用到。由此,HUMAN NATURE是華爾街也就是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起源、成長、發展、壯大、繁榮、蕭條的本質驅動力。
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就不會產生資本市場這樣一套創造和分配財富的機制;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就不會產生推動現代科技發展助推器;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甚至可以說美國這個國家都難以建立。
當然,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也就不會產生一次又一次的社會崩潰;但是,沒有追求金錢慾望的驅使,也就更不會產生一次又一次的社會繁榮。人類的本性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天然驅動力,在200多年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尤其如此。
人的貪婪和恐懼所代表的自然慾望恰恰成為推動社會的力量,這一點在過去已經被歷史所證實,在將來仍然會繼續。
下載了CCTV2的紀錄片華爾街,零零碎碎的看了一些,今天在看CFA的corporate finance的間隙,看了一集。這部紀錄片梳理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資本市場的興衰和經濟起伏的規律,對全面理解現代金融和一個國家崛起的關系提供了很有益的幫助。100年前,華爾街塑造了美國的崛起,到今天華爾街形成了巨大的籠罩全球的資本之網,影響和牽動著全球資本市場和全球經濟。
創新+創業+創投,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引擎。如果有一個經濟的良性系統,能夠把新的科學技術推廣普及應用起來,藉助金融的力量來配置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個欣欣向榮的實業,在這個系統里,創新和科技得到了利用,個人的潛能和能力得到了發揮,投資找到了機會,整體就形成了一個繁榮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局面,所有的這一切加起來能讓社會產出增加,財富增加。效果就像三一的廣告所描述的一樣,通過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達到文明生活的普及,改變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
金融的主要作用是高效融資和分散風險。華爾街這張資本之網輻射到全球各個領域,無論是農業、還是能源業、交通運輸業,他們藉助華爾街的力量完成了他們的強大之路,一個個小公司成長為跨國公司並支撐著美國經濟的強大。比如華爾街的資本為好萊塢鋪設的星光大道,通過這條大道,好萊塢把他們優美的音樂之聲,奇幻的太空戰爭,經典的泰坦尼克愛情故事,以及美麗的潘多拉星球呈現給了整個世界。
雖然最終是通過實業的方式來創造財富,但是金融能助人完成一己之力不能完成的東西,能引導資源和資本的分配。靠一己之力也無法做成大事,必須依靠圈子和network的力量,依靠團隊的力量。在這個星球上,金融文盲的失敗概率會比較高。
我要去華爾街。不光是實現自己的成功,更是參與到驅動社會的引擎中來,以後參與到中國的崛起的關鍵環節中來,進而利用好中國的大趨勢,抓住發展的大背景和時代的潮流。當然華爾街是一個叢林法則盛行的地方,是一個廝殺的地方。用不輸於誰的智商,不輸於誰的努力也還不夠,能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動向做出全面准確的分析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有眼光識別好的項目和機會,有能力把好像項目推銷給資本、把資本推銷給好的項目,同時要了解和駕馭資本市場的各種工具。MBA是一個通道,CFA是一個武器,它不是一把劍,也許只是一把匕首,但是匕首也要磨歷了。讓結果來證明一切。
華爾街對於美國的意義
華爾街誕生的兩百多年裡,從《梧桐樹協議》,美國的南北戰爭,美國的重工業化,一戰中資本的迅速擴展,19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到《聯邦證券法》,《證券交易法》頒布實施,再到20世紀美國的經濟轉型,引領新一輪的經濟浪潮,可以說華爾街是美國經濟的象徵和縮影。
華爾街依託於美國經濟,服務於美國經濟。從一條非常普通的小街成長為美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的代名詞。紐約從美國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城市,成長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國從一個不毛之地,成長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華爾街給我們的啟示
通過《華爾街》這部紀錄片,通過央視解讀的資本市場。我想能從中獲得以下啟示。
首先華爾街在美國經濟崛起,甚至大國競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美國的經濟發展中,從運河的興起,鐵路的興起,到重工業化,再到最後的科技產業的興起。甚至它的南北戰爭,無論是從何平還是到戰爭。它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虛擬經濟的發展,並規范化。
其次,我們看到華爾街的興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美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它經歷了兩次非常重要的調整。一次是它意識到上市公司沒有真實的信息披露。市場是要崩潰的,不可能長期發展,於是進行革命,修正了這一點。後來它發現,一個缺乏政府監管的市場,也是非常不穩定的。隨後就進行了大量的金融改革。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所以,我們要善於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積極修正預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錯誤。
我國作為一個還不成熟的發展經濟體,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但同時,正是因為我們起步和發展的晚,還有許多經驗教訓來吸取。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不斷的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對我國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希望我國有一天也能發展出一條能影響全世界金融的中心。
華爾街——資本無眠觀後感
央視財經頻道於改版一周年之際推出年度力作——10集電視紀錄片《華爾街》,為08年金融危機2周年之後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現代金融體制,展現他的過去,評述他的現在,展望他的未來。
第一集《資本無眠》從一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股票交易員斯科特的一天入手,講述了華爾街運作的內幕。片中的那位交易員供職於T3公司,他每天早上5點坐第一班輪船從家到華爾街上班。除了交易股票,斯科特還負責錄制當天的市場分析。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已經將全球的資本市場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他錄制的節目也以直播形式通過互聯網和電視迅速傳遞到了世界各地。可以說,現在的華爾街的鍾聲牽動的不止是華爾街,他牽動的是整個世界,資本進入無眠時代。
誕生於400年前的華爾街,本質上講,是荷蘭人對外擴張的產物,是貪婪的產物,這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華爾街的性格。現在在華爾街不到一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著2000多家金融機構,40萬金融從業人員,是世界上就業密度最高的地區。這里競爭異常殘酷,你的對手大都是哈佛、耶魯等全球名校的精英,或者擊敗他們活下去,或者被他們擊敗失去工作。在華爾街成長的過程,就是把自己從綿羊變成豺狼的過程。當然這份工作的回報也非常豐厚——華爾街金融從業者的薪水約為其他常春藤名校畢業生薪水的3倍。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里競爭如此殘酷,因為勝者為王。在華爾街生存下去意味著榮華富貴。資本無眠,資本無眠,不睡覺做什麼,當然是逐利,當然是賺錢。
當然,從400多年的金融歷史看來,也正是這種赤裸裸的對金錢的無休止的貪婪的追逐的慾望推動了人類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華爾街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他帶來的損失。正如馬克思所說,交易所是豺狼,但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現在也許還沒有鐵路。
然而,當人類乘坐資本列車飛速前行的同時,也在品嘗著金融危機的摧殘。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為標志,美國多家銀行破產,通用汽車破產、加拿大北電網路破產、冰島政府瀕臨破產,全球大量人員失業,全球經濟開始衰退。
人們開始反思,也許現在的金融體系存在問題。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被歸結於金融衍生品的濫用和政府監管不力,當然,交易不透明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麼,金融危機之後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秩序,T3公司的員工在這方面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通過視頻直播將自己的交易透明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內幕交易和暗箱操作。這也許會成為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至於如何在保證金融監管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金融創新的活力,則依然是一道難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集金融常識:
金融市場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高效籌集資金和分散風險。華爾街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本國的退休金和外國的資金管理公司。這些資金需要保值增值,所以就需要股票市場。而把這兩者聯系起來的就是投資銀行
F. 股市新手!
以下問題是新人入門經常碰到的問題,特總結如下:
一、啥時買,啥時賣?
A、什麼時候買入股票
1、大盤相對低點時買入股票。一般股民想在最低點買入股票,實際上這是辦不到的(即使做到也是偶然的),能做到大盤相對低點,或者說是大盤處於低位,這時入市比較安全。
2、個股價位處於低位時買入股票。
3、證券營業部里投資者已稀稀拉拉時買入股票。
B、買什麼股票
1、買有穩定業績的績優股。買股票一定要看準股票業績。該買的股票業績要穩定,千萬不要買業績大起大落的股票(業績大起大落的股票適於炒作,不適於工薪階層投資)避免股票業績下降,股價下降,深度套牢,難以解放。
2、買成長性好的高科技股。這個前提既是高科技又具有成長性,否則,乾脆不要買。
3、與左鄰右舍相比較,屬於價位相對低的股票。如有幾個股票行業性質相同,業績差不多,盤子基本相同,而其中一隻價位偏低,市盈率低,那麼這個股票可以介入。
總之,買股票要再三考慮、分批建倉。當在大盤低迷時,某股票業績穩定,價位低的股票就可開始分散分批建倉。
C、什麼時候賣出股票
1、自己設定一個盈利點。如盈利20%出局,假如某一股票10元,該股票漲到12元多一點即可賣出。
2、自己設定一個止損點。如虧損8-10%賣出。
3、當大盤進入某一高位時,當證券市場里人頭濟濟時,就應該賣出。
4、賣出時要果斷
二、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①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②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③以6家著名的公用事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④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65家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在四種道•瓊斯股價指數中,以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為著名,它被大眾傳媒廣泛地報道,並作為道•瓊斯指數的代表加以引用。道•瓊斯指數由美國報業集團——道•瓊斯公司負責編制並發布,登載在其屬下的《華爾街日報》上。歷史上第一次公佈道•瓊斯指數是在1884年7月3日,當時的指數樣本包括11種股票,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華爾街日報》首任編輯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l851-1902年)編制。1928年10月1日起其樣本股增加到30種並保持至今,但作為樣本股的公司已經歷過多次調整。道•瓊斯指數是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三、如何買股?
股市有句話說:「選勢不如選股。」一般而言,好的股票不只是要在漲勢中保持著上漲的勢頭,更重要的是要在跌勢中具有抗跌性,能夠逆勢上升。我國目前有一千多隻股票,而且還不斷有新股上市。面對這么多的股票,怎樣才能選到最值得我們投資的股票呢?根據我國股市的實際情況,選股時可主要考慮這幾條標准:
一、業績優良的股票;
二、成長性好,業績遞增或從谷底中回升的股票;
三、行業獨特或國家重點扶持的股票;
四、公司規模小,每股公積金較高,具有擴盤能力的股票;
五、價位與其內在價值相比或通過橫向比較,有潛在的升值空間;
六、適當考慮股票的技術走勢。
選好了股票之後你還得認真地分析買賣點,考慮控制風險的相關措施,再想些資金管理的策略,這樣你做起股票來就不會被捲入被套的狂潮了。
四、正確的炒股心態是什麼樣的?
1、對炒股要有濃厚的興趣。
只有對炒股有濃厚的興趣,你才會去認真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是炒股最基本的條件,也是炒股最基本的心態。
2、要有自信心。
快、准、狠,是投機高手的絕技。有很多人認為很難做到,既然自己都認為很難做到,那別人一定能肯定你根本做不到。因為你自己都根本沒有信心,那別人當然對你沒信心。只要自己非常有信心,並不斷的努力學習,我相信你一定能心想事成。
3、克服恐懼和貪婪。
一句話,只有掌握了足夠的技巧和知識,才能克服恐懼和貪婪。
4、學會止損,是你炒股走向成熟的標志。
賠錢,是金融市場再高的高手也無法避免的。高手無非是賺多賠少,總體實現了長期穩定盈利。頂尖交易員的可貴之處在於當自己的預期與市場走勢相反時,勇於向市場認錯,認賠出局,留得青山在,不怕翻不了身。
5、要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不要人雲亦雲。
對任何事情,都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入手,才能對事情做出理性的分析。
G.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美)詹姆斯.P.奧肖內西)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v1Ri0a_TXiNYmKDwJUNs6Q
書名: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
作者:(美)詹姆斯.P.奧肖內西
譯者:王丹 徐翌成等
豆瓣評分:7.3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12
頁數:463
內容簡介:
本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通篇充滿了非常實證的色彩。作者觀點精當且言之有據,結論具有較高的實戰應用價值。透過看似簡單的證券投資策略,我們可以看到投資大師們過人的智慧、扎實的理論功底以及對市場近乎崇拜的信賴。這對走向成熟的中國證券市場和證券投資者來說,不無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詹姆斯・P・奧肖內西是奧肖內西資金管理公司(O』Shaughnessy Capital Management,Inc.)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該公司位於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是一家著名的投資顧問公司。作者同時還管理四家奧肖內西投資基金。長期以來,奧肖內西先生一直被公認為美國重要的金融專家和股票數量分析方面的先驅。他被《巴倫》雜志稱為「擊敗世界的人」和「統計怪傑」;《高收益》雜志則稱他為「我們所遇見的最具創見性的市場觀察家之一」;《福布斯》雜志把他的第一本書《向專家學投資》形容為「令人敬畏」並將其列為年度最佳金融書籍之一;《股票交易人年鑒》將《向專家學投資》評為「1994年最佳投資書籍」。奧肖內西的投資策略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洛杉磯時報》、倫敦的《每日郵報》、日本的《日經日報》等報紙,以及《新聞周刊》、《巴倫》、《福布斯》、《智慧理財》、《價值》、《金錢》等雜志上介紹過。奧肖內西先生定期在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NBC)的節目中露面。
H. 什麼是炒股的智慧
《炒股的智慧:在華爾街炒股為生的體驗(第3版)》內容簡介:作者以在華爾街十幾年搏擊股海的經驗教訓為感悟素材,在研讀了西方幾百年來所有的炒股名著和炒股大師傳記的基礎上,對如何在股市中盈利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炒股的智慧:在華爾街炒股為生的體驗(第3版)》是為那些和作者一樣、真正想以炒股為生的投資者而寫的。很多人賺錢時,不知道為何賺到錢,不知下次要怎樣做才可以重復賺錢的美好經歷;虧錢時,不明白為何會輸,下次要怎樣才能防止再次虧錢。單靠運氣,你永遠無法不斷地從股市賺到錢並把它留下來。《炒股的智慧(第3版)》歸納出在股市中成功獲利的方法:實證有效的基本面分析及技術分析如何利用大機會賺錢怎樣選擇臨界點以決定進出股票的時機資金管理的藝術洞悉及應對主力的操控培養對股票運動的直覺炒股大師的必勝法則學習炒股的四個階段如何訓練炒股心態《炒股的智慧(第3版):在華爾街炒股為生的體驗》初版於1999年,由三聯書店出版後,在讀者中產生了巨大的反晌,十多年來受到各界投資者的廣泛推崇,被譽為「炒股聖經」、「最經典的投資著作」
I. 國家寶藏總 尼古拉斯凱奇 介紹 華爾街的來歷是什麼
還介紹的是百老匯
華爾街的由來
華爾街起源於17世紀,當時那裡隸屬於荷蘭新移民。那塊被稱為新阿姆斯特丹的地方位於曼哈頓島前端,夾在兩條航運方便的河流之間,是易於停靠船舶的天然深水良港。因而,航海業發達的荷蘭看中了這一地點。
十年後,新阿姆斯特丹北部前沿被三角形柵欄「牆」所取代,它延續了910米,為的是防範新的敵人——英國人。
1664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展開了一場海上爭奪戰,英國人成功地佔領了新阿姆斯特丹,「牆」沒有起到多大的防禦作用。1685年,英國人把這條街命名為「華爾街」(WallStreet)。英文單詞「Wall」是「牆」的意思。
華爾街臨近港口,地理位置重要,對於紐約商業金融活動具有特殊意義。在英國人統治時期,紐約迅速發展成為港口城市,並逐漸展現出一個國際大都會的雛形。
把華爾街作為市中心,是英國任命的紐約總督托馬斯·唐干做出的決定。他事先偷偷購買了臨近的大片土地,然後分成許多小塊待價而沽。1686年,華爾街開始大規模建設開發,他便順勢出售牟利。一些人也看出了門道,分別趕在華爾街區域地價飆升之前購入大量地產。在17世紀的最後十年裡,華爾街經過擴建改造,面貌煥然一新,原來老的木柵欄被拆除,基石用於建造市政廳,第一所基督教三一教堂也建造起來,從而拉開了華爾街空前但不絕後的序幕。
漢密爾頓計劃
華爾街居民當中,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最為著名。在合眾國早期歷史上,一些設計者們,不僅從無到有創建了美國,而且為未來發展指明了道路,漢密爾頓就是其中之一。漢密爾頓堅信,新誕生的國家不僅應該制定明確的憲法,而且還要相應地建立起制定和實施商業法規的有效運作系統。一位觀察家認為,漢密爾頓把自己看做喬治·華盛頓總統任期的聯邦總理,而不僅僅是一位財政部長。
當時,由於獨立戰爭的影響,美國的內、外債總額高達5400萬美元,其中包括嚴重貶值的面值4000萬美元的大陸幣,以及各州政府未償還的2500萬美元債務等。單債務利息一項就高達400萬美元,聯邦政府的年度稅收根本無力償付。
為擺脫困境,漢密爾頓實施了集資和還債計劃。他認為,應該將資金集中於商人、經紀人階層,並由他們對國家的未來進行風險投資。為贏得這些新生資產階級的信任,國家必須預先投資,而自己的計劃就是其中的一個步驟。
在實施計劃過程中,漢密爾頓首先開始發行新紙幣,用以取代大陸幣。其次,漢密爾頓又發行聯邦債券,募集了8000萬美元資金。債券買賣主要面向沿海商業中心地帶的券商和經紀人。
對於大陸幣面值可能重新恢復,華爾街經紀人早有預料。他們以十分優惠的折扣大量購進,用舊幣換新幣,再用新幣買政府債券。當曼哈頓南區普通投資者猶豫不決時,華爾街的經紀人不僅購入大批國債,還從南方各州買進了大批大陸幣,幾乎相當於美國債務總額的三分之二。
這樣,政府有錢了,經紀人持有了國家債券,不值錢的大陸幣退出了流通領域。可是,對於經紀人可以按極低的價格買進舊幣,然後等額兌換新幣,眾多舊幣持有者一無所知,做夢也想不到會出現這種情況,遭受重大損失。正是這種投機,導致了華爾街第一次金融丑聞的發生。
操縱市場的報應
1789年財政部成立的時候,漢密爾頓任命杜爾為助理部長。但杜爾只在這一職位上幹了七個月就提出辭職。
1790年12月,杜爾委託倫納德·布利克作為代理,去南卡羅來納州購買舊大陸幣。有證據表明,在布利克前往南卡羅來納州之前,杜爾已經開始投機交易了,當時他還在財政部任職。與他關系密切的商業合作夥伴,事先從他口中得知漢密爾頓計劃的消息,大多以很低的價格吃進大量大陸幣進行囤積。
杜爾不滿足於僅投機大陸幣,還與別人聯手在市場上秘密收購紐約銀行的股票,試圖取得控股權。紐約銀行是一家州立商業銀行,在漢密爾頓醞釀的金融大餐里,它是一道重要的基礎原料。因為合眾國銀行不屬於商業銀行,不能夠吸納儲蓄或開展借貸業務,所以漢密爾頓需要將一家信譽良好的商業銀行納入其中,以便保持金融穩定,進行必要的政府資金周轉。
杜爾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便與華爾街一些著名人物一起,秘密開始股票收購的壟斷操作。杜爾的企圖開創了華爾街歷史上進行市場操縱的先河,其具體運作策略是:當股價低落時,盡可能地全部買進,然後消除壓低股價的負面因素,促使價格回升,再拋售手中的股票。問題在於,隨著壟斷者不斷買進,市場力量自然推動股價上漲,而這恰恰是壟斷者滿倉之前所極力避免的事情。為達到這一目的,杜爾在運作中巧妙地設計圈套,誘騙投資者相信一家新的銀行正在建立,將與紐約銀行展開競爭,致使紐約銀行股票價格大幅滑落。此後,杜爾竭盡所能吃進紐約銀行的股票。當用盡了所有資金和抵押的時候,他開始以2%-4%的月利率從紐約中央大街的廣大民眾中集資借錢。
1791年8月,漢密爾頓開始對杜爾產生了懷疑,提醒他不要進行與身份不符的投機生意,後來得知杜爾計劃拼湊一家新銀行,與紐約銀行展開競爭時,漢密爾頓勃然大怒,為避免其將整個國家建立商業信譽的宏偉計劃置於險境,漢密爾頓和紐約銀行合作,採取拒絕抵押的方式,阻止杜爾及其同謀染指紐約銀行。
紐約銀行不再為杜爾及其同夥提供進一步的貸款,杜爾的集資由於必須支付2%-4%的月利息,現金流一旦受阻,將產生致命的影響。這樣,杜爾的壓力驟然增大,災難發生了。
杜爾不得不被迫宣布無法履約付息。消息一經泄露,他們隨即遭到投資者的圍攻,但為時已晚,有人這樣描述當時的混亂情況:晚上人聲嘈雜、喧鬧紛亂,城市裡出現了暴民,聲討投機之父杜爾掠奪了所有財產,使他們血本無歸。暴怒的民眾試圖將他從監獄里揪出來,但被市長和行政官員制止了。由於令人詛咒的投機,這個城市一半人傾家盪產了。
梧桐樹協議
金融丑聞是導致《梧桐樹協議》簽署的重要事件之一。經紀人希望制定公共管理條例,規範金融市場,以便平息公眾的憤怒,同時將約束機制掌握於自我手中。
據說,在杜爾被捕一星期後,在《梧桐樹協議》簽署大約兩個月之前,一批經紀人於3月21日在克里賓館集會。根據《美國政府公報》報道:「商人和股票經紀人……任命了一個委員會,負責報告與商業交易運作模式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並研究他們的意見是否合適。」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樹木大多用來生火,曼哈頓街道上樹木貧乏,因而華爾街68號院這棵尚存的梧桐樹就格外引人注目,樹陰下成了良好的集會場所。1792年5月17日,24個經紀人在樹下召開會議,達成一項協定,協議具有中世紀行業協議的性質,它規定24個簽約者進行債券買賣時,彼此間享有優惠,以統一、固定的比率提取傭金:
我們,簽約者,作為買賣公共證券的經紀人,特此庄嚴承諾並彼此保證:在從今往後的交易中,無論對任何人,無論買賣任何證券,都將以不低於交易額0.25%的比率提取傭金,而我們之間彼此交易時,則相互磋商,給予優惠。
從此,會員專屬和固定最低傭金成為傳統和定製,延續並影響到以後的交易活動,直到 20世紀。《梧桐樹協議》簽約者的行為,也正是所有市場開拓者們夢寐以求的目標:設置壁壘,將自己和其他人隔離開來,以便實現市場壟斷;只有在方便可行的情況下,才允許其他人進入同一市場。
《梧桐樹協議》的簽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阻止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的干涉。
「莊家」的出現
華爾街作為一個金融中心,在最初形成的兩年裡建章定製,為以後兩個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樣,華爾街培育了早期的券商。他們既是證券交易的受益者,也擔負著責任和義務。
無論如何,早期的華爾街迅速繁榮起來,並且很快出現了許多重要場所,容納商人們從事金融活動。其中第一場所當屬唐提飯店,唐提飯店由唐提投資機構建造,也因此得名,它不僅是一家飯店,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招商引資載體。對於經紀人來說,集資的方式已經不算新奇。從販運皮毛,到買賣奴隸,他們曾經一度無所不為。經紀人作為中間人,從供貨商手裡購買商品。
在1790-1792年劇烈動盪時期過後,華爾街的證券交易停頓了近20年。 1812年對英戰爭爆發,政府又開始通過大量發行債券募集資金,華爾街隨即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戰爭結束後發生了三起重大事件,將華爾街繼續推向前進: 1816年美國第二合眾銀行重新開張,注冊資金3500萬美元,其中2800萬美元向公眾出售;為造伊利運河,首批債券開始發行,總額達7000萬美元;成立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
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與《梧桐樹協議》簽約者聯盟一樣,都是會員制,但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成為一個行業協會,可以憑幾個經濟人的實力和影響,為華爾街確定證券價格。普賴姆被選為第一任主席,並且成為現代華爾街的偉大規劃者。
最早,普賴姆以銀行間的票據買賣積累財富,他以頻繁交易成為第一個「莊家」,並通過銀行控股,成為第一個私人銀行家。他放貸的利率,被稱為「普賴姆利率」。當時,由於受杜爾丑聞影響,證券交易行業十分蕭條。普賴姆是個革新家,通過對傳統交易去粗取精,他在自己的交易場所營造了安全、穩妥、賓至如歸的氛圍。
此後十年裡,競爭出現了,一方自詡為「官方」交易者,採取各種限制措施;另一方為外來者,認為證券交易不能包辦代替,不時發起挑戰,並聚集在馬路上開出了「路邊市場」。雙方爭來斗去,在法庭內外打起了官司,最終導致了法律、經濟等領域的新觀念的形成——即在一個自由市場體系中,自由應普遍存在,不應僅由一部分人享有這種特權。
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不久,就請求國會支持銀行業立法。首先,禁止商業和儲蓄銀行投資股市證券;其次,建立銀行保險金保護儲戶利益。一家金融機構必須做出選擇:是致力於成為一家投資銀行,還是成為大型的、以客戶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業的兩種功能間設置了防火牆。
金融大都會的再生
1835年12月16日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發生了一場特大火災,夜晚火勢驟起,烈焰兇猛,以致連商業貿易大廈的大理石建築都毀於一旦。當大火終於熄滅的時候,原來的華爾街所剩無幾,一片廢墟。火災發生前,紐約共有26家火災保險公司,火災後,其中23家宣布破產。
盡管如此,華爾街的樂觀精神和無窮活力並沒有被摧垮。火災後僅四天,商業貿易就恢復正常營業。一年後,500幢新建築拔地而起或正在興建,一個更新、更好的華爾街如鳳凰再生般展現出來。
火災發生後的一段時間里,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失去了棲身之地,只好四處游動辦公,直到新商業交易大廈在原址重新建造。新大廈位於華爾街和交易場所、漢諾威街和威廉街之間,占據了整片城區。設計者艾賽亞·羅傑斯採用了當時普遍流行的希臘新古典風格,在面對華爾街一面,豎立了12根巨大的愛奧尼亞式立柱。立柱每根重45噸,來自馬薩諸塞州昆西市的一個採石場,都是由整塊的岩石切割打磨而成,使用特製的木筏通過河流向南漂浮運輸,抵達紐約後,用了40組牛群從港口運抵施工現場。新大廈的圓形大廳,可以同時容納3000個交易員來回走動,從事各式各樣的商業貿易活動。
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辦公地點設在「鮑德廳」,羅傑斯匠心獨具,把它設計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商業中心,採光、供熱、通風設施一應俱全,還帶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室作為金庫,擺放著鐵皮保險櫃,儲存各式各樣的股票、債券及商業票據。
「賣空」交易的引入
19世紀末20世紀初,華爾街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是從「路邊市場」開始職業生涯、發家致富的。他們在交易方法上革新、創造,發展了許多專業技巧。「不間斷交易」就是從「路邊市場」開始的。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每天只進行兩次交易,刻板不變,而「路邊市場」則不同,隨時可以進行交易。這樣,市場交易得以與瞬息變動的證券價格相適應,更趨活躍,市場交易額遠遠高於證券交易委員會。另外,在 「路邊市場」里,對某些特定企業或行業頗有研究的專家們,每天經常站在同一個地方,逐漸固定成習慣。長此以往,並經過發展演變,就產生了20世紀證券交易中具有顯著特點的「交易席位」和「專家」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操盤手是雅各布·利特爾,將證券交易中的賣空、買多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賣空意味著以特定價格賣出他並不擁有的股票,約定30天或60天後交割。他賭定屆時市場價格會有所下降,自己可以按照比約定價格低的價格買進,從而保證個人只賺不賠。
利特爾並非完全憑借預感、對市場趨勢的精確分析或者胡亂碰運氣,而是通過壟斷市場、散布虛假消息、利用他人幫助等手段,操縱特定品種的證券價格,使之向著自己的預期價位靠攏,以達到盈利目的。他最著名的一次成功操盤,是在19世紀 30年代中期。他通過囤積「莫里斯運河及銀行公司」的股票,隨即將股價從10美元成功地拉升至185美元,從而賺了個缽滿盆盈。
利特爾一夜暴富,又一貧如洗,一生至少經歷了三起三伏。直到1857年,金融恐慌最終使他傾家盪產,甚至剝奪了他從事金融交易的權利。據一位認識他的經紀人所記錄,利特爾本人結束操盤生涯後,在曾經享受國王般的待遇、備受尊崇的鮑德廳里,像鬼一樣出沒,進行五股這樣小份額的買賣,而恰恰同一隻股票,他曾經一度可以翻雲覆雨。
脆弱的金融體系
國家經濟造就了國家金融體系,信用票據毫無阻隔地從一個大洋流向另一個大洋。在政府和普通民眾的支持下,華爾街成了美國資本和金融市場的管理者。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成了國家金融市場平衡所依賴的杠桿。這一金融機構的頂層是華爾街新的代理人——私有投資銀行,它徹底改變了華爾街力量的對比,一躍成為19世紀最後25年中華爾街最重要的力量。
新興投資銀行中最強大的是J·P·摩根,摩根大廈就在華爾街和百老匯大街交匯處,摩根戰略性地把辦公大樓建在財政部大樓及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對面,暗示摩根最終掌控的國有及私有經濟領地——正如他既經營華爾街的鐵路債券,又經營賓夕法尼亞大道的政府債券那樣。摩根秉承了維多利亞時代銀行家的風范,他把誠信、聲譽和自律作為推進事業的核心准則。
穿著舊式的套裝和樣式古板的襯衫,摩根在華爾街總部里一張大書桌後面發號施令,管理由自己一手締造的金融帝國,經營鐵路運輸、黃金、石油和鋼鐵,這是美國新工業經濟的核心——這也是摩根的首選。
但是,這個國家忽視了一個警告:「用公眾的錢漫無目的地修路是不合理的。」 1865-1873年,美國鐵路里程增長了一倍;運輸能力的增大導致了價格戰,新興集團公司的運輸優惠也由此產生——鋼鐵業巨頭卡內基和石油業巨頭洛克菲勒都是摩根的客戶。危機的伏筆是托拉斯合並和兼並的過分泛濫,幾年中,有3000家公司因兼並而消失。在頂峰的1899年,資本總額達22.7億美元的 1200家公司被工業托拉斯吞並,這些托拉斯公司的名字在20世紀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標准石油、卡內基鋼鐵公司、聯合水果公司、全國餅乾和聯合碳化物公司。
然而,美國沒有管理流動資本擴張活動的中央銀行,貨幣供應的增長受到限制貨幣供應擴張的金本位制的控制。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即經濟擴張繼續而貨幣擴張停滯的局面,在繁榮的遮羞布褪下時最終爆發。
風向標是不斷累積而無法兌付的國債,由此產生的第二輪投機使情況愈發加劇。結果,投資回報如同一個隊列,每一份獲取的收益都在遞減。華爾街大買家最先到達,中央大街的投資者永遠遲到,只揀到內部交易者盛宴後的殘羹剩飯,其收益之低可想而知。這種模式每次都要重復,從1792年第一次危機到最近20世紀末的網路泡沫,概莫能外。
戳破氣泡的事件是聯合銅業公司的垮台,該企業背後有摩根的支持,其領導人是信託公司的查爾斯·巴尼。當摩根拒絕巴尼的援助請求時,他舉槍自殺了,隨之出現其他自殺事件。市場的信心馬上崩潰,暴露出堂皇的金融大廈相當脆弱的根基。在之後很短時間,即1907年10月22日,摩根被迫從他心愛的圖書館出來,主持對美國的金融援救行動。
1907年l0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喬治·科特柳,按摩根的安排投放 2500萬美元以穩定美國金融市場和平息外國投資者中對欠款延付的擔心。兩天後,為了避免迫近的國內金融動亂,紐約股票交易所主席H·托馬斯造訪摩根,告知他,經紀行的大面積破產迫在眉睫,除非摩根拿出2000萬美元堵住華爾街虧損的洪水。接到摩根的通知,一位又一位銀行家步入他的辦公窒,到當天下午,趕在市場閉市的三點鍾之前,他集資2500萬美元向經紀行放貸,這就實現了中央銀行「最後援助貸款方」的功能。
但他們並沒能立刻結束危機,在這期間,儲戶們排隊從銀行取錢,人數之多迫使城裡的警察像今天的麵包店一樣分發編號的紙條以維持秩序。10月28日,紐約市長請求摩根給予3000萬美元的緊急融資並獲得同意,這是摩根財團牽頭進行的四次金援,在僅僅一周之內聚集了總額達8000萬美元的資金,摩根拯救了華爾街、紐約和美國財政部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譽。
構築「防火牆」
摩根去世的1913年,美國取得了兩個在金融改革之路上意外而又重要的進展。國會當年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從而解決了關於成立一家合眾國銀行的論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華爾街從1914年負債超過30億美元的凈債務人,變成了1917年向世界各地放貸50億美元的凈債權人。在其後的20年代,牛市吞沒了華爾街,汽車改變了美國人的活動方式,電話在家庭和工廠的普及加速了信息的傳播,美國似乎走上了一條持久繁榮的大路。當氣泡在1929年10月24日這個周四又一次破碎的時候,美利堅銀行倒閉了,這在象徵意義上成為大蕭條的導火索。恐慌第二天就蔓延到了證券交易所,拋售的浪潮打擊了股價,股價暴跌的結果,就是嚴重的通貨緊縮和經濟大蕭條。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當選,對普通美國人預示了一場新政,而對華爾街則是新一輪監管約束。1933年3月,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不久,他就請求國會支持銀行業立法,其法理基礎是「古老的真理」:那些經營銀行、公司和其他管理或使用他人錢財的機構是代表他人利益的託管人。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1933年)為普通銀行儲戶提供了協調保護。首先,禁止商業和儲蓄銀行投資於股市證券;其次,建立銀行保險金保護儲戶利益——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一家金融機構必須從中做出選擇,是致力於成為一家投資銀行,還是成為大型的、以客戶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業的兩種功能間設置了防火牆。
第一部管理華爾街證券市場的法律經國會通過——《1934年證券交易法》,該法的實質是透明度,憑借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執法權的要求注冊和完全的信息披露,其現有權力擴大到管理新發行的證券。
1934年,羅斯福任命埃克爾斯擔任聯邦儲備銀行主席,他在這個位子上幹了14年。作為一個遠離華爾街地理和意識形態圈子的人,埃克爾斯正是民主主義者夢寐以求的人物:一個來自西北的堅定正直的銀行家,他改革了聯邦儲備銀行,以新的方式控制了貨幣政策。
20世紀30年代形成的監管制度一直執行到20世紀80年代,這半個世紀中美國經濟要比歷史上任何其他可比時期的增長更快,同樣,這也是華爾街惟一一個沒有發生重大或甚至輕微金融危機的50年。
J. 華爾街是如何崛起的
華爾街已有350多年的歷史,在這三個多世紀的發展中,有四大因素決定了華爾街的命運。
三、創新
簡單說有四大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理念創新與主體創新。
四、黃金
作為一個偶然因素,加州金礦的發現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全世界資本對華爾街的信心,也部分加速了華爾街的金融帝國進程。
華爾街的崛起,一方面依賴於美國的歷史機遇和經濟騰飛,另一方面,創新為華爾街提供了內在動力。
微信號:認知升級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