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近期南下資金買入最多的股票

近期南下資金買入最多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2-11-05 06:53:26

A. 怎麼看北向資金流入個股

看北向資金流入個股,以同花順APP為例,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操作環境:
品牌型號:iPhone13
系統版本:iOS15.3.1
app版本:v11.00.00
在手機或者電話裡面打開炒股軟體,然後在菜單欄里選擇數據中心或者是資金流向,就可以看到北向資金實時流入個股的情況,向下拉也能查詢北向資金、南向資金等凈買入和凈賣出情況。
拓展資料
股市裡面的漲跌其實就是資金的博弈,資金流入哪只股票,其股價就會上漲,若是流出某隻股票,股價會下跌,投資者要想把握住股市動向就要學會查看資金流向,
北向資金又叫做北上資金,是指從香港股票中流入大陸股市的資金,同時內地的股票也有流入香港股市的資金,而這個資金被稱為南下資金。所以當你發現北向資金流入額度較大,大於南下資金時,說明A股近期很受歡迎,股市看漲概率大。
需要注意的是,北向資金的流動情況是實時的,當然如果外國股市因為節假日不開盤或者香港沒開盤是沒有北向資金的。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的市場。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股份有限公司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為了徹底的開放市場經濟,2014年新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成立不再有首次出資和繳納期限的限制。

B. 陸股通買入的股票會虧嗎

陸股通是滬股通和深股通的合稱,也是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通道。外資可以通過陸股通這一渠道購買國內股票,北上資金代表外資通過該通道進入a股市場的資金。北上資金指的是來自香港的資金投資內地股市。內地的資金則流入香港股市,這個資金叫做南下資金。一般來說,資金是決定股票漲跌的重要因素。香港資金通過陸股通流入中國股市,而這一部分資金對市場和行業的景氣度非常敏感,所以當陸股通大量買入股票時,股票將大概率上漲;當陸股通大量股票流出資金時,也可能導致股市的極度下跌。

C. 股市裡總是提及的北上資金是什麼意思

股市裡面總是提及的北上資金,就是從香港那邊通過滬股通或者深股通來到我們大陸進行投資的資金,這一些資金通常都是外國的資金。這些資金他們就是國外一些非常聰明非常專業的國際游資,他們對市場的判斷是非常好的。在我們A股經常會提及他們,而且會把他們的走向當做市場的風向標。

一.北上資金是什麼

北上資金指的就是以香港為基準,向北運行到大陸的資金就叫做北上資金。因為我們A股是不允許國外的資金直接進行投資的,所以說有很多國外的資金想要來到我們A股進行投資的話,他們就會去香港那邊開通賬戶,並且來間接的投資A股。他不會在香港那邊通過滬股通或者是深股通,注入資金到我們A股裡面。能夠在龍虎榜上面看到滬股通或者是深股通,這些資金就是北向資金。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D. 北向資金和南向資金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艾德一站通港美股持牌券商軟體解答:在A股市中:南代表中 國香 港,北代表中 國大陸。簡單來說:北向資金就是指從香 港資本市場流入A股市場的港資和外資;而南向資金又叫做南下資金,是指中 國內地流入香 港資本市場的資金

E. 北向資金連續60日、20日、5日、3日凈流入個股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指買入這只股票的資金比賣出的多,資金凈流入=流入資金-流出資金,得出來如果是正值那麼股票就是凈流入的,如果是負值則表示的是凈流出。一隻股票一直處於凈流入的情況下,說明人們比較看好這只股票。
在中國股市中,一般「北」指的是滬深兩市的股票,「南」指的是指香港股票,因此,北上資金就是指從香港股票中流入大陸股市的資金,同時內地的股票也有流入香港股市的資金,而這個資金被稱為南下資金。

F. 南下資金和北上資金是什麼意思

北上資金就是指從香港股票中流入大陸股市的資金,南下資金是進入港股操作的中國內地的資金。
在A股市場中,是不允許國外的資金進行直接參與,該市場的資本市場是受到管制不能夠實現自由流通的。我國香港股市市場是國際化金融中心,很多國外的資金可以在港股中進行投資,而我國在分別在2014年和2016年開通的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了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中的資金互流,因為內地在香港的北面,就形成了北上資金的說法。
常說的北上資金火熱,南下資金冷,就是香港買上漲的股票積極。內地買香港的股票遇冷。資金北上就是香港的資金流向上海,北上。南下就是上海的資金南下香港 主要是內地銀行券商等金融板塊都是低市盈率股,受外資青睞,而港股交易復雜,還需要換匯,手續費高,內地對港股不是很看重。北上資金俗稱熱錢,因為中國大陸資本流動是受到管制不是自由流動的,但是香港的資本流動是自由流動的,人民幣升值期間會有很多香港資金和國際資金通過各種非正常渠道進入內地,博取人民幣升值的收益。
拓展資料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它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它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買入股票後,股票價格下跌,即股票的現價低於成本價,所以投資者賬戶是虧損的。止損就是為了防止股票繼續下跌帶來更大的損失,所以就及時將股票賣出。這就是及時止損的意思。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但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不存在一本萬利的產品。因此投資者需要保持理性,不可過分貪圖高預期收益,見形式不對就果斷止損。
止損點可以用支撐或壓力位為參考,即在支撐位建倉,跌破支撐位後即止損。常見的支撐位有:
一、前期歷史低點、缺口、重要均線處。比如說:股價跌破60日均線或半年線等,可能還有加速下跌的趨勢,因此就體現賣出。
二、前期股票的高位。比如說:M頭形態,如果投資者剛好買在第一個高位,股價下跌後出現了小幅度的反抽形態,反抽時即便還沒有回本也要及時止損,因為M頭預示後市下跌,且信號很強烈。

G. 現在的股市到底是牛還是熊呀,那麼多資金入,為什麼個股跌著不起

如果現在還沒有分清楚這里是牛市還是熊市是非常可怕的。

這就意味著你未來可能會在牛市中後期,甚至末期,才會知道這里是一輪大牛市,不但錯過了機會,而且還會大幅買入追高,接盤。

並且!

在未來熊市到來的時候,還會以為僅僅只是回調,是一次超跌的機會,從而繼續加倉,直至深套。

所以,如果現在還看不懂行情,還有懷疑,那麼未來必定也不會看懂熊市到來。

這是嫉妒危險的信號!

這里是大牛市!

是 歷史 上第五次大牛市,不同意09年的小牛市!

是類似於與100點漲到了1429點;

是類似於325點漲到了2245點;

是類似於998點漲到了6124點;

是類似於1849點漲到5178點的大牛市;

並且此輪大牛市已經從2440點開始,走了至少2/5,而未來我們可能隨時迎來大牛市的中後期。

所以說,2018-2019年可能是潛伏期;

2019-2020年則是醒悟期;

那麼,2021-2022年大概率會看到狂熱期、甚至幻滅期!

而資金的入場順序也是從聰明錢到機構投資者,再到散戶、群眾資金的一個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先知先覺者吃肉,後知後覺者喝湯,不知不覺者買單是順序。

那麼多資金入,為什麼個股還在下跌?

這里其實有很多復雜的原因,但是總體概括為這幾點:

1、外資的加入打亂了一個牛市的節奏,讓本應該消失在牛市的白馬抱團行情依然出現在了牛市,從而吸引了許多基金跟風,繼續抱團。

久而久之,目前外資賺了,機構賺了,基金賺了,現在許多散戶也熬不住想要進來分一杯羹,所以造成了一九分化行情;

2、注冊制改革是此輪大牛市的重心,但是注冊制改革並沒有全面落地,再加上疫情沒有結束。所以,為了給注冊制保駕護航,為了提防疫情造成的其他風險,市場被故意「控制了節奏」,導致了本應該早早進入牛市中後期的行情被拖了下來,賺錢效應暫時被抑制;

3、這里出現了長短資金的分化。短線資金以集中抱團和炒作為主了,而長線資金則是則悄悄地布局和買入,所以,大部分的散戶看到了市場極端的賺錢效應,卻忽視了許多低估優質股下跌中被大資金搶籌和布局的現象;

綜上所示!

極度分化行情在A股出現了十幾次,每一次出現後都會有「指數搭台,個股唱戲」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是大牛市,大量的資金流入足以證明這個結果。

而有分化,一方面是因為短線資金在跟風和炒作(包括許多機構、基金),另一方面長線資金在布局。一旦時機到了,自然會擴散到類似於3000點到6124點,3500點到5178點這樣的賺錢效應周期。

這哪裡是什麼牛市?是大機構、大莊家有錢人打著注冊制的招牌在股市裡瘋狂洗錢!所以才有今天的新名詞:股災牛市。多麼的響亮的名字啊!但又是多麼的讓中國投資者失望啊!盼啊!等啊!等來的是更大的股災!中國股市能否給中國人民帶來投資收益、還是投資災難?是我們政府部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牛市不容置疑,指數牛。

指數牛的行情中,散戶大都持有熊股,指數天天紅,大多數散戶天天虧,跌加上物價飛速上漲,炒股的散戶很快會由中產階層跌入無產階層。

留些存款吧,一定要讓今後的日子裡吃飽穿暖。


任何一個市場,都是政策市……包括美國,假如不是美聯儲(在川普的強逼下)持續放水,美股也就崩的差不多了。

說這話的意思,就是……你也要充分理解和領悟國家對股市的調控。

1、大盤以前漲到6000多點時,國家連下12道抑制過度投資的金牌……所以熊市來了。

2、大盤在2018年中的時候,國家又在不斷的為股市吹暖風,給政策……然後股市繼續下行了兩個多月到了年底,然後開始企穩。

3、也就可以說……2018年底企穩的時候,就是各路資金已經開始趨同認識,並且已經布局基本有所完成。那個時候,就是牛市的開始了。

4、2019年正式開始牛市,在這個過程中,國家的政策更多的是支持……無論是放開外資、放開保險持股額度、放開養老金入市規模、放開基金發行規模、甚至喊出了儲蓄搬家---有錢,自然市場就會持續的走強;

5、但是為了抑制過度投機,所以在放開資金的同時,也開始注冊制改革(先科創、再創業,然後今年會主板),而且退市機制主板完善。……看到這,你就應該明白:牛市,是國家支持的;超垃圾股,國家是打擊的;

6、所以,假如你還希望在股市中生存下去……就需要充分領略兩個核心:第一,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都是政策市;第二、不要和政策對著干,因為你那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懂大局、識大勢、掙大錢!

26年老韭菜,韭菜根已經石化了,莊家割不動嘍。

是股災式的牛市,指數漲成瘋牛,個股跌成股災。

股市目前還是處於上升期,但目前更多的是結構性行情,而不是普漲行情。

結構性行情的形成,一方面在於基金抱團,另一方面,也是注冊制市場的必然。

基金抱團

核心資產少

A股雖然有4000多隻股票,但有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資產其實很少。隨著監管的加強與基金規模的急劇擴張,控盤、炒概念等方式風險加大,同時激增的基金規模也需要大盤股才能支撐,市場的優質資產就那麼多,基金都會在這些資產做一定的配置,就導致了基金抱團的現象。

基金經理年輕化

目前基金經理年齡偏向年輕化,在公募基金領域,已公布的222位基金經理的統計表明,基金經理平均年齡38.2歲。


而從從業年限看,在職的727名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僅為2.74年,約1/4的基金經理從業年限不滿一年。

基金經理年輕化,投資能力不足,抱團取暖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何樂而不為。

A股機構化的必然

A股散戶化嚴重,相對於成熟的資本市場,機構才是主流,散戶天然處於弱勢地位,結構化的行情既考驗能力也考驗眼力。基金抱團取暖,也是A股去散戶化進程中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的保守策略。

注冊制的推動

隨著注冊制推行的不斷深入,在擴容的同時,也必然加速退市制度的完善。好的市場,就是優勝劣汰。

2021年以來,南下資金持續流入港股,開年的11個交易日當中,南下資金狂買港股超4138億港元。而這4000多億資金,則集中布局在五大股票中:中國電信、中國海洋石油、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芯國際。

A股因為上市制度的原因,本身優質標的就少,布局核心資產,在注冊制推行過程中,能大大的減少不確定性,也會推動更多的資金布局到核心資產中來。

總結

雖然近期有股災牛的說法,個股跌了3000多隻,指數卻持續上漲。但從結果看,虧的大部分是散戶,機構還是賺的盆滿缽滿。Wind統計顯示,四季度公募基金盈利超8000億元,全年累計盈利20,217億元。


因此,從全盤來看,股市目前還是處於上升期,至於個人是否賺錢,並不是評判股市牛熊市的標准。

多數人的投資不但沒有回報,還不斷叫你越套越深,逼你「割肉」離場,是熊是牛,只有參與人知情。

以不成熟,不完善為借囗,這種亂相情況,可以休也!

股市是一個資金匯聚的埸所,無論牛,熊,總會有人歡笑,有人愁。只要你一隻腳跨了進去,再想退出就難上加難。贏了的還想贏,貪婪的心永遠填不滿慾望。輸了的不甘心,會不斷加大投入資金等翻本。因此股市是一個大世界,懷著各種心態的人,走進它的門檻,結果都有一個發現,那就是不能自拔。所謂的炒股,是有人在炒作,大家捧場,後浪推前浪股價就上去了。反之無人響應,炒作不成功,反應快的極時離埸了,剩下的只是一群蒼蠅面對著黃沙發愁,這就是現實。所以,"炒股"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怨不得別人。

中國股市現在是一小批瘋牛瘋狂踩踏所有的病牛,還有奄奄一息的小牛,最後瘋牛們耗盡生命與被傷害的無辜牛群共同掉入深淵!

現在玩的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H. 南下資金是什麼意思

在A股市場中,南下資金指的是進入香港市場股票的中國內地資金。
通常情況下,如果南下資金呈現出流出的狀態就相當於中國內地投資香港市場股票資金減少。反之,如果南下資金呈現出流入的狀態就相當於中國內地投資香港市場股票資金增加。
一般情況下,南下資金會青睞香港市場中的藍籌股,主要投資的有內地銀行、券商等金融板塊,這些股票基本上都是低市盈率的股票。隨著市場的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後,兩地的資金對流對兩地的上市影響相對較大。通常當香港市場表現強於A股市場時,大量的資金會南下進行投資,從而促進香港市場股票的上漲。反之,當A股市場強於香港市場時,也會有大量的資金北上進行投資,也會促進A股市場股票的上漲。因此,南下和北上資金對市場都會有促進的上漲的作用。
拓展資料
北上資金是指從香港股市中流入大陸股市的資金,大陸股市流入香港股市的資金就被稱為南下資金。雖然北上資金的來源為香港股市,但並不只是有香港的資金,還包括國外的資金。之所以有北上資金和南下資金的稱謂,是因為深圳證券交易所與上海證券交易所都在香港的北方,所以香港股市中流入大陸股市就被稱為北上資金反之就是南下資金。當前,外資進入大陸股市的渠道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陸股通、QFII、B股,其中陸股通是最主要的,而通過陸股通流入大陸股市的資金就是北上資金。
北向資金也可以叫做外資流入中國市場的資金,一直是我們投資者判斷市場的風向標,是最能夠帶動整個A股的情緒的,所以日常炒股一定要注意北向資金的流入與流出對比。從大陸股市流入香港股市的資金叫南向資金,這兩種資金名稱是在我國開通滬港通以及深港通開通互通互聯之後形成的。A股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北向資金,因為北向資金流入大於南向資金流出的時候,說明有外面的資金進入A股,對大盤以及股市整體上漲是有積極的作用的。

I. 北向資金增持8888股什麼意思

會推動股市上漲或下跌
北向資金,就是從南方來的資金,通常指通過香港市場流入A股的資金,也就是所謂外資。南向資金,自然是南下流入香港市場的資金了。
當看到北向資金大舉流入A股時,就會認為是A股的機會來了,很多投資者就會受刺激去買入更多的股票。而當看到北向資金流出時,可能就會覺得股市要跌了,因此就會跟著賣掉手中的股票。一旦這種跟風效應形成,就會推動股市上漲或下跌。北向資金,就是從南方來的資金,通常指通過香港市場流入A股的資金,也就是所謂外資。南向資金,自然是南下流入香港市場的資金了。在股市中,「南」代表中國香港,「北」代表中國大陸。從滬港通衍生出來的概念。香港買滬市叫北上,滬市買香港叫南下。

J. 最牛中概股暴漲1100%!超萬億外資卻在爭奪A股的核心資產

回望中國資本市場過去30年,是一段逐步深化改革和不斷擴大開放的 歷史 。從發行B股有限開放,到建立QFII制度吸納外資參與A股交易,再到滬港通、深港通的相繼落地,最終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既「請進來」也「走出去」,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的浪潮中經風雨、見世面,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正加快與世界的互聯互通。


隨著A股對外開放進程提速,A股的核心資產正在成為外資「瘋搶」的對象,截至12月22日,2020年北上資金累計凈買入金額已高達11845億元,超出2019年全年的9934億元,再創新高。


第一隻B股誕生


回望之初,20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初具雛形,處於國民經濟轉型浪潮中的中國企業嘗到上市融資的甜頭。大批企業亟需發展生產和擴大市場影響,與正在尋求中國市場投資機會的境外資金不謀而合。對外開放,是這一時期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動能。



首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此前透露:「我們吸引外資,過去是發債券這種形式,資本進入,股份制的形式,股票的形式,這個是客觀需求,外資有要求,企業也有要求,因為我們自有的,國內的資本量不夠用 ,投資上不去,那個時候缺錢,就提出這種形式,上海、深圳都提出來了。後來我們就做了試驗,就兩個市場,兩個價格,兩種貨幣,就搞個A股、B股。」


1992年2月,第一隻B股上海電真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正是這天,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這扇門就是由有著來自全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230名「股東老闆」的電真空B股所開啟,也譜寫了中國金融市場的新 歷史 。



當年2月21日上午9點30分,上海證券交易所一號大廳旁的貴賓廳內,一群西裝革履的海外證券專家擠在窗前。隨著一個鑼聲的敲響,電子行情屏上顯示著發行價每股70.8717美元的電真空B股開盤價為每股71美元。


一位香港的投資者成為幸運兒,其委託的券商「紅馬甲」搶先以72美元成交的10股B股,成為中國 歷史 上第一單成交的B股。電真空B發行認購相當火爆,3天內即被搶購一空。


B股的上市在中國香港和國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B股的發行和上市交易使得中國與國際市場更接近,使得更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信心。


但對於中國內地企業而言,要想真正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這還只是邁了半步。因為上市公司和企業都在境內,只有投資者是境外的。


青島啤酒成H股第一股


B股的誕生,為境外投資者打開了投資中國內地企業的通道,但內地企業要不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對於90年代新生的中國資本市場卻是個爭議性的話題。


首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回憶當時的情形時說:「爭論當然有了,為什麼好企業拿到外面去上市?不在國內上啊?它就是有一個問題,國內沒那麼大市場,吸收不了。再一個問題,資金量的問題,再有一個問題,國有企業改成股份制國際上市,是國有企業股份化的一個非常好的道路,學習國際經驗,用國際規格改造國有企業,這是改革的創舉。再一個,擴大中國的影響,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產品,在國際上擴大影響。」



實際上,1990年開始,監管層就已經開始研究國有企業改組後去中國香港上市的問題。當年6月香港聯交所組織30多位專家,成立了中國研究小組,專門研究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的有關問題。


劉鴻儒後來在鏡頭中透露:「在香港上市是香港先提出來的,國務院派我帶著小組專門向香港去做調查,寫過意見,最後才定下來的。組織一個聯合小組,香港內地聯合小組,研究國有企業到香港,改成股份公司到香港和國際上市問題,我們在聯合小組幹了一年,研究各種問題,主要是法律問題,研究完了之後,才上市的。這是國際化的一條必由之路,越走越寬。」


1993年7月15日,「000168」出現在香港聯交所交易大廳的屏幕上,青島啤酒成為內地第一家到香港上市的企業。這只諧音「一路發」的股票,最終獲得110倍的超額認購。



「從香港聯交所成立那天起,所有公司上市都是開香檳酒慶祝,唯獨青島啤酒上市這一天,開的是青島啤酒!」劉鴻儒在著書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時這樣寫道。這個小小的細節,反映出香港對內地首隻在港上市股票的重視。



自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國企獲准在香港上市至今,幾近20餘年光景,在此期間,陸陸續續已有290家國企登陸香港市場,總募資額達近1.88萬億港元。


赴港上市,開辟了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通道。1994年後,這條路越走越寬,中國內地企業開始出現在美國、新加坡、倫敦等國家和地區的證券市場上。


外資「買爆」A股


如果說H股的出現標志著中國企業真正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那麼,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則加快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



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發布,正式推出QFII試點。2003年7月份,瑞銀買入寶鋼股份、上港集箱、外運發展、中興通訊等4隻股票,正式拉開QFII投資A股的帷幕。


QFII制度落地後,又陸續實施QDII、RQFII等制度,極大地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QFII、RQFII投資總額度限制在一次次松綁。


2002年,QFII總額度為100億美元。2012年,QFII總額度升至800億美元,2019年則再度提升至3000億美元。2020年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



時任光大控股總裁陳爽表示:「我進入到光大控股,是在2004年,當時我們覺得,中國作為在一個發展的軌道上面,人民幣資產正好是進入到上升的軌道,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資者要進入到中國,我們就抓住了這樣的一個機會,就發展我們海外的基金管理業務。」


經過18年多的發展,QFII等從無到有,一步步壯大,多年來,給A股帶來巨額的增量資金。


據央行網站披露,截至2019年末,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陸股通合計持有A股市值高達2.1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的4.35%,正在成為參與A股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0年1月21日,深交所官網信息顯示,截至1月20日收盤,外資(QFII/RQFII/深股通投資者)合計持有美的集團(000333)總股數達19.54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達到28%,觸及外資禁買比例線。美的集團也因此成為2020年第一隻被外資「買爆」的個股以及A股史上第3隻被外資「買爆」的個股。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錢於軍對全景網表示,「早年可能偏向於更多的是利用外資來做我們的事,現在逐步的有外資積極想參與中國的成長,不僅僅金融資本,而且戰略投資人、企業,國外都紛紛來中國直接投資,展業都在這兒。總有一天人民幣會自由兌換,而且中國的資本市場會成為全世界不僅最大的,可能是最強的。」


「最牛」中概股今年漲超1000%


進入21世紀,境外資本投資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途徑日益多樣化,同時,中國內地高 科技 企業也掀起了海外上市的浪潮。受「知識經濟」、「新經濟」概念推動,以互聯網、電子上午為特色的企業成為這一時期海外上市的主角。


2014年,21家中國 科技 公司在境外上市,微博、京東、迅雷、阿里巴巴等紛紛登陸美股。隨後,海外資本市場則出現了更多中國 科技 巨頭的身影。



回憶起在美國上市的情景,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在鏡頭前說:「原來覺得中國公司就跟中國製造的這種貨物商品一樣,應該是屬於便宜的代名詞。網路股票定價的時候,人家就天然的認為說你是一個中國公司,所以我們參照美國同類公司給你打一個折,就是你的定價。」


「所以我在定價的時候就跟他們講,你不能這樣看,因為我們比美國公司更具有成長性,所以不應該打折,反而應該比他更貴,我對這個公司有信心。」李彥宏如是說。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達265家,市值合計21827億美元(約14.28萬億元),佔美股總市值比例約4%。


中概股也不斷在創造 歷史 。在11月份中期的成交額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前所未有的出現了5隻中概股。成交量暴漲意味著,中概股在美國備受追捧,其中成交額最高的蔚來 汽車 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超1117%。


近日,多家華爾街巨頭持倉曝光,其中包含橋水基金在內的多家機構在今年三季度大舉加倉明星中概股。達利歐更是多次唱多中國。


北上資金、南下資金成投資「風向標」


對外開放,讓國際資本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國企業。然而2014年以前,無論是QFII、RQFII,還是QDII,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都是單向且分割的。



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才第一次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隨後的深港通與滬倫通繼續加碼雙向開放,相繼實現了深交所市場與港交所市場以及上交所市場與倫交所市場的互聯互通。



隨著滬深港通的逐步開放,北上資金、南下資金也逐漸成為投資的「風向標」。


中銀證券日前指出,從配置偏好看,目前北上資金偏好消費醫葯,南下資金偏好 科技 醫療。從資金屬性看,北上資金近期由以「配置盤」為主導的資金屬性向「交易盤」屬性傾斜,南下資金屬性仍以「配置盤」為主。


北上資金也一度被譽為「聰明資金」。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浮盈快速增長,12月份終於邁過1萬億元大關,創造了新的紀錄,最新浮盈高達10168.18億元。


目前,北上資金與南下資金已分別成為A股與港股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是資金面觀察最為重要的數據之一。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從試點引入境外投資者開始,從嘗試開放、到有限開放、再到對世界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互聯互通,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維度的開放格局,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


30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了:要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中國資本市場,必須加強與各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合作,以開放促改革。


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始終保持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未來的中國資本市場,一定能夠發展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

熱點內容
股市融券多少倍 發布:2025-05-22 17:56:54 瀏覽:402
我國股票市場上證指數歷史 發布:2025-05-22 17:34:19 瀏覽:871
2019年科技技術世界領先股票 發布:2025-05-22 17:32:01 瀏覽:711
怎麼判斷什麼樣的基金適合定投 發布:2025-05-22 17:24:05 瀏覽:376
期貨界面下面的綠柱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22 17:14:55 瀏覽:531
皖通科技股票今天股價 發布:2025-05-22 17:14:11 瀏覽:245
太極實業股票歷史 發布:2025-05-22 17:11:10 瀏覽:777
中化國際股票歷史最高價格 發布:2025-05-22 17:09:03 瀏覽:281
貨幣如何提高存款率 發布:2025-05-22 17:03:07 瀏覽:970
美元股市怎麼樣 發布:2025-05-22 16:43:27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