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樓市美國的股票日本的
① 有沒有其他國家歷史上的房價崩盤的記錄
日本出現過房價崩盤,中國經濟特區香港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也出現過房價崩盤。
日本: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爆發的房地產泡沫破裂,是世界各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也是最深的一次房地產危機,至今仍無完全恢復的跡象。
香港: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返家發生動盪。
(1)中國的樓市美國的股票日本的擴展閱讀:
日本事件經過:
戰後50年,日本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上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僅用幾年時間連續趕超義大利、法國、英國和德國,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和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強國。
日本的貿易和製造業直逼美國,在電子汽車鋼鐵和造船等領域更是將美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日本經濟實力達到美國一半,外匯儲備超過4000億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的50%。
日本人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土地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土地。彈丸島國的日本房地產總價值超過地大物博的整個美國,日本平均房地產價格是美國的100倍,東京大阪的價格是紐約、芝加哥的幾十倍。
日本人買下紐約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洛克菲勒中心和美國人最驕傲的產業好萊塢影片公司。
尤其是日元大幅度升值使得日本人極其富有備感自豪,資金指處所向披靡。伴隨「國富民強」,大量新資金沒有去處,只好集中和積聚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造成土地和房屋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價格和泡沫與日俱增。
日本房地產發展在世界各地中有其特殊性。日本土地狹小,人口眾多,加上經濟高度發達,房地產開發從戰後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來。
伴隨經濟和房地產開發,土地價格尤其是主要城市的土地價格不斷上漲,高度壟斷集中,1985年東京大阪的土地價格比戰後初期猛漲了10000倍。
但是如果以為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是無可避免的,那是不正確的。實際上即使是1985年泡沫已經相當嚴重,如果沒有後來5年時間中執行的一系列錯誤政策,泡沫破裂還是可以避免的。
1985年日元升值以及對升值錯誤的估計和預期,將日本直接推入泡沫破裂前的「最後瘋狂」。在5年短暫的「輝煌和燦爛」之後,日本經濟和房地產陷入了已經長達14年的蕭條和低迷。由此可見,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房地產泡沫以及破裂,都不能歸咎於客觀原因。
日本主要的錯誤政策是:
1、利率太低,資金泛濫,引導失誤監管失控。
2、盲目擴大信貸,濫用杠桿作用。
3、投資投機成風,股市樓市連動,管理監督形同虛設。
影響:
泡沫破裂後許多日本居民成為千萬「負翁」,家庭資產大幅度縮水,長期背上嚴重的財務負擔,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嚴重影響正常消費。
日本銀行及非銀行機構的不良債務高達100萬億日元,最後成為壞賬的達到幾十萬億日元。倒閉和被收購的銀行和房地產公司不計其數,大量建築成為「爛尾樓」。
建築業飽受重創,1994年合同金額不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國民經濟陷入長達十年的負增長和零增長。
② 如何解釋股市為什麼股價一會漲一會跌,而且要跌基本都一起跌
股票價格從兩方面分析,宏觀主要從政策方面----如果這段時間政策對這個行業利好,那大多是會升的,只是公司不同股價波動自然也有差別.當然不排除極個別公司股價下跌,那它肯定是出了重大問題的,這個可以每天關注新聞.
還要從行業和公司方面,行業處在成長階段,那公司股價普遍好轉;若行業不景氣,那普遍是跌的.公司主要是看具體你相中的公司的三大財務報表.
微觀方面就提到常見的的各種技術分析了.因為每家公司存在各種問題,有人進場有人出場.當大家都看好或有利好消息時,一股腦擁進來供不應求股價就升上來了.反之,一樣.但雖然每時每刻都有波動,但好的公司你可以從可K線圖上看出上升的趨勢.
③ 中美攤牌對中國經濟股市和樓市等有什麼影響
中美攤牌!房價將推枯拉朽!
美國向中國正式攤牌,主動挑起貿易戰。中國商務部外交部罕見強硬,有一幅老子羽毛已豐,不怕死的氣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特別是對中國經濟、股市和樓市等有什麼影響?
當然,很多事情我們是不能看官方表態的,也不能看被水軍控制的網路輿情。事情的嚴重性很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結果不會是美國又將是最大輸家,而中國將是最大贏家,也不是媒體所說的貿易戰將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朝官方說,美國挑動貿易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既然美國在搬起石頭砸自己得腳,我們為何還要抗議反制呢?美國砸自己的腳,我們難道不應該高興才對?不應該樂見其成?
當然,這種猜忌和防範,是有雄厚的經濟數據做支撐的。美國這次為何這么堅定?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1,在全世界的人均收入都在上漲的時候,美國工人和部分中產階級或中產以下勞動力的階層,人均收入跟2001年相比,下降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2,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時候,中國佔世界GDP份額是4%,現在是15%;而2001年美國GDP佔世界的份額是38%,現在降到23%。
3,2001年,中國人均GDP是1000美元,現在是9000美元,中國人均GDP增長了9倍;而美國從2001年到2016年,人均GDP只增長了35%。
4,40年前,中國的GDP是美國GDP的6%,4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GDP超過美國GDP的60%,總值達到82萬億人民幣。經濟學家預測,如果按照3.5%-8%的增速,中國可以在2025年-2040年中間的某一個時間超過美國。
……
作為一名美國總統,面對這樣一些數據,你會怎麼想?所以,特朗普競選時,打出鋼鐵工人和下層老百姓的牌,美國出現民粹主義浪潮,一點都不奇怪。這股浪潮的後果,就必須要引向國外,並尋找對手,中國就理所當然成了替罪羊。當然,中國也不是羊,而是混在羊群中的狼。這只狼,肌肉越來越發達,但靈魂卻沒有一點改變。這是美國產生戰略焦慮和戰略轉型的關鍵原因。
其實,仔細看特朗普和美國商務部的講話,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實質也很簡單,其實就是要求中國兌現加入WTO時的承諾,實現文化、通訊、金融等產業的全面開放和完全的市場經濟,不要給壟斷性國企提供補貼。如果真要這樣發展下去,其結果是迫使壟斷性國企不得不提高服務水平和提供競爭性價格,迫使我們很多企業更注重勞動者的價值、環境保護、人的權利的保護……這於我有什麼不好?
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聽到說美國又要搞貿易戰,就義憤填膺,覺得帝國主義又要欺負我們了!其實,與其被動挨打,我們主動做一些改革,主動適應世界潮流,不是很好的事情嗎?我們有大量的改革時間和空間,為何遲遲不行動?因為被太多的利益綁架了。
十幾年來,人家只徵收你國商品2.5%的關稅,而你卻徵收人家25%的關稅,相差整整10倍,讓國內老百姓全部承擔。現在人家也徵收你25%的關稅,讓美國國內老百姓承擔,這也是出於對等原則,不是很公平嗎?怎麼倒成了美帝發起的貿易戰了呢?
對於這場貿易戰,我們先不要考慮我朝是否硬氣和報復的問題,我等下層民眾,恐怕更現實的是要做好物價上漲的准備了。更關鍵的是,我們要做好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大跌的准備。股市已經開始大跌了,樓市泡沫更大,現在中國樓市總市值約300萬億人民幣,遠超美股約40萬億美金市值,加上中國每年有5千億美元貿易順差,開打結果,中國房市會不會摧枯拉朽?因為出口下降了,外儲就會下降,人民幣匯率將大跌,外匯占款將下降,人民幣基礎貨幣發行也將下降,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你們應該懂的!
④ 日本90年代房價暴跌有哪些徵兆
90年代日本房價暴跌主要徵兆是寬松的貨幣政策、銀行利率下調、超低利率發放貸款、全民買房、搖號買房、地價飆升等等。
擴展知識:
房價暴跌後的危機
1990年,日本生產性行業的貸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產行業的貸款比重卻上升為37%。日本看似繁榮的經濟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危機一觸即發。
日本政府也意識到了經濟泡沫,非理性的樓市正在動搖日本的「基本農田制度」和「科技興國」兩項基本國策。於是,日本政府突然收縮貨幣政策。
一是短期內上調利率。央行在1989年5 月將維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從 2.5%上調到 3.25%,之後連續 4 次上調,到 90 年8月達到 6%。
二是政府突然強制收緊信貸,控制對房地產信貸總量。1991 年商行停止了對房地產的貸款,M2 增速從 90 年平均 11.68%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的低位,也遠遠低於當年名義 GDP 增長率 6%的水平。 宏觀調控政策力度過猛,泡沫迅速破滅。
首先刺破的是股票市場泡沫。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當天,日經指數頓挫,日本股市暴跌70%,自此,日本股市陷入了長達20年的熊市之中。
股票價格大幅下跌,信貸規模下降,使幾乎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公司破產導致其擁有的大量不動產湧入市場,頓時房地產市場出現供過於求,房價出現下跌的趨勢。與此同時,隨著日元套利空間日益縮小,國際資本開始撤逃。
1991年,日本不動產市場開始垮塌,巨大的地產泡沫自東京開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雪上加霜的「地價稅」政策,規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須交納一定比例的稅收。在房地產繁榮時期囤積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紛紛出售土地,日本房地產市場立刻進入「供大於求」的時代。
幾種因素疊加,加速了日本房地產經濟的全面崩潰。而在泡沫時期房價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大都市圈(東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在泡沫破裂後的價格也跌得最慘,跌幅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自1990年泡沫破裂以來,日本全國的平均房價連續16年呈下跌趨勢。
從1990年至2006年,全國平均房價下跌了49.56%,基本回到了地產泡沫發生前1986年的水平;企業大量破產,銀行、房地產公司破產數量超過3000家,日本就業壓力空前,工資低、工作時間長幾乎成為日本頑疾,於是啃老族率先在日本流行。
⑤ 中國目前的狀況(股市低靡,樓市泡沫破滅)與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狀況有何異同
日本那時已經完成了城市化進程,才出現有效需求不足,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才剛剛開始,因此不可能出現日本那樣的情況----中國的經濟在調整後依然會長時間地穩定健康發展。中國股市和樓市都有非常大的 上漲空間。不要悲觀。
⑥ 日本股市樓市泡沫破滅和中國的股市大跌有什麼本質區別
日本股市樓市叫泡沫破滅,中國的股市樓市叫調整,震盪,調控。
泡沫經濟概述
泡沫經濟: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金融證券、地產價格飛漲,投機交易極為活躍的經濟現象。泡沫經濟寓於金融投機,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盪,甚至經濟崩潰。
泡沫經濟可分為三個階段,既泡沫的形成階段、泡沫的膨脹階段、泡沫的潰滅階段。
泡沫(Bubble)一詞可追溯至1720年發生在英國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當時南海公司在英國政府的的授權下壟斷了對西班牙的貿易權,對外鼓吹其利潤的高速增長,從而引發了對南海股票的空前熱潮,由於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其股價迅速下跌,猶如泡沫那樣迅速膨脹又迅速破滅。其他早期的泡沫現象還有荷蘭的「鬱金香事件」,法國的「約翰.勞事件」。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各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以及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使得泡沫經濟的發生更為頻繁,波及范圍更加廣泛,危害程度更加嚴重,處理對策更加復雜。泡沫經濟的根源在於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偏離,即虛擬資本超過現實資本所產生的虛擬價值部分。
⑦ 美元指數,股票,人民幣升值或者貶值,中國大陸房價,通貨膨脹,誰能結合在一起,用通俗的
金融危機過後,全球都在大量向市場上撒錢拯救經濟,中國的大的舉動包括4萬億基金投資,以及十大產業振興計劃,而這兩者,中央加上地方的投入量甚至超過了原先市場上貨幣總量的整數倍,其中兩外一大因素應該就是銀行大量的信貸投放了,每月平均的數量可能在6000億左右,這樣直接導致市場上的貨幣存量大幅度的增加,據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4月末,M2,數量已經高達75萬億,錢成倍的增加,而物品卻並沒有同比例的增加,再加上物品漲價的傳導功能,最終使便會似的物價大幅上漲,而我們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絕對是藏了很大的一部分,這也就簡單的解釋了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
接上面所說,物價上漲那隻是滿足了人們消費需要的一個方面,而對於每一個人來講,都還會面臨另外一項很重要的財富分配任務,那就是投資,而這種資金的增多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建廠房、開公司,這樣來通過辛勤的勞動進行投資,但是,現在製造業的投資營商環境非常的惡劣,普遍的利潤率只有5%左右,甚至不到,所以,不管誰有錢,都不會投資在實體經濟了,而在1990年開始,股市開始登陸了內地市場,2004年以後房價也在騰飛,而這中間只是一種金錢的游戲,甚至不用請一個工人都能讓錢成倍的升值,所以對於普通的人來說,泡沫沒有我也照樣會有,我何不去分一杯羹呢?!所以,大量的資金便流入了股市跟樓市,而對於內地的股市樓市來說,這一部分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比如山西的煤老大的產業資本,外國大量資金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及快速發展的經濟,包括高利息率的吸引之下也會大量的湧入中國,這些所有的錢都將會通過產業與金融,也就是說收購內地的企業甚至是將整個行業活活吞並(農業的種子與食用油還有化妝品行業等等的都是血淋淋的事實)所謂金融手段嗎,那自然是通過樓市與股市這兩條資本市場的路徑了,我們可能覺得中國人多力量大,地大物博等等,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不過,我們現在用的東西都是人家創造的,軟肋他們最清楚,所以,你可以想想的是我們現在的很多的現象,包括物價上漲包括股市樓市泡沫等等的很大成分上是外資一首策劃的結果。
這個人民幣升值與貶值的問題比較復雜。要想去理解這個東西,首先你得從現實意義上去理解「匯率」二字的真正含義,真正意義上的匯率並不是我們教科書上所說的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而是一種政治手段,比如1985年的美國在金融市場上進行了大量操作之後,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這一下子美國佬很輕松,結果日本卻20多年後的今天都沒有翻身。
美國之所以要求人民幣升值,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經濟衰退,本國老百姓不去購買自己的產品,而是購買日本的高端產品,和中國的廉價產品,所以,這樣對於美國的經濟來講肯定是不利的,所以,美國就決定呢,促使人民幣升值,以此來打破中國的產品廉價的神話,這樣做可以得到一箭多雕的目的,最重要的包括,促進美國的出口,抑制中國的出口,增加美國的就業,在經濟上對中國進行打擊以便牢牢的維持他的世界霸主地位等等的,。所以,按照目前兩國實力的關系,人民幣的升值是必然的
既然人民幣要升值,那麼美元自然是要貶值的,那麼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自然而然的需要有一種走勢,或者說強弱的參考,因此就有了美元指數,從人民幣的升值上來說,他自然是要貶值的,從另外一個方面說,也是最重要的,美聯儲並不像其他國家的央行屬於國有,而是屬於私有,期間透過各種手段,已經大量的印製了很多美元,這也就稀釋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價值,自然的要求是一路狂貶,更何況,美國從金融危機開始連續實行了兩輪大規模撒錢行為,也就是所謂的EQ1、EQ2,名字叫做量化寬松政策,實際就是平白無故的向市場上撒錢,你說這種情況下美元能貶值嗎
你上面所提問題基本上我覺得這樣應該是有深度又易懂的了
另外,對於美元貶值的問題,全球應該是不言而喻甚至可以公開聲明,其直接表現就是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比如黃金、白銀創歷史新高,原油也創了07年147調整過後的新高,這些都證明了美元現在要貶,人民幣嘛,必升無疑,因為世界上不是我們說了算,人家才是老大哥
所以,你的問題的結論很簡單:
1,美元貶值,人民幣甚至包括其他的大量其他貨幣升值
2,樓市漲,但是破滅的那一天也就是中國經濟再一次實現硬著陸的那一天,其害無窮
3,物價漲,直到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4,至於股票嗎!!比較復雜,看估值還會有行情而且是到4000點以上的大行情,但是,從實體經濟來說嗎,就不那麼樂觀了,還好,我們國家有個叫莊家的主體,用了無數事實證明了他們可以讓股市變成經濟的反向晴雨表,因此,對於股市,我的看法是,升值,其點位大致位於4400附近,其後便會再次歸於2400點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⑧ 美國加息對中國樓市有什麼影響
2018年,官方對經濟「慢一點的增長」容忍度增加,所以我們並不會對美國加息做出大幅度的經濟刺激計劃。
而以中國政府目前對金融、房地產行業的控制力,也是完全有能力掌控局面的。
對於接下來樓市政策,可能是:
1.大環境決定了中國2018年貨幣政策仍然是略微偏緊的,」錢荒」加劇,去杠桿強化;
2.樓市調控不會出現大的、方向性的調整;
3.在經濟、房價下行壓力較大的城市,會出現「隱性政策的放鬆」,比如悄悄放寬對房貸額度的限制,比如人才引進放寬對落戶的限制。
樓市進入新一輪市場調整期,樓市的深度調整將導致更多的中小房企退出房地產或被收購,而這對於綜合競爭實力較強的房企來講則成為逆勢發展的機會,尤其是對於大型品牌房企來講,會在樓市下半場這個階段繼續「大魚吃小魚」,增強自身在行業內的規模化優勢。
但是在此重點提醒,一些房企的資金鏈更加緊張了,所以不要碰小房企的房子,因為爛尾的機率增加了。
房企的資金鏈趨緊,目前部分沒有價值的城市,例如三四線城市將出現房價下降趨勢,有可能會影響整體市場會出現降價的趨勢,價格的指標發生變化,總體市場會表現為「以價換量」。而這樣的局面有可能至少一直會持續到2018年底。
而對於有人口增量的、高級別城市(及其城市圈)的剛需、改善型需求來說,2018年是買房、換房的好時機,如果是剛需,一定要把握好這次機會。
(8)中國的樓市美國的股票日本的擴展閱讀
聯儲加息對我國整體影響
美國加息,我國很難獨善其身。美國加息,必然帶來資本外流、進口成本提升、人民幣持續貶值等問題。如果不能跟隨加息,勢必要動用資本管制、外匯管制以及市場干預等手段來進行維穩,然而在持續加息壓力下,政策空間越來越小。
更關鍵的是,兩個大國正處於不同的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目前,美國整體經濟基本面相對良好,支撐加息預期,而我們則面臨經濟下行壓力,這需要貨幣寬松來加以應對。如果對外面臨加息壓力,貨幣政策空間勢必收縮,左右為難。
顯然,如果美國放緩加息步伐或提前結束加息,這無論對於人民幣匯率,還是國內貨幣環境,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利好。這將放開國內貨幣寬松的政策空間,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降准或會繼續到來,降息也未必沒有可能。
在最近幾次重要會議中,無一不強調「穩」的重要性。從穩增長到穩就業,從穩金融到穩預期。這意味著「維穩」已經成為重中之重,貨幣寬松勢必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