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持倉股票前20名
1. 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35.12億!加倉這些板塊
統計數據顯示,4月27日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35.12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7.9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27.20億元。北向資金成交金額達到885.90億元,佔A股當日總成交金額比重為11.59%。
從個股來看,匯川技術、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東方財富等個股獲北向資金增持規模居前,增持市值分別達到4.52億元、4.36億元、3.04億元、2.69億元。中國平安、山西汾酒、順豐控股、華泰證券等獲北向資金減持規模居前,減持市值分別為5.29億元、3.59億元、3.09億元、2.96億元。另外,君實生物-U、昊海生科、復旦張江、寶鋼股份等連續3天獲得北向資金增持。
據e公司測算,增減持變動1000萬元以上的個股中,長春燃氣、合肥城建、惠程 科技 、晶瑞股份等獲北向資金大幅增持,分別為295663.14%、545.16%、211.98%、177.96%。而華聞集團、聚龍股份、富春股份、貝因美等減持幅度較大,分別減持65.49%、42.45%、40.36%、32.84%。
從行業來看,本期電氣設備(13.50億元)、醫葯生物(5.06億元)、鋼鐵(4.08億元)等行業板塊獲北上資金偏好,資金凈買入較為明顯。
(此稿由證券時報e公司寫稿機器人「快手小e」完成。)
2. 「揭秘」北向資金,為什麼說TA是聰明的錢
北向資金是什麼?
北向資金,就是所有媒體所說的「聰明錢」,是指境外資金(包括散戶和機構)通過陸股通(包括滬股通及深股通)從香港流入大陸,因為大陸在香港北面,所以叫它北向資金。
北向資金市場上一般作為中長線資金看待,因為他們看好的股票會一直買買買,而且只要公司基本面沒變壞,無論行業發生什麼重大變化也很少賣出(指的是比較長一段時期的總量,每天當然一樣不斷重復著凈流入凈流出、凈流出凈流入)。
哪裡可以看到北向資金?
看北向資金我們可以通過,同花順更多里的數據看盤,滬深港通就可以看到了。這個很簡單,同樣的,在電腦上,也可以通過,東方財富的網站,首頁的滬深港股就看到。
怎麼看北向資金買賣的規律?
北向資金的行動常常會釋放一些信號。
一:對外圍股市很敏感,每次美股大跌,北向資金基本都是大幅流出,所以先看美股。
北向資金代表了外資,外資主要還是以美股為全球風險資產風向標,所以每次美股大跌,北向資金基本上都是大幅流出。這里注意了,如果哪次美股大跌,而北向資金還是強勢流入,那麼很可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二:對匯率波動敏感,人民幣升值,大概率流入;人民幣貶值,大概率流出,也就是其次看匯率。
因為外資買賣A股,其收益會直接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在股價沒有波動的前提下,若人民幣進入升值趨勢,那麼買入持有A股後,在後面能換回的美金就多,就是賺錢,所以這個時候外資一般會流入;反之,人民幣如果進入貶值通道,外資就會選擇流出。
另外在宏觀層面上,北向資金的買入、賣出往往代表著對A股市場的判斷。北向資金買入時往往代表低價機會,北向資金流出大概率是賺了錢准備跑路了。
為什麼說它是聰明錢?
北向資金大都是國外投資機構,一般都是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專業的投資團隊。他們買得早,跑得也快。幾乎每次都會領先國內資金一步。就拿之前的券商行情來說,北向資金早早的就建好倉了,而國內資金呢,都在不停的賣。最後呢,當然是提前進入的北向資金賺的盆滿缽滿。(圖)
再者,北向資金的構成主要是以HK和國外的投資者為主,雖然其中不乏國內資金的馬甲,但是數額不多。那麼境外的市場基本上都領先國內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其中的投資者自然經驗豐富,也不是A股市場大部分投資者可以比的,那麼跟隨有經驗的人,自然是比較正確的道路。
下面羅列下北上資金持倉前50隻股票,數據來源香港交易所
外資的動態一直是散戶的「風向標」,以上內容僅供大家參考學習,更多股市行情和技巧,請持續關注@一歌說股
3. 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出31.39億!加倉這些板塊
統計數據顯示,6月29日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出31.3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27.25億元,深股通凈流出4.14億元。北向資金成交金額達到1087.11億元,佔A股當日總成交金額比重為10.90%。
從個股來看,京東方A、錦浪 科技 、貴州茅台、歌爾股份等個股獲北向資金增持規模居前,增持市值分別達到4.68億元、3.45億元、3.18億元、2.85億元。平安銀行、中遠海控、隆基股份、恩捷股份等獲北向資金減持規模居前,減持市值分別為6.22億元、5.65億元、3.68億元、2.69億元。另外,傳音控股、虹軟 科技 、上海機場、上港集團等連續3天獲得北向資金增持。
據e公司測算,增減持變動1000萬元以上的個股中,合肥城建、福晶 科技 、中天火箭、安集 科技 等獲北向資金大幅增持,分別為535.32%、177.25%、168.26%、92.50%。而華東重機、中鋼國際、省廣集團、川能動力等減持幅度較大,分別減持100.90%、39.05%、34.35%、31.20%。
從行業來看,本期電子(11.27億元)、計算機(7.87億元)、家用電器(5.16億元)等行業板塊獲北上資金偏好,資金凈買入較為明顯。
(此稿由證券時報e公司寫稿機器人「快手小e」完成。)
4. 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出38.25億!加倉這些板塊
統計數據顯示,9月13日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出38.2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5.92億元,深股通凈流出32.33億元。北向資金成交金額達到1354.26億元,佔A股當日總成交金額比重為9.26%。
從個股來看,寧德時代、招商銀行、萬華化學、東方財富等個股獲北向資金增持規模居前,增持市值分別達到7.40億元、3.67億元、3.49億元、2.84億元。五糧液、中國鋁業、貴州茅台、合盛硅業等獲北向資金減持規模居前,減持市值分別為7.74億元、6.48億元、6.03億元、4.35億元。另外,睿創微納、瀾起 科技 、中國通號、傳音控股等連續3天獲得北向資金增持。
據e公司測算,增減持變動1000萬元以上的個股中,富臨精工、寶通 科技 、凱撒文化、智度股份等獲北向資金大幅增持,分別為328.86%、64.54%、50.92%、44.60%。而濱化股份、金雷股份、凱撒旅業、南京熊貓等減持幅度較大,分別減持70.99%、54.51%、52.12%、47.60%。
從行業來看,本期非銀金融(9.85億元)、房地產(7.54億元)、交通運輸(7.15億元)等行業板塊獲北上資金偏好,資金凈買入較為明顯。
(此稿由證券時報e公司寫稿機器人「快手小e」完成。)
5. 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42.28億!加倉這些板塊
統計數據顯示,7月29日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42.28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18.27億元,深股通凈流入60.55億元。北向資金成交金額達到1552.05億元,佔A股當日總成交金額比重為12.42%。
從個股來看,東方雨虹、比亞迪、先導智能、中國平安等個股獲北向資金增持規模居前,增持市值分別達到7.55億元、7.53億元、7.36億元、6.56億元。三安光電、中遠海控、格林美、萬華化學等獲北向資金減持規模居前,減持市值分別為4.80億元、4.27億元、2.87億元、2.87億元。另外,傳音控股、博瑞醫葯、道通 科技 、中國國貿等連續3天獲得北向資金增持。
據e公司測算,增減持變動1000萬元以上的個股中,中海達、雲南鍺業、易成新能、華力創通等獲北向資金大幅增持,分別為242.68%、223.27%、187.25%、178.52%。而聚飛光電、強力新材、上海瀚訊、易事特等減持幅度較大,分別減持51.13%、42.70%、42.00%、38.19%。
從行業來看,本期醫葯生物(12.31億元)、 汽車 (9.64億元)、機械設備(7.45億元)等行業板塊獲北上資金偏好,資金凈買入較為明顯。
(此稿由證券時報e公司寫稿機器人「快手小e」完成。)
6. 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11.94億!加倉這些板塊
統計數據顯示,5月15日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11.94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出1.1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3.06億元。北向資金成交金額達到576.43億元,佔A股當日總成交金額比重為9.19%。
從個股來看,寧德時代、山東黃金、贛鋒鋰業、匯頂 科技 等個股獲北向資金增持規模居前,增持市值分別達到3.55億元、2.47億元、2.07億元、1.75億元。上海銀行、恆瑞醫葯、上海機場、中國平安等獲北向資金減持規模居前,減持市值分別為28.09億元、2.58億元、2.40億元、2.32億元。另外,包鋼股份、上海電力、中遠海能、中直股份等連續3天獲得北向資金增持。
據e公司測算,增減持變動1000萬元以上的個股中,泉峰 汽車 、金力永磁、海聯金匯、海特高新等獲北向資金大幅增持,分別為163.32%、113.09%、91.58%、83.73%。而上海銀行、新諾威、彩訊股份、英唐智控等減持幅度較大,分別減持99.74%、54.86%、42.85%、42.49%。
從行業來看,本期房地產(0.34億元)、公用事業(0.16億元)、機械設備(3.56億元)等行業板塊獲北上資金偏好,資金凈買入較為明顯。
(此稿由證券時報e公司寫稿機器人「快手小e」完成。)
7. 北向資金流入找熱點看板塊資金流入前多少名的
北向資金流入找熱點看板塊資金流入前多少名的:
北向資金流入找熱點看板塊資金流入前20名的。
北向資金,通常是指通過香港市場流入A股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金。
在股市中,「南」代表中國香港,「北」代表中國大陸。那麼北向資金的意思就是香港資本、國際資本向北進入大陸股市,北向資金凈流入說明這些資金正在買入大陸股票,凈流出則說明這些資金正在賣出大陸股票。
此外,由於通過滬深港通買入不需要審批,也無額度限制,信息公開披露,北向資金已經成為觀察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8. 珀萊雅,國產化妝品龍頭,北向持股超過23%,掘金個股
珀萊雅是國內著名的化妝品消費公司。
北向資金持股占股本比例(目前已全流通)23.59%,並且持續多年加倉。北向資金持股佔比持續在高位。
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05月24日,是集化妝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集團化公司,目前旗下有「珀萊雅」「優資萊」「悠雅」「韓雅」「貓語玫瑰」等多個品牌,產品覆蓋護膚、彩妝、洗護、香薰等領域。
財務數據:
2018年凈利潤2.87億元,凈利潤增長率43.03%。
2019年凈利潤3.93億元,凈利潤增長率36.73%。
2020年凈利潤4.76億元,凈利潤增長率21.22%
2021年截止到第三季度凈利潤。3.64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7.82%。
公司毛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增加2.87% 至 64.59%
前10大股東持股佔比為82.24%,屬於高度重倉持股。
公司所在領域是大眾化妝品市場,目前中國化妝品大眾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從2017年開始化妝品的增速就已經連續高於整體消費需求的增速,近兩年更是保持著10%以上的高增速水平。近十年,化妝品行業的復合增長率更高達10%,而全球的增長率只有2%。
近年來,國貨美妝逆勢崛起,騰訊 時尚 發布的《國貨美妝洞察報告》顯示,超過42%的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國貨美妝,而60%的消費者則表示,初次體驗國妝後,願意再次購買。在我國護膚品市場本土前十品牌的排行中,百雀羚以4.5%的市佔率位居第一,珀萊雅、丸美的市佔率分別為1.9%和1.1%,距離第一名仍然有1-3倍的成長空間。
賺女人的錢,是這家公司的特徵。從利潤來看近兩年增長還是比較快,並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也難怪,北向資金持續高位持倉。說明外資非常看好這家公司。並且股價在疫情開始前期上漲的高位,一直保持在180左右的高位。上個月還創了 歷史 新高。
疫情結束後消費肯定會回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分批加倉,長期持有。
9. 北上資金重倉的十大龍頭股,未來高成長(建議收藏)
北向資金作為聰明錢的代表,他們只確定性大的股票,只挑選好的股票操作。例如10月北向資金介入的氫能源龍頭股如今已經是開花結果,剛剛過去的11月份,北向重倉的前10名公司,其中又開始靜悄悄抄底了一個超跌方向,這是值得我們研究,關注的。
第一名: 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成立於2011年,總部位於福建寧德。2012年公司與德國寶馬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進入動力電池系統行業。2015年公司收購廣東邦普循環 科技 有限公司,布局鋰離子電池產品梯次利用及回收產業鏈,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並形成產業鏈循環閉環。2017年公司研發生產的動力電池系統使用量攀升至全球第一並保持至今。
2018年6月公司順利登陸A股創業板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20年末,寧德時代共擁有鋰電池產業鏈相關業務的子公司15家,其中,寧德時代在福建和廣東的子公司最多,分別為5家和3家,此外,公司在青海、北京、湖北、湖南、江蘇均有布局。
在公司發展戰略方面,公司將持續發展建立鋰電池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體系,持續研究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長壽命的電池產品和解決方案,以產品技術、卓越製造和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應對市場競爭。
第二名: 電動車電控龍頭【匯川技術】
匯川技術成立於2003年,從低壓變頻器業務起家,後藉助內生發展和外部並購,實現了跨領域快速增長,現已成長為國內領先的工業自動化產品供應商和新能源 汽車 電控產品供應商。數據顯示,2007-2020年,公司營收從1.59億增至115億,復合增速高達39%;凈利潤從0.55億增至21.8億,復合增速為32.7%。
當前,公司聚焦工業領域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專注「信息層、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感測層」核心技術,堅持以TOP客戶價值需求為導向,立足國內,拓展國際,為全球客戶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與服務,主要業務分為通用自動化業務、電梯電氣大配套業務、新能源 汽車 業務、工業機器人業務、軌道交通業務等五大板塊。因公司創始團隊有華為背景,且在公司文化上明確提出向華為學習,匯川技術又被市場戲稱為智能製造領域的「小華為」。
第三名: VR代加工龍頭【歌爾股份】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1 年 6 月,2008 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作為全球領先 的聲光電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歌爾在微型聲學器件、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光 學、精密製造等領域建立起獨有的競爭優勢。當前實行「零件+成品」發展戰略,零件方面主要業務是聲學、光學器件、微電子產品,2019 年營收佔比約 30%,相對穩定;成品業務之一為智能聲學整機,包括 TWS 耳機、智能音箱,營收佔比約 42%, 為近2年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成品業務之二為智能硬體,包括智能手錶/手環、 VR/AR 設備等,營收佔比約為 24%,將助力公司實現中長期持續成長。
2018年上海恩捷並入上市公司後,鋰電隔膜業務成為公司核心業務。濕法鋰電池隔膜業務是公司2018年收購上海恩捷後的核心業務,業務歸屬於子公司上海恩捷及孫公司無錫恩捷、珠海恩捷、蘇州捷力、江西通瑞等,產品主要運用於新能源 汽車 鋰電池、3C類產品及儲能領域。
第七名: 鋰礦龍頭【贛鋒鋰業】
公司成立於2000年,起初專注於中游金屬鋰及深加工鋰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目前為止,公司已成為全球鋰行業上下游一體化的國際領先企業,擁有五大類逾40種鋰化合物及金屬鋰產品的生產能力,業務貫穿上游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及金屬鋰冶煉、下游鋰電池製造及退役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形成了一套鋰生態系統。
贛鋒鋰業的目標是「打造全球鋰行業上下游一體化的國際一流企業」。它是鋰離子電池上游鋰鹽賽道龍頭公司。產業鏈要素:垂直整合「鋰」全產業鏈,延伸至固態電池贛鋒鋰業所有業務圍繞「鋰業」進行,收入來源是以「鋰化合物及鋰金屬」為主的加工冶煉,並以此向上游布局鋰資源、向下游延伸以「固態鋰電池【1】」為核心的相關製造產業。公司發展思路清晰,從中游鋰化合物及金屬鋰製造起步,積累豐富的行業經驗及專業技術後,逐漸拓展上游鋰資源開發業務以獲取鋰原材料的供應,再拓展下游電池鋰電池製造及廢舊電池回收,已形成垂直整合的業務模式且協同有關「鋰」的上、中、下游。
第八名: 光伏儲能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
陽光電源成立於1997年,專注於逆變器的自主研發與製造。公司依託逆變器產品以及在電力電子轉化技術上的優勢,逐步向下游應用領域延伸,2013 年開始拓展電站業務,目前市場份額已迅速提升至全球第2;2014 年 與三星 SDI 合資建廠開始進軍儲能電池與電源業務。2016年以來儲能系統裝機穩居全國第1,已成為全國排名前五的鋰電儲能製造商。同時,公司積極進行業務創新,尋找新 增長點,在新能源車電控、充電樁及水面光伏系統等領域均有布局。
公司乘國產逆變器大規模擴張之勢,憑借技術優勢,市佔率迅速提升,穩居全球逆變器龍頭。2020年我國逆變器企業的全球市佔率高達 64%,牢牢占據市場主流地位。在 2013 年光伏逆變器光伏國家標准正式發布之後,公司光伏逆變器出貨市佔率穩步提升,2020 年 光伏逆變器出貨 35GW,全球市佔率 19%,居於第二位,與華為同處於第一梯隊,並相較 於第二梯隊具有較大優勢。
第九名: 圖形感測器晶元龍頭【韋爾股份】
韋爾股份成立於2007年,一直從事半導體產品設計和分銷業務。2017年,公司在A股上市,2019年先後並購全球第三大CMOS圖像感測器供應商豪威 科技 和知名晶元設計企業思比科,一躍成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之一。當前,韋爾股份已是A股市值最大的半導體設計公司,同時也是國內主要的半導體產品分銷商之一,2019年位居國內第5名,且前五名之間差距不大。
從技術對比看,索尼新產品發布速度較快,但三星和豪威 科技 同類產品緊追其後,三者不存在明顯的代際差距,多數時間內,三家產品同質化都較高。從價格對比看,豪威 科技 的產品具有明顯的性價比優勢,再考慮到中國大陸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占據全球近80%的份額,在國產替代的大環境,公司市場份額有望繼續快速提升。
第十名: 鋰電電解液龍頭【新宙邦】
10. 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20.08億!加倉這些板塊
統計數據顯示,4月28日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20.08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14.17億元,深股通凈流入5.91億元。北向資金成交金額達到920.19億元,佔A股當日總成交金額比重為11.68%。
從個股來看,東方財富、隆基股份、匯川技術、寧德時代等個股獲北向資金增持規模居前,增持市值分別達到5.52億元、5.28億元、4.92億元、4.55億元。貴州茅台、葯明康德、金發 科技 、格林美等獲北向資金減持規模居前,減持市值分別為9.87億元、3.35億元、3.12億元、3.00億元。另外,君實生物-U、上海機場、寶鋼股份、中遠海能等連續3天獲得北向資金增持。
據e公司測算,增減持變動1000萬元以上的個股中,智光電氣、天音控股、海聯金匯、贏時勝等獲北向資金大幅增持,分別為145.93%、104.41%、98.09%、92.79%。而長春燃氣、天銀機電、眾信 旅遊 、僑銀股份等減持幅度較大,分別減持98.74%、51.13%、46.50%、39.66%。
從行業來看,本期電氣設備(15.63億元)、機械設備(5.05億元)、鋼鐵(4.33億元)等行業板塊獲北上資金偏好,資金凈買入較為明顯。
(此稿由證券時報e公司寫稿機器人「快手小e」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