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持了哪些股票
1. 證金增持申萬宏源多少股票
一季度增持了七千多萬股。
據申萬宏源一季報的公開信息,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增持7772.44萬股,持股總數上升到 62230.6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2.76% ,在公司十大股東中位列第六。
2. 通達信 怎麼選出股票10大股東里有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通達信目前還無法通過編寫公式的方法選出10大股東中包含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選股公式。如果想選也只能在F10里的股東研究里一隻一隻的篩選了。
3. 券商有哪些龍頭股
1、興業證券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全國性、綜合類、創新型證券公司,成立於1991年10月29日。2010年10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公司注冊地為福建省福州市,主要股東有福建省財政廳、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
2、財通證券
公司下屬證券分支機構百餘家,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內各市縣及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廈門、青島、大連、南京、無錫、重慶、成都、常熟等城市。公司下屬參、控股公司有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永安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財通證券(香港)有限公司、浙江財通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等。
3、東方證券
經過20年的發展,公司從一家僅有586名員工、36家營業網點的證券公司,逐漸壯大為一家總資產達2000億,凈資產超過500億,員工4000餘人、在全國76個城市設有153家分支機構,提供證券、期貨、資產管理、理財、投行、投資咨詢及證券研究等全方位、一站式專業綜合金融服務的上市證券金融控股集團。
4、華泰證券
公司於1991年5月開業。2010年2月26日,公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2015年6月1日,公司H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886。在27年的發展歷程中,公司抓住了中國資本市場及證券業變革創新的歷史機遇,實現了快速成長,主要財務指標和業務指標均位居國內證券行業前列。
5、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下屬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
4. 請問參股金融的股票有哪些
就是那些有金融類公司的股份的公司了。
從股票軟體里導出有這些:
代碼 名稱
000010 S ST華新
000031 中糧地產
000039 中集集團
000060 中金嶺南
000419 通程式控制股
000505 珠江控股
000527 美的電器
000530 大冷股份
000537 廣宇發展
000538 雲南白葯
000543 皖能電力
000547 閩福發A
000551 創元科技
000553 沙隆達A
000562 宏源證券
000563 陝國投A
000568 瀘州老窖
000578 ST 鹽 湖
000581 威孚高科
000584 舒卡股份
000615 湖北金環
000623 吉林敖東
000625 長安汽車
000628 *ST 高新
000652 泰達股份
000678 襄陽軸承
000687 保定天鵝
000700 模塑科技
000702 正虹科技
000705 浙江震元
000733 振華科技
000748 長城信息
000751 鋅業股份
000791 西北化工
000850 華茂股份
000869 張 裕A
000876 新 希 望
000878 雲南銅業
000897 津濱發展
000900 現代投資
000905 廈門港務
000917 電廣傳媒
000918 S ST亞華
000920 南方匯通
000928 ST 吉 炭
000930 豐原生化
000936 華 西 村
000983 西山煤電
000988 華工科技
000989 九 芝 堂
600001 邯鄲鋼鐵
600005 武鋼股份
600054 黃山旅遊
600062 雙鶴葯業
600063 皖維高新
600064 南京高科
600068 葛洲壩
600079 人福科技
600084 ST新天
600101 明星電力
600103 青山紙業
600106 重慶路橋
600107 美爾雅
600108 亞盛集團
600113 浙江東日
600120 浙江東方
600122 宏圖高科
600128 弘業股份
600133 東湖高新
600149 華夏建通
600151 航天機電
600156 華升股份
600170 上海建工
600171 上海貝嶺
600177 雅戈爾
600191 華資實業
600196 復星醫葯
600197 伊力特
600229 青島鹼業
600249 兩面針
600252 中恆集團
600256 廣匯股份
600260 凱樂科技
600266 北京城建
600269 贛粵高速
600278 東方創業
600287 江蘇舜天
600291 西水股份
600292 九龍電力
600310 桂東電力
600327 大廈股份
600332 廣州葯業
600336 澳柯瑪
600350 山東高速
600395 盤江股份
600401 *ST申龍
600452 涪陵電力
600475 華光股份
600476 湘郵科技
600479 千金葯業
600498 烽火通信
600510 黑牡丹
600530 交大昂立
600580 卧龍電氣
600592 龍溪股份
600606 金豐投資
600611 大眾交通
600621 上海金陵
600631 百聯股份
600638 新黃浦
600639 浦東金橋
600642 申能股份
600650 錦江投資
600651 飛樂音響
600652 愛使股份
600654 飛樂股份
600655 豫園商城
600675 中華企業
600676 交運股份
600677 航天通信
600682 南京新百
600695 大江股份
600704 中大股份
600706 ST長信
600725 雲維股份
600736 蘇州高新
600739 遼寧成大
600741 巴士股份
600744 華銀電力
600747 大連控股
600750 江中葯業
600754 錦江股份
600755 廈門國貿
600773 ST雅礱
600787 中儲股份
600802 福建水泥
600811 東方集團
600812 華北制葯
600815 廈工股份
600821 津勸業
600823 世茂股份
600826 蘭生股份
600832 東方明珠
600838 上海九百
600840 新湖創業
600851 海欣股份
600881 亞泰集團
600884 杉杉股份
600896 中海海盛
600900 長江電力
600981 江蘇開元
5. 什麼是證金持股
證金持股即為被證金公司購買並持有的一類概念股票。
其股東單位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
6.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協議轉讓股票是利好嗎
你好,個人感覺這消息中性。
往好的方面說,匯金背後是財政部,等於財政部增持了股票。但因為數量巨大,匯金增持如此大額,尤其是包括神創板,可能會引發較大爭議,而這種方式比較隱晦。並且證金會騰出更多的倉位,用於應對二級市場的激烈變動。
往壞的方面說,協議轉讓給人救市不徹底的感覺,會帶來證金救市資金是否充裕的猜疑。
7.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哪些創業板股票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情況
本周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創業板一度大跌6%,隨後從盤面可發現大資金托市痕跡。過去的一年中,股市基礎逐漸恢復,股指波動趨於穩定,但「國家隊」的一舉一動仍直接牽動市場神經。
近日,曾經的「救市隊長」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金公司」)公布了2016年經營情況,這讓業內一度認為「國家隊」救市成績單也體現在其中。不過,根據《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證金公司未經審計的2016年財報,救市資金交易情況可能並未納入財務報表核算。
證金公司曾在2015年度審計報告中稱,該公司2015年7月開始開展的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專項自營業務,不納入2015年度財務報表核算反映,該報表旨在反映該公司原有業務交易及其結果。業內人士認為,2016年大概率延續之前的處理方式,救市資金未納入核算。實際上,對比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報中上一年度的數據,基本與2015年審計報告中的數據一致。記者向證金公司方面進一步求證獲悉不便回應。
2016年券商業績普遍「腰斬」,證金公司也未能倖免。2016年證金公司營業收入23.63億元,同比下降63.11%,凈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下降58.46%。
業績幾近腰斬
1月1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網站公布了證金公司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這讓業內一度將財報所反映的業績與救市相聯系,認為救市成績單亮相。
根據證金公司2015年度審計報告,2015年度財務報表旨在反映該公司原有業務交易及其結果,專項自營業務不納入此財務報表核算反映;該公司2015年7月開始開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專項自營業務,總體上2015年7月6日之後進行的證券、基金買賣屬於專項自營業務。
上述審計報告同時顯示,證金公司專項自營業務與原有業務劃分的總體原則為:能夠界限清楚的業務及財務報表項目單獨認定,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利息支出、應付利息、借款、次級債、短期融資券等;未分賬核算的業務所涉及財務報表項目根據相關性原則認定,在原有業務與專項自營業務之間進行合理劃分,如:貨幣資金、利息收入、 應收利息、存出保證金等。
這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證金公司2015年度的救市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並未體現在該年度的財務報表中。而對於近期公布的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是否也沿用了這一編制基礎,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應該不會有變化。
上述機構資深人士表示,從邏輯上來講,2016年的財務報表應該還是沿用2015年的編制基礎,另外也可以對比2016年財務報表中引用的上一年數據是否與2015年的相一致,若一致,則大概率說明救市情況也未反映在2016年度的財務報表中。
為此,本報記者將未經審計的2016年度財務報表數據與2015年度的對比發現,前者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的貨幣資金、融出資金、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收利息等期初余額均與2015年度的年末金額相一致,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凈利潤等5個項目的上年金額也均為2015年度的金額;凈資本計算表中,金融資產的風險調整合計、其他資產項目的風險調整合計的期初余額也均與2015年度的期末余額一致。
證金公司成立於2011年10月28日,是經國務院決定、中國證監會批准設立的證券類金融機構。其首次被資本市場關注是自2015年7月6日,「臨危受命」肩負救市重擔,在二級市場開啟「掃貨模式」。之後,其選股標的一度成為市場一大風向標,稱之為「證金概念股」。期間有關證金公司減持傳聞屢屢引發市場騷動,反映了證金公司的持股動向緊密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也幾乎每臨季報披露窗口期,以證金公司為代表的「國家隊」持股動向就成為市場的一大關注點,以看其持股偏好、盈虧,抑或是借其進退觀市場穩定程度。不過,隨著證金公司的部分持倉被「騰挪」至匯金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等多個持股平台進行管理後,證金公司的身影也逐漸淡出資本市場視線。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證金公司現身50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持股685.29億股,持倉市值為5486.4億元。
在成為「救市英雄」之前,證金公司並不為資本市場多數人所關注,獨家經營的轉融通業務利息收入是其最為重要的利潤來源,而這些業績才是其財務報表的真正主角。
證金公司是這樣描述其經營范圍的:為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資金和證券的轉融通,為開展轉融通業務籌集資金和證券;經中國證監會依法批準的其他業務。所謂轉融通業務,是指證券金融公司將自有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和證券出借給證券公司,以供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的經營活動。而證金公司則主要賺取的是轉手過程中產生的利差。
證金公司披露的2016年度未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該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3.63億元,同比下降63.11%,比2015年少了40.43億元,凈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下降58.46%。
而放大時間范圍到證金公司近四年的業績情況來看,2016年的業績相較更早的2013年和2014年則應該屬於回落到正常水平,2015年度的業績基數較大是主要原因。公開資料顯示,證金公司2013~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14億元、31.32億元、64.06億元、23.63億元 ;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70億元、21.81億元、43.79億元、18.19億元。
對於2015年業績分外靚麗的原因,上述機構資深人士表示,這與2015年上半年A股市場火爆行情有關,彼時兩融交易規模屢創新高,轉融通業務規模也相應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的融資融券越逐月增加,從2015年1月份的1.13萬億元增加至當年6月份的2.04萬億元;而如今截至2017年1月19日的兩融余額僅為8959.98億元。
轉融通利息收入一直是證金公司的主要來源。證金公司2013年~2016年近四年的利息凈收入分別為12.93億元、18.55億元、22.86億元、17.5億元。2015年的利息凈收入也相較較高。
不過,從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來看,2015年的該項佔比卻最低,僅為35.69%。而2013年、2014年、2016年的該項數據分別為94.29%、59.23%、74.06%。這里的關鍵因素則在於,2015年的業績主要貢獻力來自於投資收益,該項收入達到41.17億元。
查閱證金公司2015年度審計報告中的投資收益明細發現,這41.17億元的收入來自於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間取得的投資收益5.21億元、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35.97億元。 而根據2015年審計報告描述,前者可能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取得的利息及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後者則可能是因處置了長期股權投資,該公司通過多次交易分步處置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直至喪失控制權。
8.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資金買入的股票有哪些
他們是為了穩定大盤而來 現在大盤已經穩定了 買的股票不會有較大表現了,後期還可能退出,所以你的思路要是半月之前是對的,現在是在虧錢,,真的需要問,你可以在同花順上的問財選股里輸入
9. 近期股市有哪些公司大股東增持
深長城、鄂武商A、海虹控股等。
增持計劃:早在股改之初,大股東增持流通股主要是出於穩定股價的考慮。而隨著控制權之爭的不斷涌現,以鞏固控制權為目的增持計劃也逐漸增多。一些實力雄厚的大股東,採取了一步到位,確保了絕對的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