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股票 » 中國主權財富基金買了那支股票

中國主權財富基金買了那支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4-29 09:37:49

⑴ 主權財富基金的中國做法

開弓沒有回頭箭,積極發展SWFs已是我國提高外匯儲備管理績效和沖銷流動性過剩的有效舉措,但對成立中國投資公司引致全球軒然大波,有些始料未及。面對西方「金融保護主義」的咄咄逼人,一味地迴避消極,聽任歐美設置投資壁壘,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如何妥善應對,考驗著我國政府與SWFs的金融政治智慧。 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強調商業性目標,適度增加透明度,不要盲目謀求控股,以緩和「金融保護主義」抵觸情緒。挪威央行的NBIM的透明度之所以令西方國家滿意,主要是3條:一是不謀求控股地位;二是主要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投資,不涉及私募股權投資;三是在投資組合變化後適時公布於眾。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中,我國實業公司並購國外資源性公司經常遭遇嚴重抵制,自然我國SWFs的投資行為也一樣會遭遇抵抗。因此,有關方面要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做好「金融保護主義」的安撫工作。
在經營目標上,中國投資公司向國際社會強調按照商業模式運作,以資本回報率最大化為目標,在全球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貨幣市場,不存在政治動機,不會增加全球經濟金融的風險。
在經營策略上,可參考NBIM的管理之道,不謀求控股,聘請外部資產管理人,設立不同投資組合的子基金,如滿足交易性和預防性動機的高流動性組合、滿足盈利性動機的長期資產組合、滿足發展性動機的緩沖組合等不同的子基金,增強各子基金投資目標的透明化,緩解東道國「金融保護主義」的抵觸情緒。
在投資品種上,實行漸進戰略。投資品種可以在金融產品的風險譜繫上,按照風險從低到高的順序逐漸擴展,包括:國債、政府債、機構債、貨幣市場產品、房地產金融產品、公司債、實業公司股票、金融公司股票、衍生產品等;條件適當的時候,才開展直接投資。 制定以夷制夷的牽制戰術。G7國家並非鐵板一塊,德國欲牽頭歐盟抵制SWFs,但英、意卻對來自中國、俄羅斯的SWFs欣然接納。澳大利亞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非洲都歡迎SWFs的投資。即使是美國和歐盟的立場也沒有完全協調一致。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尋找各國的制度差異,利用各國急於吸引投資的心理,以夷制夷,各個擊破。
國際投行也是一個可以藉助的幫手。主權財富基金的巨額資產規模令國際投行們垂涎三尺,我們可以聘請它們擔任外部資產管理人,甚至還可以購買它們的股權,在分享它們的知識資本的同時,利用其對各國政府的游說與操控能力,牽制「金融保護主義」。 要注意監管流入我國的國外SWFs。一是在市場准入的安全審查中堅持對等原則的同時,可參考國外的投資委員會制度,將國家安全以及保持競爭優勢放在維護國家利益的首位。二是在SWFs的投資領域與控股水平上,嚴格限制涉及國家安全與產業安全的投資,對SWFs的投資比重加以限制。三是加強對國外SWFs在我國境內投資行為的跟蹤監測分析。

⑵ 國家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又稱主權財富基金,主要指掌握在一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主權基金之所以現在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們近期發展勢頭迅猛,並且主力並非發達國家,而是一些因油價上漲獲益匪淺的中東產油國和擁有大量外貿盈餘的新興市場國家。
1990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但來自渣打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主權基金,現有資金規模約為2.5萬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公司資金總額已接近9000億美元。
從資金規模上來看,主權基金已經超過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15年,全球主權基金的規模將擴大至12萬億美元,幾乎佔到全球金融資產的10%
[編輯本段]背景簡介
主權財富,相對應於私人財富,是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國際收支盈餘和自然資源收入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傳統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而近年來主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長,對其的管理遂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主權財富基金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同於傳統的政府養老基金與那些簡單持有儲備資產以維護本幣穩定的政府機構,主權財富基金是一種全新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積極投資機構。
近年來,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和資源豐富國家,也包括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貧乏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急劇膨脹,至2006年底,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已達到約1.5萬億至2.5萬億美元。同時,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8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主權財富基金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日益活躍且重要的參與者, 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主權財富基金與官方外匯儲備皆為國家所擁有,同屬廣義的國家主權財富,來源也頗相似。但依然有其區別:
1. 官方外匯儲備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中,後者則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外,有獨立的平衡表和相應的其他財務報表。
2.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運作及其變化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密切相關,而主權財富基金一般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系。
3.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化產生貨幣政策效應,即其他條件不變,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通過貨幣基礎變化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而主權財富基金的變化通常不具有貨幣效應。
4. 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通常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追求最大流動性與最大安全性,而主權財富基金通常實行積極管理,可以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目標。

⑶ 中國目前主要的主權財富基金有哪些

就是匯金公司,業績不佳

⑷ 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是那隻

1990年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即政府石油基金正式成立。挪威將石油及天然氣取得的收益通過主權財富基金投入外國股票及債券,以充當原油用盡時給未來世代的儲備,且規定每年可提取不超過基金總額的4%用於財政開支,本質上就是一個全民儲蓄。

⑸ 什麼是主權財富基金 全世界有哪些

所謂主權財富(Sovereign Wealth),與私人財富相對應,是指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資源收入和國際收支盈餘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
傳統上,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隨著近年來主權財富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加,其管理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國際上最新的發展趨勢是成立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並設立通常獨立於央行和財政部的專業投資機構管理這些基金。截至2008年初,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達到約2萬~3萬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石油輸出國家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中。
隨著主權財富基金數量與規模迅速增加,主權財富的投資管理風格也更趨主動活躍,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7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主權財富基金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日益活躍且重要的參與者。
主權財富基金常與官方外匯儲備相提並論,引起了不少混淆。二者的共同點顯而易見,即皆為國家所擁有,同屬於廣義的國家主權財富,來源也頗相似。但我們可從幾個方面對它們加以區分:
其一,官方外匯儲備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中,後者則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外,有獨立的平衡表和相應的其他財務報表。
其二,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運作及其變化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密切相關,而主權財富基金一般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系。
其三,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化產生貨幣政策效應,即其他條件不變,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通過貨幣基礎變化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而主權財富基金的變化通常不具有貨幣效應。
最後,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通常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追求最大流動性與最大安全性,而主權財富基金通常實行積極管理,可以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目標。
正因為這些區別,近年來國際上的一個趨勢是把官方外匯儲備的多餘部分(即在足夠滿足國際流動性與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額外匯儲備資產)從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機構,即主權財富基金,或委託其他第三方投資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使之與匯率或貨幣政策"脫鉤",只追求最高的投資回報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這一模式的先驅,中國國家投資公司已於2007年成立,注冊資金2000億美元,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
需要指出,目前學術界對於中國國家投資公司的功能與作用有各種看法。其中一個普遍觀點是,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可以控制外匯儲備規模與增長速度,有效減少當前中國經濟中的過剩流動性,並緩解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只受國際收支變化趨勢、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影響,與外匯儲備資產的具體管理方式或具體管理機構無關。至少按照已經公開宣布的設計思路,該投資公司並不能管理國內流動性,不能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也不能影響國際收支與外匯儲備變化的趨勢。在貨幣政策方面,它是中性的。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作為獨立於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專門投資機構,主要通過採用更為活躍積極的投資管理方式,進行風險資產的最優組合,以獲得比傳統外匯儲備管理更高的回報率。此外,鑒於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計劃吸收兼並現有的匯金公司,因此它的一個附屬功能將是代表國家對國有金融資產(主要是股權資產)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幫助改善國有控股、參股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內部管理與經營效率。
在主權財富基金日趨活躍的同時,它們也面臨一些極大的風險與挑戰,包括特殊的價格風險、市場風險與政治風險。
首先,主權財富基金與一般投資基金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樹大招風",其一舉一動都會格外引人注目,很難在市場上維持匿名性與私密性。市場一旦獲知某主權財富基金有意投資某資產或證券,該資產的價格就會上漲,從而增加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成本。其次,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大部分分布在其他國家,因其敏感的政府背景,往往會引起東道國各方面的猜疑、無形的阻力甚至公開的敵意。 為實現主權財富基金的成功運作,中國應認真總結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教訓。國際上主權財富基金運作對中國最重要的啟示有三條。
第一,要建立明確的商業化、專業化與獨立化的原則。所謂商業化,即主權財富基金章程要非常明確地規定,基金只追求純粹商業的目標,即長遠投資價值的最大化,而不摻雜其他非商業的政治性或社會性的目標。
實踐證明,主權財富基金因其背景,極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政治上的影響與官僚干預, 被迫追求多元但往往互相沖突的目標。這樣做的後果是,犧牲了其獨立性與專業化運作能力,難以實現投資風險與回報最佳的匹配。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大部分投資於海外資產,本來政治上就極為敏感。如果一國主權財富基金缺少足夠的商業性與運作獨立性,就有可能被認為只不過是該國政府的一個政策工具,因此更容易遭受投資東道國政治上的指控與阻力。
第二,為確保商業化、專業化與獨立化,主權財富基金一方面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確確立基金及其董事會與股東(國家)的關系,與央行和財政部的關系,與政府其他部委的關系,與金融監管當局的關系,以及與旗下投資對象尤其是與由其參股控股的子公司之間的關系。任何含糊不清的關系界定,必將導致各方面對於主權財富基金的不必要干預,從而影響其商業化、專業化與獨立化運作。
另一方面,主權財富基金的內部組織架構、治理模式與管理團隊如何建立也至關重要。成功的主權財富基金如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局、新加坡GIC、挪威政府養老基金等,都致力於仿效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私人投資公司的組織,避免仿襲照搬政府行政機關的架構,尤其是突出董事會與專業投資委員會的核心決策職能與自主權,講究組織上的精簡與決策的效率。
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引申意義是,主權財富基金本質上是專業化的商業機構,而非政府的行政機關。套用行政模式勢必壓抑專業精神與商業文化,導致類似於官僚組織的死板僵化,顯然不利於其高效率運作。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實現良好投資回報率的核心使命,阿聯酋與新加坡的主權財富基金員工隊伍中極少有公務員,而是竭力在國際金融市場網羅吸引招聘一流金融人才,絕大部數基金經理包括首席投資官都是外聘的專業人員。
第三,外部管理在主權財富基金管理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具有良好業績記錄的主權財富基金,都把很大一部分資金交由外部專業機構管理。它們一般優先委託給國內真正高資質、具有國際經驗和發展潛力的專業投資管理人,從而培育目前國內仍處於極端幼稚階段的機構投資者行業。其次,這些主權財富基金會挑選世界上一流的投資機構--包括投資銀行、PE公司、對沖基金以及傳統資產管理公司等作為其外部管理人,這既可以獲得較高的預期投資回報,也可得到外部專業機構所能提供的投資研究報告、市場情報資訊與投資管理經驗等。
外部管理對絕大多數主權財富基金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外部管理,主權財富基金可以彌補政府投資機構專業人才的嚴重不足,同時避免了主權財富基金直接出面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競購資產,在相當大程度上可以減少主權財富基金面臨的特殊市場風險與政治風險。

2007年的全球金融市場,最為耀眼的一個概念當屬「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SWFs最為國人所熟知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2007年9月29日掛牌成立的中國投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00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公司,不但使其自身成為2007年最吸引全球金融市場眼球的中國企業,更是因此而喚起全球輿論對SWFs的高調關注。2007年終,中國投資公司購買5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可轉換股權,取得9.9%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此舉讓中投公司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歷史經驗表明,發達國家一直習慣以資本為武器,在國際社會橫沖直撞,攫取了大量的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當新興國家的SWFs大規模增長時,舊有的政治、經濟、金融權力結構的均衡當然要打破,而歐美對全球金融權力的操控也不會自然放棄,於是,一時間,全球政要、金融巨子對SWFs品頭論足是一個流行時尚。國際上的主流論調傾向了「金融保護主義」:美國自然要求SWFs乖乖聽話,而德國總理默克爾抵制的吆喝聲最為賣力,2008年初的G7公報表示了擔憂,IMF則在美、德的授意下准備加強對SWFs的風險評估和國際監督。
歷史經驗表明,資本的確是一種有力的武器,發達國家就曾一直習慣以資本為武器,在國際社會橫沖直撞,攫取了大量的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當新興國家的SWFs大規模增長時,舊有的政治、經濟、金融權力結構的均衡當然要打破,而歐美對全球金融權力的操控也不會自然放棄,於是,一場關於SWFs的暗戰驟然拉開了帷幕。

⑹ 世界10大主權財富基金有哪些

頻繁增持H股GIC從今年10月份開始頻繁增持H股,這在以往是不常見的。記者查閱今年以來香港聯交所公布的H股公司股權變動的情況發現,GIC今年還未有過如此集中購買或增持H股公司的行為。資料顯示,GIC自2006年第一、二季度調整了在中國9家公司的股權份額後,就基本沒有大規模動作。而此次突然增持H股,更加顯示出GIC投資中國市場的強烈意願。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認為,在全球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市場的投資價值已經超過歐美,未來的發展前景較為樂觀。雖然目前其所投資的中國公司業績和行業地位不算太好,但目前股價處在較低水平,對於穩健的長期投資者而言是良好的介入機會。其實早在1995年,GIC就以基礎投資者和風險投資者的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其董事長李光耀也多次提出投資中國市場對新加坡的重要性。GIC首席投資官在今年9月份公布的《2007、2008年政府投資管理報告》中表示,「雖然GIC不會放棄投資西方金融機構的機會,但會把重心逐漸轉向亞洲。次貸危機(聚焦美國金融漩渦)給我們創造了收購美國受損資產的大好機會,但GIC想提升在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的介入度,因為這是真正具備增長潛力的地方,也是我們的後花園。」在加強對中國等新興市場投資的同時,GIC對歐美市場的投資卻更為謹慎。香港英皇證券研究部副總裁林建華指出,相比其他投行和機構,GIC在2007年就開始收縮在歐美的投資,避免出現較大規模的虧損,加上新加坡外匯儲備的增加,使它能繼續開拓新的投資市場。雖然曾有過投資巴克萊銀行被套的事實,但作為主權財富基金,GIC是堅定的長期戰略投資者,短期的市場波動不會對其投資策略產生根本性的影響。GIC能在本次危機中自保,藺常念認為應歸功於GIC強大的研究團隊和市場把握能力。增持時機恰好11月份GIC對H股的操作表現出准確的判斷力,尤其是增持首都機場(0694.HK)和方興地產(0817.HK)前後均有利好消息傳來。據聯交所的資料顯示,GIC從10月9日就開始買入首都機場,緊接著在10月23日繼續大量增持,兩筆合計買入2355.2萬股,總金額約為1.17億港元,GIC對首都機場的持股比例也從9月中旬的18.29%上升至20.24%。而就在10月23日,市場傳出首都機場將獲政府注資10億元的消息。11月18日,首都機場發布公告稱,獲得政府10億元注資,次日GIC再度增持312.6萬股首都機場,持股比例進一步提高至21.07%。11月中旬,方興地產宣布計劃以5.27億元人民幣現金加股權的形式收購金茂投資。之後,方興地產獲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70億元的簽約額,GIC隨即在11月21日增持該股,而高盛則在11月28日才發出給予方興地產「買進」評級的研究報告。林建華指出,GIC選擇上海電氣、首都機場、方興地產、中海油田等公司確實讓人困惑,因為相對而言,上述公司並非行業龍頭或業績上佳,但其增持時機卻恰到好處。低調的投資作為新加坡國家外匯儲備的管理公司,GIC是少有的願意成為小股東而非控股股東的投資者。與新加坡另一知名的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不同,GIC的投資原則是只購買公司的少數股權,並避免成為其控股股東。GIC自2006年初參股中國公司以來,在各公司所持股份比例很少超過10%,初期更是低於5%。而此規律目前已被打破,GIC已經持有首都機場21.07%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但GIC並未參與實際運營,也不謀求控股地位。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GIC在世界各地的投資項目數以千計,既要分散投資,又要追求資產的保值增值,避免控股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林建華認為,GIC利用國家外匯儲備進行投資並不以控股為目的,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它用大筆投資換取大公司的小比例股權,用小筆投資發現中小公司的價值,且投資手法與國際投行背道而馳,顯得有些神秘。近期摩根大通、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等外資投行大幅減持H股股份,11月6日,摩根大通、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分別減持兗煤685.8萬股和163.8萬股,持股比例大幅下降,而GIC卻在同期選擇增持。「GIC在2007年下半年就大量收回對歐美的投資,相對其他機構而言今年的損失比較小,因此現在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投資。」林建華說。藺常念表示,GIC有著豐富的國際投資經驗和強大的研究團隊,善於尋找未被市場發現的有價值的公司並積極投資,低調中體現出其獨到的投資理念。「和其他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相比,GIC的優勢在於長久的投資年限,是『常青基金』。以 中金公司(行情 股吧)為例,GIC已經對其投資了10年,並且還在繼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公司總裁鄭國枰表示。一般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的期限只有10年,因此投資4到5年就要考慮退出或變現。「但GIC有更長遠的打算。」鄭國枰說。(本文來源:投資者報 )

⑺ 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叫什麼名字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中投公司)於2007年9月29日在北京成立,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從事外匯資金投資管理業務的國有獨資公司。

⑻ 中國社保基金算不算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

不算,主權財富基金一般是以外匯作為幣種

近年來國際上的一個趨勢是把官方外匯儲備的多餘部分(即在足夠滿足國際流動性與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額外匯儲備資產)從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機構,即主權財富基金,或委託其他第三方投資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使之與匯率或貨幣政策"脫鉤",只追求最高的投資回報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這一模式的先驅,中國國家投資公司已於2007年成立,注冊資金2000億美元,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

所謂主權財富(Sovereign Wealth),與私人財富相對應,是指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資源收入和國際收支盈餘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
傳統上,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隨著近年來主權財富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加,其管理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國際上最新的發展趨勢是成立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並設立通常獨立於央行和財政部的專業投資機構管理這些基金。截至2008年初,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達到約2萬~3萬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石油輸出國家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中。

⑼ 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是哪個公司

中央匯金公司

⑽ 誰能說一下「世界主權財富基金排名表」中前十名分別是誰

十大主權財富基金: 資產(億美元) 1、阿布扎比投資局(阿聯酋) 8750 2、政府投資有限公司(新加坡) 3300 3、多個基金(沙烏地阿拉伯) 3000 4、挪威政府養老基金(挪威) 3000 5、中投公司(中國) 2000 6、淡馬錫控股(新加坡) 1000 7、科威特投資局(科威特) 700 8、未來基金(澳大利亞) 400 9、永久基金公司(美國) 350 10、穩定基金(俄羅斯) 320

麻煩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退市股票忘沒確權 發布:2025-09-13 13:45:10 瀏覽:23
股市人均損失多少錢 發布:2025-09-13 13:20:57 瀏覽:878
大盤股市盈率多少以下被低估 發布:2025-09-13 13:20:52 瀏覽:45
基金大筆買入怎麼買 發布:2025-09-13 13:18:12 瀏覽:472
買的股票退市有什麼風險 發布:2025-09-13 12:41:11 瀏覽:188
公司收到股權分紅如何繳稅 發布:2025-09-13 12:39:06 瀏覽:866
企業股權如何分析 發布:2025-09-13 12:38:56 瀏覽:244
股票交易有監管費 發布:2025-09-13 12:38:09 瀏覽:85
沒有登記股權的公司如何執行 發布:2025-09-13 12:33:27 瀏覽:108
美國股票交易稅交給誰 發布:2025-09-13 12:07:06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