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西漢朝貨幣叫什麼

西漢朝貨幣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02 20:12:26

A. 漢朝的貨幣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於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三銖錢重8銖,銖字金旁從王,背無輪廓。三銖錢剛鑄一年,武帝又令停鑄三銖,改鑄五銖,錢背增加了輪廓,重5銖。

四銖錢:又稱漢半兩。其直徑為2.4-2.6厘米,重2.2-2.8克,錢穿孔比較小,無內外廓,錢文製作比較規范。四銖半兩因順應了當時的國勢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五銖錢:五銖錢輕重適中,合乎古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價格水平對貨幣單位的要求,因而在漢武帝以後的西漢、東漢、蜀、魏、晉、南齊、梁、陳、北魏、隋均有過鑄造,歷時長達739年,是我國歷史上鑄行數量最多、時間最長最為成功的長壽錢。

皮幣:武帝於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發行皮幣,用宮苑中的白鹿皮製成。

白金幣 :亦稱白金三品」。西漢的銀錫合金幣。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鑄造。當時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獒如龜,故用為白金幣花紋。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

(1)西漢朝貨幣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初鑄造的銅幣比較輕,重三株,後來越來越輕。文帝時期,三銖錢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於是文帝下令使用四株錢,重四分之一兩,可是幣值標的卻是半兩。漢朝的貨幣危機其實源自於朝廷放任民間私自鑄錢的政策,原本意欲加速貨幣流通,好改善財政收入。

可是這項政策的弊端遠遠超過利處,錢本來用銅鑄造,但鑄幣者摻雜了價值低的鉛和鐵之類的金屬,貨幣漸漸的貶值,民間的經濟逐漸紊亂。許多人趁此機會鑄造貨幣發財,如文帝的寵臣鄧通依靠鑄銅幣家產超過王侯。

另外諸侯們都開挖礦山鑄造銅幣,吳王劉濞憑借銅礦鑄幣富比天子,他也因此有發動「七王之亂」的底氣。漢武帝由於對匈奴的連年征戰耗資巨大,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也逐漸用完,財政危機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從建元年間開始,武帝開始對貨幣動手,期間把四株錢改成三銖錢,後來又改回來。來回一改相當於沒變,問題自然沒解決。元狩四年,一次規模較大的貨幣改革出現。漢朝發行了白鹿幣和白金貨幣。下令嚴令禁止民間私自鑄造錢幣,違者死罪。

元狩五年,武帝下令鑄造五銖錢,鑄幣技術上也有了改進,有效防止私鑄造貨幣的發生。此後經歷一些探索之後武帝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下令嚴禁各個諸侯國私自鑄造貨幣,把貨幣鑄造權收歸中央政府所有,此項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B. 漢朝拿什麼做貨幣,使用方式是什麼

從秦朝到清朝都是以金、銀、銅幣,從宋朝增加了銀票

C. 漢朝貨幣文化:漢朝的錢幣種類及特徵都有哪些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又一大一統的國君,漢朝自建立後基本上都是漢承秦制,這一點在貨幣上也是一樣的。只是在貨幣上有所不同的是漢初半兩錢實際重量始變輕。那麼漢朝的貨幣是怎樣子的呢?漢朝的錢幣的發展又是怎樣的?漢朝的錢幣種類及特徵又有哪些?下面我將大家一一為您解答。

漢朝的貨幣是怎樣子的呢?

秦朝滅亡後,西漢初期仍使用秦制半兩錢,只是,漢初半兩錢實際重量始變輕,漢文帝半兩錢重四銖(二十四銖合兩)鑄幣名稱重量兩者由相符差距世界各貨幣史共同現象面統治階級節省幣材另面標志著貨幣位進步確立。

漢朝的錢幣發展的演變

公元前119亦是漢武帝元狩四,漢武帝實行幣制改革採用新白金皮幣白金幣面三等:圓形龍幣值三千錢,形馬幣值五百錢,橢圓形龜幣值三百錢,所謂白金,實際銀和錫的合金,銀少錫多,作價高自發貶值加銀價格高錫價格低千萬私鑄造起結,白金用兩廢止白金早銀幣第幣面現圖型前錢幣鑄文字用圖畫與希臘體系錢幣同漢武帝已同古羅馬、印度等貿易往白金鑄圖型能受外幣制影響。作價有那麼高,自然會發生貶值,在加上銀的價格高,錫的價格低,成千上萬的人有私下鑄造起來,結果白金只用了一兩年就廢止了。白金是中國最早的銀幣,也是中國第一次在幣面上出現的圖型,在此之前,錢幣上只鑄文字,不用圖畫,與希臘體系錢幣不同,漢武帝時期中國已同古羅馬、印度等有貿易來往,白金鑄圖型或可能受外幣制影響。

皮幣原料用皇家林苑養白鹿皮寬各尺面彩色繪圖塊畫圖鹿皮竟作錢四十萬論何行通幣材與幣面價值相差懸殊說紙幣早嘗試

白金、皮幣的弊病漢武帝很快就發現了,於是在發行白金和皮幣的幾個月後,開始鑄造「五銖錢」

漢朝的錢幣種類及特徵都有哪些?

據史書記載西漢的銅錢有八種,其實有些錢只是使用的時間不同,名稱相同。實際上可歸納為三種錢:半兩、三銖、五銖。

漢半兩的重量是千變萬化的,有些半兩錢,身小肉厚,文字也沒有規則,大家認為這類半兩是漢初半兩。漢初半兩錢是比較大樣的,而且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銖錢只用了幾年,數量不多,五銖錢的種類就多了,普通五銖錢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外廓,這是和以前的錢幣所不同的。五銖錢中也發現有少量是光背的,這是最早的五銖即元狩五銖。武帝以後的五銖錢只有宣帝五銖可以辨別。它的特別就是五字相交的兩畫向內收,外廓比較寬,而且往往有其它記號,比如內廓上面一劃,或下面有半星等。

五銖錢是歷史上用得最長久的錢幣,因而鑄造量大,錢幣數量眾多,同其他稀有幣相比就很不值錢了。除形制特殊的錢幣外,幾元錢即可買到一枚,而使用了幾年就停止流通的三銖錢就達數百元一枚的。故有人將五銖改為三銖的。

東漢所鑄的錢,都是五銖錢。靈帝這時曾鑄有一種四齣五銖錢,就是五銖錢的背面,有四道斜紋,由穿孔的四角直達邊緣。

而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也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在我國五千年的貨幣發展史上起到了深遠的影響。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開始發行五銖錢,從此開啟了漢五銖錢的先河。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中間有些小的變動(例如王莽統治的時期)之外,西漢、東漢上下四百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

五銖錢奠定了中國硬通貨鑄幣圓形方孔的傳統。這種小銅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銖」是古代一種重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因此所謂「五銖」實際上很輕。

以上是關於漢朝貨幣的相關介紹,如你想了解更多漢朝文化,敬請關注!

D. 漢朝流通的是什麼貨幣

西漢建立之初,漢承秦制,貨幣制度也一如其舊,使用半兩錢。所不同的是,漢初半兩錢的實際重量開始變輕了,如漢文帝時半兩錢只重四銖(二十四銖合一兩)。鑄幣的名稱和重量,兩者由相符到有差距,這是世界各國貨幣史上共同的現象。這一方面是統治階級為了節省幣材,另一方面也標志著貨幣地位的進一步確立。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漢武帝實行幣制改革,採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幣」。
白金的幣面分三等:圓形的龍幣值三千錢,方形的馬幣值五百錢,橢圓形的龜幣值三百錢。所謂白金,實際上是銀和錫的合金。銀少錫多,作價又那麼高,自然會發生貶值。加上銀的價格高,錫的價格低,成千上萬的人又私下鑄造起來,結果白金只用了一兩年就廢止了。白金是中國最早的銀幣,也是第一次在幣面上出現了圖型。
皮幣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養的白鹿的皮,長寬各一尺,上面有彩色的繪圖。小小一塊畫了圖的鹿皮,竟然作錢四十萬,在當時是無論如何行不通的。不過,正因為它的幣材與幣面的價值相差懸殊,因而可以說是中國紙幣的最早嘗試。
白金、皮幣的弊病,漢武帝很快就發現了。於是在發行白金和皮幣以後的幾個月,開始鑄造「五銖錢」。從公元前116年(漢武帝元鼎元年)起,五銖錢已作為唯一的錢幣,獨步於漢帝國的疆域。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漢武帝將鑄造錢幣的大權收歸中央所有,並在上林苑設立負責鑄錢的機構,稱作「上林三官」。鑄造錢幣有了專門機構負責,錢幣的質量就有了保證。
王莽篡漢前的居攝二年(公元7年),下訟在五銖錢之外增鑄大錢、契刀、錯刀。新朝建立後,王莽又在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進行第二次改革,廢除五銖錢及刀幣,另外發行寶貨,計有五物(金、銀、龜、貝、銅)名(錢貨、黃金、銀貨、龜、貝貨、布貨),共二十八種貨幣。由於貨幣種類太多,換算起來又十分困難,因此流通非常不便。所以人們仍在暗地使用五銖錢。一年以後,王莽被迫廢除剛剛施行的二十八種貨幣,只留小錢值一和五錢五十兩種繼續使用。天鳳元年(公元14年),王莽為了挽回人心,第四次改革貨幣,廢大、小錢,另作貨布、貨泉兩種。
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他沿用王莽時的貨泉,而且還鑄造了新的貨泉。直到他做皇帝的第十六年,才重鑄五銖錢。

E. 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朝發行了哪些錢幣

元狩五年,漢武帝鑄造了五銖錢,廢除了秦半兩。他規定錢文為「五銖」兩字,錢重五銖。這樣的五銖錢一直到唐代,都是我國貨幣流通的主要形式。
兩漢時期的五銖錢不僅鑄造數量眾多,貨幣的種類也十分豐富。漢五銖的基本形制雖然均是圓形方孔錢,但是根據錢文的重量不同和錢文的字形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西漢初年,五銖錢的鑄幣權掌握在郡國的手中,所以此時的五銖錢又名為「郡國五銖」。郡國五銖在大的方面與朝廷保持一致,但是細部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如1.錢重大小不一2.錢徑大小不一3.錢幣的記號較多4.錢文書寫大多比較工整秀麗等。
而後,郡國五銖被廢除,三官五銖成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三官五銖製作精美,錢幣大小差別不大,輕重適宜,錢文秀美,銅質較好,這些優點都使三官五銖成為兩漢貨幣鑄造的一個基準。此外,昭帝五銖、宣帝五銖、小五銖、磨郭五銖等也別有時代特色。
東漢時期,光武帝又恢復了五銖錢制度,但是此時的五銖錢較西漢時期要輕。明帝、章帝、和帝時期,五銖錢的質量有所下降。桓帝時所鑄造的五銖錢錢文大多不清晰。靈帝所鑄的五銖錢質量較好,又名為「四齣五銖」。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他先後總共進行了四次的貨幣改革。
王莽第一次貨幣改革時鑄造了三種新幣,即「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和「大泉五十」。王莽時期的刀幣與戰國時期的刀幣有所不同,它的形狀更像鑰匙,泉幣是圓錢。
王莽稱帝之後,又進行了第二次貨幣改革。他廢止了「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五銖錢等,鑄造了「小泉直一」,並且與「大泉五十「一並流通。
王莽第三次貨幣改革時,實行「五物六名二十八品」。所謂的五物是指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六名二十八品是指:黃金一品,銀貨二品,龜寶四品,貝貨五品,泉貨六品,布貨十品。其中布和泉是銅鑄幣。這些貨幣形制復雜,幣種繁多,容易讓人混淆不清,其實當時市面上主要流通的仍然是大小泉。
王莽第四次貨幣改革,廢除了大小泉,鑄造了「貨布」和「貨泉」。西漢時期的貨幣除了以上這些,還有黃金,常見的品種釉馬蹄金、金餅等。

F. 漢代發展到後來所用的貨幣是

漢代發展到後來所用的貨幣是五銖錢。下圖為西漢五銖。



五銖錢

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始於118 BC,歷經約400年,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屬貨幣。五銖錢在中國五千年貨幣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硬通貨鑄幣圓形方孔的傳統。五銖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

五銖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銖」是重量單位,一銖等於50克的二十四分之一。

發展史

武帝五銖

成色年代: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鑄,含郡國五銖、赤仄五銖、上林三官五銖。面文有穿上半星、穿上橫廓,四決文等不同形式。輪廓深峻、文字精美。

武帝五銖開創了七百三十九年鑄行「五銖」錢的歷史,成為中國古代「銖兩制」鑄幣的主流。


東漢前期五銖

成色年代:公元40年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採納馬援建議開始大鑄行。面文特徵是「金」字頭較大,「五」字交筆更彎曲,「朱」字頭圓折,豎畫兩頭較細。鑄造較為規整。

東漢五銖錢

成色年代:東漢晚期又稱「鏨邊」五銖或「剪輪」五銖,指邊廓連同部分錢肉均被剪去或鏨切的五銖錢。無外廓,「五銖」二字殘留偏旁。


董卓五銖

成色年代:公元190年。東漢末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所鑄。無內外廓,「五銖」二字夷漫不全,很難辯認,世譏稱之為「無文」。該錢堪稱我國貨幣史上最劣質輕賤之小錢。


蜀直百五銖

成色年代:公元214年漢獻帝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入蜀後鑄於成都。初鑄錢大而厚重,後鑄逐漸減重,最輕薄者,不足0.8克。面文篆書「直百五銖」,即價值「一百枚五銖錢」。常背鑄或背刻陰文和文飾,也有背鑄陽文,如「為」字或四齣文。


蜀五銖

成色年代:公元214-263年。劉備入蜀後鑄,時約公元214-263年。形體小於兩漢五銖,較厚,面背均有外廓,筆畫較肥,銅質晦暗。



魏五銖

成色年代:三國時期。魏文帝,明帝皆鑄有五銖,新錢形仿漢制五銖,故稱「魏五銖」。魏五銖輪廓清晰,錢形厚重,邊廓壓金。



沈充五銖

成色年代:公元318-321年。東晉孝元帝太興年間(公元318-321年),吳興沈充所鑄大孔小錢。錢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隱約,錢體輕小,似為東漢「剪輪」錢式的仿鑄品。



太和五銖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陽鑄行年號錢「太和五銖」。其形制與漢五銖類似。錢文直讀,光背,字呈方折,在隸書和篆書之間,又有增筆。錢體大小輕重不一,大者直徑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徑2厘米,重2.5克左右。


永平五銖

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改鑄「永平五銖」。永平錢版式復雜,大小輕重不一,大型者多為政府鑄造,小型者多為民間私鑄。錢直徑一般為2.2~2.5厘米,重2.2~3.2克;面文「五銖」,橫讀,製作比較工整,舊譜有的認為是「雞目五銖」。



永安五銖

永安五銖也是年號錢,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鑄。錢文直讀,「安」字界邊減筆,匠心獨具。「永安五銖」對於北魏的經濟發展沒有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它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是具有收藏價值的。據史書記載,「永安五銖」錢共有三種:一種是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孝庄帝鑄行的光背錢;第二種是永熙年間(公元532~534年)孝武帝鑄行背「土」字錢;第三種是北魏分裂後由東魏孝敬帝於興和三年(公元541年)所鑄行的背四齣文錢。這三種「永安五銖錢」中,以北魏孝武帝鑄行的背土字錢最具特色。該錢背部穿孔上方鑄有一個「土」字,「土」字與背穿孔相連,正好組成一個「吉」字,所以當時又稱吉錢,人人佩戴,以為吉祥。永安五銖錢大小輕重不一,一般直徑為2.2厘米,重3克左右;輕小者直徑1.8厘米,重約2克。此錢不光輕小濫鑄多,而且嚴重貶值。



梁鐵五銖

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鑄行。鐵「五銖」形體略小,背紋四齣,是我國首次大批量鑄造的鐵錢。


常平五銖

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公元550年)鑄行。製作精好,錢文優美,「常平五銖」四字玉筋篆直讀,構架勻稱,筆畫圓潤,「平」字上橫與面穿下廓合一。屬設計和鑄造都極為考究的泉品。


隋五銖

隋文帝楊堅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鑄,又叫「開皇五銖」,或稱「置樣五銖」。錢文「五銖」二字篆書,筆畫精整,邊緣較寬,面無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豎紋,錢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銖是我國「銖兩錢制」的終結。

G. 漢朝時中國用的什麼錢幣

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也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在我國五千年的貨幣發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在中原開始發行五銖錢,從此開啟了漢五銖錢的先河。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中間有些小的變動之外,西漢、東漢上下四百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

五銖錢奠定了中國圓形方孔的傳統。這種小銅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

(7)西漢朝貨幣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武帝元狩年間,面對巨額的財政虧空,面對豪商巨賈居奇取利,操縱貨幣,再加上關東地區遭受水災,亟須巨款賑貸,中央政府決定進行幣制改革。

元狩四年初,採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幣。所謂白金,實際上是銀和錫的合金,皮幣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養的白鹿的皮,長寬各一尺,上面有彩色的繪圖,作錢40萬。

與此同時,銷毀了文帝時的半兩錢,另鑄重如其文的三銖錢,嚴禁私人鑄錢。由於白金幣定值過高,三銖錢較輕,易作奸詐,盜鑄仍然盛行。

因此,西漢武帝元狩五年罷三銖錢、半兩錢,首次行用五銖錢,因於元狩五年詔令郡國鑄行,所以,將歷史上這第一代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或 元狩五銖。

五銖錢的出現,是繼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又一次重大貨幣改革,這種錢已趨向成熟,面、背均有外廓,穿孔背有廓面無廓,而在五銖錢尚未出現以前的三銖錢。

有些面背均無內外廓,因此容易被盜磨,即被人磨取銅屑另行鑄錢謀利。而五銖錢的鑄行則大大避免了這些弊端,這一先進的形制是經過長期的探索才逐步完善的。

H.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都用的什麼錢

這個比如說秦朝的時候有秦半兩,漢朝的時候有漢五銖,另外其他的時候還有其他的銅錢,比如說開元通寶,從這也能夠看的出來,古代銅錢剛開始的時候,應該是按照重量來計算單位,到後來的時候變成了年號銅錢。

熱點內容
怎麼用漲樂財富通炒股軟體 發布:2024-04-18 17:23:11 瀏覽:391
炒股如何防止損失 發布:2024-04-18 16:56:31 瀏覽:588
有沒有一天跌停到漲停的股票 發布:2024-04-18 16:49:00 瀏覽:132
st夏利股票歷史最低價 發布:2024-04-18 16:48:12 瀏覽:730
漲停板把股票賣了 發布:2024-04-18 16:33:58 瀏覽:268
要買只買有漲停的股票 發布:2024-04-18 16:24:20 瀏覽:613
益盟怎麼卸載金融平台 發布:2024-04-18 16:21:32 瀏覽:883
大唐發電股票歷史最高點 發布:2024-04-18 15:56:05 瀏覽:69
金融企業怎麼復工 發布:2024-04-18 15:47:12 瀏覽:258
股票軟體如何看區間漲幅 發布:2024-04-18 15:45:40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