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國際市值為什麼這么低
① 維他奶事件是怎麼回事
2021年7月1日晚,一名男子在香港銅鑼灣街頭,持刀襲擊執勤警員,隨後自殺。警員傷口深約10厘米,傷及肺部,在經過醫院手術後,情況有所好轉。到第二日,由「危殆」轉為「嚴重」。而襲擊警員的男子被送院後搶救無效死亡。
7月2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此予以強烈譴責,對受傷警員致以慰問,並全力支持警方對暴力及違法行為採取果斷執法行動。
事件影響:
受該事件影響,維他奶的股價可以說是一瀉千里,7月5日當天維他奶國際股價的最高跌幅就超過了14.8%,創下新低。截至5日當天收盤,維他奶大跌11.7%,報於25.95港元/股,市值較前一個交易日蒸發36億港元(約30億元)至277億港元(約230億元)。
與此同時,維他奶在內地的代言人龔俊、任嘉倫也接連宣布,終止與「維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另一位功夫明星何家勁也在評論區留言「封殺」二字,得到眾多網友力挺。同時,事件發生後,從4日開始,全國多地商戶就已經開始自發下架維他奶產品。
② 維他奶事件是什麼
1. 2022年5月12日,維他奶國際集團宣布預期該財政年度將出現虧損,這一消息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2. 維他奶事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許多人試圖了解其背後的故事。這家成立於20世紀40年代的公司,由羅桂祥創辦,逐步發展成為專注於植物食品和飲品的知名企業。
3. 維他奶集團推出了兩大品牌,分別是「維他奶」和「維他」,涵蓋了大豆營養飲料、豆腐產品以及其他多種飲品。
4. 然而,2021年7月,維他奶集團因一份內部文件的泄露而陷入輿論的漩渦。文件顯示,香港襲警事件的嫌疑人是該公司的員工。
5. 盡管公司發布聲明對員工的家人表示慰問,但這並未平息公眾的質疑和不滿。網路上出現了質疑的聲音,如「殺警後自殺還叫不幸逝世?」等。
6. 這一事件嚴重損害了維他奶的國際形象,導致其股價暴跌,市值大幅縮水。這對羅氏家族第二代經營的集團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7. 董事長羅友禮,作為羅桂祥的三子,不僅是公司的領軍人物,還曾獲得多項榮譽。
8. 維他奶的盈利警告揭示了公司財務上的困境和品牌形象的挑戰。盡管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公司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
9. 維他奶需要深入反思,如何在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方面取得真正的進步,以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市場的認可。
10. 面對挑戰,維他奶集團的未來之路充滿未知。外界正密切關注其管理層如何應對這些危機,並期待其在財務、品牌形象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取得改善和進步。
③ 維他奶市值大跌,產品下架,它所暴露的管理缺陷有哪些
在如今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大環境當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公司,當然不同種類的公司也有著獨屬於個人的企業文化,但是無論是哪種企業文化,除了要以人為本之外,更重要的則是對於國家的忠誠和熱愛。要知道在每個人的心目當中,祖國的利益總是高於一切的,但是有一些企業彷彿忘記了這樣的一種根本,甚至試圖挑戰,當然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可想而知的。
作為一個成年人來說,我們有著最基本的價值觀,以及對待事情的正確判斷,首先襲警這件事情是大錯特錯,而在撰寫公告的過程當中,使用到了不幸身亡以及深切慰問的字眼,不僅是對於警察的一種侮辱,同時也是對待自己文化的侮辱。
④ 全國各地下架維他奶,維他奶一日蒸發約10億港元,維他奶還有出路嗎
近日關於中國香港維他奶的爭議越來越大,維他奶的股價和市值也是越來越低,很多人都問維他奶還有出路嗎?在小編看來,許多事情,維他奶從一開始就就做錯了,如今也不可能挽回了,所以維他奶在中國內地的市場恐怕是再也打不開了。
由於維他奶的行為,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釁中國消費者的底線,所以中國的消費者自然是不可能在允許,這樣的品牌的產品進入自己的家裡了,所以維他奶依然會被抵制,維他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一旦被關閉,恐怕就再也打不開了。
⑤ 維他奶為什麼下架原因
因為對於企業來說,你的員工刺傷警員,再選擇自殺,怎麼說也算惡劣行為啊,怎麼就受到支持了?輿論隨之而來,很多網友也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維他奶,維他奶的這種行為激發了民憤。公眾強烈抗議,就連維他奶的代言人都終止與他們的合作,線下的商店紛紛下架維他系列產品,線上所有app也顯示維他系列補貨中。
【拓展資料】
今日維他奶企業因為這一事件的影響,市值跌破270億港幣,相當於一天損失接近31億元人民幣。股價跌幅也高達15%。代言人不合作,眾多超市下架,股價一路下跌,讓維他奶為他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維他奶集團看到了輿論的方向,馬上又在網上發出聲明,想要把已經摔碎了的碗粘起來,但是好像已經來不及了。並且越描越黑的維他奶集團竟然把「鍋」推給了他的員工,說那條悼念是自己員工未經允許發出來的,內容也是員工按照自己意願寫的,跟公司沒有一點關系。發現形勢還是不對,就又說,襲警人是「臨時工」,你會請一個臨時工做采購部主任?就好像跟他們沒什麼關系,他們不用承擔這方面責任一樣。
維他奶創始於香港,當時的牛奶是極其匱乏的資源,一位香港人就用豆奶代替牛奶,隨後企業也在香港做得有聲有色,09-19的十年內達到了巔峰,又有了「香港茅台」的稱號,但是有所不知的就是,維他奶的營收大部分來自大陸,一年收入75億港幣,50多億都是來自大陸。如今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企業在大陸不再有市場並且一路跌破谷底的維他奶該如何繼續運營呢?
維他奶事件背後的操控人還不得而知,到如今,維他奶都沒有進行過官方的道歉,只是利用「臨時工」等借口想把事件掩蓋過去,但是他的代言人表示:別把所有人都當傻子,自己公司發生的事情就要負責到底,這么多年的企業起碼的責任要有,別拿「臨時工」說事,因為根本說不通!
⑥ 維他奶下架,股價暴跌一天蒸發10億港元,維他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最近又有一家公司作死了,這家公司就是維他奶。近日,因一起事情處理不當,導致維他奶深陷輿論風波,引發公眾強烈憤慨,讓維他奶陷入困境,短短幾天,市值就蒸發幾十億人民幣,真是應了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
這件事已經披露,毫無意外的,相關抵制活動就隨之而來。先是內地代言人龔俊、任嘉倫接連宣布終止與維他奶一切合作。各地經銷商和電商也紛紛將維他奶有關產品下架。雖然,維他奶之後連發兩條聲明進行了所謂的澄清,但是依然無法消解大眾的怒火。而且這種操作也毫無誠意的,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而不是誠心道歉。
這個事件也毫不意外地影響了維他奶的股價,僅一天市值就下跌30億人民幣,可謂是報應不爽啊。現在還有外國公司敢公然挑戰人民底線,還沒長記性嗎,那麼好,希望在內地市場再也看不到維他奶,就像之前的樂天瑪特一樣,徹底將其清出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