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國際貨幣會員國
Ⅰ 國際儲備貨幣有哪些
1、國際儲備貨幣,是指一國政府持有的可直接用於國際支付的國際通用的貨幣資金。是政府為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能隨時動用的對外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黃金支付或干預外匯市場的一部分國際清償能力。
2、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會員國規定的統計標准,一國的國際儲備貨幣構成有:①政府持有的貨幣性黃金儲備;②政府持有的可自由兌換的貨幣;③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配給該國尚未動用的特別提款權。
3、作為國際儲備的貨幣資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屬於政府所有並可自由支配使用;二是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即這些資產是國際通用的,並且政府隨時可以用於國際支付或干預外匯市場。
應答時間:2020-10-1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成為世界貨幣的條件是什麼
①發行這種信用貨幣的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國際經濟領域中佔有重要的或統治的地位。只有當一個國家在世界范圍的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中佔有重要地位,同各國有著廣泛的貿易、金融聯系時,它的信用貨幣才會在國際間被廣泛使用,並順利地被接受。
②這種信用貨幣必須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而由於任何信用貨幣本身都是沒有價值的,要保持其穩定性,就必須與黃金發生聯系,即能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匯價兌換成黃金。因此,有關國家必須具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才能保證其信用貨幣的穩定性。
③某個國家的貨幣雖然可以在彼此經濟聯系密切的國家之間充當支付手段,但要在世界范圍內正式取得儲備貨幣的資格,還要得到所有國家的確認,這就必須通過國際協議來實現。如果上述條件發生變化,它就不能再當作世界貨幣來發揮作用。因此,與黃金不同,一國的信用貨幣當作世界貨幣發揮作用,是有條件的、不穩定的,是包含著矛盾和危機的。歷史的發展正是這樣。
Ⅲ 如何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首先會由基金的董事局審議。
2、其次,董事局會向管治委員會提交「會員資格決議」的報告,報告中會建議該申請國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配額,以及條款。
3、等管治委員會接納申請後,該國需要修改法律,確認簽署的入會文件,並承諾遵守基金的規則。這樣就可以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了。
Ⅳ 一國貨幣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讓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絕不是擺脫美元貶值弊端的根本途徑。
當美國政府施壓我國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時候,當我國巨額美元外匯儲備遭遇美元貶值威脅的時候,有人建議以加快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應對之策,希望通過讓人民幣盡快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以擺脫美國政府的壓力和美元霸權帶給我國外匯儲備貶值的弊端。
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有好處,可以降低儲備貨幣單一造成的風險,但決不意味著要讓本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對我國來說,讓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絕不是擺脫美元貶值弊端的根本途徑。只有改革各國貨幣發行體制,制止各國特別是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濫發貨幣的現象,才是根本之途。短期內使人民幣國際化將使中國經濟陷入困境。因為發行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一定是貿易逆差國家,就像中國出現未富先老將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一樣,經濟不發達而先使貨幣國際化將導致嚴重的經濟問題。一旦中國持續貿易逆差,必將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和長期的低增長。
為什麼發行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家會出現貿易逆差呢?因為當一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後,必然導致國際貨幣市場對這種貨幣的追逐,各國為了保證貿易的均衡,必然會通過貨幣貶值增加向該國的出口,以獲得該國貨幣,因此,國際儲備貨幣至少在初期總是存在供不應求的狀態,迫使其匯率上升,發行國貿易出現逆差。
美國這樣的國家出現這種情況對本國十分有利,因為美國的日常消費品基本不在國內生產,需要大量進口,而美國的出口品許多都具有壟斷性質,美元升值可以兩頭獲利,既能用等額美元買到更多優質低價的進口消費品,又能通過高價出口高科技產品獲得更多的利潤。此外,世界各國通過對美國貿易順差獲得的美元儲備又不得不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迴流到美國,美國又可利用這些低成本獲得的高估值美元到新興國家投資,獲得高額利潤。
而中國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中國出口產品並無壟斷地位,各國競爭者很多,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使許多國際市場份額被競爭者奪去,而國內市場則由於人民幣升值導致進口品價格下降,對國內企業的產品造成嚴重沖擊。此外,中國的金融市場沒有美國那麼發達,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也還比較弱,向國外直接投資和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條件都有限,無法利用海外的人民幣賺取高額利潤。
也有一種方法使進口國不需要通過貿易順差獲得人民幣,那就是目前我國與部分國家實行的貨幣互換協議,通過交換的方式獲得對方國家的貨幣,從而滿足兩國之間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功能。當然,還可以通過對進口國發放人民幣貸款的方式增加我國的出口。但這兩種方式都隱含著人民幣在局部地區成為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的結果,這種局面要維持下去,中國必然要成為這些國家的貿易逆差國。
可見,我國在目前發展階段還不具備讓人民幣充當國際儲備貨幣的條件,還要通過非貨幣的政策鼓勵部分產品出口、限制部分產品進口來保證國內經濟的均衡發展和產業的不斷升級。只有讓中國的產業結構盡快升級到更高的層次,擺脫目前與新興經濟體同質化的激烈競爭,才有可能實行人民幣的國際化。
Ⅳ 美元是如何成為世界通用貨幣的
1792年,美元在13個殖民地形成了貨幣區,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國家。19世紀末,它已變成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通貨膨脹。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接下來是便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在二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
「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使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也就是基金貨幣與美元和黃金掛鉤。會員國貨幣都要與「尤尼它」保持固定比價,不經「基金」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通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而「凱恩斯計劃」則從當時英國黃金備缺乏出發,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將各國的債權、債務通過它的存款賬戶轉賬進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它們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的狀況也同英法一樣,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法西斯納粹德國的侵略;唯有美國在戰爭中發了財,經濟得到空前發展。黃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3/4,這使它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4個同盟國在英國和美國的組織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館召開了730人參加的「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霸主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它使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值的,它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製得加印美元,即便造成美元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此外,由於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在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因此,許多人都想在美投資。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資金的到來,使其利率下降,彌補財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壓縮。另外,在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一般要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而美國卻不必這樣做。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這正是戰後的美國雖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
再有,還可以使美國獲得巨額的鑄幣稅。鑄幣稅原是中世紀西歐各國對送交鑄幣廠用以鑄造貨幣的金、銀等貴金屬所征的稅;後來指政府發行貨幣取得的利潤(等於鑄幣幣面價值與鑄幣金屬幣價的差額)。在金本位崩潰之後,以紙幣為基礎的信用本位取代了金本位;美元代行國際貨幣職能,給美國帶來了巨大利益。 當一張毫無價值可言的紙幣被國家印製出來時,鑄幣稅就等於這張紙幣所能購買到的社會產品價值,中間的差額即為美國的「鑄幣稅」。
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1994年公布,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l/3在美國境內流通,2/3在外國流通。紐約聯儲局報告稱,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億美元貨幣中,有大約55%到60%,即3,400億到3,700億美元左右是在美國以外地區流通的。根據聯邦儲備體系最近的估計,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約三分之二為美國境外持有。目前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國貨幣總額已達將近7000億美元。僅在1989到1996年3月間,流到俄羅斯和阿根廷的美鈔就分別達到了440億和350億美元。而美國印製一張1美元鈔票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只需0.03美元,卻能買到價值1美元的商品,美國由此得到每年大約250億美元的巨額鑄幣稅收益,二戰以來累計收益在二萬億美元左右。
但是由於二戰時的通貨膨脹,二戰後通貨膨脹,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時期通貨膨脹,以及兩次通貨膨脹間的另一輪通貨膨脹,使美國價格水平在1934年到1971年間上漲了2倍,同時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保持黃金的美元比價不變,高估美元,低估黃金。這時各國央行開始儲備黃金,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以增加它們的儲備。1948年,美國擁有全世界70%的貨幣性黃金儲量也就是7億盎司。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地位不斷下降,美元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在20世紀50年代與60年代 ,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歐洲由於越南戰爭產生了一股反美情緒,法國帶頭把所有的順差以黃金的形式進行儲備。於是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48年的7億盎司降到1970年的2億5千萬盎司,有一半以上將近三分之二黃金儲備流失了,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 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1971年出現了"美元危機",從60年代到70年代,爆發這樣的美元危機就達11次之多。盡管美國政府為挽救美元採取了許多應急措施,都未能奏效。美國經濟衰退、資本大量流失、美元在全世界泛濫成災。最終美國黃金儲備面臨枯竭的危機,不得不放棄美元金本位,美元失去了其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
Ⅵ 【金融】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哪種成員國
以下為《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八條規定: 成為《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中第八條會員國,是一國實現經常項目下貨幣可兌換的標志。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八條的規定,如果一國解除了對經常項目下支付轉移的限制,實現了經常項目下的貨幣可兌換,便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會員國。 具體說來,第八條會員國所承擔的義務是: 1.居民從國外購買經常項目下的商品和服務所對應的對外支付和資金轉移不應受到限制。 2.不得實行歧視性的復匯率制。 3.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性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在對方提出要求後,應無條件地使用外匯換回。 但是,要求兌換的國家應當證明這種積存是由經常性交易獲得的,而且這種兌換是為了支付經常性交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未要求所有會員國在加入該組織時立即成為第八條會員國。《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第十四條做出了一些過渡性安排,允許會員國暫保留一些匯兌限制,但要每年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報告,並針對取消外匯管制的步驟與時間安排與基金組織進行磋商。 以下摘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第2款、第3款、第4款的義務的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