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股市的文章怎麼看

股市的文章怎麼看

發布時間: 2025-05-10 09:17:12

⑴ 炒股心得文章

股市是有風險的,如果您沒有樹立好正確的心態是很難承受由於虧損所帶來的壓力。為此剛進入股票市場的朋友,一定要學會一些基本的股票技巧,還要切記,不要貪心。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炒股心得文章,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炒股心得文章1

第一,趨勢很重要,如果入市炒了半天連股市最基本的牛熊都分不清,那無論什麼理論再怎麼高明,最終都免不了賠錢的下場

第二,謹慎,保住本金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從100萬跌倒50萬只需要虧損百分之五十,但是要從50萬重新賺回到100萬卻要盈利百分之百。無論如何要保住本金,哪怕失去再好的盈利機會。以生存為第一原則,當其他原則與他沖突的時候,拋棄一切其他原則。

第三,切記貪念,無論炒什麼股票,都需要設置一條動態止損線,一旦股價跌破動態止損線,也就是跌出了你的承受底線,立即認賠離場,毫不猶豫!無論後市看起來有多麼大的機會反彈。設置動態止損線可以有效地在牛熊轉換的時候逃出股市,保住剩下的盈利。

第四,無論投資股票,還是基金,切記不聞不問,你必須對自己的投資負責,你可以不時時關注,但是不可以放任不管

第五,當熊市不斷下跌,似乎要從熊市轉到牛市,重新整頓的時候,可以試著買一點指數基金,但是不要買太多,之所以不要買太多,是因為股市可能還沒有到底,而且說不定他可能根本就沒有底,進入籌碼太大可能會損失慘重;之所以選擇指數基金,是因為在市場還沒有充分恢復的時候,大盤可能會漸漸回轉,但是個股的分化比較嚴重,很難在眾多股票當中選擇適合投資的股票,那個時候,投資整個大盤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麼2007年投資基金的人多,2008年投資股票的人多),當股市漸漸恢復,可以適當的加碼,前提是看清楚大方向,看清楚趨勢,趨勢在逐漸上漲的時候可以這么做,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實力,不要試著在跑贏大盤,跟著大盤走是很明智的選擇,當股市恢復的差不多了,開始出現牛市的大漲之後,可以把重心從指數基金上移到個股上,因為到那個時候,整個市場非常狂熱,個股一般的表現會比大盤更好,因而投資個股的收益會比大盤好。但是越是在牛市的後期,越是出現瘋牛漲勢的時候,越要記住第三條原則,設置動態止損線,一旦股價跌破動態止損線,立即認賠離場。不要不舍的那一點點小利益,因為那一點小的損失,可能才僅僅是剛剛開始,後面的大跌說不定正等著你。只有果斷離場,才有可能避開真正最後的熊市大跌的到來。

第六,在資金小階段,不要總是想著分散投資,本金才一點,分散投資沒有太大的意義,不如把精力花在研究一直比較優質的股票上,這樣了解的更多,堅持持有,賺的幾率更大。

關於炒股心得文章2

許多朋友經常問我某個股應如何操作?大盤會怎樣?等等。要逐一解答有時真是麻煩。現在將自己炒股心得總結如下,希望能對閱者有所啟發:

一、選股不如選時說的是要選擇大底部大環境滿倉進場(如同去年),幾年難得一遇,熊市末期或牛市初期,這是時。

二、選對股,抱牢他,爭取利潤最大化。說的是牛市初中期,不要盲目換股,朝秦暮楚,不操作是最好的操作。免得一割就漲,一追就套,有時騎牛找牛,無緣於大機會。

三、即使是抱股,也不是完全不操作,應該不放棄可做的波段,以不斷降低成本。如同530的調整,必須要出來,然後回補。我經常講中長線思路選股,短線介入波段操作,高拋低吸降成本就是這個意思。

四、牛市末期,要追漲殺跌,趨強避弱,迴避風險。現在正值牛市末期,一定要迴避一些高價位的藍籌股、暴炒了的個股。也就是說:你的個股最近如漲得太急,幾個板後一定要出局,改換初漲股、剛啟動拉升的個股。看看萬科、泰達將如何陰跌吧,這就是例子。基本面好,前期滯漲的就不要急於動,不是短線高手不要盲目操作,耐心等他主升浪過了再出。追漲殺跌,趨強避弱說的是要跟隨熱點、焦點,抓住龍頭,注意熱點切換,超前思考提前發現熱點,這都是短線要訣。何為龍頭?漲得多,漲得久,板得早,開板次數少,調整空間小的是也。牛市末期和牛市初期大盤處於較大震幅狀態。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大震盪產生大機會。大震盪產生大機會有兩種:波段機會和換股機會。主力沒出的波段,主力將出的換股。判斷主力是否將出,根據移動籌碼分析,一目瞭然。短線的要求: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技術全面,准確性高,進場果斷,持股堅定,出局利索。靜是空倉等待時機,動是快速、重倉狙擊突破初漲個股。技術全面,要學會技術分析,如K線形態、量價關系、技術指標分析……最重要的是****變化。是否靜時需要到空倉,這個就看個人習慣和資金量大小了。靜,其實還有層意思是不能參加調整;動,其實還有層意思是不能放過攻擊。對短線高手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還有一句話:新手看價,老手看量,高手看勢;漲時重勢,跌時重質。可見對趨勢判斷何等重要。權證無質地可言,純粹技術分析,全靠看勢看量,是短線最高境界。有些人喜歡打探消息,其實消息是不對稱的,所以在盤面上會提前反映,因主力先知,高手就在****和走勢中發覺得到。短線還有一個規律:漲得急,漲不久;跌得急,不急賣,這個道理和如何上去的就將如何下來,如何下來的將如何上去的理論是一致的(權證另當別論)

五:牛市結束,熊市出現,或遇大的特別是政策性的利空,第一時間應該離場,耐住寂寞,直到下一個大機會,大盤如此,個股也如此。前面提到的不久前被暴炒了的個股,因價格嚴重高於價值,透支了許多業績和題材,出貨是主力的主要任務,無疑將牛轉熊,多翻空,那麼就要堅決迴避,不管圖形如何漂亮,也決不能接最後一棒。

六:不明朗市不入,不懂的就不參與。這點主要是說,要迴避參與一些走勢怪異、消息撲朔迷離的妖股仙股。不明朗市不入,還有層意思是,在相對高位橫盤很久的個股,必須要等走勢明朗後再介入,情願花貴一些的價格買進,因為橫盤說明多空平衡,一旦打破,就是一邊倒的局面,大漲或大跌:橫有多長豎有多高,說的是大漲;久盤必跌,說的是大跌。遇到這樣的情況,必須靜觀其變,捂住錢袋,切不可貪圖便宜提早介入。

七:盡量順應主力思路,決定如何操作。股價出在什麼位置,要換位思考主力會怎樣?散戶該怎樣?這也就是博弈。要反向操作,人棄我取,人取我棄;要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樣才會先知先覺。股票就是多空博弈,所以造成了壓力、支撐的辨證關系。突破強壓力,強壓力變大支撐;突破大支撐,大支撐成強壓力。這一點,炒股之人,不可不知。

關於炒股心得文章3

價量關系和股價的波動節奏是股市分析之源,一切的其他分析都是對這種分析的印證和細化。脫離了了價量關系和波動節奏的分析,比如說常見的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題材分析都會產生脫離實際的心理誤區。因此,比較有經驗的股市操盤手在進行機會分析的時候,都是先在價量關系和股價的波動節奏上先用足功夫,然後再在基本面和題材面上尋找原因,在技術上去考慮實戰細節。當然對交易規則和融資規則的熟悉更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對交易規則和融資規則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點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所忽視的。除此之外,重要機構的交易習慣也是需要了解清楚的,比如說證券投資基金的決策權和操作權的分離以及不同的基金的風格習慣,還有上市公司大股東對待股價的態度。這一切構成了市場指數和個股的波動節奏,其中有可操作性的投機空間。

從技術層面上,成交量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大盤,只有保持一定的成交量,大盤才存在著系統性機會;一個成交量沒有達到必要程度的市場,是一個無效市場,除非對投資者對於分紅已經處於非常滿意的情況。因此,投資者決定倉位的原則依據就是大盤的成交量多少,成交量越大,持股倉位可以越重,成交量低於一定的程度就應該空倉休息。選擇個股的原則應該根據市場題材、籌碼的集中度和持倉機構的意願。選擇時機則是用均線系統,特別是生命均線系統來決定。在這些因素都滿足之後,還需要用MACD、PSY、融資規則等目的性很強的指標對實戰操作方案進行細節性處理。最後,好需注意,證券市場是由幾千萬人的買賣行為構成的,我們要有對時刻可能變化的市場有不同方向的准備和應對。術分析、題材分析都會產生脫離實際的心理誤區。

因此,比較有經驗的股市操盤手在進行機會分析的時候,都是先在價量關系和股價的從技術層面上,成交量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大盤,只有保持一定的成交量,大盤才存在著系統性機會;一個成交量沒有達到必要程度的市場,是一個無效市場,除非對投資者對於分紅已經處於非常滿意的情況。因此,投資者決定倉位的原則依據是大盤的成交量多少,成交量越大,持股倉位可以越重,成交量低於一定的程度就應該空倉休息。選擇個股的原則應該根據市場題材、籌碼的集中度和持倉機構的意願。選擇時機則是用均線系統,特別是生命均線系統來決定。在這些因素都滿足之後,還需要用MACD、PSY、融資規則等目的性很強的指標對實戰操作方案進行細節性處理。

最後,好需注意,證券市場是由幾千萬人的買賣行為構成的,我們要有對時刻可能變化的市場有不同方向的准備和應對。波動節奏上先用足功夫,然後在基本面和題材面上尋找原因,在技術上去考慮實戰細節。當然對交易規則和融資規則的熟悉更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對交易規則和融資規則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點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所忽視的。

除此之外,重要機構的交易習慣也是需要了解清楚的,比如說證券投資基金的決策權和操作權的分離以及不同的基金的風格習慣,還有上市公司大股東對待股價的態度。這一切構成了市場指數和個股的波動節奏,其中有可操從技術層面上,成交量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大盤,只有保持定的成交量,大盤才存在著系統性機會;一個成交量沒有達到必要程度的市場,是一個無效市場,除非對投資者對於分紅已經處於非常滿意的情況。因此,投資者決定倉位的原則依據就是大盤的成交量多少,成交量越大,持股倉位可以越重,成交量低於一定的程度就應該空倉休息。選擇個股的原則應該根據市場題材、籌碼的集中度和持倉機構的意願。選擇時機則是用均線系統,特別是生命均線系統來決定。在這些因素都滿足之後,還需要用MACD、PSY、融資規則等目的性很強的指標對實戰操作方案進行細節性處理。最後,好需注意,證券市場是由幾千萬人的買賣行為構成的,我們要有對時刻可能變化的市場有不同方向的准備和應對。作性的投機空間。

價量關系和股價的波動節奏是股市分析之源,一切的其他分析都是對這種分析的印證和細化。脫離了了價量關系和波動節奏的分析,比如說常見的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題材分析都會產生脫離實際的心理誤區。因此,比較有經驗的股市操盤手在進行機會分析的時候,都是先在價量關系和股價的波動節奏上先用足功夫,然後再在基本面和題材面上尋找原因,在技術上去考慮實戰細節。當然對交易規則和融資規則的熟悉更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對交易規則和融資規則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點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所忽視的。除此之外,重要機構的交易習慣也是需要了解清楚的,比如說證券投資基金的決策權和操作權的分離以及不同的基金的風格習慣,還有上市公司大股東對待股價的態度。這一切構成了市場指數和個股的波動節奏,其中有可操作性的投機空間。

⑵ 2022年第一篇思考文章:看清股市的本質

最近看到不少人再說:國家不會放任股市下跌,股價大跌會造成老百姓財富的損失,從而減低大家的消費需求,不利於經濟穩定,不利於 社會 和諧。A股是政策導向性市場,只要管理層認為現在市場不能走熊,就會不斷釋放政策性利好,包括:降准、降息甚至降印花稅等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典型的韭菜心態,是普通投資者虧損後的自我安慰之詞。它就像一劑麻醉葯,讓自己心裡麻痹,不至於太難受。在股市下跌後,有些人找理由安慰,還有些人發泄情緒:美國加息、俄烏開戰,不論多麼荒謬的理由都能說出口。

事實上,這些人都沒有看清楚股市的本質是什麼。要理解股市,必須從經濟的角度來看。

「股市是國家開設的融資平台,目的是為了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推動經濟發展。」

這是我(業余觀察者)給股市下的定義,不專業,但是也八九不離十了。

首先,在這個定義裡面大家關心的肯定是「國家」二字,國家是一個習慣性的說法,但不是一個准確的術語,在中國,「國家」實際上是等同於「政府」。政府是一個有效的經濟實體概念,核心范疇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等。 股市是中央政府開設融資平台 ,這一點應該沒有疑問了。

其次,「 融資平台 」意味著股市是為了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問題,這是股市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其他的比如國家收取印花稅、社保資金入市、上市公司大股東套現、證券公司收取手續費或者融資融券,都是一些附帶功能。其他參與者,例如 公募、私募、保險、外資和普通投資者 ,都是資金的貢獻者。但是這里有個中國特色的現象,就是普通投資者特別多(很多人將普通投資者稱為「散戶」,這個說法一開始就帶有歧視性,有些嫌貧愛富的意味)。相對於巨無霸的外資(北上資金)、公募、私募、保險(包括社保和野蠻人敲門的保險公司),普通投資者(現在包括股民和基民)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永遠都是大機構的對手方,永遠都是最終的被屠殺者,這個事實是無法改變。如果不認清這個現實,絕對不會盈利。很多普通投資者(號稱韭菜)一邊虧錢,一邊自信滿滿,不知道是誰給的勇氣。

另外一點,就是政府作為經濟實體也需要盈利。那麼政府的收入來源是什麼?就是各種稅費,稅費從何而來?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對於個人徵收的直接稅比較少,但是通過企業徵收的間接稅就特別多。因此,政府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企業。換言之,大大小小的企業主是政府的客戶。股市的發展也是為了企業服務,主要原因是這兩年為了解決地方債和企業債問題,防止大幅度通貨膨脹,貨幣政策偏緊,疊加疫情影響,很多企業(資質差)沒有辦法得到金融渠道的各種資金,只有通過股市上市融資來解決企業的問題。上市的企業有多少資質好,能有多少發展起來,誰也不清楚。所以通過股市的風險投資渠道獲取資金。雖然2022年開年第1個月股市大跌,但央行這兩天發布了一份報告(可以去央行官網查看),事實上股市的任務很好地完成了,各個方面都受益了,唯一虧損的只有股民和基民(無可奈何)。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費什麼時候扣 發布:2025-05-10 11:43:47 瀏覽:794
只出人力如何設置股權 發布:2025-05-10 11:42:57 瀏覽:555
股市科技板的股票有多少個 發布:2025-05-10 11:29:31 瀏覽:725
公司股票對外投資分析 發布:2025-05-10 11:28:13 瀏覽:959
香港股票交易費用都有哪些 發布:2025-05-10 11:23:18 瀏覽:136
欣新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0 11:08:27 瀏覽:986
股票的歷史重復 發布:2025-05-10 11:08:17 瀏覽:117
為什麼有貨幣叫克朗布朗 發布:2025-05-10 11:08:14 瀏覽:438
股票交易手續費起征點 發布:2025-05-10 10:54:20 瀏覽:833
個人理財課程培訓哪個好 發布:2025-05-10 10:43:05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