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為什麼可以作為貨幣
㈠ 貨幣的起源和發展是什麼
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
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
貨幣的發展:
我國最早的貨幣是起源於商朝的貝幣。隨著商品交換的擴大,貝幣的流通數量日益龐大。由於天然貝來源有限,不敷應用,於是便出現了仿製貝。最初的仿製貝是石貝、骨貝、陶貝,以後便發展到用銅來製造,這就是銅貝。
銅鑄幣的產生,使古代貨幣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其發展及廣泛流通是早期貨幣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這一時流通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接著實行了一系列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的措施,統一貨幣就是其中之一。規定全國使用統一的貨幣,統一的貨幣分黃金和銅錢兩種,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銅錢為下幣,按枚使用,幣面鑄有「半兩」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兩,史稱半兩錢。禁止其他財物作為貨幣流通。
(1)牛羊為什麼可以作為貨幣擴展閱讀:
貨幣的分類:
1、流通幣
這是原本意義上的硬幣,發行的目的是為了「流通」。
2、收藏幣
收藏幣發行的目的不是為「流通」服務,而是為硬幣「收藏」服務,通常由主權發行機構以高於或遠高於面值的價格售出
3、投資幣
發行投資幣的目的既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流通」,也不是常規的「收藏」,而是為了保值和增值。投資幣是用高成色(一般99.9%以上)貴金屬(銀、金、鉑、鈀)製成的固定重量(如1/4盎司,1/2盎司,1盎司)的「幣」形金屬錠塊。
參考資料:
網路-貨幣
㈡ 實物貨幣是指什麼
實物貨幣是指商品因其自身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在特定的時期和區域被人們所共同承認而成為貨幣。具體來說:
- 定義:在世界的貨幣發展史中,除去信用貨幣、金屬貨幣和紙幣,其他擔任過貨幣的各種商品,如石器、貝殼、牛羊、糧食、棉花、農具等,都可以被稱之為「實物貨幣」。
- 歷史應用:實物貨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域中充當過交換媒介。例如,在某些原始社會中,貝殼因其稀有性和易於攜帶的特點而被廣泛用作貨幣;而在一些農業社會中,糧食和牛羊等實物也被用作交換的媒介。
- 特點:實物貨幣的價值來源於其本身的物質屬性和使用價值,這與信用貨幣和金屬貨幣的價值來源有所不同。實物貨幣的價值往往與其作為商品的價值緊密相關。
㈢ 金融學的問題關於貨幣的!
先看第二個問題吧,實物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是指貨幣演變的三個階段。
1、實物貨幣是指作為貨幣的價值與作為普通商品價值相等的貨幣。其本身既作為商品,同時又作為貨幣在充當交換媒介。實物貨幣又可劃分為兩個階段:A、樸素的實物貨幣階段,例如牛羊等;B、貴金屬貨幣階段,既金銀,此時的金融學中所指的貨幣形態在馬政經中才被稱作貨幣。
2、代用貨幣是黃金等貴金屬的替代品,代表黃金等發揮貨幣的職能。其價值低於其作為貨幣的價值。此處注意對價值的區分:「代用貨幣自身的價值(不進行商品交換的價值)」和「代用貨幣作為貨幣的價值(在商品交換中所能體現的價值)」。
3、信用貨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以國家權力為後盾,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行使貨幣各種職能的貨幣。例如現在的美元、歐元等。
對於第三個問題,涉及到貨幣制度的演變。在銀本位制、金銀兩本位制、金本位制的時代,雖然代用貨幣已經存在(注意:代用貨幣也可能為紙幣)但是從本質上講都是貴金屬在發揮貨幣的職能,且金銀等貴金屬在世界范圍內有普遍的認可,可以執行貨幣的所有職能。在信用貨幣時代(現階段的紙幣本位制),不與貴金屬掛鉤的紙幣發揮著貨幣的職能。在執行世界貨幣這項職能的時候,只有美元、歐元等可以在世界范圍內自由兌換的紙幣能發揮這一職能,現在外貿結算中已經很少直接使用金銀了。總的來說,紙幣和貴金屬都可以執行貨幣的職能,只是具體指哪一個要依具體貨幣制度來看了。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自己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1、從對貨幣的定義來看。在金融學中,側重於對貨幣功能的描述,更多的把貨幣當作是促進商品交換效率的工具,只要在商品交換中被普遍接受的東西都可以被稱作貨幣,這就是為什麼樸素的實物貨幣階段,金融學中認為牛羊也是貨幣,而馬政經中不這樣認為。而在馬政經中,將貨幣定義為固定得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所以,在馬政經只有貴金屬是貨幣。同時我覺得馬克思所生活的時代實行的不是紙幣本位制,所以他的著作中也不會有相關的描述。
2、從貨幣價值和財富代表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在馬政經,或是在金融學中,對實物貨幣中貴金屬貨幣的價值界定都是一致的。但是,在馬政經中,把價值定義為凝聚在商品中的無差異的人類勞動。從這個角度來看,任何信用貨幣和紙幣都僅僅是貨幣符號,而不具備內在價值。在金融學中,認為信用貨幣雖然沒有內在價值,但能發揮貨幣的職能,是價值和一般財富的代表,是直接購買手段,可以與其他財富交換,所以信用貨幣也是財富的一部分。注意信用貨幣是獨立的貨幣形式,其價值取決於它的購買力。
㈣ 貨幣是怎樣從最初的牛羊變成紙幣,銀行卡的
時代與科技的進步將貨幣簡化。
按照主流的貨幣起源理論,錢只是商品交易的產物。遠古時代,人類是以族群為主,慢慢形成了部落,大家一起捕獵、摘果食,分享獲取的食物、衣物等,所以那個時候沒有產生商品交易,就不存在「錢」。
後來,生產力發展越來越快,他們開始有了剩餘的產品,並互相換取所需要的物品,於是就出現了「物物交換」,但是還沒「錢」什麼事兒。
但是長期以往,大家都覺得「物物交換」太麻煩了,為了方便點,就出現了原始的結算方式,比如,一隻羊=兩把斧頭,這就是最早出現的自然貨幣。
從遠古時代到今天,貨幣的形式千變萬化,由最開始的實物貨幣走向非金融貨幣;非金融貨幣走向金屬貨幣;金屬貨幣走向紙幣。如今不論是紙幣還是金屬貨幣,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又有的新的貨幣形式,那就是電子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