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怎麼看貨幣
❶ 金銀作為貨幣流通是在什麼時候 金銀出現在古代什麼時期
我們不管在什麼時代,金銀都是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把金銀當做貨幣,把金銀製作成各種各樣的首飾,不管如何金銀都是儲值的最佳物品。那麼,金銀作為貨幣流通是在什麼時候?金銀出現在古代什麼時期呢?想知道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金銀作為貨幣流通是在什麼時候?
其實,早在商朝時期或者更早的時期,中國就已經將金銀作為一種貨幣了,只是當時使用的人群比較少。
戰國時期,把金銀作為貨幣的人群逐漸增多。具有統一質量的楚國金愛就是在考古時被考古學家發現的。當時,金銀只是一種財富的象徵,所以一般人還是不把金銀作為貨幣,只是作為貴重貨幣使用。人們使用銅質貨幣的次數比較多。宋朝時期,出現了銀圓和金圓。
明朝時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白銀的價值得到了提高。雖然銅錢這種不同貨幣不能適應經濟的發展速度,但是還是沒有將金銀作為貨幣流通,這時的白銀黃金只是作為稱量貨幣使用。除了國家,民間是沒有固定質量的白銀黃金貨幣流通的。
鴉片戰爭前後,通過各種對外貿易,國內不斷湧出國外的是固定貢量的白銀貨幣。鴉片戰爭後,有些地方自製了一些成色不一的固定貢量的銀圓,但是並沒有廣泛流通。光緒年間,大龍圖案的機制銀圓大量製造後,各省開始不斷仿製,廣為流通。1914年,袁世凱頭像銀圓的發行,才真正標志著銀圓正式作為流通貨幣出現。新中國成立後,銀圓才真正地退出經濟舞台。
金銀出現在古代什麼時期
堯舜時期
金銀在古代中國的使用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根據考古發現,我國現存最早的金銀製品是距今4000多年的甘肅玉門火燒溝夏代墓葬出土的金耳環、金銀鼻飲和遼寧敖漢旗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出土的金耳環。這些發現表明,在夏代,中國人已經掌握了金銀的原始冶煉方法,並開始使用金銀製作飾品。此外,文獻記載也證實了金銀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唐代,金銀器皿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可以說金銀在古代中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並且對古代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金銀器發展歷程
商周金銀器:小巧簡約
中國迄今在考古發掘中發現最早的黃金製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這個時期的金器,形制工藝比較簡單,器形小巧,紋飾少見,大多為裝飾品。
金箔虎形飾
這個時期所發現的金器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四川廣漢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遺址出土的一批金器。不僅數量多,而且形制別具一格。
金面罩
商周時期青銅工藝的繁榮和發展,為金銀器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同時青銅、玉雕、漆器等工藝的發展,也促進了金銀工藝的發展,並使金銀器得以在更廣闊的領域中,以更多樣的形式發揮其審美功能。
春秋戰國金銀器:清新活潑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帶來了生產、生活領域中的重大變化。大量錯金銀器的出現,幾乎成為這個時期工藝水平高度發展的一個標志。
曾侯乙雲紋金盞
從出土地點看,這一時期的金銀器分布區域明顯擴大,在南北方都有發現,金銀器的形制種類增多。其中金銀器皿的出現,及相當一部分銀器的出現,十分引人注目。
戰國時期猿形銀飾
從金銀器藝術特色和製作工藝看,南北方差異較大,風格迥異。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銀器及其金細工藝的高度發展,尤令人瞠目。
結語: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金銀作為貨幣流通是在什麼時候,金銀出現在古代什麼時期」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❷ 三星堆紀念幣標准重量是多少克,三星堆標准重量是多少克
2002年7月10日發行的一套《三星堆》紀念幣,該套紀念幣共2枚,金銀幣各1枚,均為法定貨幣。
金幣重量為半盎司,銀幣重量為2盎司。(1金 盎司=31.1034768克)
❸ 三星堆探密|盤點三星堆的「疑雲」
三星堆遺址,位於中國西南四川省廣漢市,佔地面積達12平方公里,歷史跨度約3000至5000年,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古遺址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與長江流域、黃河流域一樣,是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新發現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了500餘件重要文物,如金面具殘片、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和象牙等,引發公眾極大關注。
三星堆的發現帶來了一系列未解之謎。文物的外觀華麗而精湛,卻缺乏相關文獻記載,使人對其深層意義感到困惑。甚至有人猜測三星堆可能由外星人所建造。以下是一些三星堆的「疑雲」。
首先,三星堆的青銅人像與面具的外觀與現代人類相差甚遠,具有誇張的形象,尺寸極大,這讓人懷疑它們是否真的代表人類。例如,青銅縱目面具的造型詭異,眼部凸出,尺寸異常巨大,難以想像正常人如何佩戴。
其次,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些許與古埃及和瑪雅文明相關的痕跡。例如發現的數千枚海貝,證實產自印度洋,是當時通用的貨幣。這引發了關於古蜀人如何獲取這些海貝的疑問。一說是古蜀人民從印度洋遷徙而來;另一說是當時古蜀與西亞等地已有貿易往來。
再者,三星堆出土的祭器為何被毀?這些專門用於祭祀的青銅器物如神樹、人像、面具等,被學者測定並非完全因時間流逝而破損,而是被古人毀壞後埋掉。例如1號青銅神樹在入土前已被砍成數段,出土後花了10年時間才修復。關於這些祭器為何被毀,有多種說法。一種認為是由於戰爭,三星堆淪陷,古蜀人「玉石俱焚」,忍痛將祭器銷毀。另一種說法是古蜀百姓因向神明許願卻未能實現而惱羞成怒,將祭器銷毀。
關於三星堆的更多奧秘,本書《三星堆之眼》為你揭秘。本書以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元典智慧為線索,解讀三星堆神秘巫文化背後的「太陽崇拜」,以及太陽崇拜背後所蘊含的「天人合一」「法天象地」的宇宙觀念和精神價值取向。通過對太陽崇拜的解讀,本書運用古籍《山海經》《易經》中的天道運行法則,釋讀其背後隱藏的天文歷法知識,追溯古蜀文明的起源。本書集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特別適合熱愛傳統文化、對博物知識感興趣的廣大讀者。相信本書能帶給讀者一種耳目一新的文化盛宴,對華夏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