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利率如何調節
Ⅰ 貨幣政策是如何調節經濟的
經濟繁榮時,可以使用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的發生。
蕭條時,應該採用比較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
1 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債券等有價證券
2 貼現率,存款准備金等
3 直接控制貨幣供應量(這個比較少用吧)
4 利率政策
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指擴大貨幣供應量的政策,比如在公開市場上賣證券,減低利率,多放貸款,降低貼現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等。
緊縮的政策正好相反。
(1)貨幣利率如何調節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
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補充工具
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包括: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②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國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於2013年初創設這一工具。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LendingFacility,簡稱SLF),在各國名稱各異,如美聯儲的貼現窗口(DiscountWindow)、歐央行的邊際貸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英格蘭銀行的操作性常備便利(OperationalStandingFacility)、日本銀行的補充貸款便利(ComplementaryLendingFacility)、加拿大央行的常備流動性便利(StandingLiquidityFacility)等。
所謂常備借貸便利就是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銀行申請授信額度的一種更加直接的融資方式。由於常備借貸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一對一」的模式,因此,這種貨幣操作方式更像是定製化融資和結構化融資。
常備借貸便利的主要特點:一是由金融機構主動發起,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申請常備借貸便利;二是常備借貸便利是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一對一」交易,針對性強。三是常備借貸便利的交易對手覆蓋面廣,通常覆蓋存款金融機構。
Ⅱ 央行調節利率的手段有哪些
央行調節利率的手段?這。。。直接調啊。。。
您應該是想問國家的貨幣政策有哪些吧?
1)存款准備金政策
(如果銀行有100塊存款,央行只允許貸出去80,剩下的20就叫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等債務規定存款准備金比率,強制性地要求商業銀行按此准備率上繳存款准備金;並通過調整存款准備主比率以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促使信用擴張或收縮,從而達到調節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2)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所謂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制訂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
3)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指的是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來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是目前多數發達國家(更准確的說是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量的重要和常用的工具。當經濟處於過熱時,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回籠貨幣,使貨幣流通量減少,導致利息率上升,促使投資減少,達到壓縮社會總需求的目的。當經濟處於增長過慢、投資銳減不景氣的狀態時,中央銀行買進政府債券,把貨幣投放市場,使貨幣流通量增加,導致利息率下降,從而刺激投資增長,使總需求擴大。
4)調節基準利率
最差勁的政策,效果雖然很明顯,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很大。
最近的例如:利率一旦降低,老百姓手裡的錢一多,就開始盲目地投資黃金,十年間的黃金波動走勢也未必能看出將來是否會有收益。這使得錢流出國家,國外的投資者即使是存銀行也能使資產升值(相對國內老百姓)。
Ⅲ 貨幣政策是如何調節經濟的
1. 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這種政策包括在公開市場上賣出債券,提高利率,以及增加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等。
2. 相反,在經濟蕭條時期,中央銀行會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寬松政策涉及在公開市場上買入證券,降低利率,增加貸款,以及減少貼現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等。
3.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債券等有價證券,調整貼現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直接控制貨幣供應量(雖然這種做法較為少見),以及通過利率政策來影響經濟。
4. 寬松的貨幣政策旨在擴大貨幣供應量,例如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購買證券,降低利率,增加貸款,以及減少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率等方式。而緊縮的貨幣政策則是上述做法的反向操作。
5. 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自1998年以來主要採用間接手段,如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等。此外,還包括窗口指導和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
6. 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信用直接控制工具,如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等;以及信用間接控制工具,如窗口指導和道義勸告等。
7. 常備借貸便利(SLF)是中國央行在2013年創設的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銀行申請授信額度。這種融資方式是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一對一」交易,具有針對性,並覆蓋了廣泛的存款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