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政策下一步怎麼走

貨幣政策下一步怎麼走

發布時間: 2025-07-08 00:59:56

❶ 金融業的前景如何

金融業的前景很好。金融業是一個傳統行業,在我國也是一個發展中的行業,與生活息息相關。
金融業指的是銀行與相關資金合作社,還有保險業,除了工業性的經濟行為外,其他的與經濟相關的都是金融業。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金融學(Finance)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傳統金融學理論和演化金融學理論兩大領域。
人類已經進入金融時代、金融社會,因此,金融無處不在並已形成一個龐大體系,金融學涉及的范疇、分支和內容非常廣,如貨幣、證券、銀行、保險、資本市場、衍生證券、投資理財、各種基金(私募、公募)、國際收支、財政管理、貿易金融、地產金融、外匯管理、風險管理等。

❷ 300416千股千評央行節後操作罕見!貨幣「寬松」能否延續

央行節後操作雖罕見,但貨幣「寬松」基調有望延續

  1. 節後央行資金回籠操作罕見

    • 節後央行連續兩日進行資金回籠,特別是2月18日大額凈回籠資金達2600億元,為近年罕見操作。這導致商場短期資金利率上行,股債承壓。
  2. 貨幣寬松基調未變

    • 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如逆回購、MLF)來調控市場流動性,但其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如MLF利率連續11個月不變,這表明貨幣寬松的基調沒有改變。
    • 央行強調,判斷短期利率走勢主要看方針利率是否發生改動,尤其是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而不應過度關注公開市場操作數量。
  3. 市場流動性將保持緊平衡

    • 隨著節後逆回購的大量到期,市場預計短期內資金面將保持緊平衡狀態,資金利率波動可能持續。
    • 但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來平滑市場流動性,避免市場出現過度緊張。
  4. 海外寬松態勢將持續

    • 美聯儲重申將堅持寬松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太可能做出任何改變,以支持經濟復甦。
    • 歐洲央行也強調,足夠的貨幣寬松措施仍是必要的,將繼續保持當前寬松貨幣政策不變。
  5. 未來貨幣政策走向

    • 當前貨幣政策仍以穩為主,尚不需擔心貨幣政策的轉向。
    • 下一步貨幣政策的定調可能需等到3月中旬重要會議之後才能明確。

綜上所述,雖然央行節後資金回籠操作罕見,但貨幣寬松的基調並未改變。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以支持經濟復甦和防範金融風險。同時,海外市場的寬松態勢也將對國內貨幣政策產生積極影響。

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表述變了,從中性變為松緊適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發生了一些改變。

據新簡枝華社12月21日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會議同時漏叢指出,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而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指出,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 社會 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 健康 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對比來看,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表述的變化主要有以下7點:

首先,對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變了,從「要保持中性」改成了「要松緊適度」。

一般來說,穩健的貨幣政策可以細分為三個取向,即穩健偏松、穩健中性、穩健偏緊。此次會議提出「要松緊適度」,考慮到會議同時提出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這或許意味著接下來的貨幣政策會往偏松的方向調整。

其次,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而提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第三,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而去年的提法是「保持貨幣信貸和 社會 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從今年的金融數據來看,信貸投放增長明顯,但 社會 融資規模中的「影子銀行」部分出現了萎縮,使得整體金融環境偏緊。可見,如何讓充裕的銀行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仍是下一步政策重點。

第四,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及人民幣匯率。

第五,與去年比較籠統的指出「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 健康 發展」不同,今年的會議提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顯得更有針對性。

一般來說,直接融資包括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今年以來,民營企業遇到了較為嚴重返咐櫻的融資難,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債市、股市融資(包括股票質押融資)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而且三者之間具有聯動性。正如央行行長易綱指出的,突破口是債券,只要債發出去了,銀行可能就不催貸,股票也就可能好轉。因此,發債仍將作為突破口來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

第六,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而去年會議只是指出「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

不難發現,今年會議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表述更聚焦、更有針對性 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或將迎來更多利好。

第七,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再提及「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今年會議提出「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並提出防控金融風險的手段包括「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從今年政策效果來看,強監管政策與其他金融政策發生了共振,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條件的收緊,並導致了金融市場的一些波動。而今年會議則提出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由此可見,今年的政策對去年做了一些改進,更加強調「穩」。

❹ 央行:穩健貨幣政策要充足精準靠前發力

中國人民銀行11日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注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滿足實體經濟合理有效融資需求。2022年我國宏觀杠桿率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PPI同比漲幅將延續回落態勢。

不搞「大水漫灌」

談及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注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滿足實體經濟合理有效融資需求,著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實現總量穩、結構優的較好組合。一要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二要保持信貸結構穩步優化,三要促進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四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下一步穩增長仍然需要政策繼續發力擴內需、穩外需。貨幣政策要用好美聯儲政策實質性收縮前的窗口期,針對總需求不足問題,用好總量和結構政策,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與配合,盡快扭轉市場預期,提振信心,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報告再次強調,觀察流動性松緊程度最直觀、最准確、最及時的指標是市場利率,判斷貨幣政策姿態也應重點關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場利率在一段時間內的總體運行情況,而不宜過度關注流動性數量以及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等數量指標。

報告認為,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這一「匹配」機制本身就內嵌有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之義。隨著經濟進一步恢復發展、內生增長動力不斷增強,預計2022年我國宏觀杠桿率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通脹壓力總體可控

報告判斷,我國通脹壓力總體可控。2021年我國CPI全年均值為0.9%。未來CPI運行中樞可能較上年溫和抬升,繼續在合理區間運行。與此同時,PPI同比漲幅在階段性沖高後回落。未來全球經濟供需缺口有望趨於彌合,加之高基數效應逐步顯現,預計2022年我國PPI同比漲幅將延續回落態勢。總的看,我國經濟供求基本平衡,人民銀行實施正常貨幣政策有利於物價走勢中長期保持穩定。

報告披露,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銀行通過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工具分別向相關金融機構發放首批資金855億元、27億元,合計882億元。未來人民銀行將實施好以上兩個工具,支持金融機構向碳減排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領域提供信貸支持,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的同時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科學有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報告還透露,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氣候風險敏感性壓力測試方法,拓展測試覆蓋行業范圍,並探索開展氣候風險宏觀情景壓力測試。

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報告指出,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談及防風險,報告透露,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銀行評級結果顯示,在全國4400餘家參評機構中,4002家機構評級處於安全邊界內,資產約占銀行業總資產的98.65%。特別是24家大型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量良好,資產佔比約70%,構成了我國金融體系穩健的「中流砥柱」。

「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風險防範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報告稱。

報告強調,下一步要把穩增長、防風險放在突出位置,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方針,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持在線修復為主和改革化險,堅持壓實各方責任。增強前瞻性、預判性和系統性,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決維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❺ 近期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和手段

在連續幾周降息降準的預期落空之後,市場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的預期也發生了非常微妙的變化。各種渠道釋放的多種信號錯綜疊加,讓不少人士對未來貨幣政策走向一時難作抉擇。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前期降息降准對於降低長期融資成本的效果有限,但是貨幣繼續寬松仍然有必要,預計空間可能有所收窄。未來,刺激經濟進一步復甦不能僅依靠貨幣政策,需要更多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護航。
本來非常強烈和明確的降息降准預期,最近卻變得有些模糊。有不少人猜測,央行的貨幣政策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調整。整個市場陷入一種持續的觀望氛圍之中。
6月23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再現空窗,這已是央行連續第19次在公開市場暫停逆回購。除了暫停逆回購,在不久之前,央行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總操作量逾千億元人民幣。正回購實則意味著央行是在「回收」市場上的流動性。
另據媒體報道,央行至少沒有全部續作上周到期的約67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MLF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不續做則意味著央行沒有進一步寬松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實際上,在最近一段時間,在新股發行、商業銀行上半年末考核等多重壓力之下,銀行間流動性略顯緊張。截至上周五,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較前一周全面上行,其中以21天期利率上行趨勢最為明顯,上行幅度達到126個基點,其他期限品種上行幅度在16個基點至74個基點不等。但此時,央行並未選擇按照更低的利率完成MLF續發,也引得市場的猜測,央行是否在變相收緊流動性。
引發市場預期微調的原因還不止這些。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加322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二個月正增長。回顧過往的數據,今年1月至4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依次為-1082億元,422.14億元,-1564.76億元,323.96億元。連續正增長的外匯占款趨勢也使得市場對其造成的流動性缺口的擔憂有所緩解,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的動力似乎也在減弱。
實際上,大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定向正回購操作,還是不再續作MLF,都並非央行主動而為,而是商業銀行從自身出發,不願持有更多的流動性。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市場本身已經不缺乏流動性,央行若繼續注入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可能將是無效的,或者不能形成有效的信貸投放。
「貨幣政策實際上還是總量政策,央行也無法控制資金的流向,而資金具有逐利性,可能在多繞了幾個圈之後,又進入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而非政策當初希望引導進入實體經濟中。這種情況下,是否還要加大貨幣政策寬松的力度,央行可能也在觀望。」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說。
前期降息降準的效果看似有限,那麼貨幣政策是否還會繼續寬松?不少業內人士還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認為貨幣繼續寬松仍有必要,但空間可能收窄。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自年初以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果有所顯現,5月份PMI繼續回升,已經連續三個月高於50,同時房地產百城房價環比也由負轉正,成交量放大,樓市有所企穩。隨著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陸續審批開工,基建投資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會進一步提升。不過,5月CPI增幅較上月回落,PPI漲幅繼續為負,反映經濟轉型階段增長動力依然不足。貨幣政策還有放鬆空間。
他同時表示,經過兩次「全面、定向」降准,金融體系流動性寬松,商業銀行超額儲備增加;5月貿易順差擴大至近600億美元,外匯占款增加,這都將降低降準的緊迫性,擠壓進一步降准空間。但是,從長期來看,伴隨美聯儲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迎來加息時點,以及中國進一步加大資本項目開放的力度,國內資金凈流出的壓力可能將更大,這都意味著仍需降准操作來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而從短期來看,地方債發行也需要資金面的護航。中信建投發布報告稱,貨幣政策仍然處於放鬆周期之中。目前第二批置換債券已經開始發行,而第三批置換債券可能也在醞釀之中,畢竟目前兩批一萬億置換的僅僅是以2013年6月底審計口徑為准,從微觀調研來看,2013年6月底至2014年12月底債務增長的速度顯著高於此前,這一部分債務的償債壓力更大。在地方債置換結束之前,央行都會給予貨幣政策配合,並且保持資金利率的寬松。
不過,不少市場人士也稱,除總量政策之外,未來貨幣政策將加大定向放鬆力度。此前,央行官方已經確認分別於2014年9月、11月,2015年3月、5月經四次操作將PSL利率從4.50%下調至目前的3.10%,未來,PSL以及新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將成為央行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選項。
實際上,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葯。正如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一次論壇上所說,貨幣政策在經濟過熱情況下對於穩定經濟和抑制通貨膨脹非常有用,但在經濟蕭條時要刺激經濟則非常難。
「降息降准在短期內能夠托底經濟,但是長期來看,僅靠貨幣政策不可能持續拉動經濟增速回升,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仍需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個長期的過程。」溫彬說,財政政策和相關的產業政策在穩增長過程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❻ 央行最新定調!明確下階段六大目標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季度例會近日召開,不過,從會議內容看,對下一步貨幣政策取向的表態並無太多新表述。

據央行官網最新消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一季度(總第88次)例會於3月26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並對下一步貨幣政策作出部署。

會議強調,要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對沖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平衡好穩增長、防風險、控通脹的關系,注重在改革發展中化解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從貨幣政策取向的整體表態看,結合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最新部署,下一步貨幣政策仍將延續當前的基調和節奏,央行對放鬆貨幣政策的態度仍較為謹慎克制,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難再現。對於市場熱議的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或許要等到四月中旬才能見分曉。

疫情對我國經濟沖擊總體可控

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增長保持韌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及其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也給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會議認為,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針對性和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金融風險有效防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果顯現,貸款實際利率明顯下降,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雙向浮動彈性提升,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增強。

受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多國經濟「停擺」影響,當前市場有不少悲觀預期,認為世界正面臨著類似1930年代全球經濟蕭條的情形。對此,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雖然疫情短期內必將給實體經濟帶來嚴重沖擊,甚至造成一段時間的經濟衰退,但由於本次沖擊症結不在於金融系統,而是疫情,更多地類似於自然災害所引發的沖擊。考慮到當前全球經濟與大蕭條期間在貨幣制度環境、宏觀政策理念、全球貿易情況、銀行體系健康程度、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都迥然有別,重歸「大蕭條」的擔憂其實是一種誤導。預期全球范圍內疫情得到控制只是時間問題,美國經濟衰退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大概率不會持續超過一年,更不會重回「大蕭條」。

明確下一步貨幣政策六大目標 四月或再現降准降息

按慣例,本次例會也對下一步貨幣政策作出部署。會議指出,要跟蹤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具體提出以下目標:

1、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3、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用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和3500億元政策性銀行專項信貸額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抗疫保供、復工復產、脫貧攻堅、春耕備耕、畜禽養殖、外貿行業等的信貸支持。

4、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5、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6、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

從貨幣政策取向的整體表態看,結合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最新部署,下一步貨幣政策仍將延續當前的基調和節奏,央行對放鬆貨幣政策的態度仍較為謹慎克制。

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表示,當前中國政府更應該依賴大規模財政寬松政策來應對經濟下行與失業壓力,貨幣政策應該適度寬松以維持貨幣市場穩定並配合寬松財政政策的實施。下一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應根據國內經濟形勢發展需要,有節奏、有針對性的放鬆,當前中國貨幣政策不宜發力過猛。不能把對沖疫情沖擊、穩定宏觀經濟、促進金融市場平穩發展的重擔全部壓在中國央行身上。對潛在大規模信用擴張的負面作用,我們也應該重視相關歷史教訓。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邊際放鬆貨幣政策環境會拿捏政策落地的時點,接下來的降准降息觀察窗口將在四月。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也對記者表示,下調存款基準利率是貨幣政策寬松的最強信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必將帶動LPR相應調整,釋放強烈的貨幣政策寬松預期,顯著降低總體利率水平。不過,未來一周調降存款基準利率時機並不成熟,四月中旬以後存款基準利率下調的時機將逐漸成熟,四月中旬或是較為合適的下調窗口。若四月份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則幅度會在25個BP左右,屆時LPR將跟隨下調20-25個BP,MLF利率或按兵不動。

「未來一周除PMI以外沒有重要宏觀經濟數據出爐。央行不會僅因PMI數據就做出調整存款基準利率的決定,再加上近期貨幣政策時隔不遠,未來一周調整存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相比之下,四月是經濟全面恢復的關鍵月份,需加強逆周期調節力度以為二季度打好經濟翻身仗做好准備,在MLF和LPR操作日期附近再進行調整則時機較為合適,4月15-20號將是下調存款基準利率較為合適的窗口。」顏色稱。

民生銀行首席宏觀研究員溫彬也認為,央行將繼續通過降准、公開市場操作、投放MLF等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合理,引導市場利率穩中有降,特別是拉低整條國債收益率曲線,帶動企業信用債利率下行。同時,隨著能源和食品價格下降,通脹水平將逐季回落,4月中上旬或成為下調政策利率及存款基準利率的時間窗口,通過釋放LPR改革潛力,盡快降低企業和居民部門資金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穩定和擴大內需。

熱點內容
周線怎麼看期貨 發布:2025-07-08 05:36:26 瀏覽:514
中介公司金融詐騙到底找哪個部門 發布:2025-07-08 05:35:05 瀏覽:276
長江期貨開戶獎是多少 發布:2025-07-08 05:32:06 瀏覽:724
星星科技股票是5G嗎 發布:2025-07-08 04:58:19 瀏覽:481
2000年投入騰訊十萬現在市值多少 發布:2025-07-08 04:41:21 瀏覽:989
用支付寶購買的基金怎麼貸款 發布:2025-07-08 04:40:38 瀏覽:805
hnd金融專業哪個學校好 發布:2025-07-08 04:30:42 瀏覽:177
股票下跌影響理財嗎 發布:2025-07-08 04:28:32 瀏覽:567
把錢放股票投資公司 發布:2025-07-08 04:27:52 瀏覽:938
期貨持倉保證金怎麼調整 發布:2025-07-08 04:26:02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