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流通短缺怎麼辦
1. 貨幣流通規律的自發調節
在現實的交換過程中,商品流通的數量和價格總額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也是在經常變化的。因此,貨幣的實際需要量是一個經常變動的量。但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由於貨幣本身具有價值,能夠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因而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以適應商品流通的需要,不會過多,也不會過少。
當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過多時,也就是貨幣量供過於求,貨幣就會貶值。這時,貨幣的所有者就不願把自己的貨幣按貶低了的價值去交換商品,而寧可把貨幣貯藏下來,這樣就使一部分貨幣自發地退出流通領域,貨幣過多的情況就會消失。而當貨幣短缺、貨幣求過於供時,貨幣就會升值,從而能用同樣的貨幣換回更多的商品,它會刺激貨幣貯藏者把自己手中的貨幣投入流通。這樣就使流通中的貨幣增加。所以貨幣發揮貯藏手段的職能,就能夠在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過少時進行自發的調節。貨幣的貯藏職能好比是貨幣貯藏的蓄水池,對於流通中的貨幣來說,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貨幣並不會溢出它們的流通渠道。
2. 當經濟衰退和蕭條時,政府應採取什麼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治理
你好!當經濟衰退和蕭條時,政府應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來治理。
一、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減少收入、擴大支出來增加總需求。採用的政策措施是:降低稅率擴大投資規模、增加財政補貼、實行赤字預算和發行公債等。財政政策是政府針對一定時期的經濟目標,依據特定的財政理論,為指導財政工作和調節財政關系,所制定的基本准則和措施。財政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相比,其主要特徵:較強的法治性、相對的穩定性、關聯的系統性。貨幣政策目標,是由操作目標,中介目標和最終目標這三個漸進層次組成的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我國現階段財政政策的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物價相對穩定;2.經濟可持續均衡增長;3.收入合理分配;4.資源合理配置;5.提高社會生活質量。
二、在總需求不足、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乏力甚至出現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應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即放鬆銀根、擴大貨幣供應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長。可供選擇的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貨幣發行量、降低法定準備金率、降低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購進政府債券等。貨幣政策是指國家通過金融系統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採取的控制、調節和穩定貨幣的措施的總和。它的最終目標如下:1.穩定物價;2. 充分就業;3.經濟增長;4平衡國際收支。
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區別:1.概念不同:貨幣政策是金融當局制定和執行的通過貨幣供應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標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手段。財政政策是為實現預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對財政收支關系進行調整的指導原則和措施;2.制定者不同;3.採用工具不同;4.內容不同:貨幣政策與利率、信貸相關,財政政策與財政收入和支出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