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元領頭羊市值多少錢
❶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元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自從華為遭遇美國打壓,台積電停止代工合作後,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了大陸最大的晶元代工廠中芯國際。去年以來,中芯國際受到追捧,獲得各路資本青睞,並且最快過會,成功登陸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億元,成為了A股的一匹黑馬。
不過,肩負重任的中芯國際,也是如履薄冰,彼時最多能夠實現14nm的量產,而競爭對手台積電卻已經實現7nm量產,還在沖關更高的技術,兩者差距依舊不小。當然,最大的不安還是來自美國,隨時可能面臨打壓。
如他自己所說,來中芯國際不是為了高官厚祿,就如當年張汝京和團隊來大陸一樣,他們都是為了夢想。梁孟松帶領團隊從28nm到7nm,完成了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據了解,7nm在明年就可以進入風險量產。短短3年多時間,在梁孟松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就完成了別的企業十幾年才能做成的事情,確實是貢獻巨大。
截至2019年底,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持股17%、第二大股東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持股15.7%、第三大股東是紫光集團7.4%,由此可見,中芯國際基本成為了國資背景的企業,台積電以及其他外資佔比已經很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芯國際還傳出內訌,實屬不應該。作為中國大陸晶元代工領頭羊,中芯國際的責任不可謂不重。只希望在梁孟松請辭後,中芯國際能夠平穩度過,它不應該在為內訌而自我消耗。
❷ 上市了!中芯國際,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上市,開盤報價48.6元,市值高達8.9萬億人民幣。彼時微軟、蘋果等公司的市值才不過1000億美元左右,中國石油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但是,出道即巔峰,上市後的十三年裡,中國石油只在2009年、2014年和2017年的三年裡收了陽線,股價從48.6元一路下跌到4元多,市值更是從8.9萬億元蒸發到僅有8100億元。
7月16日,另一隻萬眾矚目的新股「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市,作為中國晶元產業的希望,「中芯國際」一直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在萬眾期待其股價可以不斷走高的同時,市場也很擔心這只股票會步中國石油的後塵,上市即巔峰。
不過,從目前的市場環境和兩者的業務情況來看,「中芯國際」應該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
中國石油表現不佳的原因
首先,中國石油的整體盤面很大,雖然跌到四塊多,仍然有超過8000億元的市值,市值總量位居A股市場前十。因此沒有莊家會輕易砸資金去坐莊,中國石油的股價也很難拉動有大的上漲。
其次,從上市到如今,中國石油的業績一直算不上好,雖然中國石油的營業收入不低,但其營業成本這些年來都在上升,其中最大的支出體現在采購方面,可以佔到其經營支出的七成以上,再加上石油勘察和採集工作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但未必有所收獲。
所以,中國石油的凈利率一直比較低,加上一直沒有利好消息刺激,中國石油的股價常年在低位徘徊。
中芯國際的發展情況
個人認為,中芯國際不太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
首先,晶元產業現在是我國發展的核心產業之一,作為國內最大規模、技術最為先進的晶元製造廠商,中芯國際在產業發展和技術革新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了發展中國自己的晶元技術,國家是一定會給予其適當補貼的,有了業績作為基礎,中芯國際的股價也會有一定的保證,不會發生與中國石油類似的暴跌情況。
其次,中芯國際是半導體板塊中第一隻在大陸和香港上市的「A+H」股。在2020年的上半年中累計上漲超過230%,股價走勢一直非常強勁。而本次其在科創板進行IPO,還獲得了566倍的超額認購。可以說只要中芯國際能潛心發展技術,中國政府和個人投資者都會對其給予最大的支持,認可他的業績表現。
綜上所述,與中國石油相比,兩者行業不同、領域不同,股價的走勢不能以一個標准確認。不管從業務發展前景還是業績預測來看,中芯國際都有較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