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明末的江南用什麼貨幣

明末的江南用什麼貨幣

發布時間: 2025-07-26 06:38:20

A. 中國不產白銀,但是為什麼明朝萬曆年後中國的商品交易主要以白銀為主,成為了主貨幣

中國貨幣史上正式以白銀為交易貨幣是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 ,以白銀為主要流通貨幣是在明朝中後期。當年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後 ,由於受條件限制 ,北京官員的俸祿仍要在南京支付 ,負責經辦的人員「將各官俸米貿易貨物 ,賣貴賤酬 ,十不及一 ,朝廷虛廢米祿 ,各官部得實惠。」
明英宗正統元年(公元 1436 年) ,戶部為了克服這一弊端 ,決定將江南租賦改成白銀、布帛等物品運往北京發放官俸 ,次年又將蘇州、松江、常州存留的近 73萬石糧食也折換成白銀給官員發放俸祿。
明朝政府的這些決定 ,不僅使白銀成為當時中國官方認定的合法貨幣 ,而且此後中國各朝代的財政收支也逐漸轉向以白銀為主的貨幣支付方式。明朝中後期 ,隨著經濟貿易的擴大和發展 ,國內白銀需求量不斷增加。當時在我國貨幣市場上大量流通的白銀主要來源於以下幾種渠道。第一 ,政府庫藏銀錠的市場化。明朝前期政府曾一度禁止白銀在民間流通。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 ,以及市場對白銀的需求增加 ,明政府逐漸解除了禁銀規定。開放銀禁後 ,部分官庫貯藏白銀便隨著支付官俸和軍餉而被投入商品流通 ,從而使官庫存銀變成活銀。第二 ,萬曆年間全世界興起開礦熱潮。明政府因自身白銀需求量增加 ,便在國內大興開礦 ,從而使國內白銀產量有所增加。第三 ,中國對外貿易出超地位的保持。明朝中葉以後 ,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出超使外國白銀不斷流入我國。其中由西班牙人經菲律賓運入中國的美洲白銀 ,僅隆慶五年 (1572) 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間 ,就達 4000 多萬庫平兩。第四 ,國內外白銀價格的巨大落差。嘉靖年間 ,中國銀價由於國內需求擴大而上升。當時我國的金銀比價為一比六到一比七之間 ,而日本由於白銀增產 ,金銀比價是一比十,從日本運銀到中國可兌換更多受利益驅使 ,日本白銀從不同渠道被大量運往中國。當初葡萄牙人為了能夠從日本與中國的白銀差價中謀利 ,曾從澳門把中國的絲絹運到日本售取白銀 ,然後折回澳門購買中國絲絹 ,以便去日本換取更多的白銀。另外 ,美洲的白銀通過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商人對華貿易、菲律賓華僑對祖國的貿易 ,以及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等也有許多白銀輸入中國。通過這些直接或間接的貿易往來 ,國際市場的白銀在明朝後期被大量地運往中國。客觀地說 ,外國白銀的大量輸入 ,不僅有利於我國的對外貿易保持出超地位 ,而且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貨幣制度的演進。但是這些來自不同國度的白銀貨幣之間無固定比價 ,並且各自計價流通 ,因此使中國本就繁雜的貨幣體制更加無序和混亂。

B. 明朝末年明的領地,軍事,政治,經濟是什麼樣的

分類: 社會民生 >> 軍事
問題描述:

明朝末年明,在清入侵前,領地,軍事,政治,經濟是什麼樣的,與周圍勢力的關系如何?最好附地圖。清入關前的領地,軍事,政治,經濟是什麼樣的?

解析:

領地:明朝初年國力比較強盛,在明朝前期極盛時,北控內蒙古,西到新疆東部,東北控制了女真地區,西南方管轄雲南、貴州,南方建立了交郡。明朝的國土面積在大部份時間都保持在900萬平方公里左右,比鼎盛時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奧斯曼帝國都要大,明朝在東南亞的海外殖民地也絕不比當時的英國要少。

軍事:明代早期軍隊的來源,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征,有元兵及群雄兵歸附的,有獲罪而謫發的,而最主要的來源則是籍選,亦即垛集軍,是由戶籍中抽丁而來。除此之外尚有簡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後又有強使民為軍的方式,不過都屬於少數,整體而言,衛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軍制。衛所制為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駐軍,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從征調發,無事則還歸衛所。軍隊來源為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為正丁至衛所當兵,軍人在衛所中輪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隊及將官等所需。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明宣宗以後漸無法維持,軍人生活水準及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也逐漸增加,軍備因此逐漸廢馳。因此在嘉靖年間,在應付倭寇之亂時,將領戚繼光在浙江地區採用招募民兵加以訓練的方式,來取代不堪的衛所兵。

據記載在明初,明朝有二百萬官兵駐扎在全國各地。到了明末,長江一帶的經濟圈為皇侯和軍閥把持,中央 *** 出現了財政危機,明朝 *** 已養不起那麼多軍隊了,在山海關防守後金的官兵常常不足十萬。但根據傳教士的筆記,當時明朝的軍隊數量依然很多,就算把整個歐洲的軍隊加起來也不夠中國多。

明長城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排第二長的防禦工事,據傳教士記載,中國的城市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每座城市都有高十米的城牆保護,城上有大炮,城牆外還有溝,戰爭時灌滿了水,中國人認為那是最好的防禦工事。

政治: 中央官制: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

御史台

地方官制: 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揮使司

明朝設有特務機構監視大臣的言行。太祖有錦衣衛,成祖設東廠,憲宗設西廠,武宗有內行廠。明朝的錦衣衛,東西廠,是當時世界上最有組織和最旗幟鮮明的間諜組織,在鼎盛時期人數達到六萬人。在武俠小說裡面,錦衣衛,東西廠常常被描寫成是一群武功高強的殺人機器。但實際上,明朝間諜機構的主要作用是打擊貪污,叛臣,維護國家穩定,但不排除有部份人濫用職權,謀取私利。跟專門從事顛覆敵國政權的中情局和克格勃比起來,明朝的間諜組織其實並不太可怕。

經濟:明朝的農業發展無論是產量還是生產工具,都高於宋元時期,為明朝中葉開始的人口穩步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古代,農業是國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跟國力強弱有直接關系。在萬曆年間,明朝的耕地總面積是七百萬頃,明末時達到七百八十多萬頃,此一水平即使是到了後來的康乾盛世都沒有被打破。當時歐洲的傳教士是這樣形容明朝的,中國的耕地像花園一樣井井有條,沒有一塊荒地,中國產的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美。

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手工業高度發展,促進了市場經濟化和城市化。然而明朝推行「重農抑商」的原則以及嚴厲的海禁政策,使得商業受到了一定的壓制。隨著明朝紙幣「大明寶鈔」的流通失敗,整個貨幣體系轉向為以白銀為主。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也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經濟的發展。明嘉靖、萬曆時候,各地出賣絲綢、酒肉、蔬果、煙草、農作物、瓷器等商品不計其數,外國的不少東西,如歐洲的西洋鍾,美洲的煙草,中國城市都有賣。當時商業大都會有北京、南京、揚州、蘇州、廣州、西安、成都等,著名的商業集團有徽商、川陝商、蘇商、京畿商、粵商等,在世界上,明朝是16世紀、17世紀時期手工業、經濟最繁華的國家之一。

C. 古代的錢幣有什麼

(1)先秦:商朝人善於經商,以貝為幣;戰國時期,各國出現了鐵錢,秦國使用圓形方孔錢,稱半兩錢(齊國使用刀形幣,趙國使用鏟形幣,楚國使用蟻鼻形幣)。
(2)秦漢:規定圓形方孔錢作為通行全國的貨幣。漢代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漢代的銅錢重量幾經變化,至武帝鑄五銖錢才穩定下來。
(3)三國:那時貨幣減少,布帛、穀物成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廢止銅錢,使用實物交易,以後行廢不定。
(4)隋唐:仍鑄五銖錢,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舊幣,有利於貿易的發展。唐初改革幣制,唐高祖下令「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新鑄的「開元通寶」,成為唐朝通用的貨幣,後來發行量很大。以後歷代的貨幣都以它為範式。設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時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由金屬貨幣發展到紙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紙幣的推廣,減輕了商人攜帶金屬貨幣的負擔,有利於商品交換,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
(6)明清:明初,主幣是紙鈔,輔幣是銅錢,禁止民間使用金銀交易。到明中後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主要貨幣。

熱點內容
和平精英五耀金融有哪些衣服 發布:2025-07-26 13:30:11 瀏覽:961
低倉位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7-26 13:21:47 瀏覽:329
江門維修基金哪裡交 發布:2025-07-26 13:03:40 瀏覽:740
芯海科技股票上市後股價上漲多少 發布:2025-07-26 12:59:49 瀏覽:1
ETF的市值是什麼 發布:2025-07-26 12:51:08 瀏覽:436
期貨為什麼有的有成交額有的沒有 發布:2025-07-26 12:48:44 瀏覽:813
康為世紀生物科技股票 發布:2025-07-26 12:39:42 瀏覽:568
基金為什麼能抵制通貨膨脹 發布:2025-07-26 12:22:38 瀏覽:652
貨幣政策通過影響股票價格 發布:2025-07-26 12:00:07 瀏覽:707
科研基金項目有些什麼類型 發布:2025-07-26 11:59:04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