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上葯集團什麼時間入股市

上葯集團什麼時間入股市

發布時間: 2025-07-27 09:07:27

『壹』 國內哪個城市或地區的醫葯工業(制葯)比較發達

以下為2009年醫葯工業前100排名,可以此為依據分析地區的醫葯工業情況

排名企業名稱
1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包括:揚子江葯業集團上海海尼葯業有限公司)
2哈葯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哈葯集團三精製葯有限公司)
3修正葯業集團
4石葯集團有限公司(包括:石葯集團中諾葯業(石家莊)有限公司,石家莊制葯集團歐意葯業有限公司,石葯銀湖制葯有限公司)
5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天津天士力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士力帝益葯業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現代中葯資源有限公司)
6威高集團有限公司
7華北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括:華北制葯股份有限公司,華北制葯集團制劑有限公司)
8東北制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太極集團有限公司(包括: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葯廠有限公司 ,太極集團綿陽制葯有限公司,西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太極集團重慶桐君閣葯廠有限公司,太極集團重慶中葯二廠,太極集團四川太極制葯有限公司,太極集團浙江東方制葯有限公司,太極集團四川天誠制葯有限公司)
10北京雙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安徽雙鶴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萬輝雙鶴葯業有限公司,西安京西雙鶴葯業有限公司,山西晉新雙鶴葯業有限公司,北京雙鶴現代醫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11華潤三九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深圳九新葯業有限公司)
12西安楊森制葯有限公司
13齊魯制葯有限公司(包括:齊魯制葯(海南)有限公司,齊魯天和惠世制葯有限公司,齊魯安替制葯有限公司)
14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葯廠,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維生素廠)
15珠海聯邦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16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湖南科倫制葯有限公司,江西科倫葯業有限公司,湖南中南科倫葯業有限公司,黑龍江科倫制葯有限公司,山東科倫葯業有限公司,湖北拓朋葯業有限公司,昆明南疆制葯有限公司,遼寧民康制葯有限公司,四川珍珠制葯有限公司,四川新元制葯有限公司,黑龍江科倫葯品包裝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葯用包裝有限公司,吉林科倫康乃爾制葯有限公司,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安分公司,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仁壽分公司)
17浙江海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8上海復星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重慶葯友制葯有限公司,上海朝暉葯業有限公司,重慶凱林制葯有限公司,桂林南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克隆生物高技術有限公司)
19瑞陽制葯有限公司
20輔仁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包括:開封(制葯)集團有限公司,河南輔仁堂制葯有限公司,河南輔仁懷慶堂制葯有限公司,河南同源制葯有限公司)
21山東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22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2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24魯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魯南貝特製葯有限公司,山東新時代葯業有限公司,魯南厚普制葯有限公司)
25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葯有限公司
26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
27麗珠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麗珠集團麗珠制葯廠,麗珠集團珠海保稅區麗珠合成制葯有限公司,上海麗珠制葯有限公司,麗珠集團福州福興醫葯有限公司,麗珠集團利民制葯廠,麗珠集團新北江制葯股份有限公司,麗珠集團珠海保稅區麗達葯業有限公司)
28山東新華醫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9杭州默沙東制葯有限公司
30北京諾華制葯有限公司
31河南天方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32華潤東阿阿膠有限公司
33浙江升華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34先聲葯業有限公司(包括:海南先聲葯業有限公司,南京先聲東元制葯有限公司,南京東捷葯業有限公司,江蘇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壽光富康制葯有限公司
36河南省宛西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37利君制葯(包括:石家莊四葯有限公司)
38山東魯抗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 山東魯抗醫葯集團賽特有限責任公司)
39江中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0江蘇濟川制葯有限公司
41山東羅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2江蘇康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括: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南星葯業有限責任公司,連雲港康貝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連雲港市和興堂中葯材飲片加工廠)
43秦皇島驪驊澱粉股份有限公司
44廣州白雲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廣州白雲山和記黃埔中葯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天心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明興制葯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山光華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百特僑光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45山東淄博山川醫用器材有限公司
46江蘇正大天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7石家莊以嶺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8美羅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49成都地奧集團
50安徽豐原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51浙江尖峰葯業有限公司
52山東綠葉制葯有限公司
53廣州王老吉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54武漢人福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5浙江康恩貝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56山東仙河葯業有限公司
57山東魯抗辰欣葯業有限公司
58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
59浙江仙琚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60江蘇奧賽康葯業有限公司
61東港工貿集團有限公司
62天聖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3黑龍江省珍寶島制葯有限公司
64江蘇蘇中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5華蘭生物工程股分有限公司(包括:華蘭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66杭州中美華東制葯有限公司
67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68山西威奇達葯業有限公司
69上海現代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葯業有限公司)
70悅康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71桂林三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三金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三金集團桂林三金生物葯業有限責任公司,三金集團湖南三金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72寧夏啟元葯業有限公司
73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74上海新亞葯業有限公司
75江蘇恩華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76黑龍江葵花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77安丘市魯安葯業有限責任公司
78菏澤睿鷹制葯集團有限公司
79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葯有限公司
80貴州益佰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桂林益佰灕江制葯有限公司,海南長安國際制葯有限公司)
81深圳致君制葯有限公司
82迪沙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83江蘇聯環葯業集團有限公司
84江蘇亞邦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江蘇亞邦愛普森葯業有限公司,江蘇亞邦生緣葯業有限公司,江蘇亞邦強生葯業有限公司)
85橫店集團康裕葯業有限公司
86正大青春寶葯業有限公司
87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
88山東天力葯業有限公司
89福建省福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0四川蜀中制葯有限公司
91北京同仁堂健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2安斯泰來制葯(中國)有限公司
93上海新先鋒葯業有限公司
94咸陽步長制葯有限公司
95浙江華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96遼寧諾康生物制葯有限責任公司
97北京泰德制葯有限公司
98浙江海力生制葯有限公司
99山東新華醫械集團
100上海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以下為行業發展趨勢:
最近一年,國內醫葯行業頻現巨頭整合,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葯集團」)與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實集團」)的醫葯板塊率先實現合並成立新上葯;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國葯集團」)繼去年合並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生集團」)之後於今年4月12日成功重組了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以下簡稱「醫工院」)成立新國葯;就在這之前的10天,華潤集團與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共同發展醫葯產業和微電子產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潤正式將北葯囊入懷中,成立新華潤。至此,隨著國內醫葯三大巨頭的兼並重組完成,2009年以來醫葯行業的並購交易金額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峰,醫葯市場的競爭格局明顯發生了改變,中國醫葯行業正式步入三國時代。新國葯、新華潤、新上葯3家座次排定,重新排座後的行業大佬們浮出水面,近期國家要求的在國內形成幾個醫葯領袖集團的設想已初步實現。

新國葯

中國醫葯行業內當仁不讓的老大仍是新國葯集團。4月12日,醫工院整體並入國葯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由127戶調整為126戶。醫工院整體並入對國葯意思重大。雖然國葯集團作為國內醫葯行業的絕對龍頭,但在其利潤構成中,80%來自於國葯控股代表的醫葯企業,即便重組的中生集團生物製品有持續高利潤貢獻,也始終難掩國葯在醫葯工業上的明顯短板。更迫切的問題在於,先行整合出山的新上葯穩踞華東,央企另一巨頭華潤集團一直從未停止收購的野心和腳步,在新醫改基層下沉的推動下,各地區域龍頭也並不甘示弱,紛紛結盟對抗。「內憂外患」之下,醫工院之於國葯,已經是必須拿下的一張王牌。

在中國醫葯研究領域,醫工院一直是一個驕傲的存在——作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醫葯行業科研院所,醫工院曾先後隸屬於中央企業工委、國務院國資委。滬深股市醫葯板塊中有30餘家上市公司以其輸出的科研成果作為主要產品,2010年目標營收15億元,主業是創新葯物的研發、葯品生產、銷售,研發力量全國首屈一指。盡管其年營業收入不足10億元,但它強大的科研力量,成為國葯集團的產業發動機和裂變器。醫工院下屬的兩家工業企業,現代制葯和上海現代葯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業績均很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甚至很難估價。

4月22日,中國醫葯集團與山西威奇達葯業(以下簡稱「威奇達」)在山西大同簽署協議,國葯集團正式開始對威奇達的重組工作。國葯集團承諾將通過股權收購和增資擴股的方式,對威奇達實現控股。這是國葯集團在醫葯工業領域展開自主並購的第一步,意思重大,能加速國葯實業化進程,同時並購威奇達之後,國葯肯定會在山西打開一個突破口,將其他業務引入這一區域。威奇達是國內醫用中間體7-ACA的主要生產商,該中間體的直接下游產品就是頭孢曲松鈉。中國是抗感染葯品使用大國,全國抗感染類葯品以年均17%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長,2009年全國抗感染類葯品的市場規模已超過400億元。頭孢曲松鈉一直是抗生素中銷售金額排名首位的葯物。2008年,中國葯學會曾對全國22家醫院進行統計,頭孢曲松鈉用葯金額達到2.6978億元,遠超其他葯品。石葯集團和福州抗生素集團是7-ACA的生產大戶,年產能為1600噸左右。威奇達列第三位,約1000噸,健康元等企業年產能都在800噸以下。在重組協議中,國葯集團表示將進一步擴大威奇達的產能,實現1200噸7-ACA和300噸克拉維酸的生產規模。並計劃到2015年,實現威奇達的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

作為國資委整合醫葯央企的平台,在拿下醫工院與威奇達之前,國葯集團已經於2009年9月16日將中生集團收入囊中。中生集團攜獨家壟斷的疫苗業務和血液製品業務,化入國葯集團龐大金剛之身,對國葯具有絕對重要意思。中生集團彌補了國葯集團欠缺的血液和疫苗業務。此舉在醫改近萬億大工程之中,與國資委將國葯集團打造成貿科工一體化運營的大型醫葯集團的長期戰略不謀而合。中生集團成為國葯集團的第八個業務板塊——此前中生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疫苗和血製品生產供應商,主要從事疫苗、血液製品、診斷試劑三類生物制劑的製造銷售,中國90%的計劃疫苗出自中生集團,其2008年收入49億元。

目前,按照國葯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的設想,2010年底前國葯集團銷售排名要擠進前40,進入中央提出的「30~50傢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中的前30位。2009年,國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50億元、實現利潤36.3億元,位列醫葯行業國內第一,在129家央企中,兩項指標分別排名第50位和38位。今明兩年,國葯對銷售收入的目標分別設定為800億和1000億元。國葯集團遠期目標是在2015年進入世界500強。而根據國葯集團的預測,屆時世界500強的入圍門檻,就銷售收入而言大約是1600億元左右。

新華潤

華潤醫葯集團是國資委「打造央企醫葯平台」的另一手牌。華潤在重組央企華源集團、三九集團醫葯資源的基礎上,成長為大型葯品製造和分銷企業。華潤醫葯年營業額逾270億元,旗下擁有北京醫葯、三九醫葯、華潤東阿阿膠等知名醫葯企業,直接或間接控股三九醫葯、東阿阿膠、雙鶴葯業、萬東醫療等多家上市公司。醫葯產業與消費品、電力、地產並列為華潤集團的一級利潤中心。華潤已經在醫葯板塊占據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主力市場,區域布局相對成型。在醫改去年出台的葯物基本目錄利好下,在OTC和中葯制葯方面具有品牌優勢的三九醫葯,無疑又給華潤注入了新的活力。華潤和北葯已於2010年4月2日下午在京與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了《關於共同發展醫葯產業和微電子產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潤增持北葯股份可能鎖定在5%~10%之間。戰略協議的簽署,使華潤集團成功完成排名三進二的轉變。

此次華潤重組北葯意義重大。2006年12月,華潤20億元現金收購華源持有的北葯50%股份,成為北葯集團第一大股東後,華潤其實一直未介入北葯集團的經營管理,幾年來其進一步增持的願望一直未得到北京市政府明確表態。同時,隨著國葯集團重組中生集團、醫工院宣布完成,華潤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如再不能抓住北葯,將被對手甩開。同時,國資委重新確定國葯集團為央企醫葯平台,華潤很有壓力,希望通過這次整合,旗下的華潤醫葯集團的醫葯資產與北葯集團合並,而華潤將很可能以北葯集團為基礎打造華潤新醫葯集團的平台,重新獲得在央企醫葯界中的地位。重組北葯後,華潤控制的醫葯資產將包括北葯、華潤三九、東阿阿膠,涵蓋中葯、保健品、醫葯流通與醫療器械領域。不僅可以使華潤以北葯集團為基礎打造一個全新的華潤醫葯集團平台,還可以形成「上有北葯」、「下有三九」的醫葯格局,整體規模也超越新上葯而位居國內第二位。北葯2009年銷售收入269億元,在中國醫葯企業中排名第三。拿下北葯,則華潤醫葯2009年的收入即可增至337億元,超過新上葯,在規模上排名國內第二位。

新上葯

新上葯集團雖然已經跌至行業第三,但謀求整合壯大實力的動作很早就開始了。2009年10月,上葯集團旗下上海醫葯通過吸收合並、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對上實集團和上葯集團的醫葯資產進行整合,一個新上葯浮出水面,成為上海國資旗下的醫葯產業資源整合平台。2010年伊始,新上葯又一口氣收購四家外地醫葯企業,與廣州中山醫葯有限公司、山東商聯生化葯業有限公司和常州亞邦葯業3家公司簽訂收購框架協議。

2009年,新上葯總資產從80億元躍升到223億元,銷售收入從230億元躍升到300億元,實現凈利潤8.8億元,成為當時僅次於國葯集團的國內第二大醫葯集團,而如今則已經被華潤甩在身後。雖然不屬於央企序列,但重組後的新上葯集團的醫葯商業銷售規模已穩居華東地區第一。上葯方面的規劃是,2012年收入達500億元,2013年過億的品種超過35個,2015年收入達到800億元

『貳』 上海醫葯:撥雲見日待何時

作者:高翼

支持:遠川研究所醫葯組


在7月份股價一路上漲,市值突破5000億之際,恆瑞的「醫葯一哥」名頭打得越來越響了。

但是,有這么一家醫葯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是恆瑞醫葯的八倍多,市值卻僅有恆瑞醫葯的一成,想想也是怪憋屈的,這家公司就是年銷售額全國第一、2018年書寫中國醫葯商業史最大並購案的主導方——上海醫葯。

截至7月30日,上海醫葯市值僅為583億,多番掙扎仍未能站穩在600億以上。同樣是醫葯行業巨頭,上海醫葯究竟能不能在A股殺出一片天地?



上海醫葯早在1994年就登陸A股上市,其主營業務覆蓋醫葯研發與製造、分銷與零售全產業鏈,是滬深300的樣本股,絕對可以說是行業內的巨頭。公司前身為原上海第四制葯廠,創建於1866年,至今已有過百年的 歷史 。公司為A+H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上實集團,實際控制人是上海市國資委。


公司作為上實集團旗下大 健康 產業核心平台,主營業務分為醫葯工業和醫葯商業流通兩大板塊,工商業齊頭並進。其控股公司覆蓋生物制劑、化學制劑、化學原料葯、中成葯、中葯材、醫療器械以及分銷和零售七個方向,並與羅氏、施貴寶等成立合聯營公司,下設機構布局極其廣泛。

從毛利結構來看,醫葯分銷業務主要貢獻了絕大部分,一直佔到了80%,但醫葯工業板塊表現也不俗,近年一直保持在毛利率50%以上,佔比低只是因為分銷業務實在太大,上葯的工業板塊也有近200億營收,單拉出來也能和大部分品牌葯企一較高下。


在醫葯流通板塊方面,上海醫葯一直是中國醫葯流通行業的「三巨頭」之一,在兩票制的影響下,醫葯行業向龍頭集中的趨勢明顯,三大醫葯流通龍頭持續開展並購整合。

在醫院回款較難改善的大背景下,資金成本成為未來醫葯流通主要制約因素,龍頭公司有望憑借多渠道的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競爭優勢。


工業板塊產品主要聚焦消化系統和免疫代謝、心血管、全身性抗感染、精神神經以及抗腫瘤五大治療領域,常年生產超800個品種、20多種劑型,通過自己的經銷商、代理商的銷售渠道基本實現對全國多數醫院終端和零售終端的覆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運營成本。

上葯零售業務 歷史 悠久,旗下有多家知名葯房品牌,擁有較好的口碑和市場佔有率。

從規模來看,公司規模居全國葯品零售行業前列,截至2017年分布在全國16個省區市的零售葯房總數超過1892家,其中直營店1247家,旗下上海華氏大葯房、雷允上都是華東地區擁有葯房最多的醫葯零售公司之一。

近年零售行業逐漸進入「跑馬圈地」的階段,促使老百姓、大參林等傳統葯店的估值水漲船高。除了通過並購進行全國性擴張,上海醫葯集中精力深耕華東地區,重心集中於創新業務,包括醫院供應鏈管理(SPD)、葯房託管、高端葯品直送(DTP)、疫苗和高值耗材配送等。

而截至去年,上海醫葯擁有直接網路覆蓋全國24個省市、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葯品流通體系。



2009年以來,上海醫葯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持續穩定增長。其凈利潤更是10年增長了22.59倍。2015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連續五年超過1000億元,2019年達到1865.66億元,奔向2000億元關口。

而對比近一年的的表現業績,上海醫葯公司,2019中報、2019三季報、2019年報的營收分別為925.75億、1406.17億、1865.66億,增速分別為22.00%、19.57%、17.27%。 如此亮眼數據,股價卻一直橫盤。

從PE來看,醫葯行業近年來一直都是受市場追捧的存在,特別是疫情之下行情水漲船高,醫葯行業的PE一路走高。部分受市場熱捧的明星企業PE已經突破兩百,當前的PE行業均值也已經近百。而上海醫葯的PE,只有尷尬的不到15。


哪怕是把范圍縮小到由於增長能力較差PE相對較低的醫葯商業行業,上海醫葯的PE依然是倒數水平。


工業板塊的利潤就超過20億,增速超過20%,如果單純是一個工業企業,帶著普通的研發管線,以略低於2021年預期市場均值30倍的PE算,單是工業板塊上海醫葯就值600多億。

再加上一個全國第二的商業流通盤子,超過20億的利潤,按照2021年預期市場均值14倍的PE,那也是280億,加一起破千億也有800億,上海醫葯現在不到600億的市值看起來就顯得匪夷所思。

是上海醫葯缺少講故事的能力?

近幾年創新葯大火,相關公司估值也水漲船高,上葯在研發這一塊雖然不如恆瑞天晴,但也在一步步跟進中。


上海醫葯2019年投入15.09億,研發佔比為6.42%,已經明顯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8.74億。一季度研發費用投入達到3.41億元,同比上升25.93%,可見上海醫葯非常捨得砸錢研發。

而就流通業務而言,上海醫葯側重業務創新模式 探索 ,積極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持續創新業務模式轉型升級。旗下上葯雲 健康 對標市值3000億的阿里 健康 ,已經全面啟動B輪融資。這次疫情中,上海醫葯的雲 健康 的電子處方的平台,也在抗擊疫情中屢屢發力。

如此多的的「創新」概念,雖然解決的問題遠不如疫苗那般緊急,但也是處處針對國內看病問題痛點。上海醫葯就像是開不出新花的鐵樹,接連遭到北上資金的拋棄,那上海醫葯究竟埋藏著那些隱患,和恆瑞的差距又在哪裡?


2019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流入,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流出。看似是奶牛型企業現金流,但是19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負,且鑒於18、17年在籌資,上海醫葯從現金流量表來看,隨時需要資金支持。


2018年之前公司營收和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速逐年下滑,並購當年實現1590.84億元,同比增速21.58%,扣非歸母經利潤26.52億,但同比增速為-6.80%,並購業務並不能支撐增長。不過2019年的上海醫葯漸漸恢復元氣,底氣也足了起來,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提升30.49%。

但並購的「副作用」也一直凸顯,上海醫葯面臨著大幅商譽的劇增。2018年增加47.38個億的商譽,同比增速高達71.72%,而當年商譽減值就高達6.32億;

而事情遠沒有結束,2019年因為一家涉及保健品的子公司表現不及預期,直接商譽減值7.05個億。因此,2019年盡管上海醫葯在130家醫葯企業中營收第一,商譽減值也是最高的,走吞並之路的上海醫葯卻是有些「吃不消」。

而作為對比,恆瑞醫葯的商譽,一直都是零。

這就是上海醫葯對比恆瑞最為人詬病的地方——靠著並購實現不到10%左右的增速,而恆瑞的內生業績增長穩定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

並購除了帶來業績水分,也為公司現金流帶來了壓力,這就為我們揭示了前面現金流量表問題的根源。並購讓上海醫葯的資產負債率明顯提升,2018和2019年增加了大量的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償債風險。


而恆瑞醫葯素來以「不舉債」著稱,負債率非常低,2004年至今沒有一年超過15%,近些年一直保持在10%左右,屬於股市中低負債率的上市公司。

從2019年各業務板塊營收數據來看,公司主要經營分銷業務,但毛利率卻僅為7.03%,而佔比較小的工業板塊毛利率卻是高達58.56%;不過,分銷和工業毛利率水平都在逐年走高,且工業板塊營收佔比也在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9.83%上升為2019年12.08%,進而帶動總體毛利率趨升。

但是,與恆瑞長期80多的毛利率相比,就顯得相形見絀了。主業是醫葯貿易分銷的上海醫葯,要趕上創新葯龍頭恆瑞的高度,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上海醫葯崛起是在2008年,這要比國內很多葯企都早得多。

08年之前的上葯,因為華源集團債務危機,一直陷入「無主」的狀態,沒有董事長,沒有管理層。直到08年上海市國資委入主上葯,投行出身的呂明方出任董事長,上葯才開始走上坡路,而這也奠定了上葯一直走並購路線的大趨勢。

只不過遺憾的是,這位力挽狂瀾的名將待了不到三年就因為「人」的原因而出走。

並購確實是葯企做大做強的一條必由之路,但大型跨國葯企最終能夠順利買買買的前提是有強勁的基礎業務相互支撐和配合,輝瑞有布局全球的銷售團隊,所以才買了惠氏和法瑪西亞,默沙東更是占著幾大治療領域頭部市場才並購先靈葆雅。

上海醫葯的分銷業務規模之大確實堪稱殷實,但產業融入度低(就一送快遞的)、技術壁壘低、毛利率低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塊最大的業務如何去和新買來的深入配合,是上葯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但好的一點是,上葯的分銷業務因為布局早,目前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這使得公司財務狀況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上葯有充足的空間去不斷試錯。所以大家也能看到,上葯近幾年也在積極追趕創新葯的勢頭,雖然晚了些但也不遲。

因此,當上葯旗下各項業務模式逐漸清晰起來,那將是上葯的一個大的增長點。

其次,國企一大詬病就是市場化不夠充分,管理層每年幾百萬固定工資,可能對市值滿不在乎,從而影響到公司經營。但2019年年底,上海醫葯正式開啟第一輪股權激勵計劃,9名高管和201名公司骨幹,共分到2834.1萬股期權。享受到股票分紅,就會有第二次。這也是公司增長的一大驅動力。

期待上海醫葯能夠撥雲見日。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觀點不對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 歷史 業績不保證未來表現。提及行業不構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場及個股情況僅供參考。

『叄』 國葯股份和中國醫葯這兩個上市公司是什麼關系

二者作為上市公司沒有關系,但二者的控股股東都是國資委下的企業國葯股份控股股東是國葯控股,中國醫葯控股股東是中國通用技術

資料拓展

國葯集團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發起設立,經國家經貿委批准,於1999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國葯股份經營范圍包括:組織葯品生產;化學原料葯、西葯制劑、生化葯品、生物製品及中成葯的銷售;自營和代理各種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對銷貿易和轉口貿易;保健食品的銷售及與上述業務有關的咨詢。2016年2月18日,國葯股份宣布停牌;2月25日,國葯股份發布了《關於實際控制人延期履行相關承諾的公告》,國葯集團擬延期履行相關承諾,將承諾完成期限由原先的2016年3月11日延期至2017年3月11日。

『肆』 上海醫葯(600849-CN)重組獲批,啟動換股合並。對散戶來說是利還是弊

公司重組於股市來講,就是一件常見的事情,很多人投資者喜歡買重組的股票,那麼今天我就讓大家知道重組的含義和對股價的影響。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重組是什麼
重組其實就是企業制定和控制的,能夠將企業組織形式、經營范圍或經營方式的計劃實施行為顯著改變。企業重組是針對企業產權關系和其他債務、資產、管理結構所展開的企業的改組、整頓與整合的過程,就這樣然後再從整體上和戰略上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強化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進企業創新。

二、重組的分類
企業重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而言,企業重組有下列幾種:
1、合並:意思是把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然後建立起一個新的公司。
2、兼並:意思是將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不過其中一個企業仍然保留原有名稱。
3、收購:指一個企業將另一企業的所有權以購買股票或資產的方式獲取了。
4、接管:說的是公司原控股股東股權持有量被超過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這樣的情況。
5、破產:指企業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不能扭虧為盈,最終因為喪失了償還債務的能力,企業失敗了。無論是何種重組形式,都會對股價產生一定的波動,因而要及時的接收各種重組消息,推薦給你這個股市播報系統,及時獲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三、重組是利好還是利空
公司重組一般不是壞事,一個公司發展得較差甚至虧損進行重組,更有能力的公司為該公司投入優質資產,並置換不良資產,或者通過資本注入的方式促進公司資產結構得到改善,不斷的加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公司一旦重組成功,一般就意味著公司會脫胎換骨,能夠把虧損或經營不善的公司拯救回來,成為一家優質的公司。
在中國股市,關於重組題材股的炒作全都是炒預期,賭它有沒有成功的機會,一旦傳出公司重組的消息,在市場上普遍會爆炒。如果原股票資產重組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又新增了可以炒作的新股票板塊題材,股票漲停的現象會在重組之後不斷發生。反之,若是重組但沒有新的大量資金來注入,換一句話說,就是沒有將公司經營完善,這就是股票利空,股價的價格將會衰弱。不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熱點內容
哪個理財軟體穩定 發布:2025-07-27 15:32:59 瀏覽:840
選一支基金要看哪些方面 發布:2025-07-27 15:18:48 瀏覽:98
股市創新熱點是什麼 發布:2025-07-27 15:10:48 瀏覽:344
貨幣下一步怎麼走 發布:2025-07-27 15:09:58 瀏覽:957
炒股中的小金庫是什麼 發布:2025-07-27 15:09:20 瀏覽:691
全球農業的科技龍頭股票 發布:2025-07-27 14:55:48 瀏覽:282
為什麼炒黃金比炒股簡單 發布:2025-07-27 14:53:59 瀏覽:416
炒股要些什麼裝備 發布:2025-07-27 14:48:13 瀏覽:17
股票交易備忘錄 發布:2025-07-27 14:29:16 瀏覽:729
沒電腦之前怎麼炒股 發布:2025-07-27 14:28:22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