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乾媽市值那麼多
㈠ 74歲「老乾媽」身價90億,一瓶醬年入50億,創造200億市值企業
74歲的陶華碧憑借「老乾媽」品牌,身價達到90億,一瓶辣醬的年銷售額達到50億,創造了一個市值200億的企業。具體表現如下:
商業成就:陶華碧以一瓶辣醬起家,創造了「老乾媽」品牌,該品牌在國內乃至全球市場上都享有極高的聲譽。她的企業產值連續八年顯著增長,使她成功進入胡潤中國百富榜。
產品銷量:「老乾媽」辣醬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品質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每天能賣出驚人的130萬瓶,年銷售額高達50億,顯示了其產品的強大市場吸引力和品牌影響力。
企業規模:陶華碧的企業已發展成為辣椒製品行業的巨頭,擁有20多個系列的產品。如今,「老乾媽」已不僅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個市值高達200億的商業帝國。
商業原則:陶華碧堅持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的原則,這體現了她對消費者和代理商的深厚信任,也展現了她穩健而務實的經營風格。
㈡ 36歲的薇婭財富高達90億,追上74歲的「老乾媽」,憑啥
80後正在全面接管中國!
曾經的80後被稱為是「毀掉的一代」,他們迷茫、叛逆、憤怒。絕大多數中國的紅利都沒有享受到,卻要承擔起中國的養老任務。
當然,以上只是20年前的社會觀點。轉眼間,這一批80後全都過了而立之年,最早的一批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當初的少年已經成為了我國的中流砥柱,有不少人已經脫穎而出,超越了前輩。
在財富的積累上,拼多多的黃崢、位元組跳動的張一鳴、快手的宿華等都已經是千億身家的代表,讓無數老一輩實體經濟從業者為之汗顏。
不過我們今天不討論這三個創業者,而是來討論一下同樣是80後的「中國最牛銷售」薇婭,憑借著直播帶貨,短短幾年就已經身家90億,比肩創業37年的「老乾媽」陶華碧。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背後的秘訣是什麼?
1
薇婭憑什麼?
近日,《新財富》發布了2021年財富排行榜,薇婭以90億元的身家成功入圍全國前500名。
而在這份榜單中,74歲的陶華碧身家同樣也是90億元,跟薇婭並列490名。
要知道,陶華碧開始創業的時候,薇婭還沒有出生。陶華碧憑借著37年的堅持以及高性價比成為了國內辣椒醬的扛把子。
而薇婭不過是這兩年才火起來的一個直播帶貨主播,憑什麼可以做到身家90億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賺錢的思路變了。老一輩的創業者個個都是實幹家,他們渴望腳踏實地賺錢,也渴望與工廠共存亡。
自從互聯網出現之後,它提高了人們賺錢的效率,讓一件產品可以同時賣給成千上萬的人,這是傳統銷售效率的幾萬倍。
薇婭作為直播帶貨領域的「王者」,在銷售方面更加具有效率。她可以在一秒之內賣掉5000條牛仔褲,她也可以在一分鍾之內賣掉85萬斤的袁隆平推廣水稻。
從狹義上來看,薇婭只是一個網上銷售而已。不過從銷售效率上來看,她一個人就相當於是某個品牌的總代理,關鍵是他可以讓品牌方見到更快的銷售現金流,這是傳統總代理無法滿足的現實。
可能又有人問了,即使她可以在一年之內賣掉30億元以上的產品,她也不過是最近幾年才火起來的呀?怎麼可能積累到90億元的財富呢?
想什麼呢?薇婭的身家並不等於她真的擁有90億元,因為財富只是一個人的社會公認價值而已,存在一定的溢價。
㈢ 「老乾媽」漲價,這些年,走得不容易
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發布調價公函,公函顯示,「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運費等每年都呈上漲之勢,公司決定從2022年3月1日起,確定對部分產品銷售價格進行重新調整。」老乾媽雖未明說漲價幅度,但筆者在超市發現, 此次提價幅度在5-15%左右,且不止有老乾媽的醬類,還有佐餐菜、腐乳、火鍋底料等都悄無聲息地漲價了。 老乾媽的漲價邏輯與其他調味品企業無異,仍源自各項成本上漲的壓力。
老乾媽在《調價公函》中提到,此次漲價是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運費等每年都呈上漲之勢,不斷上漲的成本已經對公司的部分產品生產及備貨造成了嚴重影響。
隨著漲價,關於老乾媽的討論隨即回到我們視野內,這些年老乾媽的橫空出世、日漸壯大,這時候,有網友發現老乾媽也是拼了,為了防山寨,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從2021年1月申請了多條「老乾媽」「老乾媽」「媽干老」「老姨媽」「干媽」「陶華碧」「陶老乾爸」等商標,國際分類涉及廣告銷售、餐飲住宿、建築修理等,目前商標狀態為「商標申請中」。截至今年2月,「老乾媽」公司及其對外投資企業和分支機構共注冊過193個商標,其中2008年注冊商標數量最多,達66個,老乾媽公司除了對核心商標「老乾媽」進行了全類別注冊,還注冊了「老姨媽」「干兒女」「干兒子」「老乾爸」「老乾娘」「老乾爹」「老乾媽」等老幹家屬系列,老乾媽公司還謹慎地注冊了「老千媽」「老於媽」等相似字的防禦商標。
老乾媽的國民度話題度一直都不缺,自古網評出人才,一位網友如是說:老乾媽幹了37年,比不過薇婭干2年,老乾媽讓很多人就業,薇婭讓許多人失業。
而又有專家評價,老乾媽成功,口味是一方面,她的優勢還包括了定價:首先老乾媽是價格比它高的賣不動,比它低的虧本,可以說是把管理做到了極限。
這么多的評價亦步亦趨,老乾媽這個國產品牌,到底還要經歷多少風雨,才能衛冕皇冠,我們來看看。
再牛的企業也會有風雨飄零的至暗時刻,其實這些年,老乾媽公司走得很艱難。
不久前,陶碧華回應大兒子投資房地產:個人行為,和老乾媽公司無關。而在這之前,遭遇秘方被盜,接著又被騰訊誤告,老乾媽公司也是救火隊員。
而這些只是多事之秋的前兆。
2012年,陶碧華長子李貴山注資2940萬元,與朋友在昆明合夥投資房企——昆明貴山天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公司花4億多元拍下昆明市盤龍區的一片地塊,這一名為「雲潤天陽」的樓盤原計劃2015年中旬左右交房,但大量已售商品房至今尚未驗收、交房,數十戶業主只得「強行」入住。因為這個爛尾樓,李貴山被納入失信名單,成了老賴,和老乾媽公司有協議,所以這事也波及不到老乾媽。
而這樣的承諾彷彿是打完左臉,打右臉。
陶碧華小兒子接班以後,老乾媽公司從2014年,其業績便開始走向下坡路,在2016年時其銷售額還達到了45億元,兩年後,則下降到了43億元。
2014出現了這樣一個決議,陶華碧決定將自己的公司慢慢轉交到次子李妙行手中,至此李妙行便掌握了公司51%的股份。
不到一年,網路上就出現了關於老乾媽辣醬口味發生變化的相關話題,在經過調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李妙行為了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將老乾媽一直所使用的貴州辣椒,換成了河南辣椒。
貴州辣椒憑借好品質,其價格相對而言也會更貴一些,一斤的價格是在12元到13元之間,河南辣椒則是7元,也就相當於比貴州辣椒便宜了至少五元,一斤就可以節省五元,那一噸便可以省下一萬元,一年便可以省下4億元。
這一決議使老乾媽辣醬失去了大量的擁躉,老乾媽辣醬銷售額也呈現斷崖式下跌。
面對這種情況,已經73歲的陶華碧不得不親自登場挽救公司局面,不僅誠懇向消費者道歉,將其中的辣椒重新換回貴州辣椒,並且還親自把關每一項流程,在陶華碧的努力下,公司迎來了新的發展。
在2019年,老乾媽的銷售額達到了50.23億元左右,陶華碧扭轉了公司業績不斷下滑的局面,老乾媽也開始慢慢走向正軌。
令人唏噓的是,一個女人的肩膀到底扛起了怎樣的艱難辛苦,走到現在,還是必須自己力挽狂瀾。
1989年,創始人陶華碧原本開了一家主打涼粉和涼面的小吃店,為了贏得顧客們的喜愛,陶華碧沒有像同行們一樣只是准備一些胡椒、醬油和小蔥等材料,而是專門研製出了一款獨創的麻辣醬,而這種麻辣醬就是現在老乾媽辣椒醬的前身,後來經過不斷地改良,麻辣醬的風味更加獨特了有些客人甚至會用錢單獨購買麻辣醬。
這讓陶華碧看到了商機,1996年,陶華碧借了兩間小作坊,僱傭了40名工人開始創業,專門生產辣椒醬。而這些辣椒醬的銷售地點也從原來僅有的幾家小餐館,擴張到了各個糧油店以及單位食堂,很快老乾媽辣椒醬就在貴州地區闖出了名聲。
1997年8月,陶華碧成立了「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經過22年的奮斗,2019年,老乾媽全年銷售收入達到了54.0009億元再創 歷史 新高,穩坐國內辣椒醬企業的第一把交椅。
而在美國,奢侈品電商Gilt,更是把老乾媽奉為尊貴調味品,曾以兩瓶11.95美元的限時搶購價進行促銷,這樣的價格當真算得上「來自中國的進口奢侈品」了。
陶華碧曾在一次采訪中說過,老乾媽辣椒醬的每一個辣椒、每一塊牛肉都貨真價實,絕對不摻假,也絕對不以次充好。
除了原料上用心,老乾媽的對品質的堅守還體現在「笨拙」的製作流程上,老乾媽在一直採用傳統手工攪拌的方式,讓老乾媽的口味維持了十幾年也不曾改變。
老乾媽雖然一瓶的售價僅為8元左右,但憑借著好口味、低價格,成功在辣醬市場中脫穎而出,平均每天可以賣出130多萬瓶,其一年所使用的辣椒達到了1.3萬噸,大豆1.7萬噸,其每年的銷售額達到了45億元。從1998年到2013年,短短十五年的時間里,其產值就從5000萬增長到了38億元左右,相當於翻了74倍。
不過,陶華碧老了是否就等於老乾媽公司老了,如果陶不能解決接班人問題,是選擇任人唯賢還是任人唯親,是否意味著老乾媽公司無法長足發展?老乾媽要穿越創始人周期問題,是不是要破除她自己的傳統思維?
在老乾媽內憂外患之際,競爭者沒有放過每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並且國外的品牌甚至偽裝成國產品牌,例如美國辣椒醬味好美「潛伏」中國30年,營收卻是老乾媽的7倍,還一直被誤以為是國貨,老乾媽一年營收達到了50億,而美國辣醬味好美營收卻高達337億,是老乾媽的7倍,並且早已上市,市值已經達到了1723億。
這就有人就指出:老乾媽不上市太可惜了,現在一年頂死就做個60億,如果老乾媽上市的話,市值就可能達到1000億,甚至可以超越海底撈市值,哪怕陶碧華家族只拿個10%的股份都有100億。
不過有人就反駁道:這些都是紙面價值,老乾媽之所以不上市,就是因為陶碧華覺得這是「圈錢」,還不如實實在在經營公司,踏踏實實做好產品才是經商之道。
當然,老乾媽堅持不上市主要還是陶碧華覺得不缺錢,也沒必要去融資,但市場是變化多端的,現在市面上類似「老乾爹」等辣醬品牌層出不窮,說不定那天老乾媽就被其它品牌取代了,還是那句話:市場沒有常勝將軍,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爭力,希望老乾媽還是要不忘初心,不要讓忠實愛好者們覺得「老乾媽沒有以前好吃了」。
老乾媽的陶華碧說過:「我不懂上市、融資這些鬼名堂,我只干我會的。」
但對於真正的企業家而言,上市只是登上更高的舞台的階梯,而不是舞台本身。
上市幫助企業提高了融資的能力,這是顯而易見的,上市以後,企業的公信力和知名度會提高,在民營企業得到貸款都難的背景下,政府和資本市場的背書太重要了,最後是 社會 上也經常會把上市作為企業家成功的一個標志,所以很多企業家都對上市抱有極高的熱情。
但不是每個人都這么想的,老闆電器上市了,方太就是不上;中興上市了,華為就是不上;海天上市了,老乾媽就是不上;海底撈上市了,西貝反倒喊出永不上市的口號。
所謂的不上市言論也許就是老乾媽想讓你接收到的信息,這也是一種營銷手段。像小米雷軍、娃哈哈的宗慶後這些企業家,開始一直叫嚷著堅決不上市,但最終還是積極主動要求上市。
曾經的老乾媽公司,奉行「不集資、不上市、不貸款」的原則,靠著產品的質量,硬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但是老乾媽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老乾媽,靠的不是營銷和砸錢,而是過硬的品質,但因接班人問題導致的產品質量風波也讓老乾媽備受質疑。由此推測,也許老乾媽認為上市時機未到。
那麼,宣稱不上市的老乾媽如何穿越市場周期?是多矩陣發展產品,還是繼續深耕口味?或者通過國潮包裝新營銷繼續深耕新新人類。
看到了辣醬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市場許多辣醬新競品相繼上線,2016年,林依輪便創建了屬於自己的辣醬品牌—飯爺,其每一瓶的售價是25到40元之間,主要針對的是年輕消費者,在登場僅三個月的時間里,該品牌的融資規模就達到了8300萬元。還是在這一年,岳雲鵬也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辣醬品牌,在不到30天的時間里就銷售了1.86萬瓶,老乾媽會不會被取代,大約很難有人回答,比較我們曾經見證過許多企業,以為是百年,卻走不過30年的風雨飄搖雨打風吹。
但是許小年就認為老乾媽是一家創新做得非常好的公司。老乾媽是用傳統模式製作辣椒醬的公司,並沒有去講雲計算和大數據這樣的時髦概念,但是,卻能把產品賣到全世界,做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辣醬。 在許小年看來,老乾媽的創新就在於,它能構建一個全球化的銷售網路。
許小年總結說:「所以,創新不是風口,不是新潮,不一定是當下最前衛、最先鋒的技術,而是要做自己和他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是帶給這個世界、帶給市場以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想法和新的服務,是實現差異化競爭。」因此,大家都擁擠到一個風口,反而不是創新,而是爭相模仿,恰恰不是創新要提倡的差異化競爭。
筆者認為, 如果你的企業可以通過一個被顧客接納的長處而基業長青,擁有一個國家的文化屬性,是一個文化名片,就是很厲害的事情,例如可口可樂,也換過口味,也迎合過市場的,但是依然有一批忠粉,只要可口可樂生產產品,他們就高高興興購買。只因為,可口可樂代表了他們認同的口味和文化。
其實,我們希望老乾媽能夠基業長青,畢竟這是屬於時代和中國的口味與文化。隨著時間流逝,當老乾媽辣醬成為出嫁女兒的嫁妝,成為中國在世界之林的文化標簽,老乾媽就繼續做自己就夠了。當然,這個現象已經存在了,留學生群體在國外超市花高價買走老乾媽辣醬,從豆豉和辣椒的香氣中吃出「家鄉的味道」。有國外網友說,「當你和中國女人結婚的時候,等於娶兩個女人:你的未婚妻和陶華碧」。
至於是不是要國潮包裝,這並不太重要,只因為,老乾媽就該用最樸素的樣子講述屬於中國的故事。
㈣ 老乾媽市值
目前沒有公開的老乾媽市值數據。
老乾媽全稱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奉行「不集資、不上市、不貸款」原則,未上市交易,所以沒有官方市值。不過,有人指出若老乾媽上市,市值可能達1000億甚至超越海底撈市值。
從營收來看,1997年其市值僅1400萬元,歷經發展,2019年公司銷售額達50.23億元。然而,近年來老乾媽發展面臨挑戰,一方面要應對商標被模仿等問題,不斷注冊防禦性商標;另一方面業績曾出現下滑,2016 - 2018年收入逐年遞減,後經創始人陶華碧回歸,重新調配調料和配方,2019年業績有所好轉。
對比已上市的美國辣醬味好美,其年營收是老乾媽的7倍,市值達1723億。市場競爭激烈,眾多新老辣醬品牌崛起搶占份額,老乾媽需不斷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以鞏固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