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初期怎麼走
① 十二個月炒股順口溜 股票板塊輪動順序口訣
十二個月炒股順口溜與股票板塊輪動順序口訣
十二個月炒股順口溜:
- 春季攻勢:一月解凍早布局,二月年報需關注。
- 夏季調整:三月調整不慌張,四月築底待時機。
- 秋季收獲:五月反轉要抓牢,六月吃飯行情來。
- 冬季休整:七月調整莫追高,八月整理待突破。
- 年末沖刺:九月金秋行情好,十月挖坑需警惕。
- 跨年布局:十一月尋底要耐心,十二月布局迎新春。
股票板塊輪動順序口訣:
牛市初期:券商先行領風騷,保險銀行緊跟隨。
- 解釋:在牛市初期,券商板塊往往率先啟動,隨後保險、銀行等金融板塊跟上。
牛市中期:二線藍籌展風采,有色煤炭齊飛揚。
- 解釋:隨著牛市進入中期,二線藍籌如有色、煤炭、鋼鐵等板塊開始輪動上漲。
牛市高峰:科技概念顯神威,題材股輪動不息。
- 解釋:在牛市高峰期,科技股、概念股以及題材股成為市場熱點,輪動上漲。
板塊輪動:金融地產交替漲,輪動效應顯神通。
- 解釋:板塊輪動是股市常態,金融、地產等板塊會交替上漲,推動大盤上揚。
市場調整:藍籌調整待時機,輪動速度會加快。
- 解釋:在市場調整期間,藍籌股可能會調整,但輪動效應依然存在,只是速度會加快。
板塊聯動:龍頭一動群羊跟,羊群效應不可忽。
- 解釋:板塊內部往往存在聯動效應,龍頭股一動,其他個股會跟隨上漲。
總結:
- 股票板塊輪動是股市的常態,不同時間啟動的板塊其持續性會有所不同。
- 牛市期間板塊輪動性較強,而下跌或調整行情中板塊輪動性可能較弱。
- 投資者應關注板塊輪動的規律,把握市場熱點,靈活調整投資策略。
② 股票怎麼玩新手入門
1.多分析觀察,找准時機
首先是多分析觀察股票後,找准時機選取你心儀的股票,在購買的時候,建議是用小錢去試水,不要一下子就買很多,多觀察市場禪陸,待了解熟悉之後找好機會再購買,因為股票是高風險的投資行為,高的時候能漲10%,但跌的時候也是有可能跌10%,所以不建議剛開始就投入太多資金,會容易虧的。
2、制定好計判森劃與策略
在股票交易後賀埋頃期最重要弊沖氏的是跟蹤價格的走勢,因為價格的波動會對交易者造成很大的影響且短期趨勢變化是沒有順序的,所以在投資中要做好平倉和持有中的選擇,冷靜對待短期波動並制定相應的策略。
如果是從來都沒有買過股票的新手,想買股票的話,是需要開戶的,首先下載證券APP,然後按系統提示填寫資料,錄一個小視租散頻認證就可以開戶成功了,開戶以後直接在APP裡面挑選股票購買就可以了。
3、了解股市的基礎知識
初期先看看同花順下的新聞資訊,看看股市每天都在講些什麼,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一開始讓你看財報、營收、公司指標估計也看不明白,這期間主要是要能看懂各種基本概念:高轉送,重組並購,次新,降准降息,借殼,宏微觀消息面政策面公告各種,區分哪些是中性,利好,利空,這個其實慢慢開始有點難度,遇到不懂的一個個網路去液隱查。然後去雪球上看看大V的觀點,看下理由是否站的住腳。記住,除非重大利好(借殼、降准降息等等),市場上存在很多假利好;如果堅定持有/買入最好是有多個觀點支撐。
③ 股票怎麼玩
股票投資的基本玩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設定合理目標:
- 避免過於宏大的目標:在股票投資中,不要給自己設定過於難以實現的目標,這樣容易導致投資過程中的壓力過大,影響投資決策和心態。
- 逐步調整目標:隨著投資經驗的積累,可以逐步調整自己的投資目標,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環境。
降低投資難度:
- 簡化交易頻率:初期可能頻繁交易,但隨著經驗的積累,應逐漸降低交易頻率,轉為更加穩健的投資策略。
- 減少投入時間:不必每天緊盯股市,可以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其他活動,如健身、娛樂等,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調整盈利預期:
- 降低盈利目標:初期可能對盈利有過高的預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應逐漸調整盈利目標,使之更加現實和可行。
- 追求穩定收益:不再追求短期的最大收益,而是更加註重長期、穩定的收益。
分散投資風險:
- 資產配置多樣化:不要將所有資金都投入股市,應分散投資到股票、存款、保險、房產等多種資產中,以降低風險。
- 控制倉位:在股市中,應合理控制倉位,避免全倉買入一隻股票或融資炒股等高風險行為。
保持自律和格局:
- 自律投資:能夠賺更多錢卻甘心於只賺一部分,這需要高度的自律和胸懷。
- 長遠眼光:在投資過程中,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格局,不被短期的波動所影響,堅持自己的投資策略。
保持平和心態:
- 避免情緒化投資:不要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影響,保持冷靜和理性,避免情緒化投資。
- 享受投資過程:將投資視為一種樂趣,享受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
綜上所述,股票投資需要設定合理目標、降低投資難度、調整盈利預期、分散投資風險、保持自律和格局以及保持平和心態。這些原則有助於投資者在股市中保持穩健、長期的收益。
④ 我想問一下,新手如何快速炒股
你好,新手想要炒股入門,應該先做好以下准備:
1、了解股市的風險:很多新手剛入市的時候賺了錢,就開始大手大腳投資,而虧損的人則畏手畏腳。入市前一定要盈利與虧損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這樣才能確保做出正確的決定。
2、學會怎麼買賣股票:一些基本的操作是要懂得,這是必須要掌握的。隨著交易次數的增加,交易也會變得熟練起來。
3、學會怎麼看盤:在買賣之前一定要學會怎麼賣看股票的盤面,一般來說需要順勢操作。對於新手而言連股票行情可能都看不太懂,不要去想著怎麼去抄底操作,順勢投資才可以有效降低風險。
4、選擇一隻績優股:新手買賣股票建議先從績優股開始操作,一般來說這種股票的業績比較穩定,並且有一定的成長性,這樣市盈率雖然低,但利潤具備比較高的成長性。
5、資金來源最好是閑錢,不宜把家裡等著急用或有著其他重要用途的錢投入股市,這樣風險過大, 對於入市心理的負面影響極大。
6、在資金投入時不能過於集中。不要將資金過於集中地投入到一種或少數幾種股票,要建立合理的股票組合。也不要將資金在一個時點上集中投入,股票的價格具有波動性,應將其分期分批地投入股市,使資金的投入在時間上有一定的跨度。
7、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不盲目聽從跟隨親朋好友的推薦和干擾,克服情緒沖動。
炒股有風險,入門需謹慎。
⑤ 股票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創階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滬、深證券交易所的相繼掛牌營業,股票集中交易市場正式宣布成立,中國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備了資源配置的功能。這一階段是中國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項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資本市場大多處於自我演進發展狀態,資本市場體系初步搭建,整個市場規模較小,並以分隔的區域性試點為主,股票市場的發行和交易缺乏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缺乏統一規范和集中監管。同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試驗階段。
此時股市能否長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問題的困擾,姓資還是姓社,成為影響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話題。1992年1、2月間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視察時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1]此後,中國確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股份製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並開始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1993年,股票發行試點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廣至全國,打開了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由此中國股市也於1996年5月迎來了大牛市行情。由於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機制和市場監控機制,高速發展的股市立即出現了許多問題,股市價格暴漲暴跌,投資者尚未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投機之風盛行,黑市行為大量滋生等。打壓整頓股市也因此成為接下來的宏觀調控的內容之一。從證券監管的角度來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與地方、中央各部門共同參與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的過渡階段。股市的監管機制開始形成,監管體系初具雛形,並規定了漲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從憲法的層次上承認「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個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場的地位正式確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規范階段。
從1998年開始,中國開始正式啟用法律法規手段規范管理股票市場。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國集中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國務院確定中國證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單位,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同時其職能得到了加強。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現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續到2001年。然而,太過火爆的股市已經嚴重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違規行為也不斷被暴露出來,銀廣夏、藍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發生就是當時股市混亂的縮影。同時股市的作用被定義為「國企解困」的一個重要途徑,大量國企進入股市尋找資金,其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以1999年7月《證券法》的頒布實施為標志,中國股票市場步入了以「規范與發展」為主題的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中國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也逐步走向成熟。經過幾年的法制建設,中國證券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為補充,以部門規章為主體的系統的證券期貨市場法律法規體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轉軌階段。
隨著中國股票市場制度建設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發展階段,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矛盾的轉移,對股票市場功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它不僅是籌資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漲還能帶來財富效應,刺激消費增長,有助於改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等。股票市場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與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考慮。中國股票市場被賦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層領導提出股票市場不僅要為國有經濟改革服務,而且要為國家的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服務。但是,由於此階段股票市場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設不盡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國(主要是美國)的經驗,對中國股票市場的特殊性認識不夠,使得中國股票市場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高層次、綜合性功能的發揮仍不理想,社會各界對中國股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狀有頗多不滿。新一屆的中國證監會開始著手完善監管體制。然而在股權分置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前提下,國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改革並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這一階段股票價值被嚴重低估,價格甚至一度低於面值,股市不僅沒有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連最基礎的籌資功能也無法實現。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閩發、「德隆系」等證券公司長期積累的問題和風險集中爆發,是中國股票市場運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應。200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表明了政府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決心,以促使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加符合市場化規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階段。
2005年5月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股市重塑的一個過程。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截至2007年底,滬、深兩市98%的應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進入股改程序,股權分置改革在兩年的時間里基本完成。自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中國股市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正在承擔分流銀行資金和加快直接融資步伐的功能。尤為重要的是,股權分置改革以後,資本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得以實現,中國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別是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國航等超級大盤股的順利發行,表明股權分置改革後的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恢復了首發融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藍籌時代。此外,中國股票市場還進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改革發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經過這些改革,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資本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滬、深股指紛紛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不斷升值這一重大貨幣、匯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國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相當於GDP 的132.6%,位列全球資本市場第三,新興市場第一。2007年的IPO融資4595.79億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億,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市場之一。
總體而言,與上述的中國股票市場的階段性發展規律相適應,中國股票市場的功能也經歷了從國有企業改革試點,建立直接融資渠道、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基礎性功能;到促進國有企業轉機建制(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搞活國有經濟服務;再到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高級、復合性功能的逐步演進歷程。然而,當前的中國資本市場還存在著大而不強,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投資者自律、系統風險控制以及財富的不合理分配等等一系列問題,在這「新興+轉軌」的特殊階段,都會長期伴隨中國股票市場存在。因此,從股票市場成長階段的基本特徵是發展、完善和規范市場這一角度看,當前的中國股票市場仍然還處於比較稚嫩的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