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用金銀做貨幣
1. 為什麼古代的東西方不約而同的都使用金銀銅作為貨幣
銅好煉分布廣,是各國用的很多的貨幣。至於金銀,外國確實會拿他們鑄幣,但是是因為貨幣需求量少,鄉村地區以物易物多,在外國金銀幣會經常用來收藏或做投資,在羅斯柴爾德的那個時代依然如此,他就是靠在皇室間倒賣貴金屬貨幣積累的人脈資金。在中國金銀其實很少拿來直接做貨幣,電視劇在騙人,在某些朝代表面上普通老百姓是不許擁有金銀的。中國的金銀很多時候是做貯藏用,根本不流通。至於都把金銀當回事是因為分布較少,冶煉難度高,相比較銅鐵太賤,鋁是很晚以後才發明的,象牙毛皮翡翠鑽石珍珠珊瑚玳瑁水晶玉,這些形態都不能改變,價格波動幅度也大,是不能設立統一標準的。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都這樣了。
2. 金銀為什麼會長期充當貨幣
金銀之所以會長期充當貨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稀有性:
- 金銀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具有天然的稀缺性,這使得它們成為了一種珍貴的資源。
易分割與儲存:
- 金銀的物理特性使它們易於被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單位,便於進行交易和儲存。這種特性使得金銀在作為貨幣使用時具有極大的靈活性。
一般等價物屬性:
- 由於金銀的稀有性和穩定性,人類從原始社會末期就開始將它們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用於衡量和交換其他商品的價值。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使得金銀在貨幣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金銀作為貨幣也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
- 重量大,不易攜帶:在封建社會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日益繁榮,人們發現金銀作為貨幣重量較大,不便於攜帶和交易。
- 流通不便:金銀的流通需要依賴復雜的兌換和運輸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為貨幣的便利性。
因此,盡管金銀在貨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它們逐漸退出了商品流通領域,轉而進入貨幣儲存和收藏領域。這一轉變反映了人類對於貨幣工具的不斷創新和追求更高效率的需求。
3. 為什麼古代東西方都用銀做貨幣
根據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記載,呂底亞人「是我們所知當中第一個鑄造
、使用金幣和銀幣的民族,他們可以說是最早的零售商」。呂底亞是公元前700
年位於小亞西亞西部一個富庶的古王國,距離希臘愛琴海大約二百英里遠。呂
底亞處於各文明地區的東西交通要道上,繁榮的貿易和商業活動對簡易兌換流
通的金幣產生了自然要求,而且呂底亞位於盛產沖積砂金的佩克托勒斯河岸,
黃金供應基本面良好。
呂底亞的末代皇帝克羅伊斯制定的新幣史塔特對後世影響久遠。史塔特由二
十四克拉純金構成,還可以細分成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一等更小的
單位,因此促成了金衡盎司的發展。而且,克羅伊斯採用了金銀復本位制度,
銀幣用於交易數額較小的場合,成為以後的貨幣歷史主流。另外,呂底亞人發
明了我們今天掛在口上的「試金石」,它是種黑石頭,金匠把金器在黑石上劃
出條痕,然後把條痕與一組二十四支由含有不同金、銀、銅等組合的試金針劃
痕加以比較。若是符合第二十四支試金針所劃出的條痕,就表示這個金器是純
金的。
黃金作為貨幣的轉變在社會學上有重要的意義,它促成了黃金的大眾化。因
為,它的使用和擁有不再是君王的特權。
到了羅馬帝國,雖然國力強大、疆土廣袤,每年黃金產量至少五噸以上,但奢
侈愛炫耀的羅馬人仍面臨黃金嚴重短缺,他們不得不面臨今後許多國家都會遭
遇的三種解決方案:
第一,忍受貨幣供應不足,承受蕭條通縮的痛苦;第二,從其他地區輸入黃
金,不管是掠奪還是交易;第三,用同量的金屬鑄成更多的錢幣,也就是貨幣
貶值。
羅馬帝國的暴君尼祿是第一個採取貨幣貶值的皇帝。盡管尼祿可以把自己的
母親和妻子殺害,但在做貶值這件事上還是小心翼翼。只是到了公元260年加
列努斯皇帝登基,物價每年上漲9%以上,而在之前的350年間,羅馬帝國的物
價平均上漲才0.4%。這樣,貨幣當然大大貶值,當時小面額的羅馬銀、銅貨
基本沒什麼價值,金幣則是在勉強維持。
直至公元306年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後,開始發行拜占庭金幣,重達
4.55克,純度98%,以一盎司300 美元計算,相當於今天的42.66美元,但購
買力要比現在大得多。拜占庭金幣以不變的重量和純度持續發行了七百年,是
歷史上發行期最長的金幣。
雖然君士坦丁大帝利用將基督教奉為國教的名義,將帝國各地的無數神殿中
幾百年的金銀財寶充公,其中的大部分用來打造他的皇冠。不過,比起「裝飾
」來說,作為黃金的另一項功能的錢幣,已在羅馬帝國時期顯得清晰和更為重
要。
4. 為什麼在紙幣流通前,世界各地都是以金銀銅做為流通貨幣
因為在沒有國家以同等價值作為擔保的情況下,只能使用本身就是具有價值的金屬作為貨幣才能保障流通,在宋朝的時候,布和絲綢都可以作為貨幣,在交易中進行結算,其實在那時,可以理解為同等價值的以物易物!
5. 中國在古代,為什麼要用金銀做貨幣
1、古代採用過很多貨幣,並不限於金銀。最早的貨幣就是天然海貝。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2、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生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生是貨幣。
(5)為什麼古代用金銀做貨幣擴展閱讀:
在北宋年間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其後陸續出現有別的紙幣:會子和關子,且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此外,對子錢、記監錢、記爐錢、記年錢亦應運而生。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御書錢堪稱一絕。
遼國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國家,起初使用中原地區的貨幣,後來自鑄幣,以漢文作為為錢文,所鑄的錢幣多為不精。
西夏曾鑄行過兩種文字貨幣,一種是西夏文,叫「屋馱錢」;一種是漢文錢,形制大小與宋錢相似。西夏的錢幣鑄制精整,文字秀麗。
金國由女真族所建,曾統治過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其所鑄錢幣種類繁多,除用銅錢外,亦用紙幣,均以漢文為幣文。金國的錢幣受南宋的影響較大。
在元代,紙幣已成為基本流通貨幣,銅錢已不佔有主要的地位,與此同時白銀的流通量佔有很大的比例。元朝的統治者信奉佛教,因此鑄行一些小型的供養錢、廟宇錢供寺觀供佛之用。
明代大力推行紙幣——鈔,明初只用鈔不用錢,後來改為錢鈔兼用,但明代只發行了一種紙幣——大明寶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