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為什麼創造貨幣
㈠ 商業銀行是怎麼創造貨幣的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是利用貨幣創造乘數,把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而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作用。
做一個簡單的模型:假如全社會就一家銀行,有存款100元,假設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20%,那麼法定存款准備金就要有20元,剩下的80元是超額准備金,這塊是可以用來放貸款的,比如房貸。
假設,買房要貸款20元,首付10元,總價30元。這30元給開發商(猜握開發商再分給誰先不要管),拿到這30元之後,再存進這家銀行里。
那麼,首先做第一筆處理:提現10元,然後貸款20元,開發商收到30元,但還沒有存進銀行。這個時候,存款就是100-10=9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90×20%=18元,超額存款准備金就是90-18-20 = 52元。
然後開發商再把這30元存進銀行里:那麼存款就變成90+30=12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120×20%=24元,或者18+30×20%=24元,超額准備金就是 52+ 30×80% = 76元,總計120元。
整個貨幣系統中就「多了」20元,這20元,實際上就是拿未來30元工資做抵押,創造出來的貨幣。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在貸款的過程中,M2增加了20元。
(1)銀行為什麼創造貨幣擴展閱讀: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
1、四大因素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現金漏損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2、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可以從兩個方面起作如慎用:它既可以使銀行存款多倍擴大,又能使銀行存款多倍收縮。因此,中央銀行控制准備金和調整准備率對貨幣供給會產生重大影響。
㈡ 商業銀行為什麼能夠創造貨幣論述題
商業銀行以經營工商業存款、放款為主要業務,並為顧客提供多種服務。商業銀行的資金來自活期存款、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及自己發行股票、債券等,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在貸放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長期放款,而且還可以辦理信託放款、租賃業務、有價證券投資等。
中央銀行發行的現金,只佔貨幣M1的一部分。除現金之外的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從銀行體系的總體來看,它能夠創造存款——派生存款,存款是貨幣,所以說,商業銀行也可以創造貨幣。
要理解商業銀行體系如何創造存款,我們通過一個虛擬的例子來說明:
假定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率為10%。
首先,假設某儲戶A,把1000元現金存入某商業銀行(簡稱為銀行1),銀行將存入銀行1將100元作為准備金,而將其餘900元用於貸款或購買各種債券。比如,它將這900元放貸給B,B把900元用於購買衣服,結果這900元到了衣服銷售者C的手中,我們假設C把錢全部存入銀行2;這樣,銀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後,它留下10%的准備金,即90元,把其餘的810元放貸給農戶D,農戶D用之購買肥料,結果這810流到了肥料銷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銀行3,這樣,銀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銀行3把81元留下,其餘也放貸出去,···,這個過程一直可以持續下去。
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結果將是最初1000元新增現金的10倍,達到10000元。我們把10倍稱為貨幣供給乘數。它是法定準備金的倒數。
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結果
商業銀行可以創造貨幣——派生存款,但其能力受制於中央銀行,原因是,准備金率中的很大一部分屬於法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改變法定準備金率,就可以對商業銀行的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施加重要影響。
當然,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自己的經營活動來改變超額准備金率,從而影響貨幣供給量。
重點分析:
1 .基礎貨幣與原始存款的關系
基礎貨幣是指起創造存款貨幣作用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這兩者總和。原始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備金的存款,包括商業銀行吸收的現金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它是基礎貨幣的一部分。所以基礎貨幣大於原始存款。
2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關系
將存款劃分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是從理論上說明兩種存款在銀行經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實上,在銀行的存款總額中是無法區分誰是原始存款誰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並不是虛假存款,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過程也不是創造實際價值量的過程,而是創造價值符號的過程。
3 .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與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關系
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與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源與流的關系。因為中央銀行掌握著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源頭 — 基礎貨幣的創造與提供;商業銀行作為直接貨幣供給者,其創造存款貨幣的存貸活動,從而能提供的貨幣數量,均建立在基礎貨幣這個基礎之上。
㈢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前提條件和制約因素是什麼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前提條件和制約因素如下:
前提條件:
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
- 這是指在經濟中,貨幣主要以信用形式存在和流通,如銀行存款、支票等,而非實物貨幣(如金幣、銀幣)佔主導地位。這一條件確保了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存款和貸款的循環來創造貨幣。
實行比例存款准備金制度:
- 存款准備金制度是中央銀行要求商業銀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繳存中央銀行的存款。這一制度為商業銀行創造了創造貨幣的空間,因為商業銀行可以將未繳存的部分用於貸款,進而形成新的存款,循環往復,創造更多的貨幣。
廣泛採用非現金貨幣結算方式:
- 隨著電子支付、支票等非現金結算方式的普及,人們越來越少使用現金進行交易。這使得商業銀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其流動性,通過電子轉賬等方式快速處理存款和貸款,從而加速貨幣的創造過程。
制約因素: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中央銀行規定的商業銀行必須繳存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較高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會降低商業銀行可用於貸款的資金量,從而限制其創造貨幣的能力。
提現率:
- 提現率是指存款人從商業銀行提取現金的比例。當提現率上升時,商業銀行需要准備更多的現金以滿足儲戶的提現需求,這會導致其可用於貸款的資金減少,進而制約貨幣的創造。
超額准備金率:
- 超額准備金是商業銀行在法定存款准備金之外自願繳存的准備金。較高的超額准備金率意味著商業銀行持有更多的流動性資產,而這部分資產並未用於貸款和存款的創造。因此,超額准備金率的高低也會影響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