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如何影響貨幣市場
⑴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還是減少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
詳細解釋如下: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意味著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上升。由於商業銀行貸款的成本增加,它們會減少從中央銀行借入資金的數量,進而減少其貸款發放。商業銀行的貸款供給減少,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也會隨之減少。此外,商業銀行之間的拆借利率也可能受到再貼現率提高的影響而上升,導致市場資金更加緊張,進一步壓縮貨幣供給量。因此,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是為了控制貨幣供給量,避免貨幣過度擴張引發通貨膨脹。所以,這一政策實施後會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
另外,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貼現率來影響市場利率,進而影響貨幣市場的供求關系。再貼現率提高,意味著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持謹慎態度,希望減緩貨幣流通速度和控制市場投資熱度。當市場利率上升時,投資者貸款成本增加,企業和個人借款意願可能降低,進而減少投資和消費支出,這也間接減少了貨幣流通量。因此,這一系列效應共同作用,使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後,貨幣供給量會有所減少。
總的來說,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是一種貨幣政策手段,旨在控制貨幣供應量,避免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這一政策的實施會導致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減少。
⑵ 中央銀行調控貨幣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中央銀行調控貨幣的主要手段有三種:
1、公開市場操作
指貨幣當局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或賣出財政部或政府的債券或證券,以增減市場上的基礎貨幣量,影響市場的貨幣的供給。
2、調節存准備金率
准備金率調高,商業銀行可以發放貸款的資金量就減少,同時通過貨幣乘數也會縮小,將進一步的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反之,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則會增多。
3、調節貼現率
通過調節商業銀行在央行的貼現利率,影響商業銀行的貼現資金量,從而控制市場上的貨幣供給。提高貼現率,則減少市場貨幣供給;降低貼現率,就增加貨幣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