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為什麼市值這么少
A. 白電三巨頭,同樣是「賣電器」,海爾為什麼「走著走著」就掉隊了
從所謂家電三巨頭的總市值來看,2021年海爾智家三季報發布,總市值達2556億元,而同一時期格力電器的總市值只有2204億元。
實際上,在2021年半年報時,海爾智家的總市值便已超過格力,經此一「役」,新的家電三巨頭資本市場,美的、海爾、格力的格局基本穩固。
而對於家電三巨頭的未來產業發展來看,在家電硬體之外的市場上,海爾則已經完全甩開了美的和格力。
據財報數據顯示,海爾智家優勢的冰、洗、熱產業方面,表現依然十分強勢,仍保持線上線下雙第一。
海爾智家旗下高端品牌卡薩帝,在海外市場不僅市場份額第一,收入增速也是第一。
除此之外,海爾智家還開辟了一條場景生態的新賽道。那就是三翼鳥場景品牌。今年8月,三翼鳥發布「一站式定製智慧家」平台,上線以來服務家庭數量超3600家,加速落地場景品牌。
可以看得出,三家企業都開始轉型。但對比來看,格力和美的仍然以單純的家電硬體為主,而海爾智家則開始布局進入家庭服務領域。
十分明顯,海爾智家的「長期優勢」更加突出。
另外不要忘了,海爾智家,只不過是海爾集團下屬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B. 海爾逐漸掉隊,改名能挽救海爾的中年危機嗎
17年時,傳統家電廠商海爾發布了其首款智能音箱產品,湧入了超過兩千家廠商的智能音箱市場。根據海爾公開的信息,這款產品除了和普通的智能音箱一樣的功能之外,更多在於通過海爾的平台,實現家電設備的互聯,幫助實現家電聯網控制,從而塑造家庭物聯網。
從其智雀差答能音箱產品的迭代和出貨量上來看,海爾本身並不在意音箱本身的產品,其目的在於布局物聯網產業。
雖然物聯網給了傳統家電新的增長方向,但也給傳統家電廠商帶來了更多對手。
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除了霸佔電視這塊大屏之外,已經進軍到空調,洗衣機慶氏等白色家電這一傳統家電廠商的核心腹地。
而在物聯網的潮流下,行業融合開始逐漸發力,互聯網廠商和家電廠商開始各顯神通,都想要開拓新的物聯網市場。
開拓市場當然要從改名開始,家電行業在19年前後迎來了改名狂潮,海信電器改名為海信視像,TCL集團變成TCL 科技 ,而海爾則從青島海爾搖身一變成為了海爾智家,其打造智能家居平台的寓意,躍然紙上。
19年六月,海爾發布其證券名稱變更公告,青島海爾更名為海爾智家。在公告中,海爾還特別解釋, 其更名是為了更好推進公司的物聯網智慧家庭生態品牌戰略實施。
今年3月,海爾發布其更名後的首份財報,其19年全年營收2007億,。然而看似實現關鍵增長的海爾,其實也面臨巨大困境。
首先,盈利能力不夠,和美的,格力差距過大。 19年海爾雖然擁有2007億的營收,但是凈利潤只有82億。相比之下,格力營收只有1981億,但是凈利潤卻達到了246億
海爾一直無法上升的利潤率在於其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一直高居不下,極大了影響其利潤率。由於海爾存在,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兩個經營主體,在銷售,管理上都存在冗雜過度的問題,導致其費用高漲,難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再而,海爾市值低於美的,格力
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 美的和格力的市值差距就足以填補一個海爾
10月份以來,美的市值一直在5000億以上,格力也一直維系在3500億左右,其市值差距超過1500億,而海爾的市值只有1600億左右。當然,海爾智家只是海爾集團的部分業務,美的和格力則是集團整體估值。
雖然,海爾高舉智能家居以及物聯網等概念,尋求新的增長方向。但是在向這一方向靠攏的不僅僅只是海爾,還有美的,格力,TCL等老牌家電企業。
橫向對比國內家電三巨頭,不難發現,在轉型中,美的無論在市值還是在營收等關鍵數據上,都已經獲得局部優勢,正在成為家電一哥。而格力則嚴守空凋這一核心陣地,擁有最高的利潤率,同時也在積極擁抱互聯網,打造智能家居系頃慧統。
而小米,華為這樣的互聯網廠商也在智能家居上攻城略地,分別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家居方案。
面對這樣的情況,海爾似乎也進入了自己的中年危機。
觀察海爾近年的調整,海爾似乎試圖通過主動升級的方式來化解危機。從產品滲透到場景,打造平台化的家電運營。
目前,海爾官網的業務介紹已經以海爾U+智慧生活平台為核心宣傳點,而這也透露了海爾轉型的決心。
然而就當前的激烈競爭而言,海爾中年之後,能不能贏得下一個時代,仍然尚未可知。
C. 外界總拿海爾的市值與美的、格力對比,為何業內卻說「沒有可比性」
確實沒有可比性!上市的只是部分資產而已!拿海爾來說,海爾有滬股,過去是青島海爾,現在可能叫海爾智家,港股海爾電器,海爾電器是洗衣機,熱水器等資產,還有18年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的海爾D股!這些都是只是海爾集團的子公司而已!還有像日日順,也是海爾集團附屬公司,它包括日日順物流,樂家,簡單說來,就是物流體系,和海爾的鄉鎮網店和渠道。18年,日日順品牌價值就是300億了。13年阿里巴巴花了5.4億購買了日日順物流9.9%的股權。後28億增持到34%。還有雷神科技,就是產雷神筆記本,也是從海爾小微企業創立出來的!
熟悉海爾的都知道,海爾一直堅持全球創牌,通過在海外的並購實現美國GEA、紐西蘭斐雪派克、Candy等七個品牌的布局,給行業樹立了榜樣。最關鍵的是,海爾在海外的布局也有了匯報,上半年,海爾智家營收的47%來源於海外,而且是近100%的自主品牌,與貼牌代工完全不同,貼牌的收入來的更快,但是不持久,未來得不到保障。目前,海爾在全球有10大研發中心,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研發產品。看到海爾這樣全球化的布局,他連續十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