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最初作為貨幣的物品是什麼
『壹』 高手解釋兩句話「金銀天然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原話是: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廢話。人家金銀天然是金屬,當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就是金銀:金銀具有貨幣的所有特點。天生就適合做貨幣。
天然指最開始,當金銀被充當普遍的一般等價物時,貨幣就產生了,所以貨幣原本就是金銀。在貨幣產生前,一般等價物未被統一,有的部落已經開始使用金銀作為一般等價物了,所以金銀是在貨幣產生之前就開始使用了,所以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金銀是自然礦物,是自然物質。貨幣是人類創造的一個交易工具。金銀物質的產生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為方便人類交易而產生的,所以天然不是貨幣。
而貨幣,作為方便人類交易的一個工具,對它要求的特點是保值,不易變質,易於流通。金銀的化學成分穩定,不易變質。儲量和目前的開采手段使它的價值不會突然的發生大的變化,作為貨幣當然是最理想的。所以人類自然將貨幣選定為金銀。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是說金銀最初出現在市場上時只是普通商品,只有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金銀才成為貨幣。
「貨幣天然是金銀」是說金銀天生就具備充當貨幣的屬性,它具有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久藏不壞、質地均勻、容易分割等優點。
金銀物質的產生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為方便人類交易而產生的,所以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作為人類創造的一個交易工具,為金銀的反應物,它的特點是保值,不易變質,易於流通。
金銀的化學成分穩定,不易變質。儲量和目前的開采手段使它的價值不會突然的發生大的變化。作為貨幣當然是最理想的。所以人類自然將貨幣選定為金銀。
(1)不是最初作為貨幣的物品是什麼擴展閱讀: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出自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對貴金屬的論證。
自然界並不出產貨幣,正如自然界並不出產銀行家或匯率一樣。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生產必須把財富在一種唯一的物的形式上作為物神結晶起來,金銀就成了這種財富的相應的化身。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一方面,銀質或金質的貨幣結晶不僅是流通過程的產物,而且實際上是流通過程留下的唯一產物。
另一方面,金和銀是現成的自然產物。它們既直接是前者又是後者,沒有任何形狀的差別可以區分。
『貳』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不是黃金,黃金天然是貨幣,這句話到底怎麼理解
這句話的原話是「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理解:
(1)「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意思是金銀天生並不是貨幣。因為金銀最初出現在市場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當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當一般等價物都集中到金銀上,由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是貨幣。因為金銀並不是一來到世界就成為貨幣的。
(2)「貨幣天然是金銀」:意思是貨幣天生應該由金銀來充當,或者說金銀天生就具備了充當貨幣的優良特點。這是由金銀的自然屬性決定的,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於分割,不易磨損,便於保存和攜帶等優點。
(2)不是最初作為貨幣的物品是什麼擴展閱讀:
1.貨幣的本質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金銀充當貨幣的原因:金銀體積小,價值量大,攜帶方便;不變質;易於分割;等質均質,基本上沒有質量差別,由於他們這些本身的材料特徵,使得他們是最好的等價材料
3.價值形式:(四個發展階段)
1.價值的表現形式是要做什麼:
→價值的表現形式是要為了表達價值的內容
→而價值的內容是無差別人類勞動,一般的人類勞動
→那麼要判斷價值形式是否完美,就要看價值形式能否准確表現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也就是要看價值形式是否能夠反映勞動的同質性以及衡量勞動的量
→並且這種價值形式能夠實現交換、實現價值
2.交換價值其實就是價值的表現形式,有四個發展階段
3.四個發展階段
1)個別的、偶然的、簡單的價值形式
(1)定義:
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和比例
(2)模型:
一隻羊=兩把斧子;
一件上衣=20碼麻布
(3)分析:
一隻羊的價值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需要與其他商品交換才能看到
一隻羊的價值就是兩把斧子的價值:
→也就是生產一隻羊的勞動與生產兩把斧子的勞動是同質的
→生產一隻羊耗費的勞動和生產兩把斧子耗費的勞動是等量的,也就是等於生產兩把斧子耗費的勞動是等量的
→如此才能等價交換
個別的:
→說明這種價值形式不是普遍的
→也就是說明原始社會末期人們商品交換不是常見的、常態的廣泛的現象,而是偶爾把剩餘產品進行交換
偶然的:
→不是到處都有市場交換,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簡單的:
→一隻羊=兩把斧子,物物交換,而且是剩餘的沒用東西交換,非常簡單
→也就是當時人們所需要的物品更多是自給自足的,交換比較簡單
(4)評價:
《1》好處:
一隻羊=兩把斧子:
質上是無差別的,量是可以相等的,所以這個價值形式能夠准確表現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缺陷:
一隻羊能夠與兩把斧子交換,但是與其他商品能否交換不知道
這個價值形式只能表達一種商品與另一種特定商品的勞動的無差別性並且衡量生產這兩種商品的勞動量的大小,但是一隻羊和茶葉、酒和鹽巴等等的有沒有同質性沒有表達出來;
因此價值形式並沒有準確表達價值的內容,也沒法很好衡量價值的量,當更多產品進入到商品交換,簡單價值形式就不是價值內容的有效表達方式了
2)擴大的價值形式:
(1)模型:
一隻羊={兩把斧子;一包茶葉;一袋鹽巴;一瓶酒;一克拉黃金......}
(2)分析:
說明隨著分工的細化和商品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進入交換的商品越來越多,那麼通過交換可以獲得很多東西
(3)不足:
一隻羊等於兩把斧子,但是有斧子的人未必想要換羊,同理有茶葉的未必能夠換
→也就是實現交換目的的過程十分曲折復雜、效率比較低下
一隻羊=很多商品,也就是一隻羊可以和很多商品等價
→ 那麼出現了一堆等價物出現了一堆
→ 但是這些等價物之間是否同質並不知道
→因此擴大的價值形式還是不能准確表達出價值的內涵
→所以價值形式不是完善的
3)一般的價值形式:
(1)人們逐漸發現,如果產品交換不出去,那麼沒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產品,同時自己的勞動也沒法得到補償,所以交換是必須的
→但是如果是擴大的價值形式,實現交換的過程非常復雜,效率低下,甚至有可能實現不了
→所以要改進價值形式
→人們發現可以用手中的商品與一個大家都喜歡的、樂於接受的商品交換,再以這個商品作為手段去交換其他商品
比如:
如果一隻羊想要交換斧子,但是斧子不想交換羊想要茶葉,那麼一隻羊可以先交換茶葉再交換斧子
(2)模型:
兩把斧子、茶葉、酒、糧食、鹽巴=羊=其他商品
(3)分析:
《1》原來,等價物是一個系列,是商品世界裡面千差萬別的各種商品;現在等價物就是羊,也就是所有商品共同的特點就是與大家都喜歡的、樂於接受的羊交換
一般價值形式,也就是等價物沒有差異,是大家都能夠接受的等價物
《2》羊充當的等價物:
兩把斧子換了羊然後換茶葉,把羊作為中介和手段
→也就是一般等價物作為中介和手段
→由於羊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商品
→所以既實現了交換目的,又提高了交換效率。
《3》如果羊充當了所有商品的等價物:
→→那麼相當於羊充當了生產所有商品的勞動的代表
→也就是羊代表了所有同質性無差別勞動
→而無差別就是大家都能接受,就是一般性
→所以羊就是一般等價物了。
《4》一般的價值形式,相比前兩個階段,更能夠准確表達價值的內容:
<1>從價值的內容來看:
→商品世界裡面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與羊交換
→能交換說明有同質的東西
→那麼說明商品世界裡面所有的商品的勞動與羊的勞動是同質的對等的
→充分展現了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充分表達了勞動的同質性無差別性
→把價值的內容充分表現出來了;
<2>從價值的量上:
→所有的商品能夠與羊進行交換
→那麼能夠交換的羊的數量表示,生產這個商品的勞動量用生產這么多樣的勞動量來表示
→都用羊的勞動衡量所有商品的勞動量
→獲得了統一的價值尺度
→更加准確
<3>總結
一般價值形式已經充分表達了價值的質和量
《5》不足:
擔任價值形式的等價物的商品有問題:
<1>不同的區域,等價物不一樣,相當於貨幣不一樣,那麼限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在A地等價物用的是羊,在B地等價物用的可能是麻布,兩個地方的等價物不一樣,互相不認,還要兌換,不利於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2>有的等價物一些地方有一些地方沒有,沒有辦法打破區域進行交換
<3>物物交換用具體商品作為等價物,質上無法保證,很重不方便攜帶,不能分割,沒法計量,時間長了會變質,無法保證質量
總之,實踐中發現等價物不合適
4)貨幣形式:
(1)羊這個等價物不合適,所以要換成更加適合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2)最早,金銀在商品經濟當中是商品,作為裝飾,由於稀缺所以價值比較高
(3)金銀體積小,價值量大,攜帶方便;不變質;易於分割;等質均質,基本上沒有質量差別,由於他們這些本身的材料特徵,使得他們是最好的等價材料
→所以金銀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
→所以貨幣天生是金銀,金銀天生不是貨幣
→那麼當羊變成金銀代替的時候,達到貨幣價值形式的階段
→此時,貨幣產生
→價值形式到了這個階段就完善了
(4)貨幣把價值的形式內容和數量能夠充分表達出來
『叄』 為什麼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1、「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意思是說金銀天生並不是貨幣。
因為金銀最初出現在市場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當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需要一種固定的等價值商品作為交換媒介,叫一般等價物,當一般等價物都集中到金銀上,由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是貨幣。因為金銀並不是一來到世界就成為貨幣的。
2、「貨幣天然是金銀」,意思是說貨幣天生應該由金銀來充當,或者說金銀天生就具備了充當貨幣的優良特點,這是由金銀的自然屬性決定的。
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容易分割,質量均勻;不會腐爛,久藏不壞等優點。現在的金銀攜帶不便,使用紙質貨幣,但是每一國家的紙質貨幣都是具有含金量比重的。
(3)不是最初作為貨幣的物品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貨幣產生的原因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最初的商品交換。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物物交換不斷擴大。交換越是經常,越是擴大,物物交換的缺點就越突出。隨著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逐漸出現了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就是從其他商品中分離出來 ,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並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
商品交換范圍的不斷擴大,客觀上要求一般等價物能夠固定在一種商品上,最後,一般等價物集中由貴金屬金、銀來充當,這就是貨幣。所以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二、貨幣定義:
關於貨幣的本質仍然存在大量的爭論。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傳統上,貨幣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購買力的暫棲處;
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肆』 貨幣的發展歷程
中國使用貨幣已有四千年歷史,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商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
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一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圓錢:圓形圓孔、圓形方孔。
秦圓錢:以兩為單位,一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11、漢代的貨幣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
東魏:沿永安五銖;
北齊:常平五銖;
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漢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兌現的信用憑證,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銀鑄幣:銀鑄幣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態有銀錠、銀元寶等。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對付西方銀元流入,自鑄銀元。光緒十三年,鑄造光緒元寶,又稱「龍洋」,分單龍和雙龍,另外還有光緒帝半身像銀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
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在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
由於歷史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三種不同的法定貨幣,大陸地區使用人民幣,港澳地區因為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法定貨幣是港元,澳門則是澳門元;此二者並直接或間接與美元掛鉤。
中國台灣地區使用新台幣。
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輔幣。最常用的比例是輔幣為主幣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
在法國大革命推廣公制以前,歐洲歷史上曾經長期採用1/20/240進制,例如在英國,1英鎊等於20先令、240便士;法國的情況是12個但尼爾(denier)為1蘇(Sol),20個蘇為1里弗爾(livre,又稱鋰)。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進位制也曾被使用。
18、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
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19、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
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生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生是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
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
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
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20、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
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21、紙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
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中國宋朝年間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4)不是最初作為貨幣的物品是什麼擴展閱讀:
由於貨幣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當處在不同形式的價值運動中的時候,貨幣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
1、價值尺度
價值尺度是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即貨幣充當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尺度。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取決於它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長短。在這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商品價值的內在尺度。
但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價值量的大小無法用勞動時間來直接表現,而只能通過作為價值代表的貨幣來簡介表現。可見,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實際上是充當商品價值的外在價值尺度。而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就是商品的價格。
換句話說,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也具有價值,從而可以用來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是通過價格標准來實現的。為了衡量各種商品的大小,貨幣自身必須先確定一個計量單位,即在技術上把一定重量的金或銀確定為一個貨幣單位,如斤、兩、錢、分等。這種包含一定金屬重量的貨幣單位就叫做價格標准。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貨幣計量單位,從而有不同的價格標准。如在我國歷史上,「兩」、「銖」、「文」成為主要的貨幣單位,即價格標准。而在英國,貨幣單位則主要是「鎊」。
價格標准不是貨幣的一個獨立職能,而是從價值尺度職能派生出來的一種技術規定。雖然貨幣的價值尺度的職能要藉助價格標准來實現,但二者是不同的范疇。區別在於:作為價值尺度,貨幣是價值即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勞動的化身,而價格標准則是貨幣的計量單位。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就是指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媒介的職能。在貨幣出現之前,商品交換是物物直接交換,即商品-商品。貨幣出現後,商品交換就通過貨幣作為媒介來進行,即商品-貨幣-商品。在這里,貨幣在兩種商品交換關系中起著媒介物的作用,執行著流通手段的職能。
作為價值尺度,可以是觀念上的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則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貨幣。這是因為,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每次都只是轉瞬即逝的事情,人們關心的是它是否能起到交換媒介的作用,而並不關心它的實足價值是多少。
只要社會公認它能代表一定數量的貨幣,代表一定的價值就行。這就產生了不足值貨幣代替足值貨幣,以及紙幣代替鑄幣作為流通手段的可能性。相對地說,紙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是按照它所代表的金或銀的價值,即代表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一方面克服了物物交換中搜尋的困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使交換分成了買和賣兩個獨立的行為。二者在時間、空間上的脫節包含了危機的可能性。
3、貯藏手段
含義:貯藏財富(財富的象徵),不是觀念上的貨幣,而必須是足值的金銀條(如金屬條塊等)。
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即貨幣退出流通領域作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來的職能。貨幣作為貯藏手段能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減少時,多餘的貨幣就退出流通;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增加時,部分被貯存的貨幣就進入流通。
充當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足值的金銀貨幣。只有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才能發揮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
紙幣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只有當紙幣幣值長期保持穩定的條件下,人們才會儲藏紙幣。紙幣有儲存手段(在銀行)的職能,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
4、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貨幣在執行清償債務時所執行的職能。在商品交換中,商品買賣可以不用現款,採用賒賬的方式,到一定時期後再付現款。由於先購買,後支付,賣者成為債權人,買者成為債務人。到約定期限後,買者以貨幣清償對賣者的債務。
在這里,貨幣就起著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先是在商品流通的范圍內,後來擴展到商品流通領域之外。
賒賬買賣實際上是一種借貸活動。隨著賒賬買賣的發展,產生了各種信用貨幣,如期票、支票、匯票、銀行券等。各種信用貨幣也發揮著支付手段的職能,同時,它們所代表的債務可以相互抵消,這就大大減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支付手段是在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礎上進一步產生的。由於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才能使商品與貨幣相交換;由於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才能產生商品買和賣的行為;
只有在買賣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買賣商品時的賒銷方式,支付手段的職能才會產生。為了到期支付,必須進行貨幣貯藏。可見,支付手段必須以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貨幣貯藏職能的存在為前提。
5、世界貨幣
含義:貨幣在世界市場作為一般等價物發揮作用時,我們稱其為世界貨幣。作為世界貨幣,必須有十足的價值,並且是貴金屬塊,按其實際重量來發揮其職能。實際上,發揮世界貨幣職能的就是金塊,銀塊。紙幣不能充當世界貨幣。
作用: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國外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需要現實的貨幣,是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在國與國之間轉移時產生的。
『伍』 黃金為什麼天然是貨幣黃金不就是一種金屬嗎也沒有什麼用處。金銀的價值是誰賦予的
黃金一開始不是貨幣,只是商品,因其是貴金屬、稀少、耐腐蝕、耐高溫(早有真金不怕火煉一說)、不堅硬易分割、不生誘等原因,更易充當價值尺度、交換媒介和保值手段等,被各國殊途同歸地當成貨幣使用。這是一個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
最初的金幣,在其標明價值時,與其本身的重量所值是一致的。我國歷史上是否鑄造過金幣,我不清楚,但銀元是有過的。黃金、銀子、銀元與銅幣一起,均可作為貨幣使用。這些金屬或金屬幣,本身就有其價值含量。
由於黃金稀少,由於金屬沉重,越來越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於是有了紙幣,紙幣既是政府信用,因為政府才有鑄幣權,同時也以黃金儲備為其擔保。
由於政府的信用並不是絕對可靠的,而黃金因其稀少,具有絕對可靠性,在國與國之間有經濟往來時,貨幣的信用要以黃金的儲備來擔保,貨幣量要與黃金的儲備量一致,紙幣只是黃金的標志物。這就是金本位制。在國際間,美元曾經是與黃金掛鉤的貨幣,即其他國家可用美元去兌換美國的等量黃金。1971年,由於美元爆發危機,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外國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美元從此與黃金脫鉤。
當著貨幣不再實行金本位制或銀本位制時,貨幣就只剩下了信用關系,以政府的信用、社會的穩定為擔保。當這種信用擔保關系存在,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貨幣可以作為等價物換回等量的商品時,幣值就穩定。一個好處是,由於科技發展,貨幣可以不受黃金儲備制約,獲得更多的表現形式,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例如電子貨幣,瞬間可以在國際間往來,分流,快捷地組織經濟活動。但由於不再以黃金儲備為擔保,如政府當局為自己解困或因某種原因超量發行了貨幣,貨幣就貶值,信用關系就受到了破壞。在這個時候,黃金的價格就上升。
按照經典說法,價值有兩項內容:一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可以不通過勞動獲得,例如空氣人人都需要,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須臾不可缺少,但人人都不需要付出勞動即可通過自由呼吸獲得;二是交換價值,需要通過勞動產生,交換價值是按照平均社會勞動時間來計算的。天然物的價值,是使用價值,勞動產生的既是使用價值同時還是交換價值。交換價值在市場上的表現即是價格,價格是圍繞價值受多種因素影響上下浮動的。
另外,金銀在多領域都是有廣泛用途的,金銀都具有很好的傳導性和延展性,其優點還遠不止這些,不是因為沒有用處,只是因為稀少,人們會非常珍惜地使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