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玩嗨了是什麼感覺
① 炒股2個月,虧了5萬多了,我不想玩了,怎麼辦
給你,以前所有覺察到自己心態已壞的人。
《你要賺多少錢--兼談心態何來》
炒股的人,整天說心態、心態!這篇帖子就是和大家探討----良好的心態是怎麼獲得的。
你要賺多少錢?
在你去賺錢之前,請先想清楚,你需要多少錢?
有「需要」,你才去賺錢,沒有需要,你浪費那個時間、精力干什麼?
「賺錢」從來都不是人生的全部,還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做。人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你做了這樣,肯定要擠壓做另一樣的時間和精力。
不要為了「賺錢」而賺錢。當然,如果賺錢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需要」,那你可以為了「賺錢」而賺錢。
搞清楚你的需要,然後再根據你的「能力」去賺錢。
舉個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
比如說,你需要一台售價8萬元的轎車(不考慮買車後汽車消費所增加的支出,它漲價或是降價我們也不考慮,這是用經濟學的思維來討論問題,首先要學會「假設」),而且你就要8萬元左右的那款,20萬元的、4萬元的你都不想要。
那麼你就要想一想,你要通過什麼辦法才能賺夠8萬元買到它。
不吃不喝存N年之類的腦抽筋思維我們就不要去談它了。我們來點現實的。
你現在的存款夠不夠買?
你目前月(年)收入(包括工資收入、投資收入、贈予收入等等),扣除你月(年)必須的支出後,每月(每年)能存得多少錢,加上原來已有的存款,還要存多長時間才夠買。
如果你想要縮短獲得這8萬元的時間,那你就要想辦法提高你的工資收入、投資收入、贈予收入,以及縮減開支。
於是,你算了算,你現在有1萬塊,還差7萬塊,你靠縮減開支,靠工資,你需要N年才能實現啵!
於是,你又想了想,沒人會白送錢給你,也就是沒有贈予收入,但在正職工作之外,你還有「能力」去搞個兼職。又算了算,加進兼職的收入,存夠7萬元需要的時間,在你樂意接受的范圍之內了,那OK了!搞個兼職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的時間,仍然在你樂意接受的范圍之外,也就是說,你想3年內買車,而通過上面的方法,你需要6年,那你就要想別的辦法了。
那你還可以搞些什麼來增加收入,縮短賺夠7萬元的時間呢?開個網店、炒個房地產、炒個期貨、炒個股票、炒個基金……但是很不好意思,這些你都不會,而且你覺得,即使通過學習,你也不能獲得盈利哪怕是1%盈利的能力。那麼,你就只能通過工作和兼職去實現你的8萬元轎車的夢想了,這樣做需要6年,而不是你想要的3年,你也得接受。
開網店、炒房產、炒期、炒股、炒基金,你都不能去做,因為,這是你能力范圍之外的。你能力范圍之外的,你去做了,就是有風險,而且你不能防範風險。
但如果所幸的是,你懂點經濟啵,你會炒股,甚至是,你現在不會炒股,但是你相信通過學習,你能學會炒股,哪怕是從1234567開始學,甚至你是個文盲,你要學會炒股得從識字開始學,你都願意去學,那麼,你學會了炒股,也就是獲得了炒股的能力,那你就可以通過炒股來增加收入,從而實現這8萬元的需要了。
接下來,就說到能力大小的問題,這也是這篇帖子重點要討論的。獲得工資收入的能力、開網店賺錢的能力,我們就不在這里討論了,在證券版嘛,我們就重點討論炒股的盈利能力。
其他炒房、炒期、炒基、買債券的能力,我們也不談。ZF天天說要增加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可是現實中,我們能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途徑是很少很少的。我們太弱小,改變不了環境,就只能改變我們自己,適者生存。
在證券版 ,我們就談炒股的盈利能力。
我喜歡用數學公式來表達。有時候講明白一件事情,用數學的表述干凈明了,勝過文學千言萬語。可惜上學時數學沒學好,如果那時知道數學原來這么有用,再怎麼說,我都不會去背試題。所以,帖子中的數學公式,有不對的地方,請數學高手們指正。探討類的帖子嘛,發帖只為跟大家共同研究探討。帖子中有錯別字,或者哪個地方邏輯不合理的,也請大家指正。謝過了!
投資結果是盈利能力的函數關系式:
F=P*(1+I)^t+A*[(1+I)^n-1]/I
F:投資終值
P:第一次投入的本金
A:追加的本金
I:投資回報率
t:投資時間
F是你的需求,也就是你所期望的物質財富。
P、A、I都是你的盈利能力,P、A是你投入本金的能力,I是你獲取投資回報率高低的能力。
炒股屬於風險投資,在A股市場更是如此。(具體在這里就不談了,希望咱們的監管能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做出點好成績來。)
大家是否都知道「高回報高風險」?
炒股,想要盈利就要防範風險,那麼怎麼防,通過技術?
提高操作水平,這是肯定的。
可是在現實中,大家還是會發現,提高了技術水平有時候還是不太行哦。
比如說,你有投資回報率為10%的盈利能力,並且你看到一個10%的盈利機會,在一個正確的買點區間買進,區間嘛,買進後漲點跌點都是正常的。可不巧的是,你用5000元買進後,女朋友突然吵著讓你給她買個1000元的山寨手機。你說:「寶貝,過兩個月再買嘛!我唯一的5000元已經買股票了,現在還沒有賺錢。」可是她不幹,你又聽話,只好把股票賣了,把錢取出來。如果更不巧的是,這個時候,票票跌了1%,那你就虧1%了(為便於計算,帖內都不考慮交易手續費)。如果這樣的事多來幾次,你還怎麼盈利?
更別說,從經濟學思維考慮,你能賺到10%,而你只賺到5%,那也是虧損的。這個,暫不談。
(洋洋說:這是為什麼呢!!)
最常見的情況是,你的虧損,來源於你錯誤的止損。
在這里,我們暫不談正確的止損的應用。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原來止損是有原則和方法的,是某種情況下才應用的手段。 正確的止損,是為了盈利。
那麼,錯誤的止損,是為了什麼?錯誤的止損,是為了取出資金。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的止損,是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是為了將來的盈利,但實際上這個時候不應該止損,那麼你的止損就可以歸於取出資金的目的了。
盈利時,你什麼時候賣出都是正確的,賺多賺少而已,是你取得投資回報率高低的水平問題。
可是浮虧時,你為什麼還要去錯誤止損呢?因為你有「取出資金」的需要。你突然急用錢了,你要把股票變現,把資金取出來。
這就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炒股一定要用閑錢,閑錢必勝的道理。
都說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父。但只要你的技術,能選對了買點區間買進,在這個區間內,它跌一點,又怕什麼?只要你的錢是閑錢,就是用來炒股用的,你還怕跑不贏資金是有成本的莊家嗎?
關鍵在於這個閑錢是怎麼得來。
有人說,我整天講的,都是理念上的,操作中不可行的,其實,我一向奉行理論結合實際,我講的,都是有可行性的。
炒股用的閑錢,怎麼得來?
首先,分析你的個人財務。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算出你每月每年能存下多少錢,在你算賬這一刻,你的存款有多少?這些加起來,你現在,或半年、或一年內還有多少資金,給這些的用途排個序,比如說你有2萬元,那你就根據你需求的重要性排個序:
5000元,萬一出個什麼事用來備用的。
2000元,過年一定一定要給父母,一定一定要讓他們高興的。
1000元,情人節一定一定要給老婆買禮物,一定一定不能惹她生氣的。
……
5000元,不知道做什麼用了。
這樣算下來,這5000元,就是你可以用來炒股的閑錢了。
有人說,那還是有風險啊!那我告訴我,只要股市不突然崩盤,只要你買的不是突然退市的垃圾股,做到用閑錢投資,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風險了。哪種情況出現後崩盤,哪類公司可能退市,通過學習是可以獲得辨別的方法的。
剩下的,就是技術問題了。
我說了,要先要有能力再來炒股,沒有技術,你就去學,學會了,再炒。
你擁有獲得多少投資回報率的能力,你就炒什麼樣的股。
到正規書店隨便買一本炒股教材,都能讓你學到技術,獲得能力。
再用例子來說:
你通過學習,能夠發現那種肯定有5%盈利空間的個股了,那你就根據所學,盤中觀察了啵! 當使得5%盈利空間實現的「條件」出現了,你就操作。條件不出現,你就不操作,就這么簡單。只做你看得懂的,你都看不懂它為什麼會漲,為什麼會跌,你做它干什麼?除非你不想憑自己的能力操作,而想憑自己的運氣操作。
這時候,你發現,你的心態好好哦! 在一個買點區間買進後,在這個區間內的漲跌幅,你都不會錯誤止損了。
大家看明白了嗎?心態,就是這樣來的。
炒股要做的3件事:
1、算清楚你能用於炒股的資金,這是你投入本金的能力
2.、搞清楚你的盈利能力,沒有盈利能力或盈利能力低,就先去學習,提高了能力再開始炒。
3、根據你的能力來制定操作策略。
這就是你獲得好心態的物質基礎。
在投入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需要多少,如果你只需要在1年的內賺個500塊,為的就是請朋友吃個飯,而你的年盈利能力是10%,那你投入個5000塊就可以了,並且,這5000塊是閑錢,你才能投。
只做能力之內的事,你就會有好心態。
有些人一看到我的網名就開始抓狂,「穩賺」!好大的口氣!不好意思,我說的「穩賺投資」其涵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穩穩地實現個人財富的增長。」為什麼是個人財富?有民才有國!有民才有國!
為什麼要穩?就是要根據你的能力去賺錢,只做能力所及的,任何你能力之外的,都是你的風險。
搞清楚你的需要,然後再根據你的「能力」去賺錢。
② 又到了新股民教老股民做人的時候了
從6月底起,關於牛市來了的話題就不絕於耳,據說忙著開戶的人又多了不少,果然三根大陽線就確立了牛市的信仰,而6日以後的連續大漲更是激起了無數人的嚮往,連我這種窮人都接到了銀行的好幾條簡訊,告訴我中國股市連續兩天成交量突破一萬五千億,預示著時隔五年,又一輪大牛市來了,可以致電客戶經理投資基金。
而我甚至看見有大號說,牛市已經啟動有一段時間了,大膽干,不要慫。甚至有言論說,未來一段時間,就是新股民教老股民做人的時候,因為老股民都慫,接近三千點的時候,就出了一半,突破三千點以後,又陸陸續續賣出一部分,而他們剛好賣在了魚頭,將錯過最肥美的一段行情。
可就在不久前,大家還在感嘆如今這世道,富人死於信託、中產亡於理財、窮人消失於P2P;更別提這幾年有數不清的人卷進了創業浪潮、金屬交易所、虛擬貨幣、文物古玩的黑洞里。
作為一個早已被打敗在沙灘上的前浪,作為一個經歷過07年和15牛市的人來說,相對於熊市,我更害怕牛市。因為熊市即使行情慘淡,但估值極低,只要耐心持有一段時間,總能小掙一筆。但牛市對於散戶來說,總是慘劇的根源。2015年那些在天台上的人是沉默的。
牛市的到來,往往使得處於貪婪與恐懼中的普通投資者患得患失,追高、換股,割肉,反而成為了收割最慘痛的時點,雖然中間有過極為美妙的高光時刻,但潮水退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今年的行情大V們說是結構性牛市,可我記得2015年時,專家說那是「 健康 牛」,如果對比2015和2020的K線圖,到底哪個圖看上去更 健康 一些?即使不懂K線的人,也能看出來哪個更平緩,哪個更剌激。
但是那麼多大V 都在說牛市來了,睜開眼睛,鋪天蓋地的都是上證指數今日又漲了多少,創業板又漲了多少?券商又漲了多少?中證白酒指數又創了新高,又有多少家股票漲停,新基金扎堆發行,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那些權威的媒體、專家的言論,以及人人都是股神,那種掙錢的剌激,都形成了一種難以言說的壓迫又帶著一絲絲興奮和期許,這種感覺無時無刻讓人糾結,都在逼迫你交出最後一絲理智,順從權威,順從大眾。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 財經 博主,說這樣的話總是顯得非常不合時宜,那我就還從美劇出發,以金融題材高分美劇《億萬》中的情節為例 ,來簡單剖析一下交易的本質和投資心態。
在《億萬》第四季中,波比的基金公司里最富有進取心的美元大亨比爾發現了一次完美的交易機會,就是阿肯色州的養雞指數。
阿肯色是主要的雞肉產出州,但決定阿肯色雞肉指數的人,卻非常的官僚作派。他只是象徵性的去一到兩家養雞場調研,做個樣子,大部份時間都窩在家裡的沙發上,讓各養雞場自己上報雞肉產出數量。這就跟老師讓學生自己批改卷子差不多,各雞肉場為了保持雞肉較高的價格,往往會低報產量,讓大眾覺得雞肉產量很少的感覺,從而維持較高的單價,但其實雞肉多得很。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個決定雞肉指數的人,如此不靠譜,為何多年來還一直能安然的在這個位置上呢?波比回答,因為這個人的存在符合了所有養雞場老闆的利益,是他們一致決定了讓這個人坐在這個位置上。
而比爾的線人就一直負責給雞肉大王送餐,所以能夠第一時間知曉內情。
顯然,所有雞肉老闆和負責雞肉指數的人是一夥的,他們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要保持雞肉價格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而市場則非常相信這一養雞指數的專業度,那麼既然雞肉指數如此明顯和確定,那麼做多顯然風險最小,盈利最穩 。
所以波比會問了比爾一句:你有多大的把握?比爾說:萬無一失。
波比馬上拍板,擴大持倉規模,這一筆運作得好,至少能帶來3000萬的利潤。
比爾持倉以待,就等阿肯色雞肉指數發布之後,雞肉價格大漲。
然而,確定性如此之強的一筆投資,最後卻損失慘重。
因為,誰也沒想到,接連兩天都沒有發布最新的雞肉指數,比爾感到蹊蹺,馬上趕到阿肯色州,這才發現這位雞肉指數調研員已經猝死在家中。
接下來,很快就會有新的人員來接替他的工作,雞肉的真實產量也將大白於天下,一旦市場發現雞肉產量如此之多,那麼雞肉價格將會快速下跌,而波比的持倉卻是做多,損失顯而易見的慘重。
為了挽回損失,比爾甚至想過將得了禽流感的病雞扔進雞場和家禽檢疫站,一旦有禽流感的新聞出現,雞肉產量的預期肯定大幅度降低,那麼雞肉價格也就保住了。
比爾的虧損就能避免,這步棋又損又險,禽流感的後果太嚴重了,而且檢疫所附近全是監控,如果比爾一旦被發現,那麼整個基金公司的品牌將永遠遭人質疑,不會再被所有人信任,而其造成的 社會 影響也極為敗壞。所以,波比和瓦仙兒拚死攔下了比爾,咬牙扛下了這筆巨額損失。
這段交易留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在交易中,沒有什麼是百分百確定的,甚至失敗就是交易的底色,即使你認為萬無一失的交易,卻仍然會出現黑天鵝事件,更別提2020的黑天鵝,多的都快成天鵝湖了。
隨時接受失敗,這才是一個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
而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即使市場上那些看起來極為嚴肅的消息和新聞 ,也有可能是別人故意精準投放給我們看的,為的就是讓我們產生某種統一的市場情緒,干擾我們的理性,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比如第五季中,在參加了名利場和圍爐夜話的波比,突然感到,跟銀行家比起來,投資基金乾的全是又累風險又大的活兒,而銀行卻是低風險、穩賺的生意。就算出了大事,也會有政府給他們兜底,是真正的大而不倒。(畢竟《億萬》的其中一個編劇,就是寫出了《大而不到》這本書的人)
所以波比決定排除一切困難,要成立一家銀行,這家銀行決定設在他的故鄉揚克斯。可是在當地,已經有一家銀行從事相同的業務,並且口碑相當不錯,當地政府沒有理由再引入另一家銀行。
但波比他們為了打敗競爭對手,採取了一系列騷操作。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信息,都是當事的某一方,精心挑選後故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至於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如果不仔細深挖,我們可能真的是一直會被帶著節奏走。
就拿幾個月前A股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來說,夢潔股份,是一家家紡公司,是A股一個不起眼的小市值股票,但在2020年的5月11日,夢潔股份突然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司與電商直播機構謙尋文化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公司將與該司旗下的淘寶主播薇婭展開合作,例如,消費者反饋、產品銷售、薇婭肖像權、公益等方面。
一石激起千層浪,薇婭啊,直播界的女王,跟她合作,業績預期一定非同小可,利好!!
消息一出,夢潔股份一口氣連拉了八個漲停板,除了最後一個沒有封死。
但是根據夢潔公司在5月22日回復交易所的公函中,是這樣說的:
2019年合作直播銷售公司產品3次,累計銷售金額469.25萬元,支付的合作費用為104.22萬元;
2020年合作直播銷售公司產品共4次,除了5月18日的合作暫未結算外,其他3次累計銷售金額為812.12萬元,支付合作費用為213萬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夢潔股份和薇婭的合作從2019年就開始了,夢潔股份2019年的營業收入是26億,而2019年三場直播的不到500萬的營收能佔全年26億收入的多少呢?微乎其微。
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是3.63億元,三次直播收入812萬元,佔比不過2.24% .
這說明直播收入佔比微乎其微,而支付薇婭的費用佔比並不低,成本偏高。
可誰管這些呢?反正上市公司2019年不發布公告,專門在2020年5月主動發布公告,宣布和薇婭合作。就是瞅准了直播正火,股民們有點利好就放大,反正也沒人去詳細分析數據,果然,消息一公布,市場就嗨了,情緒被點燃。
七個漲停板之後,夢潔股份市值暴漲了30個億,而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伍靜 (夢潔股份董事長前妻)趁機減持公司股份1419.91萬股,套現9000多萬,接近一個億。
妖股過後,到底誰又真正賺了錢呢?
非理性繁榮造就了一輪牛市,但其中悲觀與興奮同時在線。
③ 談談你在股市裡這么多年,你最後悔的一件事兒
我最後悔的事兒就是雖然賺了錢,但也不應該進股市,因為太傷腦子了,太傷神了。
④ 2萬本金炒股,假如每次操作賺2個點,要操作多少次可以到10萬元
首先告訴你答案,2萬本金炒股,每次穩定賺2個點,持續82次操作可以到10萬元(82次已經忽略手續費),如果包含手續費需要83次操作。
關於這個股票的問題,主要是靠兩個知識點:
第一,資本復利,2萬元每次2個點復利,很快就可以達到10萬,翻了5倍,這是很多普通人無法想像的。
第二,純屬是一道數學題,考驗大家N次方的方程式知識點。
用2萬本金,每次賺2個點,操作82次到底需要交多少炒股手續費,這又是一個數學題,想要精準計算還要花費很多時間。
當然如果要糾結股票手續費的問題,扣除每次手續費之後,最起碼要83次操作,不考慮手續費是82次,哪個是正確答案由各位投資者們自己來批。,答案僅供參考。
⑤ 2020年,你賺到錢了嗎細數這一年大家的理財賬單
2020年,你賺到錢了嗎?
過去的這一年,股市龍頭頻頻創下新高,基金市場一片火熱,各類理財產品也頗受關注,理財已成為「全民運動」,90後也忍不住跑步入場,甚至還將飯圈獨有的偶像文化帶入了金融圈。
是從眾心理,還是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的渴望?投資理財眾生相,無不反映著當下民眾對於資產保值增值的渴望。
春節將至,趁著閑暇,我們也來翻一翻,細數這一年大家的理財賬單。
【看案例】
炒股能跑贏休眠賬戶嗎?
「完美收官,5年掙了40多萬,去年掙了20多萬。」「7萬的本金,賺了2萬1。」「贏贏輸輸,輸輸贏贏,一年下來盈利了38%。」「投資了半個月賺了5萬,哈哈。」2020年剛剛過去,就有不少股民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戰績。
有媒體測算得出,2020年A股人均賺了10.5萬元。是不是感覺很沖動,想馬上入市賺銀子,建議再來看看下面這些股民戰績再做決定:「沒有追漲殺跌,20萬虧了一半以上,欲哭無淚。」「買在2700點,套在3500點,20萬變成了4萬,慘無人道。」「 巨虧36萬,哭無力,不想說。」「年中賺了60個點,後虧完,本金虧16個點。」
2020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A股低開高走。到年終,上證指數漲13.87%,深成指全年漲38.73%,創業板指全年漲64.96%。但「賺指數不賺個股」是市場的真實寫照,除部分板塊表現搶眼,不少股民跟上了指數的輪漲,在大漲中收獲頗豐,十分「拉仇恨」外,不少股民的收益曲線波動都很大,出現過較大幅度的回撤,甚至在過山車式的行情中大虧。
東方財富網一份問卷調查顯示,2020年盈利的股民佔比51.9%,其中11%的股民盈利超50%,15.7%盈利介於20%至50%之間,25.2%盈利在20%以內。另有48.1%的股民表示年內是虧錢的,其中31.4%的股民虧損在20%以上。
也就是說,一個收益為零、全年未操作的睡眠賬戶,從收益角度來說,跑贏了將近50%的股民。
在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徐先生,最近一年虧損超過了12萬,累計虧損幅度超過70%。自從2015年入市以來,徐先生僅享受了2個多月的牛市紅利,即陷入虧損噩夢,期間還歷經多次「千股跌停」。
去年年初,他買入的一隻口罩概念股連續大漲,短時間內收益超過60%,之後又買入了新基建概念股,收益不菲。以為「悟道」的徐先生,多次產生了辭職炒股的念頭,但之後的一系列操作,讓他「憑運氣賺來的錢,最終虧在了技術上」,打漲停板、追逐熱點,短時間內他的收益就變成了負數。隨後增加投資,又虧損,繼續追加資金,又繼續虧損。
到9月份的時候,「老韭菜」徐先生終於在小牛市裡絕望了,大盤跌跌撞撞上漲,他的賬戶跌跌不休降低。
2019年,在親戚帶動下,曾女士帶著幾十萬資金殺入股市,每天研究業績和走勢,但一年多來的經驗,讓她直呼「看不懂」。「明明是估值低、業績好的公司,買了以後就是不漲,明明已經漲很多的股票,以為沒戲了,沒想到還一直漲,即使買了也拿不住。」
曾女士笑言自己就是「小韭菜」,看不懂,還虧錢,太沒意思了,「上上下下高達40%的波動幅度,曲線都是直上直下的,連個彎彎都沒有。」
基金投資很好賺?
2020年的基金市場很「嗨」,主動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偏股型基金均拿下超過58%的平均收益,超過百隻基金收益翻倍,公募基金因此也火速「出圈」並頻登熱搜榜。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國內146家公募機構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9.89萬億元,直逼20萬億元大關,較2019年末增長了34.7%。
這一熱度延續至今年。據公開數據統計,1月85隻新發基金中,有39隻出現了「日光」。
株洲市民也分到了「羹」。從2009年就開始玩股票的蔡先生,沒想到自己投資10多年,最後是在基金上賺了錢。 「我資金量不大,也不專業,加上又喜歡玩短線,頻繁操作,前幾年股市投資基本上沒賺什麼錢。」
2018年開始,蔡先生接受朋友推薦,投入10萬元開始買入基金,看到去年行情不錯,又增加了一些投資。這一次,他不再「自由發揮」,而是選擇相信做投資顧問的朋友。目前,他手中的5隻基金,持有時間最短的也在3個月以上,整體收益達到了21%。「『半桶子水』的人更容易筐瓢,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啊。」蔡先生感慨。
做鹵菜生意的張先生,平時工作太忙,基本上沒時間學習和研究投資理財知識,前幾年買股票,大部分是買了以後就放在賬上。「我也沒什麼時間去看,看了如果發現跌了,自己心裡也著急。」曾經最多的時候,張先生賬上的投資虧損高達20%。
去年開始,他陸續購進6隻基金,現在收益也都有20%以上。「投資還是要心態好,我覺得,用來投資的錢,不能算作個人資產之內。」他笑說,用來投資的錢必須是不急著用、不至於影響生活的閑錢,不然等到用錢的時候,正好是投資下跌階段,割肉出場太不劃算。
「寶寶類」理財不香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將小額流動資金放進「寶寶類」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是支付寶的余額寶、騰訊的理財寶、平安銀行的壹錢包等等,以淘寶發端的、以寶類冠尾的貨幣基金等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市民陳星可以算是「寶寶類」理財產品的「老客戶」了。「最早是在京東金融開始買,後來在支付寶、微信渠道都買了。」存進去的,都是手頭暫時用不到的閑錢,因沒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渠道,放進「寶寶類」理財也算是一種投資方式。
「寶寶類」理財,最初吸引大家的就是收益穩定且高於銀行活期存款,而且取現方便。前幾年,幾家平台爭搶客戶,各家給出的收益率都不相同,有相當一段時間,陳星頗受蠱惑,經常挨個查看平台收益情況,哪家給出的收益率更高,就及時把資金轉入。
不過,去年情況變了,看著手機APP里持續下跌的收益率,陳星也沒有了翻看的心情。
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去年4月6日,余額寶貨幣基金的7日預期年化收益率跌破了2%,刷新了自成立以來的最低收益率記錄,到去年6月4日,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低至1.444%。有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理財收益率一路走低,一度步入「1%」時代,甚至低於銀行一年期定存,讓這類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去年,陳星改變了策略,開始在「寶寶類」平台上購買一些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能比『寶寶類』理財產品稍高一點。」甚至,她也開始購買一些基金。
以支付寶平台為例,一些基金產品起購金額低至10元,大大降低了市民投資理財的門檻。「感覺買基金成了一種 時尚 ,自己也就跟跟風唄。」在親戚推薦和自己的跟風選擇下,去年下半年,陳星陸陸續續購進了6隻基金,截至今年2月8日,有賺有賠,累計收益也僅有260元。
「我現在的想法就是,各個平台都放一點,廣撒網。」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包括銀行,陳星都有存入零錢。但就實際使用感受而言,她還是更偏愛「寶寶類」理財:「主要是靈活度很高,而且可以隨時查看收益情況,銀行的手機APP,使用起來還是不夠直觀,操作有些復雜。」
【探市場】
從去年底開始,「基金熱」持續延續至今。今年,基金會不會延續去年的高速增長?近期股市連日出現下跌調整,股民應該如何過年?居民手中的閑錢如何才能實現增值保值,本埠一些專業人士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結構性牛市趨勢不變
臨近過年,A股市場卻一再上演下跌行情,一眾近期表現強勢同時基本面優質的個股紛紛跌停。指數在上漲,但個股在下跌,很多投資者已經在自己調倉,但到底是要持股過年還是持幣過年,股民們著實有些迷茫。
在市內一家證券公司任職的投資顧問孫先生分析,從以往各年的股市行情來看,節前一些業績好的公司會公布年報,加上消費猛增刺激,會有比較好的上漲行情,也會延續至年後,這段時間極少會出現「黑天鵝」事件。因此,他認為,「手中現在持有的股票,如果業績不差、估值合理,可以堅定持有。」
2018年,上證指數達到3578點,隨後2019年初最低到達了2420點,今年1月才剛剛回升至2018年的高點位置。孫先生認為,這幾年市場在持續回升,從個股來看,去年8月後,市場內大部分的股票都是在下跌,只有龍頭股在持續上漲。從國家近期發布的政策面來看,股市上行的行情仍將持續,結構性的投資機會有,但個股普漲行情不會再有。「醫葯、大消費、 科技 板塊仍然是關注重點。」他說。
今年投資要放低預期
去年以來的這波基金上漲行情,讓不少身在其中的投資人摩拳擦掌,等待著2021再收獲一筆,一些從未有過投資經驗的新手也躍躍欲試,隨時准備好殺進市場。
對此,孫先生也給出了風險提示:「大家只看到了賺錢的時候,卻沒看到別人虧錢的時候。」
當前,市民投資渠道多、門檻低,一些投資渠道操作簡單,加上去年以來的行情,讓一些市民產生錯覺,誤以為「投資很容易」,其實風險不小。孫先生給出數據支撐,到今年2月3日,股市中1700多隻股票價格比2019年低,占股票總數比重高達42%,這還沒算上2019年至2021年間陸續上市的新股,這也充分證明,能夠幫股民賺到錢的股票,仍然是少數。
另一方面,市場內機構抱團現象明顯。相較於個人投資者,機構募集資金能力更強,在選股方面也更專業,今後「強者恆強」的趨勢會更加明顯,而散戶投資者很難跟上機構的步調。
【談理財】
可用於投資理財的閑錢越來越多
買股票、買期貨、買基金、買黃金……大家可能發現,身邊不少朋友都在做理財。
這背後實際和老百姓的錢袋子有關,錢袋子鼓了,可用於投資理財的閑錢自然也就多了。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3元,增長5.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88元,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0元,增長7.2%。
湖南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金融系書記、副主任楊琳表示,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大家的理財意識也在日益增強,「不再停留在把錢放在銀行、躺著賺錢了,而是希望『錢生錢』。」
在湖南工業大學,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全國證券投資大賽,參賽對象遍及全校各個學院。楊琳說,通過比賽,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一定的理財意識,而且學生反映都是受家庭理財觀念影響,並且有少部分的學生用自己兼職或者積攢下來的生活費,去做一些股票、基金、支付寶等理財嘗試。
當然,這也和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理財渠道越來越多有關。楊琳說,以前理財的渠道不多,很多人只選擇儲蓄,現在微信、支付寶、銀行APP裡面都可以理財,很方便,門檻也低。
從單一儲蓄向多元資產配置轉型
有了閑錢的老百姓,理財意識也逐漸提高,除了還習慣保留儲蓄這種理財方式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風險稍微高、收益更多的理財方式,希望能讓資金更多地增值。
中國農業銀行株洲分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賀文君說,現在很多老百姓都意識到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除了存款儲蓄外,基金、股票、理財產品、私募基金、信託、保險、黃金、國債等等,都是大家的選擇方向。
根據此前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國人資產配置方式正從單一儲蓄向理財、證券、基金等多元資產配置轉型。其中,近七成用戶願意投入月收入的10%及以上來理財,近兩成人願意投入月收入50%以上的錢。
隨之而來的是,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相應增強了。賀文君說,「年輕投資群體比重不斷加大,作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更具有理財意識、更習慣信用消費,理財投資時風險承受能力更強,虧損容忍度也進一步提高。」
【給建議】
要有風險意識,做能力范圍的投資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楊琳建議,投資者必須深刻領悟「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有風險意識,做能力范圍的投資。如果實在不懂,一定要選擇低風險的投資方向,例如銀行存款、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國債等,雖然收益不高,但風險較低,備受穩健型理財者的青睞。
她還特別提醒投資者,一定要看準正規投資平台,避免上當受騙。一位證券公司從業人員介紹,前不久就有投資者購買的基金出了問題,原來他手機里的APP盜用了證券公司的LOGO和名稱,但並非官方APP,「一些新進市場的投資者很容易被網路上的各類『李鬼』投資理財APP蒙騙,所以大家一定要選准權威機構。」
與此同時,她還發現,近年來網路平台上出現了很多收費的投資課程,實際這些課程很多都來自專業機構的免費分析報告,花錢買免費內容,可不劃算。同時,還經常有各種微信、QQ指導群邀約網友加入,其中也騙局很多,「建議大家看好手中的錢,不要在門外就被割了『韭菜』。」
要合理配置理財,並且長期堅持
個人和家庭該如何配置自己的財富?賀文君建議,要合理配置資產,比如可以把資產分成現金流、保險資金、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等四個部分,然後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分別進行適當分配,長期堅持,確保資產持續、穩健增長。
現金流,即要花的錢,留足3-6個月的生活費,這筆錢可用來配置活期存款或者開放型理財產品,確保能隨取隨用;保險資金,即保命的錢,主要用於投保意外險和重疾險,專款專用,應對突發意外;短期投資,即「生錢的錢」,可以選擇個人擅長的方向,比如股票、基金等;長期投資,即增值的錢,可配置養老金、教育金,為養老、子女教育做長期規劃。
賀文君提醒,特別是要提高對保險保障能力的認識,配置意外險和重疾險等保險品種,用小投入保障大風險,為家庭長久幸福設置好第一道屏障。同時,可以選擇做一些基金定投產品,比如每個月固定投入500元或者1000元,平時不留意,可能一頓飯一件衣服花了就沒了,但長期堅持下來可能就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來源/株洲日報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⑥ 自己炒股水平很高,交了一個女朋友炒股水平更高;怎麼辦
好辦。你女朋友負責炒股賺錢。你負責炒菜不就行了嗎。
自己炒股水平很高,交了一個女朋友炒股水平更高;怎麼辦?
說幾句:
比如,做電商的老大隻能是阿里巴巴,做社交的只能是騰訊,做搜索的只能是網路當老大,其他類似的企業,要麼被收購,要麼死亡。
如果老二不被老大收購,硬是去拼個死去活來的話,其結果很有可能是兩敗俱傷,對誰都沒好處。因為互聯網的燒錢模式,會讓老大和老二都不堪承受,而這種競爭,很有可能淪為無序和劣質競爭,比如大打價格戰、互損、陰招迭出等。因為在互聯網的細分行業里,老大和老二很難有差異化競爭,既然如此,還不如和平結合,通過並購,老二獲得了股權溢價,老大除掉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是商業世界裡商業人的理性選擇,無可厚非。
按這個理論,「自己炒股水平很高,交了一個女朋友炒股水平更高;怎麼辦?」求「收購」吧。
何炅一直以溫潤如玉的形象示人,無論是在播出的節目中,或是在與他人私下的相處中,都不乏其他明星們對於他性格的好評然,家喻戶曉的「何老師」僅憑借人品是難以獲得觀眾口碑的,更重要的還是他自身豐富的學識修養和超高的情商。
相對而言,汪涵的主持風格就有很大的不同,他一向以沉穩,曾有過許多教科書式的「救場」經歷,最有印象的一次是在《我是歌手3》的決賽直播中,出現孫楠臨時退賽的情況。汪涵的現場表現,連續七分鍾鎮定自若、妙語連珠,讓人不禁感嘆其主持功力的深厚。
湖南衛視,何炅與汪涵,兩只老虎,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搭配。
羽泉,比喻他們就是一山有二虎,一公一母互換角色。長期以來,羽泉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和信任,都會長期的彼此信任對方。135我在山頭,246他在山頭。
大家很羨慕羽泉這種感覺,兩人之間的這種關系都快趕上夫妻了。
馬雲最初的創業合夥人里,就有他的妻子張瑛,而且有人認為,如果不是當面張瑛對馬雲的支持,也就不會有阿里誕生了。
只不過,張瑛選擇了在阿里即將成功市,從阿里巴巴中國事業部總經理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這或許是馬雲夫婦和李國慶夫婦不一樣的地方,兩個人都精明能乾的話,難免起沖突,要維持和睦,就要有一方退讓。
當然也有勢均力敵、互相欣賞的夫妻檔,比如李彥宏和他的妻子馬東敏。
最初創業,是馬東敏鼓勵李彥宏做的,在公司發展的關鍵時刻,馬東敏都貢獻了自己的才智,雖然她也在2007年離開過公司,但十年後又重新回到了公司,負責投資、人力以及財務事物。
李彥宏和馬東敏雖然沒有像馬雲夫婦一樣,有一方徹底退出了公司經營,但令人之中總有一人掌握主權,並能得到對方的認可。
在王興成功創辦美團之前,有過幾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在此期間,一直是郭萬懷在用行動支持他。在創辦美團後,郭萬懷也幫助王興進行市場營銷的工作,為王興維持好的媒體形象。
而且,郭萬懷還曾掌管美團的核心業務:財務和人事。這也說明了她出色的能力以及王興對她的信任。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當夫妻一起工作時,要麼兩個人要建立絕對信任且互相信服的關系、明確職權繼續做同事,要麼就需要有一個人退居幕後幫助出謀劃策。
李國慶和俞渝,曾經被稱為黃金搭檔。
李國慶和俞渝在1996年第一次見面後就一拍即合,又或者說是一見鍾情,兩人三個月後就閃婚了。後來在國外的俞渝回到國內,並以自己在亞馬遜購書的經驗為靈感,和李國慶一起在1999年創立了當當網。
隨後當當網發展的一路順風順水,一直到2010年,當當成功在美國紐約證劵交易所上市,並成為國內最大的網上書店。
但是,後來,夫妻出問題了,事業就麻煩了。2018年李國慶為劉強東事件發聲,然後當當出來表示李國慶已經離開管理層一段時間了。後來李國慶在節目上「摔杯子」,俞渝出面控訴李國慶;到前不久,李國慶帶人「搶公章」、發告員工書......一山容不得不是公虎母虎的二虎。
我覺得這又不是什麼壞事。
兩個炒股水平高的人在一起會進行磨合,探討。
而兩個自以為炒股水平高的人在一起,才會爭吵。
一切要以實力說話。
不要說自己有多牛逼,因為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第一,看資金!
誰的資金大,誰的水平就高。道理很簡單,在股市裡炒股水平高不高,資金說明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水平高,那麼資金必定上幾百萬了吧?如果你只有幾萬,或者十幾萬,那這個水平就要打問號了。
第二,就是看閱歷。
沒有10年左右的時間,別說自己炒股水平高。在股市裡,想要成為高手,沒有經歷兩輪完整的牛熊市,沒有10年左右的經驗積累,根本談不上高手,基本連炒股高手的大門都沒跨進去。
第三,看交易策略。
高手都是有自己的交易策略!
所以,一定要懂得潛心打磨自己的交易模式,這才是投資的大道,這個過程時間很長!但對於盈利的關鍵還是在於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和策略,行情的本身只是催化劑,而非能夠持續盈利的本質。如果自己沒有投資邏輯、模式、紀律等,行情再好也只是氣氛比較嗨而已,但這跟你最終是否盈利無關。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人經歷了牛市照樣在大跌和熊市中又全部回吐。
結論:
當然了,任何事情還是要講究一個磨合,股市如此,男女朋友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如果大家都認為自己炒股水平高,那就自己管自己做了,又不會相互影響!
你永遠賺不了你認知范圍以外的錢,及時得到,也會失去。
但是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又會靠著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而造成的。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
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 社會 就會有100種方法來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互匹配為止。
所以,在股市裡,不要覺得一時的盈利, - -時的運氣,都是自己的實力,拉長時間,結果會告訴你答案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告訴大家, -定要懂得潛心打磨自己的交易模式,這才是投資的大道,雖然這個過程時間很長!
但對於盈利的關鍵還是在於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和策略,行情的本身只是催化劑,而非能夠持續盈利的本質。如果自己沒有投資邏輯、模式、紀律等,行情再好也只是氣氛比較嗨而已,但這跟你最終是否盈利無關。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人經歷了牛市照樣在大跌和熊市中又全部回吐。
你需要讓時間證明一切,然後把錢交給更有能力的人。
這還用問嗎 你兩一起發財唄 你兩資金37開或46開 誰水平高誰操作大頭資金 各自操作 分散一下風險
是福是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遠離股市才是正道!
如果這樣的話,你們可以考慮不必再玩模擬盤了,適當投點資金,真正進入股市。
怎麼辦?
好辦,您錢賺多了花不完分我一些。也可以在我的視頻下面打賞,哈哈!
https://www.ixigua.com/i6731686885288067592/
我很喜歡快樂的錢寶寶。如果你的願望已經實現,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他們的願望。
這么好的事情居然還發愁。
祝你投資順利!
首先恭喜你找到這么好的一個女朋友,所謂女子有財便是德,你找到一個可以在股市提錢的女朋友,這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啊,說到炒股的水平很高,不知道你這個很高是個什麼概念?如果你做十次交易能成功賺錢七次,那你無疑是一個高手了,如果你女朋友比這成功比率還高,那就是高手高高手了。
作為股市十幾年的股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股票交易沒有長勝將軍,股票和賭博還不一樣,賭博是50%的勝率,股票在牛市的時候,參與的人賺錢的概率在80以上。基本上買啥都能賺錢。不需要人任何股票知識也能賺錢,就是博傻的 游戲 。而在熊市的時候虧損的人也是80%以上。所以這個市場很考驗人性,放大了人的恐懼和貪婪。
無論你說的炒股水平是在哪種情況和哪種市場環境,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股市有風險且行且珍惜。希望你們能在投資道路上一帆風順
炒股高手大多清心寡淡,對市場的理解會比較自我,只相信自己和市場,完全容不下第三者。股票歸股票,生活歸生活,即使結識的另一半也是炒股高手甚至比自己厲害,在股市上能否交流那要看造化。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股市上也是一樣的。如果自己的交易模式與另一半的交易模式風格完全不同,那麼在炒股上盡量少交流,雞同鴨講沒有多大意義,特別是在盤中完全沒有交流的必要。 風格不同,交流越多,交易行為會越亂。
如果炒股的交易模式大致相同,可以進行交流,但必須建議在自己的基礎上去重新認識提升,如果把自己的認知拋下,很大的可能會誤入歧途 。實際上,一個人是無法完全拋下自己的認知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學得很雜。 若學習的東西太雜了,做精便會很難,特別是炒股。做交易盤前盤後很重要,但是盤中臨時應變更重要,如果學習的太雜擾亂了自己的交易系統,就多了一份猶豫,做不到乾脆利落, 即使百劍在手,也不如一刀精緻。
著名游資趙老哥也說過,不同交易系統的人盡量少交流,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把一招鮮練好了,這個市場總會有適合自己的機會。交易模式相似互相溝通是一種提升,好比如令狐沖練了獨孤九劍,少林方丈給了他《易筋經》的心法,最後以陽克陰,戰勝了練《辟邪劍譜》的岳不群。
岳不群很厲害,但達不到東方不敗那樣的成就,因為之前在華山練的是《紫霞神功》,這兩種功夫是相沖的,辟邪劍譜如果有《九陰真經》加持的話,怕是東方不敗也不是岳不群的對手。 這里只是做個比喻,炒股也跟練功一樣。
我的交易以超短線為主,就我個人而言,我在盤中一般不會交流。短線講究的是情緒,盤中交流很容易情緒化,比如自己看的某隻股票盤中大漲或者大跌,突然有人就跟你說哪只股票怎麼怎麼樣了,是會影響操作的。
在這之前我與我的一個炒股的朋友嘗試交流過,但是永遠都對不到點,他是以中線為主,我以短線為主,雖然我也做中線但是邏輯上完全是不一樣的。互相給對方選票,不會像周瑜和諸葛亮赤壁之戰那樣,都在自己的手掌上寫個「火」字,而是互相嫌棄。 我嫌棄他的選的票太慫,他嫌棄我的票太激進。 最後,決定不交流股市,現實生活中卻非常友好。
同樣的,如果自己的炒股水平很高,另一半的炒股水平更高,如果模式不同盡量少交流。 炒股是一個人的事情,越簡單越精緻越好,簡單的事重復做。 畢竟除了股市,還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