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亞洲金融危機股市跌了多少

亞洲金融危機股市跌了多少

發布時間: 2025-10-09 16:41:59

❶ 「二二七」大跌市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股市重要的交易日

2007年2月27日,在亞洲金融危機10周年之際,中國股市因市場傳聞引發的巨幅下跌在全世界范圍內導致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滬深兩市幾乎全線跌停之後,香港股市迅速做出反應:恆生指數單日最大跌幅超過465點,收盤跌360點,跌幅達1.76%。緊接著,歐洲股市出現全線下跌,跌幅達1.30——2.64%。當晚,在美國股市開盤後,即開始了觸目驚心的暴跌過程,道.瓊斯指數最低跌了546點,收盤跌416.20點,跌幅為3.2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96.65點,跌幅達3.9%;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50.33點,跌幅達3.9%。

美國三大股指的下跌幅度均為「9.11」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國股市的大幅下跌又導致了亞太股市的連鎖反應,2月28日,日本、韓國股市低開幅度均達到4%,澳大利亞股市低開幅度達3%,香港股市更低開720.92點,最低跌765.99點,跌幅為3.8%,國企指數最低跌608.16點,跌幅達6.344%。全世界股市數十萬億美元的市值隨著股指的暴跌而灰飛煙滅。

全世界股市的循環暴跌,皆因中國股市惹的禍。這次全世界的股市暴跌,沒能也不會進一步演化為整個世界的金融危機,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1.世界經濟特別是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2.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整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對中國股市的繼續向好形成強大支持,導致市場出現轉折性變化的重大經濟因素在目前都並不存在;3.中國政府開始重視應急反應問題,政府有關部門對市場傳聞的及時澄清對穩定市場和穩定人心起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關鍵作用。

中國股市的變化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如此巨大的波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經濟的整體聯系也密切增強,各個國家特立獨行的發展模式與發展方式已不可行也不可能。其二,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和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權重也在日益增強,「中國因素」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無法迴避也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其三,中國股市已經結束了長期以來的邊緣化狀態,並且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衡量和觀察中國經濟整體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一點,是我們在評價中國股市現狀和發展趨勢時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變數。

兩天來的市場變化,使得中國股市乃至全世界股市的投資者都經歷了由天堂到地獄的大起大落,全球股市循環暴跌的教訓極為慘痛也極為深刻。

教訓之一是,政府對股價指數的過度關注會誘使市場行為發生走偏甚至嚴重走偏。

中國股市在發展中與國際股市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是,政府既是股市發展的促進者,又同時是股市運行的監管者。這種雙重角色集於一身的特點,就使得中國股市在成長之初就打上了「政策市」的深深烙印。「政策市」的最重要特徵就是使中國股市的每一次漲跌都和政策的變化密切相關,狂漲有井噴之觀,暴跌如瀑布飛瀉。在2001年以來長達四年半之久的大熊市中,政府為了救市可以說是費盡心機。在股權分置改革與人民幣升值的疊加效應催生下市場出現了轉折以後,政府對股市的規范化發展措施並沒有跟上市場的步伐,市場的管理理念也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在市場的牛市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市場理念與監管觀念就又開始了不斷的甚至是劇烈的沖突。這種沖突通過種種或明或暗的方式反映出來,就會在市場上引起不斷的甚至是巨大的波動。全世界的政府都把股市的上漲視為成就,只有中國的一些人把股市的上漲當成包袱;全世界的股民都只是關注投資風險,只有中國的股民還必須關注甚至是特別關注政策風險;全世界的股市實行的都是「買者自負」原則,只有中國的股市無法貫徹這一市場原則。政府政策的不透明甚至是通過政策來調節股價指數的起落,政府的正常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到位,市場就會不斷地揣模政府的心態和政策,市場上的「小道消息」就會成為「大道消息」而大行其道,這就特別容易引發市場上「杯弓蛇影」的恐慌心態,導致一隻蝴蝶在飛行時所形成的震顫就可能被逐步放大到足以引發海嘯的這種現代金融學中所描述的「蝴蝶效應」。2007年2月27日至28日所出現的全球股市的循環暴跌就是一種典型的「蝴蝶效應」,這種「蝴蝶效應」的出現所帶來的教訓慘痛而又深刻,它提醒我們的政府與管理者必須盡快建立規范的、透明的、迅速而有效的政策決策程序和信息披露機制,從而把政府監管的重心從關注市場指數轉移到關注市場的制度建設上來,特別要防止股市政策決策和實施的隨意化、簡單化和行政化,更不能去做那種政府不可為、不能為也不必為的事情。股市政策的出台必須經過瞻前顧後的縝密論證,避免在中國股市中屢屢發生的那種由少數人的個人意志決定股市大多數人命運的現象發生。

教訓之二是,沒有風險防範體系和風險防範機制的市場是最危險的市場。

2007年2月27日至28日的全球股市循環暴跌,很可能是中國及世界未來金融危機的一次預演,它將作為21世紀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而載入史冊,它所留給這個世界的經驗和教訓,必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成為世界經濟學界關注的焦點。對待這個重大的突發事件,中國政府必須予以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必須認真研究和總結這次重大事件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及其教訓。從這一輪的市場暴跌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股市發展的基礎還相當脆弱,中國政府的應急反應還相當遲緩,中國經濟的制度轉型還相當遙遠。危機總是在不經意之間發生並蔓延,中國股市必須防患於未然。沒有風險防範體系和風險防範機制的市場才是最危險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的正當權益就很難得到正常的和有效的保護。對於中國股市來說,不但要盡快建立市場的預警機制和應急機制,而且還必須盡快健全風險管理工具,沒有避險工具和套期保值功能,市場就只能是追漲殺跌,而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和健全的價值發現功能和價值投資體系。

教訓之三是,開放式基金既可能是牛市形成的助動力量,也可能是市場崩盤的助推力量。

在中國股市的牛市運行到一定高度之後,市場震盪所引發的開放式基金的「贖回效應」會給市場的運行帶來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威脅,在開放式基金的市值已經達到一萬億以上並且已經佔到市價總值的三分之一以後,開放式基金的這種助漲助跌作用就更不能忽視。因此,中國股市制度建設的當務之急,是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穩定性建設,必須把發展長期和穩定的市場投資者隊伍提上日程。創新型的封閉式基金亟需大力發展,其公司治理結構也必須大大優化;開放式基金的評價和管理體制必須調整,要把長期業績作為評價開放式基金的客觀標准,改變現行的急功近利的短期排名制度和依據這種排名確定新基金發行的對象和額度的做法,引導開放式基金向長期化運行機制轉變;社保基金與保險基金入市的規模要進一步提高,其路子要進一步放寬,保險資金投資於股市的資金比例從5%提高到10%的時機已經成熟,應當盡快地予以調整和實施。

穩定的市場發展需要有穩定的股市制度與穩定的股市政策,和諧的社會要求有和諧的經濟與和諧的股市。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沒有強大的股市就很難有強大的經濟,沒有資本市場的長足發展就很難有整個經濟的持續進步。中國的改革與發展走到這一步,已經到了強大的中國股市登上歷史舞台並發揮資源配置功能與機制的時候了。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中國股市和中國資本市場,才能夠登高望遠並從善如流,也才能真正實現中國股市的「鳳凰涅盤」。

全球股市循環暴跌的慘痛教訓不能隨風飄逝,市場無緣地流血、股民無故地流淚、財富無謂地流失的歷史也不能重演!

❷ 1990年日經股指跌了多少,97年金融危機亞洲各國的損失!

1990年5月4號日經股指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一
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東南亞各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1、危機首先在東南亞爆發並波及港台.短期資金大量進出:泰國於97年首季有19億美元的凈資金流入,第2季變成62億美元的凈資金外流;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印尼與菲律賓於96年共獲得478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97年卻變成30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
自1997年初起,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泰國的泰銖受國際投機者的攻擊,泰銖不斷走軟,最終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制,造成泰銖狂跌。接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3國的貨幣也狂跌。
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影響到它們的股市,大多數東盟國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灣和香港的金融市場也被攻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迅速採取了有力的調控措施,成功地捍衛了港元聯系匯率制。但香港股市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16800多點跌至9000點左右。
2、危機蔓延至東北亞
從10月底起韓元持續下跌,股市跌幅也超過40%。
在金融危機中,韓國的大企業紛紛遭殃,又連累了一大批為其生產配套設備的中小企業。企業的大量倒閉使韓國銀行呆帳和壞帳劇增,信譽大幅度下降,幾乎已不可能到國際市場上融資了,到期應償還的外債卻越來越多。
東南亞和韓國的金融風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氣的日本經濟愈益惡化。
3、危機深化並波及俄羅斯、巴西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機給東亞經濟造成的巨大殺傷力不斷顯現,大多數東亞國家的經濟跌入谷底。
盡管各國的貨幣都已大幅度貶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趨勢。
內外投資也呈持續減少的態勢:在國內,由於金融危機造成高利率和貨幣貶值,私人投資者極其謹慎;海外投資由於擔心金融危機造成東亞地區投資環境的惡化,進入的數量銳減,而大量本地資金卻因對本地區經濟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機造成的另一個苦果是通貨膨脹:1998年6月,菲律賓的通貨膨脹率達 10.7%,泰國6月份通脹率亦為10.7%,1998年5月一個月,印尼的通脹率就達5.24% 。
由於出口不振、投資乏力和大量企業破產、倒閉,失業已成為不少東亞國家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韓國1998年4月的失業率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1998年5月,菲律賓的失業率高達13.3%。
1998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俄羅斯、俄股市、匯市猛瀉。之後不久,巴西金融市場持續動盪匯市和股市大瀉。俄羅斯和巴西的金融動盪表明亞洲金融危機已對世界金融市場產生破壞性影響。我是在網上找的.

❸ 在1998年的經濟危機是怎麼發生的

在1998年的經濟危機是怎麼發生的?
實際上,經濟危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7年6月,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一事件的發展過程相當復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7月,以及1998年7月至年底。
**第一階段:**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席捲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泰銖對美元的匯率當日下跌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陷入混亂。泰銖的波動迅速影響到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和馬來西亞林吉特,這些貨幣也成為了國際炒家的攻擊目標。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新加坡元也遭遇了沖擊。盡管印尼是最後一個受到影響的東南亞國家,但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將目標轉向香港,試圖挑戰其聯系匯率制。台灣新台幣匯率貶值加劇,進一步對港幣和香港股市施壓。10月23日和28日,香港恆生指數大幅下跌。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攻擊,香港特區政府堅持現行匯率制度,成功穩定市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韓元對美元匯率跌至歷史新低。韓國政府求助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控制危機,但隨後韓元匯率再次下跌。韓國的危機波及到日本金融業,導致多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至此,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成了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次爆發。印尼政府實施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但遭到IMF和美國等的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威脅要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導致印尼陷入政治和經濟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對美元匯率跌破10,000比1。受此影響,東南亞其他貨幣也紛紛貶值。直到4月8日印尼與IMF達成新的經濟改革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時穩定。亞洲金融危機對日本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換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換1美元。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變得更加不穩定,亞洲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
**第三階段:** 1998年8月初,在美國股市動盪和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再次攻擊香港。恆生指數一度跌至6,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採取措施,動用外匯基金穩定市場,成功抵禦了國際炒家的企圖。同時,國際炒家在俄羅斯遭遇重大失敗,俄羅斯中央銀行宣布擴大盧布兌換美元的浮動幅度,並推遲償還外債。8月17日,盧布貶值70%,引發股市和匯市的急劇下跌,進而影響到全球市場。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標志著亞洲金融危機已從區域性危機轉變為具有全球意義的事件。到了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在困境中掙扎,而金融危機則在1999年結束。
總的來說,這次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其影響和嚴重性超過了之前的經濟危機。

熱點內容
華帝理財怎麼樣 發布:2025-10-09 19:15:50 瀏覽:633
投資股權與投資股票的區別是什麼 發布:2025-10-09 18:40:04 瀏覽:785
借條借款如果用於股票交易呢 發布:2025-10-09 18:32:20 瀏覽:373
股票交易是不是必須融資 發布:2025-10-09 18:20:59 瀏覽:404
股票交易培訓教育 發布:2025-10-09 18:01:05 瀏覽:151
股權案件如何收律師費二審 發布:2025-10-09 17:55:47 瀏覽:856
股權投資公司如何掙錢 發布:2025-10-09 17:47:09 瀏覽:494
基金一片紅什麼意思 發布:2025-10-09 17:46:18 瀏覽:480
股市繞不過去什麼意思 發布:2025-10-09 17:40:08 瀏覽:321
股票提示重大退市風險怎麼辦 發布:2025-10-09 17:38:32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