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古代怎麼做到貨幣統一

古代怎麼做到貨幣統一

發布時間: 2025-10-11 02:13:31

① 為什麼秦始皇要將貨幣分為上幣和下幣

秦始皇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

《史記*平淮書》記載: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鐵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銀錫之屬為器飾,不為幣。中國古代貨幣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統一。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戰國時期,七雄割據,關卡林立,幣制十分復雜、幣種達到了一百多種。幣幣之間的轉換十分煩瑣。給各國間的貿易交往帶來了不便,阻礙了各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統一幣制既有利於加強中央財權,便於國家賦稅的徵收,也可以從財權、財力上防止六國殘余勢力,利用其原來的貨幣破壞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防止地方分離。同時,貨幣統一為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

2、秦始皇統一貨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捍衛王權,鞏固國家統一。追求大一統是歷代君王的夢想。董仲舒說:「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是?」王權就是要在天地人中貫而通之,追求政治、經濟乃至思想、行為、社會生活的統一圓融。那如何在貨幣的載體貨幣載體凸顯「王權」和「統一」思想。秦在統一貨幣上頗費了一番心思。其一改過去刀形、鏟形、貝形等貨幣形態,統一為外圓內方的秦半兩,「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造型代表天地乾坤,體現了秦始皇自己標榜的「功蓋五帝,澤及牛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e的皇權思想。管子指出,貨幣是「先王以守財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的工具,「故與奪貧富,皆在君上,是以人戴君如日月,親君若父母,用此道也」,「權制之術,實在乎錢」。秦始皇已經意識到貨幣不僅僅是一個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更是皇權和統一思想的載體,所以他要統一貨幣。、

② 關於秦朝統一貨幣、統一度量、統一文字資料

一、統一貨幣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自為政,自己鑄行貨幣,齊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蟻鼻錢,燕有明刀,韓有方足布,趙有尖足布,魏有橋足布,秦有圜錢等等。錢幣形狀各異,輕重不一,並且有優有劣,換算困難,給當時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秦始皇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偉大的政治家。他出於國家統一的需要,於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最終統一了全國的貨幣。

二、統一度量

秦統一後,衡制仍因襲前代。但各國度量衡制度相當混亂,計量單位很不一致,秦始皇在全面的改革中,對度量衡加以了統一。

秦滅六國後,明令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積、重量都有了統一的標准。統一後,秦朝的度制以寸、尺、丈、引為單位,以十為進位制度;量制方面以龠、合、升、斗、桶(斛)為單位,也是十進制;衡制方面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進位是二十四銖為一兩,一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

由於度量衡在使用中受到磨損,產生偏差,為此秦明令規定,每年都要對度量衡進行檢驗,校正。

三、統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全國統一。秦始皇實行「書同文』的政策,由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文字,改定字體,廢除各國文字。李斯等人根據籀(zhou)文改定秦篆。李斯、趙高、胡毋敬分別用秦篆編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三書,作為推廣秦篆的課本。

這樣,既適應了學童學習的需要,也作為小篆字體的範本,向全國推廣。這是一次大刀闊斧的文字改革。李斯等人編寫時,先參照當時各地(秦地和原六國各地)流行的簡體字,把大篆簡化而為小篆(秦篆),將其作為文字的典範。

秦始皇身體力行推行小篆。他巡遊各地製作的刻石都盡力注意統一書體的標准化。李斯作為著名的篆書家,各地所刻之石,相傳都是他的手筆,留到今天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秦始皇宣布秦小篆為統一書體,秦始皇統—以前的文字字體稱大篆,統一後使用的文字與六國文字不同,稱為小篆,或稱秦篆。小篆是從大篆演化而來的,形體比大篆更加整齊和定形化。

(2)古代怎麼做到貨幣統一擴展閱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

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

他在十幾年的時間里組織30多萬人在中國北部修建了綿延5000公里的長城,並生前就開始修築龐大的墳墓。1974年發現的、守護秦始皇陵的秦兵馬俑震驚了世界。8000個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馬和戰車栩栩如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③ 秦始皇統一貨幣和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是如何實行的

秦朝統一貨幣的措施1、統一貨幣的形式:戰國末期在原來刀、布、流通的區域內都出現了一種較為統一的圓錢,秦始皇在此基礎上,廢除了原來六國的刀、布、貝等貨幣體系,以「秦半兩」圓錢為法定貨幣,通行全國。《史記*平淮書》記載: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鐵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銀錫之屬為器飾,不為幣。中國古代貨幣橘野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圓族喊統一。2、建立了屬於國家專署機構:為了進一步掌握了鑄幣權,建立了國家鑄造貨幣的體系和專署國家機構。從而使經濟真正的把握在國家的手中。中國古代貨幣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穗咐了統一。從而使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社會生產力也隨之提高。
戰國時期,各國度制不一樣,使用的長度尺碼有大有小;量制不同,量具大小不一,所用單位也有別,如齊國用的是「鍾」、「釜」、「區(ou)」、「豆」,而秦國用的是「斛」、「斗」、「升」、「合」;衡制也有異,衡具的稱重標准不一致。這樣必給稅收和民間商貿帶來不便。統一後,秦始皇發布詔令,命丞相隗狀和王綰主持制定了統一的度、量、衡標准,並改進或新制器具,由官府負責監制,全國頒布實施。

④ 古代金屬貨幣的重量能夠統一的原因是什麼

秦國鑄造錢幣是有技術上的原因的。當時鑄造貨幣使用的是土范,一枚錢只能鑄一次,重量自然不能夠絕對准確。盡管如此,但是秦代關於「半兩」規定,無疑為貨幣重量的統一提供了重要條件。後世沿用對重量的統一要求,使古代金屬貨幣重量終於走向統一。

⑤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用的是哪種貨幣

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秦半兩)

秦始皇採取了兩種統一貨幣的主要途徑:一是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二是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錢。改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二十兩。銅錢以「半兩」為單位,並明確鑄金幣明「半兩」二字。銅錢造型為圓形方孔,俗稱「秦半兩」。

原來六國通行的珠玉、龜貝、銀錫等不得再充當貨幣,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5)古代怎麼做到貨幣統一擴展閱讀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范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秦半兩錢的流通范圍,西至河西走廊;東到山東、江蘇,北達內蒙古,南抵廣州市,東北到達遼東半島,西南進入大渡河上游,說明秦半兩錢是全國通用的貨幣。

熱點內容
大市值券商為什麼不漲 發布:2025-10-11 04:36:52 瀏覽:999
貨幣流通速度怎麼調節 發布:2025-10-11 04:21:06 瀏覽:614
中航證券市值多少 發布:2025-10-11 04:10:16 瀏覽:911
為什麼股市是三天一變 發布:2025-10-11 03:32:44 瀏覽:204
市場的貨幣是怎麼來的 發布:2025-10-11 03:30:38 瀏覽:853
股指期權開放對股票市場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10-11 03:29:49 瀏覽:910
股權編碼怎麼生成 發布:2025-10-11 03:17:05 瀏覽:617
如果股權很少怎麼辦 發布:2025-10-11 03:17:03 瀏覽:900
怎麼知道全球貨幣收緊 發布:2025-10-11 03:16:22 瀏覽:861
創豐金融電話多少 發布:2025-10-11 03:02:20 瀏覽:126